|

楼主 |
发表于 2008-7-28 17: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自攻螺钉用钢的质量分析
自攻螺钉用钢的质量分析
p" k, Q( m- e' U7 ^" D7 p4 n, M2 冷镦成型工序 U1 D1 Q/ E: I& h+ X: p8 b% A- ]
该工序出现的废品为螺钉帽裂。从镦裂形态分析,导致开裂的原因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I3 x5 Y+ ^2 Z3 p$ D
1) 盘条表面质量& N" x& o* B% K0 ]6 q
这是影响自攻钉冷镦成型的最直观的因素。盘条表面局部存在的裂纹、折叠等缺陷造成分布不均的帽裂废品。丝径偏大的产品镦裂比例大于小螺钉。1 o9 S' }2 @8 e) y- q }
2) 夹杂物的影响6 l0 d' P6 R: {8 I- F# s/ e
由于拉拔减面率极大,原盘条内部夹杂移至近表面,导致螺钉呈“炸裂”形态。
% w0 z# A; @8 w3 {4 `. z$ Y3) 钢丝球化效果的影响
! K2 g( e. D8 s% c, {( t. q X按紧固件行业标准,自攻钉生产要求钢丝球化处理后球化级别达到4级以上,由于一些自攻钉生产厂采用土炉进行退火,炉温控制波动范围大,未达到球化效果,钢丝塑性差,冷镦时螺帽亦呈45度剪裂。8 f/ P+ K6 {/ Y
3 搓丝工序6 N; b, J6 u: F
该工序出现废品为螺钉断尖或搓丝尖裂,这也是自攻钉生产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工序。
" u O m1 @$ s5 e% w1 j2 V$ {螺钉断尖或搓丝尖裂宏观呈扁头状、“菜花”状或无头状等。金相观察均为粗大裂纹,同样发现孔洞、微裂处常伴随有夹杂和游离渗碳体(粒状碳化物)。试样表面常有不同程度的微细裂纹。
0 L$ q3 b% b# ~1) 夹杂物的影响0 W6 C+ t7 J$ m/ O* M
通过金相和电镜观察认为螺钉的尖裂均与氧化物夹杂的存在有关。当氧化物夹杂处在螺钉端部时.在搓丝过程中,由于剪切、挤压应力综合作用及尖部变形量较大,氧化物与基体间的内应力集中,造成尖端部剪切撕裂,呈扁头状,甚至因表裂与内裂的贯通而掉头呈无头状。可以说,夹杂物处于制品的关键部位,在应力的作用下,即使检验结果达标也有形成裂纹的可能性。; c9 x3 L! d% B& _. [) Q5 \
2) 轧材中心致密性的影响+ E- U, T# h/ o, j* q$ i+ G
通过金相和电镜观察螺钉部分空芯试样是由于盘条存在缩孔及疏松缺陷导致。见图3。" g: @' F" G8 ?" D$ X
3) 热处理的影响) J0 f& U4 T, o
从热处理后的搓丝试样的检验结果可知,由于热处理时退火温度偏高时间较长,使试样表面脱碳严重,基体碳化物颗粒粗大,呈游离渗碳体形态。大量研究认为,游离渗碳体主要是珠光体转变的产物或称为珠光体的离异。这样的搓丝变形过程中,由于表面脱碳而成为“弱区”,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微裂;因基体中珠光体球化后的粗大碳化物(游离渗碳体)的存在,其变形率极小,相当于不变形夹杂物。同样在多向应力的作用下.往往在碳化物与基体间形成孔洞或微裂。当该处位于螺钉端部时,由于变形量较大,内应力集中,尖端孔洞或微裂进—步扩展成为粗大裂纹即尖裂。当其位于螺钉腹部时,即可造成“隐患”而影响螺钉的使用强度,造成扭力矩不合。因此认为,游离渗碳体的存在同样和夹杂一样可以成为裂纹源,在内应力的作用下引发裂纹萌生和扩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