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5-22 14: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楼主,应你的要求,我回单位看了资料,和你说的这一类可能不太一样。6 ^4 W4 V* L6 u5 s! ~2 y4 y% z
昨天周一,太忙了,没时间整理分析,不好意思。, B4 P( l) n9 r* p# x
; A& m/ \2 z0 q" Q. h4 k* {
我们做的是“反应器”,管板是15CrMoR,厚度135mm,埋弧焊堆焊H08MnA/SJ101 Φ5.0,预热180~200度,层间温度180~250度。堆焊结束后:后热(250度,1h)+焊後热处理。
+ P$ F) a3 [" N0 R6 }) v8 `5 V管子是“20G”,Φ30×2.5 。( B! h& @ H1 S7 L. {! m
管子管板焊接,第一层,自动GTAW,焊丝 ER309LMo Φ1.0
! [0 {' P! [5 B/ |7 |" I$ Y 第二层,手工GTAW,焊丝ER309LMo Φ1.6,焊态。4 R5 o; q3 x+ g3 v; _/ ~
上面是我在工艺上查看的,因为现在公司在档案管理方面加强了,所以不方便查看产品的详细档案,不好意思。
% v6 a. c8 K' e0 y' q) D) W! K7 v9 e8 J1 e; F
对于“楼主”和“石兄”提的疑问,我倒可以说明一下,大家讨论一下。见下图(管口分布图)。% i9 S% M2 ?! o5 n! T/ z' j
楼主所述的裂纹,是在“富H、高温、焊接残余应力”的联合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9 t! f7 `3 Y# l3 V5 u' Q
' {5 ~! m: M' m) P3 @' p
管子管板焊接中,影响管口的主要是该管口周围的四个(或六个)管口焊接所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 p% s3 W5 U6 A) I
我们假设管口1出现了楼主所说型式的裂纹,管口2、3、4、5是与管口1距离最近的四个管口,管口6、7是相对较远的管口。 v8 s5 q9 T7 n! o. K" ~) b8 y
F12表示管口1和管口2的焊接残余应力的相互“拉应力”作用,F13、F14、F15、F16、F17依此类推。 v1 J3 Y2 q. u% k/ l; ]
也就是说,要是F12、F13、F14、F15占主导位置时,裂纹往往就出现如楼主所述的情况;要是F16、F17占主导位置时,裂纹往往就出现在六点和十二点方向。# f5 l6 }% u9 M8 P
一般来说,因为管口2、3、4、5因为其与管口1距离最近,管口焊缝也就是1~3道,所以对管口1影响最大的还是管口2、3、4、5。
1 q: Z, M+ \* o. V% T; U+ h当“起裂口”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微裂纹),在F12、F13、F14、F15的作用下,就在应力释放的方向上开裂,于是就出现如楼主所说的“裂纹分布非常有规律”。2 ^' W) X6 d( g/ h9 [+ b& ]$ s
2 k2 t$ F8 y5 v& ~: U/ d/ m再补充一点,对管口2来说,假如管口1出现了四个方向的裂纹,那么管口2一般就不会出现在AB线上的裂纹,其它方向就不一定了!0 f- \% D% f/ i) u# M; }$ ]
, @( W% I8 r6 D6 ? J如上所述,在F12、F13、F14、F15的作用下,2点、8点、10点、4点是较为敏感的位置,而且焊缝的起焊点和停焊点也是焊缝中最为薄弱的位置,所以“石兄”所述的情况也是可以解释的。. l5 |+ f/ \( ?" p% s* I; @
" e5 @# a" u. {% [4 B" {2 `
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大家讨论一下。
& y! D( y( i# l+ d3 [- K另外,楼主能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很难得!版主要给她加分啊!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