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4413|回复: 35
收起左侧

[讨论]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壳体开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 1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壳体的开裂从控制倾角位置的限位杆处开裂,会不会使因为频繁调整斜盘最大倾角而撞击壳体而产生?+ c0 a" H8 F6 k0 M

2 [5 ]/ C" _7 S( d[ 本帖最后由 江边 于 2007-1-26 08:52 编辑 ]

壳体裂开

壳体裂开
发表于 2006-12-1 2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此种现象多为操作不当所造成
发表于 2006-12-1 22: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知你的柱塞泵用了几年了,我感觉不是使用调整问题,而是壳体铸件质量问题,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的。
发表于 2006-12-2 00: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感觉象是拧紧接头时造成的,不知动过接头没有?
发表于 2006-12-2 08: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不象是拧紧接头造成的.象是铸件的质量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0: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一台操作机上的旋转马达,操作机刚引进的时候马达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故,只是最近几个月来才发生的,也换过同类型的新马达,但不出两个月还是开裂,会不会是阀的故障导致马达内部有液压冲击?或者电气控制方面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0: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是因为误操作的话,那具体什么误操作才能导致这样的壳体开列呢?谢谢
发表于 2006-12-2 1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请楼主将相关的原理图提供上来,可能是系统压力设定有问题,会不会是管路接口处有冲击,或者如果是变量马达,马达的调整有问题
发表于 2006-12-2 1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操作不当所造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8: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液压原理图

如果是操作不挡引起的能具体说清楚吗?谢谢

旋转驱动液压原理图.rar

295.69 KB, 下载次数: 26

发表于 2006-12-4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该液压马达为力士乐产品,楼主还是检查一下,阀的压力设定问题吧,可以检查以下几项:8 i& |  z3 k8 b7 Y
1 进出马达的液压油压力是否在350bar以内,如果换向比较频繁时,压力应控制在315bar以内;
& }7 E- R% h7 Q- ?1 g4 C2 由于不能确定马达是HD1 HD2 HD3,控制压力是否分别在15bar 20bar 35bar以内;. @+ ^7 d& z/ |1 b' [  u
3 测量一下马达的泄油管路压力是否在6 bar以内,泄漏油口是否接在最高点.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1: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的,我回去试试,谢谢
发表于 2006-12-4 1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这个问题是否应该这么考虑呢

关于柱塞泵工作原理我曾经发过一个录象版的 见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 ... C%D6%F9%C8%FB%B1%C3 原则上斜盘是不会撞击到壳体的,如果能够撞到只能说明是泵的设计生产有问题啦;因为倾角最大时候也就是输出压力最大的时候,驱动斜盘的压力变大,压力克服弹簧力使倾盘倾角变大,如果倾盘设计合理是不会碰到壳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1: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了,你说的第一条,为什么换向频繁时要控制在315BAR内呢?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估计也不能是马达本身的毛病了,因为这个马达刚开始一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很有可能是系统压力方面有问题
发表于 2006-12-4 12: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请教

原帖由 songwei 于 2006-12-4 10:33 发表# v9 v0 s, q* d+ D: z% o: I, ^
该液压马达为力士乐产品,楼主还是检查一下,阀的压力设定问题吧,可以检查以下几项:
0 ?* i6 h- g7 l& |  d, d; Q% x1 进出马达的液压油压力是否在350bar以内,如果换向比较频繁时,压力应控制在315bar以内;$ a& S4 w6 b3 F6 u2 i
2 由于不能确定马达是HD1 HD2 HD3,控 ...
这个如何确定是力士乐的??有什么根据?力士乐的泵都是天蓝色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刚回去看了下液压原理图,进油压力在198-205BAR内,不过回油路上有两个都是3BAR的单向阀,还接了个1.5BAR的蓄能器(不知道什么作用)( m$ t9 F1 i; s7 K
我想问一下回油压力过高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谢谢
发表于 2006-12-4 12: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原帖由 dcz19831009 于 2006-12-4 12:09 发表
+ s0 @2 `$ k' X/ l# }$ G我估计也不能是马达本身的毛病了,因为这个马达刚开始一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很有可能是系统压力方面有问题
2 \& z( e- b- l3 T+ `8 ]
如果真的是斜盘撞到壳体就肯定是结构设计问题,知道疲劳失效吗?疲劳是结构在承受低于其极限载荷的力的反复作用下发生破裂的现象。例如,一根钢条或许可以承受只有300KN的静态拉力的作用,但在200KN的力的反复作用下,就很可能发生破坏。 * p! q: P" z$ p7 K" \: c4 {' P6 g
   引起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包括:
4 z, \2 n3 j5 A/ @; z·  经历的载荷周期数;
2 Q0 x4 ^# f7 P/ D" C·  单周期内应力的变化幅度;
0 S; s& n( F  t1 }$ _·  单周期内的平均应力; : C5 j$ y2 y. I2 \' b) U
·  局部应力集中的存在。 - ~& r/ ]% f& v0 L* Z+ Q# l
   当计算在预计的生命周期中某个部分的耗用状况时,一个正式的疲劳评估要涉及以上任何一个因素。" h, E* ]3 K7 v. _: h* l0 I
  也许刚开始时候体现不出来,2个月后由于冲击到了一定次数就裂开了
发表于 2006-12-4 14: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1   315bar是该马达的制造厂家提供的,是它在频繁换向时的允许压力;' W6 v7 M1 F9 X* d
2   1.5bar蓄能器的作用是使回油管路上始终有1.5bar的压力,可以向低压侧的管路补油;+ z9 q$ z2 I1 k9 P; l
3   如果回油压力过高,则进出油口的压力差过低,会使马达的输出转矩过小.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9: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回油压力过高,使马达的输出转距小了,那会因此马达的壳体裂开吗?还是有什么内在联系?& G% }) d- q# q
还有如果马达输出转矩小了,而马达进油口压力也设定好,可现在的这台操作机旋转动作没毛病,说明马达的输出转矩没有减小吧?(纯粹个人琢磨,高手不要见笑哈)
% |0 k& S8 G, w# x. r5 }我刚搞液压,什么都不懂,高人指点1 c/ H5 T# u! O$ I: v9 e1 n
谢谢
发表于 2006-12-4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回油压力不是问题,回油压力如果过大,最多会使马达的扭矩减小,不会产生壳体开裂,楼主可以检查一下泄油管是否通畅(应该是接在马达上的最高处的一根软管),有可能是泄油管有堵塞现象.
发表于 2006-12-5 2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楼主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如果解决请告知解决措施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2: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也不清楚啊,回去和师傅说了声,他说还要考虑考虑
发表于 2006-12-6 2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今天我为了这个问题特别请教了一位从事液压工作40多年的师傅

今天我为了这个问题特别请教了一位从事液压工作40多年的师傅,他的结论是:铸造问题 楼主可以考虑对泵的铸造进行检验 当然赔偿问题那是后话拉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shengl1630 + 3 应助,谢谢你的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那为什么这台操作机上的泵刚开始一直没坏,现在一旦坏起来,换了好几个新泵都不解决问题: ]9 L) ^/ k% S; \0 ~6 ^
真的是泵本身的毛病吗?谢谢你这么关注我的贴子,十分感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