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df
! w6 \' f8 L% L0 g) _' L9 H8 ?& k: @2 a& a3 I6 i+ [3 o2 A" p
共27个压缩文件卷# J9 x& d/ ]( P& S( ^2 l
详细书签至篇,章,节,条4级
2 j1 J7 [& {+ e# D) R书签制作:wangxili7 _3 D3 W- M, R
2006.8.30日wangxili制作书签整理目录.整理重新上传
% C' ~% f$ y; Z# D( N2 W4 k+ r6 h ?2 j0 k# A
' b3 i: U/ R, t6 t
2 S( G$ M7 u& [$ A, h
目录
; }2 o' d, R9 x- y3 Z
% T" ~3 w( U7 p5 q: m0 q第一卷
! u1 R2 Q' h) U+ X+ }$ U6 C第一篇冲压概论
* c* e2 [% W5 r/ a- K; N& l 第一章冲压工序的分类1 Q( Q9 z& z/ f2 |/ B4 Y+ a
第一节分离工序2 ]1 D, n2 [9 ~6 `0 \/ z
第二节成形工序
* y4 Z1 I: j q7 K7 [7 K* `) H7 G 第二章冲压成形的特点与基本规律
; X+ \' T2 d5 J, ] 第一节冲压成形的特点% X. F1 t9 ^2 ]0 T) @9 Y& ~
第二节冲压成形中毛坯的分析
+ b& Y) V- d3 t; ~. P: L 第三节冲压变形的分类4 G# p4 X3 B. \- r) ?0 L
第四节冲压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D1 o7 D9 }0 e7 m* s
一、冲压变形趋向性规律之一
/ X% d1 \7 S/ ~2 O* ~ 二、冲压变形趋向性规律之二6 N5 ?- ?2 O' j, c4 F" X* q0 u2 p
三、冲压变形趋向性规律之三2 ~& V y5 r4 i' Y4 x) o
四、变形趋向性的稳定性
; Y/ |* |& P, q7 E7 k 第五节冲压变形中的应力9 N7 _8 Q( J' R" t7 e& x
第六节冲压成形中的破坏
- ~; t$ c4 I o( q0 {8 V" w 第七节冲压成形中的起皱
+ E/ P% ?, f( o x7 o 第八节冲压成形的研究方法
7 U) E0 O9 Y( s: C3 P. D 第三章金属板材的冲压成形性能) P) E, I; v* {/ I) x
第一节板材拉伸试验
% W6 \+ _+ k" ^* [ 第二节模拟试验
" K6 s6 m# T- @2 `8 g& I 一、艾利克辛试验(杯突试验)5 Z$ ^. T- H* A4 z U
二、液压胀形试验* a+ i2 W- h" D% R& M5 p
三、KWI扩孔试验
7 [* ?3 I5 Y9 l" P: B 四、Swift杯形件拉深试验
0 C, E7 u. a2 B3 u( @ 五、拉深力对比试验(TZP试验) 7 h/ |$ c# _5 W" `" F6 J* m" [& f
六、福井锥形杯成形试验# C2 i0 Q- k" q4 b& f+ m
第四章成形极限图 @# c$ V- e0 b& ]! w! t7 Y
第一节成形极限图(FLD)的制作
0 G7 {; y# |1 l; L 第二节FOLD在生产中的应用
3 ?7 a F6 b2 L. Z 第五章冲压用材料及冲压机的选择* k9 Z. y" e4 L3 x
第一节冲压用材料4 ]! O5 Y( ]0 I/ {- H. @$ x; l
一、冲压用材料的标准6 C. Q6 s1 ]6 I l
二、冲压用主要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 Y7 }; U+ p( I# g5 X# d d 三、冲压用新材料9 s$ i3 ^" S f& ?
四、冲压用材料的合理选择
+ O, D2 ?' F# M! D 五、冲压用材料数据参照表2 Q0 J" `$ v) R
第二节压力机
% |- q% ?! |; {+ c& x) @ 一、常用压力机的分类及规格
$ C) m- l$ s, {, b' f 二、现代精密压力机
& l. F) l' r8 @1 Z6 p9 j# ? 第三节压力机的选择
1 _4 {0 U3 o% {6 v; y, G 一、压力机的许用负荷" V1 t2 s; D5 K' C
二、完成各种工序所需的压力总和压力机功率的核算* R) J, I Z4 A; r4 C5 D
三、行程和行程次数
% Y' V4 I, J7 Z8 ?# t- C 四、最大装模高度3 F" [6 h/ {5 `' Z: r0 l, }
五、压力机的台面尺寸6 ~! E! W5 P/ r
六、压力机的精度
' O4 n$ i+ ]6 e( e/ J* p' p 第六章冲压加工的经济性4 M* u8 O& J x; u) U1 N
第一节冲压件的成本分析
) H$ k- K; q, }, J 第二节降低制造成本的措施
" S' d: P8 I- ~ 一、小批量生产中的成本问题3 i% g [+ ]1 C; r; l
二、工艺合理化
' Z9 }8 b$ V q8 P* i% A8 Z 三、多个工件同时成形6 x* Q5 r0 T) \& B" P5 T1 X. r
四、冲压过程的自动化及高速化
4 i- B& [7 v. ^: @) S, n* \ 五、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费
/ g1 J0 I* C3 { 第三节技术经济分析. H) t3 S a; Y$ v
第七章冲压生产中的声害及控制. k9 A+ l- m9 X
第一节噪声产生的原因
! ]% [& G/ p! Z. x O4 D 第二节噪声的危害及允许标准
8 q; h) m( |1 b' e1 `; H 第三节噪声的控制和消减
1 R) l+ Y0 t/ A1 k5 t- q9 p 一、消减声源噪声! g. W! o9 N8 O* t/ l
二、控制噪声的传播
3 ?. q! j5 W* b, J J! l" I; E 第八章冲压生产的安全防护. R7 f, b0 y1 v& B2 ~
第一节压力机安全装置
& j b' s: ^* V% ^ 一、压力机用安全装置的作用及功能
; {1 ~4 K7 V, X$ S, g8 t" T 二、安全保护装置
5 `8 U$ N2 g' M1 y/ I/ c% n 三、安全保护控制装置8 s9 ~8 w# H' k, F
四、安全装置在压力机上安装时的安全距离0 h2 l$ z; \4 U- E+ }
第二节冲压模具安全技术
& W& V Z- H+ @* a7 U3 \; P, E6 ] 一、冲压模具安全技术措施; N4 k3 `" k6 I2 V3 t5 O7 x( Z! I* \
二、冲模安装、搬运和储藏的安全技术
3 L- s. k2 h" G( J! o) P P' u 第三节自动保护装置
4 _* i+ R n- A+ _2 S; _* \! ^ 一、装置4 i7 i) U8 g3 }& a" g" M2 ?
