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0-12 16: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c- t) p6 Z( ]8 z/ R3 v
1.0 目的:
: ^ I k" X* G,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定,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6 s5 b% Z/ _- D+ p' a- U1 ^/ i6 M
2.0 适用范围
% B# `) ~6 i: n" s4 Z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 G: N+ ?1 a7 L0 [& H+ q1 F3.0 职责9 i" K; i# r) C& F5 B) w' x9 I' Z
3.1稽管部% D% U& N6 J: J
—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 V; F, H6 e; }% I! K# z; h3.2生产部4 G' l' B O7 }
—负责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 u0 p$ x$ k A0 c9 N7 t* j3.3 APQP小组# s2 @4 d: Q9 l
—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5 B' f* T# ^( ]3 b$ C3 i4 k' @4.0定义
" m% b+ ^, X, T- L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结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 s8 Z( x; y7 o) K5 [重复性:同一操作员使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相同部分的同一特性时,多次测量结果的最大变差。
8 @) j3 m% F2 g: j! y$ l再现性 :不同的测量者使用相同的仪器测量某相同部分的同一特性时,其测量平均值的最大变差。
( u, I. V4 x4 c0 }" q5 z+ A* I计量型量具:反映测量样本一定测量值的量具。" t* W7 t1 W4 m- s7 v/ c
计数型量具:反映样本其特性的接受与不接受的测试结果的量具。
3 e. z) `( y4 E a5 O( X7 t5 @& Y9 S* M3 ~容差:与标准的允许偏差,即变差在公称值附近的允许范围。允许公差是规定上、下限值之差值。规定限值不应与控制限值相混淆。
+ x/ N& H/ g' U- H6 J; h1 `5.0程序: x, F0 r) K2 K3 ?
5.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
- e+ D: {2 |" _1 `7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包括更新的量具。2 j. N Q" Q) }- c' S9 R
5.2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3 w, [" R7 V! f, K, Y
5.2.1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为一年一次
6 h! u3 z6 H9 I5.2.2稽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稽管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R& E) k4 M# c3 Q- h9 Y
5.2.3新的PCB生产过程中根据试产控制计划由稽管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1 u$ U6 L7 V+ i- K. b
5.3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R&R)2 k) e1 H" \, B1 w' q1 Z2 H
5.3.1随机抽样10个PCB,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8 a- H, o, \- `# n# Q8 s9 o4 I( b5.3.2 对PCB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产品具体编号。6 _. y& O' s7 d& c$ k. T
5.3.3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的顺序选取PCB,并对PCB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1~2次。9 |% O0 h, s2 d) b
5.3.4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上。
6 w! z, X- G6 A5.3.5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2 b4 E9 U- B2 z9 `
5.3.6结果分析8 Z j" p' d8 M& X2 \
5.3.6.1当重复性(EV)变异大于再现性(A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 ]' t, G0 @/ D* V% M' T {& ~9 l0 Ba) 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y5 J2 N$ s! y$ s- v: e
b) 改进量具的使用方法。- C) u& o! y T5 K$ z8 ]4 u
c) 对量具进行保养。
, G; F- j8 c h5.3.6.2当再现性(AV)变异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 r/ z5 e6 m" R; o% E: d
a) 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9 v! p* r" S. K5 x) Tb) 是否需采取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 p2 k( _& s) `' H- H2 \7 y' |c) 量具校准后再进行R&R分析。$ Q+ `2 M" M L
5.3.7 R&R接收准则
# L7 m7 q- ` N8 ta) R&R<10%可接受。
( \3 B, ?+ W- E" Q2 H0 Wb) 10%≤R&R≤30%,依量具的重要、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 K/ e' X/ G: Z7 T! g$ fc) 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 R y0 O1 @- k/ k5.4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 E$ f) I0 b) Y) R8 V4 r
5.4.1取样:选取20个PCB,然后由2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一般采用盲测法)二次测量所有PCB,一些产品会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测试结果记录于《计数型量具小样分析表》。$ v2 G ?- j5 }1 o! A1 `
5.4.2判定: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PCB进行4次测量)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重新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的量具,则不能接受,并应找到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 B+ o% K* n6 \( M. G1 E4 G- N
6.0相关文件2 g8 J1 o7 i/ n8 C
6.1 《测量系统分析手册MSA》; ?; ?! z" D, u* _# W
7.0记录, p) g8 i% m: f8 b( p5 s
7.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J, m! }) ]5 a# T A, g& Z& k
7.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1 g' e& i' i/ i% R7.3计数型量具小样分析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