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厚度也没有定论的,还是根据模具的种类,用途来制定,最主要是氮化的目的性.
" B X$ n; N9 _; W比如说,
( X% l2 m3 c( U/ Z+ Z/ z2 A3 M对于热锻模具,使用环境温度较高,因此要具有较高的热强性,耐磨性能,因时就要求有比较深的化合物层深度.通常以10~20um为宜. S. w5 l ]& Q5 R
对于塑胶模具钢,由于使用温度也较高,且高温下的塑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对化合物层的厚度要求也是较高,也以10~20um为宜,当然也可以更高.
! E, p; K& ?1 B$ U但是对于冷作模具钢,若有较厚的化合物层厚度,边角则会产生一定的脆性,因此氮化后最好是化合物层越薄越好,但从耐磨性上来讲,最好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化合物层,因此化合物层厚度通常以小于4um为宜,但此时最好能有较深的扩散层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