二、典型线路
# o' X4 s5 S" }1 l2 Q0 o7 C# J7 a4 ?5 ~( @; u) K1 \
第二篇冲裁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t6 d2 ^- ]6 U
第一章冲裁变形机理
8 m7 x6 h& `5 D) O 第一节冲裁变形过程" T% x0 O, B# I# c6 c/ i
一、冲裁过程的弹性变形
! A. t/ j. B' |4 L3 e7 F2 }% | 二、冲裁过程的塑性变形1 j$ e; d3 x9 l) ^, x
三、板料冲裁的断裂阶段
2 [8 f# N) R3 ~1 i7 d' N 第二节冲裁力变化曲线, z: @) e4 S6 P0 F8 R4 ]
一、冲裁变形区的应力状态' {6 F6 w- P, ]+ V% n0 t+ t
二、冲裁件断面情况: f/ F9 j5 v9 I# Z' V% ]
第二章冲裁件的质量分析及合理间隙8 _; N$ }% W3 e2 l# ?( e/ X
第一节断面质量3 q8 f! F4 K. D* ]# T: L3 P
第二节尺寸精度% l. x. e' Z% H2 o4 Q8 w$ x
第三节合理间隙值的确定
5 }1 V R* j, }) \6 \+ } 第四节冲裁间隙的试验研究# g9 O0 ^2 X2 e
一、相对间隙理论公式# a0 c9 {) L5 w' u
二、抗冲裁强度-相对间隙试验
' G8 Z8 s* u1 q e6 ~! O 三、冲裁件尺寸精度与相对间隙: o/ e- S7 f s" e2 e9 i9 T4 J
四、冲裁件剪切断面类型与相对间隙
: r3 d( `4 {% e m 五、相对光亮带与相对间隙- { Q" u1 C( c, c c- v+ O
六、冲裁件毛刺高度与相对间隙
# K$ p1 D3 v- h 七、垂直度与相对间隙
* K* k* u6 a# x R5 x 八、板料厚度-合理大间隙试验! S2 {' ^, w5 ~
第三章冲裁件的工艺性
$ n& c# ]$ ^+ g% ^& z5 X6 f 第一节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
0 D/ _8 J2 r( q$ M/ ]5 j* ^ 第二节冲裁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j/ A% s$ N( @" f/ B 第四章冲裁件的排样及计算& i3 J5 D; ]5 k0 O; V- ^5 U K
第一节常用数学计算
/ E& t( Q% x4 c+ x9 y$ R 一、常用数学符号
0 ~1 L Z8 F1 c4 h 二、常用代数公式: W( j1 t: Q6 o* b
三、常用三角计算
+ h: r n. j+ L) k7 B4 {& B. C 四、常用几何图形计算# }% \( e- j! F- Q+ g
五、计量单位换算
! {4 j9 ]9 u' X. C. ^, E# f6 b' _ 第二节冲压用料排样及计算+ G; e. {3 ~7 y0 t, g
一、材料利用率
; ^8 h7 g `& j 二、材料排样及材料利用计算
* u* r3 c, |2 m6 d2 O' ~0 [ 三、冲压常用材料的规格尺寸
. H5 r3 V l {, l 四、冲压用料计算" x+ o! _% r) d) w$ j
五、冲压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2 [4 F: X4 X1 Z 第五章冲裁时的压力9 i( _; t3 T% X- q) ~
第一节冲裁力( B/ g- D: H9 o- g, b
第二节卸料力、推件力和支持楼主件力! l3 E, K' @& [
第六章冲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9 \$ _- f z" a3 _: X; R 第一节尺寸计算原则
8 W3 V6 s4 T4 H3 m" b 第二节尺寸计算方法
) R+ k3 Y3 Y5 C( j8 u3 F; g, L 一、凸模与凹模分开加工
, f3 P1 i' q: u* N 二、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
3 m$ [/ j3 a; S! d1 a 第七章非金属材料的冲裁新技术
$ d: \4 p) g4 N1 R& V 第一节热塑性塑料板的剪切; J. V% q5 @1 Y8 z, F: U
一、剪切过程和剪切断面
9 ~, |9 Z, {% v* | 二、温度和速度的影响2 v4 Y2 s, W( |# S3 T% q( l
第二节酚醛树脂层压板的剪切5 R# t' c4 n* W/ C# v( u! R
第三节非金属材料冲裁模; n7 I. r6 d2 i; b; D
第八章管件冲裁加工新技术7 V' Y- ^# s. y
第一节管材端面切断模具
+ z% S5 @ }* F9 n/ x$ U 一、冲切法
4 a" B! X: K6 w 二、双重冲切法7 `/ o4 m" }2 L; ?. Y
三、芯棒剪切法( X' K$ q- i5 G1 }. \
四、芯棒双重剪切法5 k; X S$ h! E! G; M2 n! @
五、旋转辊剪切法
/ m8 ]& O% \3 s& L2 a 第二节管材形状端面冲裁模具/ Z6 c G' s& z2 {( T0 z9 \
一、端口圆弧冲裁0 }2 s* a# w+ k& d8 l
二、端口开槽冲裁
3 g5 |1 H+ Z2 C9 M+ ] 三、端口异形冲裁
7 m* h2 m) x3 w' o4 a 四、端口倾斜圆弧冲裁 Y3 V. v) J' H, F8 v7 Y. y
第三节管壁冲孔模 t# V# A7 o7 p( C* \5 E0 }
一、有凹模冲孔模
$ e! ]( @" h" m& |- }* a1 R6 s 二、无凹模冲孔模- W6 Z0 L" x9 X
三、橡胶冲孔模
/ G) A( s, O% |! n 第九章材料的经济利用/ B+ j/ V8 w, |& ~ b
第一节材料的利用率
; y; v5 v- u! k6 T2 a9 r4 z$ ` 第二节排样方法
7 o' L# _( F$ O. F% V; k 第三节搭边及条料宽度- U) F7 n" f, a9 S4 g
一、有侧压
) m |# u5 Z8 d1 J( y 二、无侧压
3 f! W; r: H+ @7 J0 i9 z- o 三、有侧刃1 A2 F) c. ^! |* w
第十章冲裁模具设计
" H# a, U. J- ^, D/ u 第一节冲裁间隙分类
! S' ]2 M- v" d& Y2 _8 j: Q 一、国内外金属板料的冲裁间隙8 H; M0 K. H: a, S; s7 W
二、冲裁间隙的分类方法
# r2 l& W0 U o4 {4 K3 b9 }' n: h 三、大间隙冲裁加工
7 s8 J+ `7 c- N5 L 四、小间隙冲裁加工
) k( R' [& B1 M& s. b5 _0 \- H5 A 五、硅碳钢板料的冲裁间隙
; x9 U- \0 l5 J) J5 S& H 六、国产板料的冲裁间隙数据库
& H/ Q' B* w; {7 h% k& z: B 第二节冲模的压力中心 w" S! f$ f1 e/ G; n4 b
第三节凸、凹模间隙
4 C& ~- p) }$ m( P5 P) a( L 一、常用间隙表3 c" o) t; w Y$ n' G: N. P$ ]# u
二、我国《冲裁间隙指导性技术文件》推荐的间隙值(适用于板料的普通冲裁) ! R% Q8 N' ?& G" B' z6 [
第四节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和公差" ~) W/ z M# [5 A* }( ]4 |
一、尺寸计算原则& H4 Q9 `7 r9 y; Z
二、尺寸计算公式; |+ w4 k% j. ?) E( |. }5 M! H
第五节冲裁模的结构设计
% }& w- O9 y+ ^- I/ p+ X6 ~ 一、单工序冲裁模 k- A/ X- }, j0 f' p
二、复合冲裁模
! r5 M- S& R7 V0 ^* t2 m: r; ~ 三、级进冲裁模
& M7 u1 `: ^2 o: y) E6 {9 s/ x% x1 w, o( ~" f3 v) e, L
第二卷% K( ]# a: g. l3 A6 B/ N( K- o( h' f
第六节冲裁模主要部件和零件的设计
: Y% M- b0 E4 y+ l# ] 一、冲模零件的分类 X& Y' Z; l8 s( u4 i$ y" r! O
二、工作零件
4 q# n T& Q7 `: T5 h6 G/ S 三、定位零件4 T0 {8 [" O L# c0 d
四、卸料、支持楼主件、推件零件' i h2 J0 E) ?
