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10天前
楼主: xxyy@nc
收起左侧

[讨论] 现在维修机床导轨,会刮研的技工越来越少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7: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是的,会刮研的越来越少了。刮研是一个装配钳工实力证明之一。尤其机床制造厂和其他制造企业的机床修理。* j) p; j2 m* ]" d9 B
由于一般机床导规润滑的需要,刮研十分重要。
发表于 2010-1-20 16: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黄冈
刮道太慢,在现在讲求效率的时代.都嫌太废时废工了.
发表于 2010-1-27 14: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榆林
传统的手工技术是愈来愈少了!
发表于 2010-2-2 15: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刮研技术好的人越来越少了,没办法我们现在先用导轨磨,然后再刮研,这样刮研工作就轻松一些啦。
发表于 2010-2-4 21: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我们单位机床导轨都是工人铲刮的 我在车间实习时也接触过 我是南方的 呵呵 南方也存在了
, Y: x) Z/ W7 G$ J+ W* F# Z: L日本人做机床 铲刮点数每平方inch10点左右 所以他们的机床导轨很少出现问题 可国内机床又有多少能达到 这就是量变到质变
发表于 2010-2-4 2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没人愿意吃苦,这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发表于 2010-3-11 11: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其实一切向“钱”看啊,又辛苦又不挣钱谁也不愿意钻研啊
发表于 2010-4-16 0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刮研效率没有磨导轨来的快,刮研好啊好就是太耗时间和人工
发表于 2010-10-22 1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任何事情都有兴旺和衰亡的过程,导轨的铲削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谁都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再比如过去的机床床身铸造后要在外面放8年消除内应力,现在采用热处理调质15天左右就能达到要求,产品的投产周期就可以大大缩 ...! a$ Y/ Q; r4 Y! ]
xufu5913 发表于 2009-5-7 23:03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r) E: W3 r; J" h$ w我不知道是先生说的不对呢?还是我的没有学对,我记得消除内应力好像并不是你所说的调质,把床身铸件放在外面8年来消除内应力那叫自然时效,现在有用人工时效来代替的。但没有听说过用调质来替代时效的。调质的本质就是淬火后回火,一般只对调质钢进行这类的处理。来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韧性。
* \" E, G, G0 h" h* d再说刮研并不是一种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工种,在机床导轨的制造中,磨削代替不了刮研。在导轨精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磨削,当然现在有采用贴耐磨胶条的。但是如果导轨本身的精度不高,那贴上了又有什么用呢?7 S: Q- T# @# [* g& Z; ^3 t
我知道培养一个刮工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三天就能培养出一个来,可能他是神仙,不然我认为他这玩笑就开大了。没有一定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三年也别想出师。
发表于 2010-10-22 1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是几乎绝种了!!, m2 o4 ^, a- X2 }0 u

1 o7 Z9 e! ?/ s; n7 a一方面,现在的磨床精度高,直接磨导轨,+ I0 I, g1 U- F- l) ^

( t2 A( L8 s7 y0 J9 j意思铲几刀就行了!!
) a+ x2 o, n, K0 V4 K' I3 J9 z& S% M7 I; D! V
真正会做 三块原始平板的钳工, 不多了。
发表于 2010-10-22 10: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而且,着手,想一下导轨的润滑系统, 而磨出来的导轨加良好的润滑,也是相当棒的!!!3 R6 `. t& w' j0 W$ J9 i

$ h+ s2 w- r7 x- A1 \; w并不一定要刮研!!
发表于 2010-10-22 16: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学徒制度消失了手艺也就消失了
发表于 2010-10-23 07: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会刮研的的确是越来越少了(人的力气越来越贵)。在现在加工精度方面可以采用先抛光(留小余量)后刮研,但刮研这种方法不可丢。
发表于 2010-10-26 12: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现在机修好多成了换件维修,毕竟人工成本太高了
发表于 2010-10-27 19: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而且,着手,想一下导轨的润滑系统, 而磨出来的导轨加良好的润滑,也是相当棒的!!!& B% A+ M$ Z5 N! L
. P5 a& u% j7 k2 g$ r' u' V
并不一定要刮研!!- a& S; _/ ^  Y
软体动物 发表于 2010-10-22 10:30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 d- k6 b, y1 Q/ b0 s# j重压滑动摩擦面,并非加工得绝对高精度的“平”就好用。即使这种所谓高精度的平面,配以良好的润滑系统,也无法超越经人工刮研出来的表面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关键的优点就在于人工刮研后,在表面均匀“残留”的麻点般的凹窝所具有的含油功能,使得处于重压滑动过程中,自动形成了分布均匀的众多“静压滑动轴承”。其优良的润滑和承压能力是绝大部分机械加工(即使是高精度)所难以实现的。这才是人工刮研所具有的“优秀内涵”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发表于 2010-11-8 09: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会有怎样,没什么前途
发表于 2010-11-8 1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基础工艺不能丢啊!但工人的待遇是一个大问题。
发表于 2011-1-15 19: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61# Dragon2000
; ~; A/ o( H( B3 O) c# M# W其实吧,没必要和他们这么认真,看他们说的话就知道“半瓶水”,等他们学明白了,他们也会知道他们说的有没道理了。但是也许他们这辈子也不会明白了,没有真真想弄明白的动力。
1 F! M+ L- y% b; r, r% w5 ~( }我更希望,他们的这番言论不要误导了刚刚进入这行后生们。
发表于 2011-1-17 12: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4# zamcompy , p& k5 H" L4 M! L
3 V, [# r6 z1 ~7 Z
用小肚子顶是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时间长了会得前列腺炎及尿频,应该靠大腿内侧用力才对.
6 x7 z: P  Q* g1 [, l9 N6 L$ s' M9 A0 n另外刮削等级是按每平方英寸的点数来分.
发表于 2011-11-10 16: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有人讲三天会培养出一个刮研的工人,我有不同的意见,三个月也能培养一个外科医生,你会让他给你割开肚子吗。我刮研也有三年了,是机修出身,陆续有10年的机修,现在也改行了。机修不挣钱,一般工厂只要能用就行,要高精度的一般会选择买新的机床。
发表于 2011-11-10 2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不仅仅是刮研,现在好的铆工和锻造工都很少了。
发表于 2011-11-12 13: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主要是技术不值钱了,普工工资都快超过技工了,谁还会取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发表于 2011-11-12 1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力气与技术的产物,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时期操作,哪能说得清好与坏?技术与经验!
发表于 2013-8-5 14: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种绝活应该列入技术遗产被保护和传承
发表于 2013-8-9 2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江门
阿帕奇 发表于 2009-5-6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0 O3 n" D2 ~% i: k; z
东北还有很多,能刮到2u的有很多人
& n0 Z5 \2 s7 a1 U2 u
这活难不难学?  y( \$ K& F% H$ T5 D
, `# f1 b$ d6 p; ?+ q# U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