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22 1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以下个人意见:2 P/ d$ f9 f: X, p* R. I
1、前题:因为生产的时候,没有对偏上差,或偏下差单独进行控制,所以对称还是不对称公差,对于实际生产来说,它还是会随机在范围内波动,不会单往一边偏。所以最佳的生产还是控制在公差的中值进行生产较划算。
) W3 H! |6 k( \, D0 f; D2、从计算的公式上说:计算CPK用公差的USL和LSL,和均值,对你所说的30这个基本尺寸没有用到。
3 v! U6 q/ i$ ]3、从概念上说,算CPK是看6个标准差在整个公差范围的分布情况,越窄越好。不会理你是偏哪边。
2 m D, _- k3 f: {6 s4、不对称公差,如果单边趋向零,就会变成单边公差。分母:西格码乘3,而不是乘6来算CPK,所以把不对称公差转成对称公差,结果其实相对真实过程能力是有点吃亏的。(控制线窄了)。
- `5 J5 ~9 g$ ^: ]' C3 f所以我的建议是转成对称公差算CPK,只是在标CP中线时,用30这个基本尺寸。
; I# b* B( R0 ]" s* w/ b5、过程能力CPK看的是稳定生产的能力,而能力这个东西,在受控的情况下,是可以近似得到的,在不更换更高精度的设备这类型的变更的情况,它是不变的。
* v3 H4 C9 R, ?! j+ \% Y以上如有理解问题,还请指出,不胜感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