五、模架及零件
( ]5 K6 u6 J: [0 \' a 六、其他支撑零件, |, I' ~, V7 @/ d. a
七、弹性元件的选用
3 p) d a- E4 Z6 B; E+ E M1 C+ z& J 八、冲模的组合结构8 W" }* Y% O' {& ], A
第七节精密冲裁工艺与精密冲裁模
1 b+ \1 f) x2 f) I8 U! T: S9 \ 一、精密冲裁工艺
& `" A6 w. [3 f9 `! w" @9 H) ` 二、精密冲裁模的结构和设计- Q9 M1 e" E' f; S# S
第八节冲裁模设计举例
3 T2 R+ ~- }, \9 I! \ 一、正装下支持楼主出落料模6 v) I3 M8 R% E9 o2 @6 Z5 u7 Q! x
二、倒装式复合冲裁模- [- r$ c# A, n( \; U+ Y3 q
3 c- i6 w( r9 t6 r3 g
第三篇弯曲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7 ?# ]5 C1 K& b9 y+ M- A( u
第一章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H# `1 N- y$ ^, q& p% D
第一节弯曲变形过程
9 x1 S( v1 z6 p3 C) I- N6 ?! a 第二节弯曲变形程度及其表示方法
8 Q6 g! `9 @7 ?' \, A4 f% d 第三节宽板与窄板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析3 l- r# L* b" X+ p
第四节弯曲时的应力和弯矩计算
7 v" X, c" u4 H' w3 _2 \9 A 第五节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
6 j( {. Y [) g6 p" V 第二章最小弯曲半径# V2 t! g' [- x* b' ], J
第一节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t9 ~ c( o5 L w t7 x
第二节最小弯曲半径值确定0 X7 U+ j7 H L" W$ Z6 R. X
第三节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方法- J9 t3 \' o0 S
第三章弯曲件的弹复
' a4 [1 a6 t y/ @# Z 第一节相对弯曲半径 较小的工件
v- @* z3 w$ z 第二节相对弯曲半径 较大的工件
9 d& n/ h2 w2 k 第四章弯曲件的工艺性
+ U; p- l: j G( ^ 第一节弯曲精度
- i) Z. _( O2 I& ]5 W3 q/ W2 v 第二节最小弯曲半径
- L5 s( P6 z# f& P5 N! M 第三节直边高度: g# \* B: B" H8 o/ _$ }4 o
第四节孔边距
/ y" |- g' A, m& [4 N6 j6 V 第五节形状与尺寸的对称性) Y# r' X; ]; P" d
第六节其他工艺性要求
/ _* B2 W6 b L v& t 第五章弯曲件尺寸的计算7 o# D* k5 P! V/ `
第一节冲压件尺寸公差的选用和计算. }, f. n2 ]$ L+ s, Y; n( M. K I
第二节冷作下料尺寸计算
' g) R/ J% e; o# r$ p 第三节弯曲件下料毛坯尺寸计算. R/ X5 S6 @3 E& e/ X: I
第六章弯曲力的计算
0 m' f b* J& U3 J! U6 N 第一节自由弯曲力/ D# I. J7 M+ E/ A) I
第二节校正弯曲力与支持楼主件力或压料力6 h( R. z7 Y/ s A+ x
一、校正弯曲力
3 ?, J' L$ J- h* s 二、支持楼主件力或压料力
) E* h! t: a; g8 K 第三节弯曲时压力机压力的确定4 H+ S) S7 P( E$ h0 Y* w
第七章提高弯曲件精度新工艺) ^2 b6 C- w5 t+ S; ~
第一节减少弹复的具体措施
9 G( @/ J* n) [, r% J% Z2 V8 } 一、在工件设计上改进某些结构促使弹复角减小. T: z9 ?( v, a2 a& G* V% t5 b
二、从模具设计上考虑减少弹复% t6 `1 x. B* K7 {7 t/ f! ~) N
三、采用拉弯工艺
' r1 w( l( s/ t5 G8 C 四、采用其他工艺方面的措施8 F6 |: G1 e- \
第二节防止弯裂的措施! p" u" R6 K7 N5 J( G! D
第三节克服偏移的措施) O: D/ K5 ~! X. V& g8 M. U
第八章板料折弯新技术
5 h2 ?0 i6 s8 T$ u) | 第一节V形弯曲模4 t% ?. G: S! H" m9 t( Z
第二节形与( 形弯曲模
1 T* I( r5 Z j, ` 第三节卷边模
3 D0 E0 i: m" g% [5 ?2 D 第四节卷管模$ z4 V: a+ i8 H) Y6 f P
第五节双折弯模; D( [3 u$ H! A% }' b/ \/ C
第六节折叠模 ?8 Z+ [# H* V5 j
第七节锁扣模; @% q) [2 {3 A% u1 ~
第八节箱形件弯曲模
* B* m% _7 e( ~: s' _' M1 c( i; c7 T 第九节异形件弯曲模2 I4 s k$ J* P) a. t/ D$ n% R2 C0 Y! \
第九章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 l4 ^! Q1 M" i 第一节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5 t1 X8 q6 z7 z
一、最小弯曲半径和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 n' U" _: g H F% w0 Z, J 二、弯曲件孔边距
( z2 w/ r: G5 Z! n( p. ?; O$ ~- }( [ 三、增加工艺孔、槽或缺口) B4 s d# n* ~0 q8 Q1 }% P& X1 L2 V6 h1 l
四、弯曲件的几何形状0 b# h) ~& a: {' Y
五、弯曲件的尺寸标注, R( m0 T- f4 M( C" g8 O& `
第二节弯曲件工序安排+ `; b) X6 F0 Z
一、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原则3 K6 ~ N6 s' k
二、典型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v2 A, @. H) x
第十章弯曲模具的设计9 a" d9 t, T! x" D2 d! }6 s
第一节典型弯曲模的结构' T' Q/ f1 P! {5 O8 c9 `
一、V形件弯曲模
7 y; @; S, Q7 O# f" \, S 二、U形件弯曲模8 l0 j c2 _! m% T
三、Z形件弯曲模
7 G# ~* G% i/ F: N. K* | 四、形件弯曲模6 W! b- p& d( V- Q3 t8 _0 }& S* l3 l
五、圆筒形件弯曲模+ O1 C" B3 i& y6 T4 s; [
六、铰链弯曲模9 i5 R& ^$ N2 P! q" h
第二节设计弯曲模的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 |, M/ I; d) M- c 第三节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 D) C: y# z, C+ N3 o2 @+ c
一、凸模圆角半径' N' t$ A; T a; h* |2 M/ l7 y
二、凹模圆角半径8 s" _0 h; \/ \# B# q
三、弯曲凹模的深度1 b3 W9 J" s0 T# Q* {
四、弯曲凸、凹模的间隙5 y3 w* p# @% V; L' C: j0 X
五、U形件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9 f& B, k' c+ g& x' |) X 第四节弯曲模设计举例
* e0 c/ P. V. K9 c( N 一、冲压零件工艺分析0 ?3 e* ^$ I( ^' z
二、模具结构
. n$ \2 A! }6 @" K! P( W1 O 三、主要计算7 ?# C8 U. @3 X8 Z7 Y) l8 ^
四、主要零、部件设计
3 w. N$ M' I I- c5 j Z |* B @0 y1 u5 b" i3 i
第四篇拉深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 x3 B& s- [# |$ k T1 u 第一章拉深基本原理及工艺性
7 R6 M# J; N: l 第一节拉深基本原理7 q: s4 V! Z2 [% z3 ^
一、圆筒形件的拉深过程2 O3 p9 Z8 r+ h% L; q
二、起皱与破裂
. n3 B% i& j) s: K% a 三、拉深成形极限
* |) \) T, d$ k6 W- K/ }- Z 第二节拉深件的工艺性2 Y1 s: k- T6 D
第二章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I: c& k L& ^3 g5 `
第一节毛坯尺寸计算( K5 X1 } Y6 q6 ]* E: f
一、形状简单的旋转体拉深件的毛坯直径. M4 G" C; a* ]1 `
二、形状复杂的旋转体拉深件的毛坯直径. Y# l% |8 k% S7 u1 u
第二节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p3 A5 p* b+ _6 b) s' ^+ T
一、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6 W" o0 B6 k" q
二、圆筒形拉深件的工序计算
y: P% s' g% K1 V7 b5 e 第三节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3 V' \; ` R8 c7 _8 c* ? 一、拉深系数
* ^- Q6 v5 t3 }- b s6 z8 O7 m7 u3 ^9 c 二、带凸缘筒形件的工序计算
' u7 v8 D X' Q, m 第三章阶梯圆筒形零件的拉深新技术& K2 r! ~! M$ v; w: V7 C$ z+ |
第一节拉深次数
4 y2 A" U1 r% v& e5 C 第二节由大阶梯到小阶梯的拉深程序
: y |& |. r. u. [' d3 q 第三节由小阶梯到大阶梯的拉深程序
, r! n, V6 B6 f, K1 @ 第四节浅阶梯形件的成形
! O3 G9 a: O9 L7 } 第五节带锥形阶梯零件的拉深- g! y$ H- i; l5 }1 r2 p
第四章锥形、半球形及抛物线形体的拉深新技术# \6 {! y- g4 S& v5 @& D$ @2 K
第一节锥形件
. n* G. }% k/ c$ D9 ~7 [- g% z 一、浅锥形件8 H& f$ @' ]% a8 H; e5 ~
二、中等深度锥形件
P8 J1 [4 b% q5 U; V 三、深锥形件2 |0 q! ^ d* M6 R
第二节半球形件
7 I" H# q. \2 @% C 第三节抛物线形件
$ `& U& z8 @. _6 P. Q1 g, | 第五章盒形件的拉深新技术% }. u/ P. I( q7 n5 b8 @8 s
第一节低盒形件的拉深
7 d7 Y r3 t2 W 一、变形特点
; a2 n! \; q; q; n6 w 二、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I* K' M& `- }& M3 H! l" n+ E' H
三、低盒形件拉深时的成形极限 K* c! Q2 r2 H+ d7 V9 ?8 N
第二节高盒形件的拉深
% M! v: |, Y2 s/ h 一、高盒形件多次拉深变形特点* E' S K: L5 k% q0 ~# A: k' a G
二、拉深方法5 t+ j7 V' s+ D0 T b% Z7 P
第六章带料连续拉深新技术) h" h3 d/ j; N- K6 [' T% b4 i
第一节带料连续拉深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N( T: \8 Z9 L, y2 D p
第二节带料连续拉深的料宽和进距的计算
2 ?3 W' Q( [) t) f, k0 } 第三节带料连续拉深的拉深系数和拉深相对高度8 c1 H: y/ I, x% c1 N0 ^/ u8 l
一、无工艺切口的带料连续拉深系数
z( ~4 C" l& { 二、有工艺切口的带料连续拉深系数
7 {" k7 Y: z w: t7 x4 }5 U1 t( J 第四节带料连续拉深的工序计算程序6 D: b9 L% Z/ p. c. X0 s4 {
第五节小型空心件带料连续拉深的经验计算法7 V, T3 r0 _) \4 E6 t
第七章变薄拉深、温差拉深与软模拉深新技术
) E1 F/ }- f+ M5 A' r3 P 第一节变薄拉深
$ P4 s, u/ l" k8 F9 u( W 一、变薄拉深的特点
/ O) t% e: B6 d' [& B 二、变薄系数
2 N( o$ U& u( |* G# X( p3 x 三、变薄拉深工序计算程序8 m; b' U n0 k& \" G. W( F3 h) v6 x
四、多层凹模变薄拉深- J H @) S, o! D: ~" B6 E2 b' B
第二节温差拉深
$ t' o& S/ U+ `; {4 N8 x4 w 第三节软模拉深6 R' ?( H& W. x5 O3 p* i
一、软凸模拉深2 t0 w) b2 S# f0 ]
二、软凹模拉深
7 x9 T% |: n- N& y% K$ v6 K 第八章对向液压拉深与径向推力拉深新技术# v9 s8 ]2 w: T( \
第一节对向液压拉深# R' S9 L {% T' M. m
一、对向液压拉深概述! n" G- [: C5 N1 x& d
二、对向液压拉深成形极限及其影响因素2 W) n: [5 y& {0 d9 }# D" c
三、对向液压拉深对锥形件起皱的影响* w7 j# i6 L( d' k4 u
四、圆筒形件对向液压拉深成形精度6 g! w( \- `3 V& |
五、对向液压拉深新工艺
+ Z5 ?7 U% _. s3 y* P& B 第二节径向推力拉深
4 x8 h3 x8 _% [3 c+ C 第九章大型覆盖零件拉深% F: v+ ~$ ^4 A& B5 q0 e& S9 f
第一节大型覆盖零件的拉深特点和分类
4 a3 O+ [' `& n8 ~3 q 第二节大型覆盖零件的拉深工艺性! z# T, ] U! t+ P( d
一、覆盖件的分块; `5 ^5 [9 b2 U* [
二、覆盖件的形状
5 L# O2 [+ w z! g1 O: P 第三节复杂曲面零件对原材料的要求+ o+ @+ Z- `( w+ S* v" L
第四节制定大型覆盖零件拉深工序的工艺要素
# ~ ]& b7 ~; Z# m* h) r. i 一、拉深方向2 w" Y# m/ i; n( |6 b- J; S* s
二、压边面
0 X. r& r5 r5 p( y/ h 三、工艺补充面4 a/ d) r4 F, ~
四、拉深筋(槛)
7 j7 e# B+ e, v" s6 A; } g. N 五、工艺切口" X% t7 [9 _% J* g) O7 x/ c
六、定位形式
% X# D7 u$ Y# A2 Y8 `( V$ S 第五节大型覆盖零件拉深模具的调试4 J! z2 P; z K( }/ t
一、调试目的
. a' z& x# k9 I2 l: k% k2 @2 } 二、调试程序8 K" @+ T j( k3 x& Y1 V3 @
三、大型覆盖件冲压成形的主要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1 \/ e8 k, v! q8 E' J& v0 y. D' N 第六节网格变形分析法和成形极限图的应用. f+ ~5 K7 ?* @5 o! ?
第十章压边力、拉深力和拉深功
_( k. B, D6 Y' j 第一节压边力( i0 U% L r2 z& { \
一、压边条件
' S& u3 C0 W: y! x& T 二、压边力的计算8 I8 W; f2 T, \
第二节拉深力与拉深功- r8 O( ]$ @/ e3 ]
一、拉深力4 C% ^) u5 I! q) |/ h$ i
二、压床吨位的选择4 N* L, r) S! D' Q, T2 \/ y
三、拉深功
6 [) H2 O; [ c& M/ k8 Q 第十一章拉深筋5 b- T3 l# y9 h& E
第一节板料通过圆角时的变形机理. L7 @; u0 r1 W0 I; T4 ?+ ^
第二节圆角阻力及其影响因素2 \8 I7 g: e, U4 V$ h! W4 ~( R
一、圆角阻力
1 L+ p0 C. h9 [. P+ j 二、圆角阻力的影响因素
Y! v9 x; G, c0 }" v& D 第三节拉深筋的结构形式及选取原则8 V3 c' o; u' E6 L' j8 u
第四节拉深筋几何形状对力能特性的影响- |( s" w4 M( A6 v2 f5 P1 u
一、单拉深筋几何形状对力能特性的影响
" ~* R8 D7 T9 i- W2 ? 二、重筋几何形状对力能特性的影响, _+ ~& ~: p2 [; }) Q* ~( s" u
第十二章典型零件拉深工序安排, l1 @; e6 ?" _2 Y6 n
第一节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规则
) a/ X/ S% w% m [! k) { 第二节阶梯形零件拉深的规则
7 o2 g# J! S$ U, J. D 第十三章拉深的辅助工序
: u, ~3 f x$ L 第一节退火
! w4 E7 U+ q2 d6 p3 w1 w 第二节酸洗
" a" q3 V; V7 a 第三节润滑
- ]5 T0 U/ w$ w 第十四章拉深模具的设计) R" A1 ~" K* i. l; w5 ~+ k% Q
第一节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5 X8 }" Q- w' V
一、首次拉深模# `2 ]. |0 k! q7 u- R) G, V/ t( g6 G
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
) ^% D6 C; {3 U0 t9 h 第二节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
, P, o; w% F6 n' \ H6 a; Q 一、凹模圆角半径
, {) X1 P- p. e ?$ A 二、凸模圆角半径
" X( W4 R( Z: c* D9 _% ^ 三、凸模和凹模的间隙
+ {# [+ X3 a. a% a/ K5 y 四、凸模、凹模的尺寸及公差
8 ~5 c8 B! C! a( B4 C" T6 O 五、凸、凹模的结构形式6 n7 l9 H* D: x/ y+ e5 r
第三节拉深模具设计举例8 D* P$ s# K# U
一、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
9 `) M1 J9 R* W+ W+ c, l 二、低矩形件的一次拉深模* w* l: g# B9 o" i* p; W* k' G
: m- } S9 ?" m! ?
第五篇成形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6 f. h3 `3 T) {3 E# ^( h! W 第一章胀形新工艺 `( w P1 d* p
第一节起伏成形
3 R, b$ c5 n* x6 d 第二节圆柱形空心坯料的胀形( }5 l5 f% Z c
第三节胀形变形程度的计算+ D% Q# g2 @ a9 Y9 |6 m9 _! @
第二章翻边新工艺% T1 e a3 w8 L1 ?% |! d
第一节孔的翻边
, |' h z% Z8 ~! N/ f6 l 一、圆孔的翻边
2 a9 Y( d8 ~4 q6 d7 {/ S. b% h 二、非圆形孔的翻边
" j1 |- M- c- ~' K/ L9 ~( Y' R 第二节变薄翻边/ t8 d, N4 H% u" u
第三节外缘翻边
4 `5 E% h6 ? D @- {' S2 Z. N/ `+ o 第三章缩口与扩口新工艺
7 F( ]6 _( A; k+ L6 E 第一节缩口
0 i- f( x& A/ E( G 一、缩口变形程度, m `5 `' m% T
二、缩口后在长度与厚度方向上的变形- E6 T" }" W6 H- r" M1 W9 b
三、缩口力的计算2 o) d) V, B7 k6 K
四、缩口模具型式6 A: ~1 S! N5 j! H
第二节扩口
& }: \# S% Y- ^. x0 O( Y9 R2 e' s# l 一、扩口变形程度
3 U1 p. X5 z5 r. R 二、扩口力的计算1 m1 U$ U5 Y2 t+ j7 ]1 k# l
第四章校平、整形与压印新工艺
+ y: L+ Z; T6 b/ X! B% v0 _ 第一节校平% k5 v; x2 _" A5 N% r0 B2 }
第二节整形0 R$ u* Y' A4 I+ b; A
一、弯曲件的整形
. g) @6 H2 S% [1 t h6 d 二、拉深件的整形2 _+ }- Z+ g. ]
第三节校平与整形力& h' k L* E6 q7 r, P4 _
第四节压印1 x0 c* }" @: f7 c" [
第五章旋压新工艺
6 C% V ?+ W& }" A5 I0 U 第一节普通旋压: K! u8 P3 E! a4 p7 y
第二节变薄旋压
4 @/ U& x# v5 }3 ^+ V: ] 第六章覆盖件的成形新工艺新技术+ x$ A% ^! Q9 S4 [
第一节覆盖件成形特点
( I, h T: @, N0 o 第二节覆盖件常用材料及要求: y' A8 f2 h8 k5 R9 F2 \
第三节覆盖件成形工艺
: T d* K) w z 一、成形方向
) U4 s. Y8 _/ W8 P: n 二、工艺补充部分
$ y5 ]1 N0 y c: m 三、压料面
/ ~9 G5 M5 A, S8 {/ i" H. D 四、拉深肋(槛) 6 _# N/ e5 n; h6 U0 Z7 U
五、工艺孔和工艺切口
- Y T+ {) C) \- z# H 六、覆盖件冲压成形性能、主要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7 r4 V7 V5 {2 \0 J! n' t( r
第四节覆盖件成形模具的典型结构和主要零件的设计2 Q8 Z4 Y. {2 }: ]
一、覆盖件拉深模, n- R$ Q% ]" v) k
二、覆盖件修边模
3 v, Q* h: Q, F6 r$ q. L3 T 第七章曲面形状零件的成形新技术9 m% e7 j C0 Q. f# Z( P! g0 D7 W4 Z
第一节曲面成形机理2 n$ }& \0 T7 ]7 Q: Z6 L* C
第二节球面形状零件的成形0 K, V$ @5 P1 G- k2 x h
第三节浅圆锥形件的一次成形" ]( f& ]9 H n4 ]* x
一、圆锥形件冲压成形中毛坯的变形分析6 J; {* s! k+ a! w" p9 `( y7 e
二、锥壁的变形分析与成形机理4 m% J: ~# j Q2 e8 P9 B
三、圆锥形件成形极限的理论分析
! c5 |9 E9 \) B) G. a& } 第四节深圆锥形件的成形
* ~4 z% @% Z. c
' S& @# k! p( G, B1 a% A; Q第三卷
, {8 Q/ F& V! Y, }+ O. V 第八章板料特种成形技术/ D3 {; W. [$ D
第一节爆炸成形* d1 l+ j1 r1 V. D P( q
第二节电水成形
, ^, c u1 R1 {$ J( I 第三节电磁成形( _" P0 Z0 B$ S, A0 d+ \; n
第四节激光冲击成形( q7 f9 D# x6 {6 b5 k
第五节超塑性成形
' q3 w3 l; q% \+ K 第九章管材翻卷成形新工艺
% T8 I& ~4 r, d! N1 G0 F$ B 第一节管材外翻卷成形0 p8 ?$ ?" L- q/ T' H: c f
一、锥形翻管模
% q( h7 x* ?3 K8 O2 b/ d6 }) W& I 二、圆角翻管模
; L$ N5 G7 }# m8 O) o9 O6 C9 B 第二节管材内翻卷成形+ G* c% ^, c% ` w5 P
第十章成形模具设计举例: V: u$ i7 G* Y1 v' i3 _# R
第一节固定套翻边模的设计
" i9 N4 c* b$ g0 f 第二节气瓶缩口模设计( m8 y& F$ R: ~( v! t' O M+ K" F
% X' g1 \7 ~+ J$ r; a
第六篇挤压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z$ j$ q/ Y! }; f @" p/ G! F
第一章冷挤压的分类及特点' r( L$ d' M$ a1 L. l4 Y5 b: \2 ]
第一节冷挤压的分类
3 I6 w% \3 _! J) t7 m 第二节冷挤压的特点. [6 l! p# l" Y% X! ~
第三节当前应用冷挤压技术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0 f& ] ?8 H1 |; D
第二章冷挤压件质量分析及工艺性
. N. y- I8 @5 N 第一节冷挤压件质量分析& v J& i9 ]3 n# o6 F
第二节冷挤压件的工艺性
! T/ x' ], U9 Q- M 一、挤压件的合理形状及尺寸
8 a$ n8 p0 h8 Z F 二、挤压件的尺寸精度
" Z d, B) c4 r' \8 o9 r! q 第三章毛坯的确定# ]8 ~3 g+ c1 Y* h Z9 ?4 g
第一节冷挤压件图的制订3 ]: P5 B* j; u3 v
第二节毛坯尺寸计算
& F5 ~/ ]$ Q G! V 第四章冷挤压毛坯的软化处理与润滑处理6 `9 g7 I+ Y$ v2 t
第一节冷挤压毛坯的软化处理
% I' @6 n4 W. Y% h 第二节冷挤压的润滑处理
$ V) t2 V# T8 K 一、有色金属挤压用润滑剂3 c$ M; o+ |0 s4 ~
二、碳钢与低合金钢冷挤压的磷化—润滑处理程序; {- M' O7 I( U4 u- N0 N% E A
三、不锈钢(1Cr18Ni9T)的表面处理及润滑7 ^/ f6 i4 v- H& R: n: j" e0 e
第五章冷挤压件的变形程度计算和许用变形程度% a W8 `1 _) { ?
第一节变形程度的表示法
4 P0 C0 p/ K) J, |- z! ]+ V 第二节变形程度计算公式7 x; J9 i2 y" l: @
第三节许用变形程度
- H5 g3 Y' \ H/ M7 F 第六章冷挤压力的计算
$ |- i% R* n/ \; e) J1 b8 D: ? 第一节冷挤压力与行程的关系1 U7 d0 S! H9 o, Y) o& H
第二节影响冷挤压力的主要因素
, U/ U+ |) |2 A- ^2 U! z, w 第三节冷挤压力的计算
$ p6 S2 y0 y8 @ 一、理论计算法0 l% }/ x: ^2 k, @; t
二、公式计算法
# d, |) m2 W1 d4 d6 o M) E Z 三、图算法
: Y7 o" z( s3 s, d 四、查表法
4 P' _9 |9 M, A6 [/ S. O/ J 第七章冷挤压加工工序的设计/ c5 f+ P. h' k% ?( D- t
第一节冷挤压零件的分类
- [4 T6 |* P( j) b, N/ t( Z 第二节冷挤压零件的设计( f5 j0 O, V# y
一、对冷挤压零件的设计要求
6 O: F6 N3 U/ l7 v- ?3 } 二、冷挤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X' k) ^( j6 V. g& @
第三节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 G# l& a- c! {& G
一、影响许用变形程度的因素
0 _1 `& ], o! u4 j5 k: I 二、不同材料的许用变形程度
6 `; P' ^! ^) _ 第四节不同挤压方法的一次成形范围
4 Q4 C& f3 D; }3 P+ J6 H 一、正挤压件的一次成形范围 N) M9 ?: k, O) y* E; e/ u; v
二、反挤压件的一次成形范围
1 x' z8 L3 h* P 三、复合挤压件的一次成形范围
* j2 W; G6 n# S m' A6 Z$ K7 U 四、减径挤压的一次成形范围: A# r5 V8 S& G4 A( v4 U! f* D
五、镦挤复合工艺的一次成形范围
! s! v7 R* T! e$ a! _: U, i7 E 六、镦挤联合工艺设计5 k! B1 |9 O: i1 L0 r
七、镦粗工艺
; Y3 y5 r2 d( s: s 第五节冷挤压件的加工精度' E" y- Y# a& T$ x
一、冷挤压件的尺寸精度
! _- K9 D9 }+ |, ]* p& W 二、冷挤压件的形状精度
) S; C% F: I3 y+ Q. J8 w 三、冷挤压件的表面粗糙度) b# r2 l8 M P
第六节冷挤压工艺方案的制订$ z" T6 h* K p7 S/ S/ p9 U
一、冷挤压件图的制订
0 U8 l3 L6 g8 |1 \2 S 二、制定冷挤压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 A( D$ p- t- v! v* B, K 三、预成形工序设计要点
6 A% v* K$ R& T# ]% A 四、工艺轴的利用
, o+ K% w7 a- N! C+ @ 第七节冷挤压工序设计举例
8 u8 M# Q; m# \ 一、轴类件
* R) F( h# j: J 二、空心件
6 z# T) U. e2 @# ^: {* u 三、凸缘件
8 J% {, P* m1 Z0 ]. X0 Q 四、齿形类零件) L. |* ?( A V3 {: y
五、锥形件2 W* ?5 H: I# g* Y$ V8 g" v
第八章冷挤压件的典型工艺及工艺实例
: m c) `. e: t$ c 第九章冷挤压模具设计4 W' W" t2 U/ Q
第一节冷挤压模具的结构及分类
1 N; L+ S! t0 m7 c9 [9 V* q7 T# A 一、概述 c5 l* K' {2 g# e
二、冷挤压模具分类% d' c6 _% L/ L* x, Y) o
第二节模具工作部分的设计
+ t; z! T, m! U 一、正挤压模具工作部分零件设计/ y: z; Y9 b! \9 B: d* Q
二、反挤压模具工作部分零件设计
6 M4 u# S- _# W& z 三、反挤凸模与凹模制造尺寸与公差/ c* l2 X) B* }
第三节预应力组合凹模的设计( W w6 ?1 o! s3 c7 B& ^3 Y- Z
一、整体式凹模受力分析
" S! y7 [$ M2 q( A 二、预应力组合凹模受力分析0 w( |3 ~( o" C9 \
三、组合凹模尺寸计算
6 D$ d- i6 v; z* F& R2 s; H 四、组合凹模的压合工艺/ X; J% O( |& o5 v, A
第四节卸件和支持楼主出装置的设计0 u1 \% C; z- _
一、卸件装置
' \+ T7 H$ p7 o) h 二、支持楼主出装置
5 n* S. W0 R; x" Z' j* b0 r5 Z; J/ T 第五节导向装置的设计
8 |' O/ R: |: @4 m' f3 } 一、导柱导套布置形式
5 z% Y+ l+ C0 j0 e 二、导柱导套紧固方法 D6 i! Q* `) c, f0 |
三、导柱导套尺寸
5 x: F+ K. U% }2 }- v% y 第六节压力垫板的设计
. z, j R3 P2 i8 Z 一、压力垫板的作用+ h4 R1 c6 j6 j
二、压力垫板的设计计算
. f% x$ `- k5 s: z: y5 n 第七节凸模和凹模的紧固方法4 g6 }# P" m. ~9 U4 N- {
一、凸模的紧固方法8 e% y$ L5 ] W# F! ?
二、组合凹模紧固方法( i$ i3 M+ l; [0 }2 n6 K ~
第八节冷挤压模具材料及选用方法
& W2 N6 M1 V2 a$ }9 X4 S 一、冷挤压模工作零件材料的选用0 Z. o/ \+ T7 X( b( H: C6 Q1 d. l
二、冷挤压模具其他零件材料的选用6 a5 q: A7 h1 S+ R
第九节冷挤压模具的设计实例2 }" c# c: o W; k
一、挤压图的设计9 x) M$ y: L9 b; x9 Q- [) _
二、工步流程图的设计
5 h7 N9 R3 Q9 c# ?9 O* e 三、分析和设备选择" c- N4 U7 M; ^/ Z# V8 k' i) ~
四、模具总装图的设计$ ]! [7 @; T9 @5 T9 ]# y
五、模具零件设计
& ~6 l3 P; V' e* v) H 第十章温挤压新工艺与模具设计2 x# i! |0 p6 X7 s
第一节温挤压概述1 i! O3 Y$ R, T- l3 h, h2 T
一、温挤压的特点
! w9 ]; w C. H( G. d9 }1 X9 N. j9 b 二、温挤压工艺的应用
j! Z8 L0 x9 \9 v+ Q+ p( U2 y 第二节温挤压温度的选择. Z; e% F O1 G) R/ v" m
一、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5 z0 ?; `+ \) t2 L
二、温度对金属塑性及组织的影响0 G- i. z# R4 i3 r6 i0 A' O" X' g
三、温度对金属氧化的影响
. L9 e$ q, _ j2 y) o6 g* i' D 四、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4 E" E! ~5 _: z+ o9 q" M 五、各种金属材料温挤压成形温度范围% Y9 S8 G. c) _
第三节温挤压坯料的加热及模具预热
* V1 W; g1 R5 m* l) I! W 一、坯料形状与尺寸
$ \) D# _+ O. C# \" B# K 二、温挤压坯料的加热
4 f: C. ]! v* S( |$ Q) ~ 三、模具的预热和冷却
/ p0 p: f0 h' }. z. ] 第四节温挤压压力的计算. T5 C$ @% w/ h) b3 S* a/ R
一、影响温挤压压力的因素
1 Y7 L/ \* X' F- u% K 二、温挤压力的计算方法3 ?5 |2 w {) g+ }2 G- U
第五节温挤压用润滑剂- ~8 ]) E. e1 \- s; l! b
一、对温挤压润滑剂的要求
; N" }" R. J& E8 M5 W9 p3 G 二、适宜于温挤压润滑剂的基本材料
# f3 F/ m1 ~( R. D' M$ |2 A4 n 三、在温挤压温度下润滑剂的选用, o0 Y/ U Z, x* t; X2 F0 F
第六节温挤压模具设计- v$ D7 D& R' r2 I
一、温挤压模具的结构特点
& V: S+ A! E- u8 f3 l' |2 V: r' I. ^" g 二、温挤压用模具材料
. f! F' }6 b6 S' Y+ e8 b. g 三、凸模、凹模设计
: P( H: C* r6 i2 V$ S8 ^( \4 @ 第七节温挤压件的质量和力学性能8 v* @3 {, T3 n* V# j1 @( }. n9 E! r. G
7 }+ z. ^" h _7 G! `% O! {9 l第七篇特种冲压模具的设计
- I) B) l9 {5 Z: J; X4 @ 第一章冲模及冲模零件的分类
2 S+ B. w8 \& O Y- G# _, f 第一节冲模的分类7 F7 x9 M* N( @% J% w7 \
第二节冲模零件的分类
8 ]. K: O/ L& b' M. b 第二章冲模主要零件设计
4 {2 p# q# W `3 g" M 第一节工作零件
6 V& x8 m% C" F& V" O, L } 第二节定位零件; M ?: E! R7 d6 a
第三节压边、卸料及出件装置3 T- I2 w) X- q; O
一、压边装置* W# j# P0 B$ C( N* s& A5 f5 d/ j
二、卸料装置
& [5 C4 H3 N/ ~0 L 三、出件装置8 ]/ F9 |; n2 L$ g3 \5 N2 B% r
第四节支承及夹持零件. d" i! d6 S7 `% a
一、模架
) m8 [" V0 d; d* B 二、模柄
) ~+ A, B7 [1 x2 J! N7 z. v 三、垫板和凸、凹模固定板
6 V x( e g8 h, _, X' | E3 ~! d 第五节弹簧和橡胶板
- ~# T# G& k% x; o) \ 一、圆柱螺旋压缩弹簧3 g* G6 `! c0 _/ }: b7 u
二、碟形弹簧0 \# A3 y) b" m3 O' s B! J
三、橡胶板的选用和计算
3 _* _1 Y9 C, H7 z 第六节螺钉孔和销钉孔
! d4 ?3 @' A5 e 一、孔的结构和尺寸
# m' e5 _) K b6 _$ W 二、开孔位置
3 N, b1 |; P i) k) U/ n6 [+ }7 P5 G 第七节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配合要求 p' }0 J) r4 H% }
第三章特种冲模的设计
$ V6 }& l& x8 a/ S E 第一节锌基合金模具' |) I8 A- Z) K
一、锌基合金冲模的特点与应用5 V6 y1 {$ ?2 [& `& e8 r
二、锌基合金的成分与性能5 j; D" w: q# \" P- t" o* b
三、锌基合金冲裁模的设计与制造
$ ]) Y( H, x& W& \ 四、锌基合金成形模的设计与制造& f# H; o/ X, ^7 y g# l& X9 m
第二节聚氨酯橡胶模$ s( Y& ]8 ]9 L) |
一、聚氨酯橡胶冲模的特点及应用
3 y% ?- b* [6 a, m% o5 A 二、聚氨酯橡胶冲裁模的设计
, [6 S! C9 X- z* T3 G7 l+ Y 三、聚氨酯橡胶成形
# u& _! `0 B, K. u u2 z3 z: T 第三节薄板冲模
) T" d( }8 T- U6 b8 c) ?) k3 c% M 一、薄板冲模的冲裁原理8 j" J+ u& ?1 l3 e/ u# ?
二、薄板凹模
: p% ?4 n6 J& K 三、薄板冲模设计0 _2 D1 U+ [0 w K0 {1 @
第四节钢皮冲模+ Z6 Q5 L9 e% L) F& n' t J( V1 ~. X
一、钢皮冲模的分类3 v/ t# \" F& s8 y% @
二、凸、凹模尺寸的决定和间隙
& g& `, N }& b" l+ i4 L 三、钢在刀刃与镶块刀刃的设计5 G% p+ _0 v3 J5 \2 ^- Z) v
四、内外模板的设计
7 X. [% {, L0 j2 H7 Z& r0 h 五、支持楼主料与卸料
0 a7 f4 {; v/ Q& [ U( W9 Q3 _ 第五节组合冲模
/ t! F# ^* ~& n( i1 `8 u 一、通用可调式组合冲模
. w7 b; j9 G- Q }* D4 d% E @! R* y 二、弓形架式组合冲模
( v: q' l! a" r* ^ 三、积木式组合冲模
+ S* K9 G: l# g q r$ @2 o3 c' t 四、分段冲压工艺要求
1 ^$ B0 A9 o7 g. f! b! t 五、通用模架式组合冲模
2 [: f7 }9 Z2 n+ W4 y" p i 六、组合冲模的应用* {% U$ {: t& E5 [# x
第六节低熔点合金模具
9 \: H R4 P5 q 一、低熔点含金制模材料
3 @: X1 c0 O$ U) b& |4 f+ v) ~4 ? 二、低熔点合金的分类
U3 L% Q6 C) z( |, W: z 三、低熔点合金成形模的设计原则: |0 B/ s! V1 I$ @2 Y7 S, m
四、低熔点合金模具的铸模工艺 t! p7 X9 ?, \! W! v' j
第七节超塑性制模
N8 `$ @+ Y4 N2 y# z 一、塑性与超塑性2 q7 i/ I4 L; Z" q" n
二、Zn-Al22合金超塑性制模( m, s4 ?$ i2 M' f. G
三、超塑性挤压的形式和装置
& t% p" h4 r5 ^4 w k5 U$ J7 ~5 v 第四章模具制造工艺
. v: [( d# U3 k; N: b 第一节概述
- u0 H- B3 s8 ]. ^ s+ t+ D 一、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 z5 r+ e; z: e& a
二、模具零件毛坯选择
v" a! O% L& u) L \& o% f' F 三、试模鉴定
- ?+ L r9 S1 y 第二节模具成形表面的机械加工
5 b) {! e% G0 K( | 一、车削加工) \$ f6 ^# F4 v3 ]8 S- U' f
二、铣削加工
; c: d1 I% ?; q 三、磨削加工
) v* \" b9 n+ U 四、其他加工& d5 T8 q8 _. f8 A* U1 E) s" B
第三节模具成形表面的特种加工3 d9 j: z8 R$ ]+ s3 |2 ~6 I# M
一、电火花成形加工
. N4 b$ H* {3 j) j. Z4 j 二、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E+ O6 ]0 K( C( E 第四节现代模具制造技术3 x" B3 @& ?& j2 t. \
一、数控机床加工
. o6 B% j, s0 D/ o 二、模具CAD/CAM
9 c5 P. `. F/ C( q& X 三、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2 k1 y& Q$ a! H2 P 四、逆向工程技术简介
/ B1 [6 D; m( Y3 Q 第五节模具的装配过程# x& {8 K$ J: ` i
一、概述, ?" o2 E6 q/ o q/ X% c% x
二、模具零件的连接方法3 N# F; f" c) N1 R$ o
三、模具间隙的控制方法* S3 n/ h' r, l& U
四、冷冲压模具的装配
( c" L( w' p2 q3 ~* }4 A, V( D) K 五、塑料模的装配
2 K$ ]/ V- T B5 _ 第五章计算机技术在冲模技术中的应用& E& x; @' h, [
第一节概述3 `, {/ m/ ^. A: c
第二节冲模CAD技术4 [2 d: B" F# j2 p& c2 |+ b
一、图形的处理: v+ ]0 ~7 `+ v1 Q* ^
二、冲压模具的装配技术
; ^2 b6 }3 \1 c, ~ 三、冲模数据、知识库的建立3 J b! b: A7 j/ _
四、与网络的结合
; g+ D9 Q6 h+ j8 H 五、计算机在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 M! z7 L2 d. s' V+ w' t
六、计算机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J' D+ X: i% h* Q q% M) |8 H 第三节冲模CAM技术. j% a5 s" K0 G1 k5 V
一、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简介% U, z8 ^$ e3 ^% v* ~0 M
二、常见CAM系统的体系结构$ ]- S: N% h$ s, w* q% W
三、NC刀具轨迹生成方法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T \! J# Q) C2 y% J- `1 ~7 [+ o& I
四、现役几个主要CAD/CAM系统中的NC刀轨生成方法分析% W1 h+ ^" q; M) ^* M0 z
五、现役CAM系统刀轨生成方法的主要问题/ E* }' v! b- n( s
六、数控仿真技术
4 s! n, m7 |+ J4 v# ]# C% o 七、冲模制造新兴技术及其对 系统的需求* R. d. B& M! U, M/ L2 ?
八、冲模的智能制造与 系统的发展趋势: G0 I2 l4 q# `" O8 R( _/ N
第四节冲模CAE技术
1 v3 t" y: y# o9 @3 J! W 一、概述- a9 s! N" y+ n4 J: h% x
二、冲压成形过程的物理现象
+ m$ ^; }4 Q; C! `/ J* Y7 v 三、冲压成形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产生原因- x* c! W# U _& k2 i$ d. S
四、冲压成形有限元模拟的基本原理( e* ]$ n W: B/ w
五、有限元模拟在冲压技术中的应用' T( e& v( l3 G" T/ g' @
第五节冲压产品数据管理(PDM)
: H9 R" L$ m4 j# m 第六节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冲压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H, ?5 O& m/ T. J$ n8 N% B
一、汽车覆盖件模具CAD/CAR/CAM的软硬件选型9 b. P# f' ^: M9 j9 j- _/ X
二、冲模CAD/CAR/CAM系统构成6 B P: M7 N" r; s: D' J* K+ `
三、成果与展望
+ h6 j. q: V# b$ Q" V 第六章一般资料与冲压模具常用标准件3 y- W4 N1 W7 m, R0 X( C3 m) S
一、弹性元件的选用与计算7 Y# s& y& J0 G! y# Q. b* q
二、冲压常用公差配合表
; K4 T% f- a5 P" ^6 @7 B 三、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0 R$ P9 h9 F 四、各种常用截面的重心位置/ J5 Z. q( `. v& f) K! P
五、各种常用截面形状的面积与其最小轴惯矩的计算公式
8 U1 f$ W. c; ]8 d 六、冲压模具常用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 E1 h X+ P# n5 i" D# G" @1 F
七、冲压模具常用螺钉与销钉4 T" B: c0 G5 a9 I
八、冲压模具上有关螺钉孔的尺寸, |" k. q; C( Q; W, m4 `& z, K% {
九、冲压模具常用标准件
" x% X k6 K5 n' M$ ^4 r
' a6 c, U7 t% ~# J7 f- s, o第四卷
0 s0 Y- \0 `5 p第八篇多工位精密自动级进模的设计
1 g6 k' S; ?4 R; m9 G4 l 第一章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排样设计
0 w( y/ C+ X. a 第一节排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Z6 C( z7 J6 u, r/ E1 W( N; T
第二节带料的载体设计7 H. ~0 S u$ P5 d. Y" B5 ^; g
第三节排样图中各成形工位的设计要点% l$ Q- I- h( W
第四节条料的定位精度
+ b! {% c6 k7 S- y. F5 V- h 第五节排样设计后的检查
( E0 o6 ?& Z- F6 L 第二章多工位精密级进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D9 \; Z- c' E% J) s 第一节凸模
8 V0 k8 L. Q: g' o" A5 v# ^ 第二节凹模
/ d/ F; Z; `* @3 q 第三节带料的导正定位# Z0 x( |! @% l2 r! L' }- r
第四节带料的导向和托料装置
\# l0 c' q9 Q7 C& J; W 第五节卸料装置的设计9 o9 U& a. `$ D2 K6 ?! K' w8 ?4 q
第六节限位装置
$ e5 x0 h2 g, B! U+ q 第七节加工方向的转换机构" ?& K$ b# t8 E8 s
第八节成形凸模的微量调节机构/ ?9 d, @1 K5 q$ j/ Q9 a6 i1 l% @. Z8 y
第九节级进模模架2 b* w! d h, [! h8 H* Y
第三章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自动检测与安全保护4 K. R2 s4 J/ E% p
第一节防止制件或废料的回升和堵塞
! I, Z# ^# J5 p9 \$ H- f( [ 第二节模面制件或废料的清理4 H$ H/ t* Y7 l
第三节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 ~3 j/ }+ t" e* q. A9 |: H; Y' x 第四章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自动送料装置- L/ Y) I' ?# ^3 _; r
第一节钩式送料装置
8 \" ^- e2 B3 T7 z j! {' } 第二节辊式送料装置
* ? d! a; i1 g6 a/ b+ N- ]* ^( n 第三节夹持式送料装置* Q5 W/ \. r7 q" Q
第五章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典型结构
" B% g) E, ?! P+ h$ ?7 }! Q8 M 第一节冲裁、压平自动切断级进模
|0 i8 c/ S1 p3 M 第二节膜片级进模
+ \0 _" C; G' ^0 ~! L. v. n3 R* X3 {8 Z 第六章多工位精密自动级进模设计举例. S. n0 U* Y+ s4 C) M
第一节确定零件基本冲压工序
2 X1 U7 s& E b 第二节拟订冲压工艺方案, g; s5 q j- e1 S4 X
第三节毛坯排样
9 I5 G3 a, v9 O K% H 第四节工序排样% L8 i/ X. ^5 b, b1 K9 {. r
第五节冲压力计算6 ~9 F1 @0 H' k8 V% b
第六节结构概要设计
& n) i6 p* |* {+ s0 m 第七节结构详细设计
. p0 m ]+ @/ l9 T 第八节模具零件设计
- i0 O$ X" ?/ |0 Q' u& M: |! f
- c; b, v5 a x4 c, U0 f8 _第九篇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3 b( r/ @% T& ?3 | 第一章模具材料" e8 O" J; ?9 @4 e3 _3 ]
第一节常用优选模具钢8 R9 s$ U5 @0 X/ G3 u2 k4 }; t/ f
一、高速工具钢
4 v# Y/ p2 M# `4 a9 V: t 二、基体钢; r: k' I, N4 W
三、硬质合金和钢结硬质合金
# O4 y c+ v) v0 u6 ~1 z/ Q 四、调质预硬钢! Z, z6 ?$ m* |, [# b* k
五、火焰淬火钢
( |7 z. S6 O1 K6 z& B, X 六、真空淬火钢+ d4 V- @- F4 O7 ~8 ~9 [
七、高耐磨、高强韧性钢
; ~: `3 d; l& h% v) G7 T: L- u( g- T& D 第二节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J* E: _1 W! W0 [/ t' d8 P$ V) m 第三节聚氨酯橡胶
! D3 b% m/ {" P. B c! |9 d 第二章模具材料的选用及许用应力) E5 A0 m' G: y$ A6 y! j
第一节模具材料的选用
. d; E" w4 b' p; E 一、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4 L9 C R# H8 I8 z
二、常用冷作模具材料的性能比较& e- R9 C3 w \: Q) S4 p
三、冷作模具材料的选择
+ j1 D" ?& e! `8 d. D( N( B 四、采用新旧材料制造模具时的模具寿命对比
* A4 [+ i6 m7 \7 N1 ~ 第二节冲模主要材料的许用应力) C5 x. B- C, P6 t1 G
第三章模具钢的热加工与热处理工艺
" U: n' E: Q3 y( ^! j 第一节冷作模具钢的热加工与热处理工艺1 Y/ h8 }) M- l2 @
9 S+ w" U9 }& P
第二节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1 q/ T; K* \! B7 @4 @/ d$ F
第三节热处理相关标准' G; b: [; V( @5 s
第四章模具表面硬化新技术" s* E2 K: k6 ^1 n0 `) o4 |
第一节渗碳法与离子氮化法/ W- r7 T( J1 n" t7 s0 Y5 u
一、渗碳法
) v! j0 l _0 |) Y* g 二、离子氮化法
" O& f @9 C) i( z 第二节氮碳共渗法与低温渗硫法% u7 E- Q6 p; y6 ~
一、氮碳共渗法: {. R1 Q7 F- o' `8 g3 T$ C( W# y
二、低温渗硫法2 Y2 W& b8 Y! Q: G" k
第三节渗硼法与硼—硫复合渗法5 D& _* Q t3 m: m
一、渗硼法
/ b# L8 n/ C$ F* H4 V9 C 二、硼—硫复合渗法
+ X( K9 P( j3 P6 o8 T6 v" s 第四节45 法与气相沉积法0 q$ x3 }( Q! ^
一、45 法除覆碳化物# k* `" s8 H; H; C
二、化学气相沉积(5)法1 {9 B `8 c8 S3 p! U
三、食物理气相沉积(65)法
/ w7 ^# J9 g4 n! R/ D5 C. y( A 第五节其他硬化处理方法
0 D. q! t) n. j' L, x# R, H 一、渗铬法1 q9 O. _) k$ j3 ~9 g, V
二、电子束或激光加热表面硬化法. y7 x7 K: B/ v9 d L! D, ]- G: x
三、电火花强化法
. r2 ~0 ` |3 x. I# u% e# M \ 四、等离子喷涂 法
! K; E7 Z5 g7 B+ @! O" P 五、镀铬法6 V6 a1 ~6 N+ Z2 f2 l4 r
( \- ^( \& }/ f7 H3 G8 {; o2 `3 n
第十篇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 E% q. I% V3 ]9 g- O3 i# j
第一章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
; r6 i2 X' O+ w+ Z' x 第一节制订冲压工艺过程的基础
~! v2 H& V$ |0 z) U 一、各种冲压工序的力学特点与分类
2 @. B \( L! ~3 n 二、正确设计冲压工艺过程,控制毛坯的变形# g$ W' A. j2 l: t
第二节冲压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与内容
* v9 F6 J+ K& {, t) S* G3 q* N, M 一、零件图的分析
/ v- N# M, A3 P/ q1 K( i$ y3 y 二、确定冲压件生产的工艺方案4 k8 V3 H. F- @6 l
三、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3 W R. K& s2 D" u, J% F1 M 四、选用冲压设备
2 O. W. X- j0 v, ?' @# { 五、编写工艺文件+ L0 c# J7 Q/ f$ ]$ J/ j! ^% @
第三节冲压工艺规程制订的实例) z' h4 o! Y6 F v6 J
一、零件图的分析7 j) o0 E1 K' a, w% ^3 {
二、冲压工艺过程的确定
* a6 e! W% R! C: Y3 R- t 三、确定各工序模具类型及结构$ {5 k$ G+ N' ^
四、确定冲压设备
8 B' g; ^5 N% g 五、编写冲压工艺过程卡
6 c( D0 h A) H 第二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
; B$ X# n) I2 b0 t- W4 k5 `/ ~0 M5 s 第一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 | ]+ y+ P8 v5 r7 K1 X# t# J! F
第二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
( {! P" T! k$ X% C/ y* Z" R) g3 Y 一、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
* J. k- r* O, q& ?( j 二、微型汽车水泵叶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1.rar
1.95 MB, 下载次数: 403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2.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9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3.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3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4.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2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5.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5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6.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9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7.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6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8.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9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09.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8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0.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1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1.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0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2.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2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3.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09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4.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4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5.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9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6.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12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7.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2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8.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09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19.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0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0.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03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1.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7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2.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20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3.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08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4.rar
1.95 MB, 下载次数: 295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5.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07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6.rar
1.95 MB, 下载次数: 306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
-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part27.rar
267.85 KB, 下载次数: 297
wangxili制作书签重新上传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