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7 0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工信部官员称风电形象工程 酒泉书记愤怒回应$ d1 ~& {# M Y& k5 V. \
/ t+ x8 S3 O9 E2 S- N4 O6 i: C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的一句话,让甘肃酒泉的千万千瓦级风电项目陷入尴尬。昨日(3月15日),投入该项目的一些企业负责人也站出来反驳。& ` Z% p+ n- Q( y
“国内纷纷上马的风力发电厂大多是形象工程。”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参加湖北团小组讨论时,认为我国风沙伴存,风电设备受风沙磨损大,上马太多风电项目不符合国情,“特别是甘肃那个千万千瓦级的风力发电站”。
( G. s% M' O) n) Z% K; {7 X7 l% u1 G# H, Y9 ~7 W
一语激起千层浪。一开始舆论出现一片倒,而在缓过气来后,中节能港建公司、大唐电力、甘肃洁源、中海油等在酒泉投资的央企相关负责人近日纷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对上述指责感到冤枉。当地官员也感到不解,3月12日,酒泉市市委书记李建华带着些许怒气地回应了一句:“开玩笑!”
7 l% G4 c: X% I5 \ _% e" L" P
% c! g# [" b( r, U事实真相究竟如何?3月12日以来,记者在甘肃酒泉展开实地调查。
' q) C q! J8 G4 H; P. ^# F4 T! b* e
! a8 ]+ {; h) W6 O6 ]现场调查5 v6 L) x7 i& c$ c" f
) n/ E/ e0 [5 {9 a1 N9 `6 ]
投入风电央企齐奔酒泉+ P; d" l; _3 ?4 \
苗圩所指“形象工程”,就是位于酒泉玉门市的昌马千万千瓦级风电场项目。该项目被甘肃省寄予了诸多梦想,“西部陆上三峡”甚至被作为该项目代名词,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0 }, L* d; e; Q% Y: F
3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乘车从玉门新市区出发,向西北方向行进,行至一条蔓延至茫茫戈壁滩的简易公路20公里左右,一排排白色的风车便出现在眼前。
& g; H. t9 _" q1 S3 U3 S3 C5 S& ~ 刚刚经历了雪灾的玉门,天空仍是阴沉沉的,戈壁滩的狂风肆虐地呼啸,眼前的风车全部呼啦啦地转动着。: H$ U# s; _2 I& i& ^' h
这是当地一年中风沙最大的季节。每年春天,处于河西走廊西段、南临祁连山的风带,都会刮起大风。开出租车的李师傅说,如果在晴天,这里的风力发电机组十分壮观,“你望出去是望不到边的。”
j+ D2 f/ B9 u3 e 李师傅并非夸大其词。自1997年甘肃省首座实验性风电场在这里成功建设运行后,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风电装机108.6万千瓦,其中并网发电51万千瓦。玉门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地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 ]0 A& a$ c* y- b) i
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并非玉门的目标,根据玉门市发改委的调研资料,玉门风能资源理论储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可供开发利用的在2000万千瓦以上。1 n. h9 E6 Y2 _* O4 X# \# q( B
千万千瓦以上的风能资源直接促成当地建设“陆地三峡”的宏伟计划。200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后,迅速引来众多央企跑马圈地。2 T4 O5 P3 B/ i* P) t3 j7 T
“中国节能、大唐电力、中海油、国电、华电、中核电等都来了。”玉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央企纷纷进驻,说明看好风电项目的前景。5 J2 Q6 v! a$ x7 z- B6 Z+ g. q
中节能港建的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已在去年12月25日全面并网发电,这被认为是当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了在当地“生根发芽”,中节能港建还将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修建在茫茫的戈壁滩中。李师傅说,这算得上整个玉门最好的大楼了。
& P& h+ C. z% ]- E2 U+ g/ V! x2 \6 {7 B- ^" t) t6 C, w
企业反驳
: m! F1 _7 Z! R 解决风沙袭击不是难题
6 }6 }" M2 U- P; \0 u% F0 a “没错,就是说的我们,就是这个千万千瓦级项目。”3月13日下午,坐在全新的节能办公大楼里,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港建公司)管理部经理苗青强指着窗外整齐划一的风电机组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苗青强的脸上分明带着难以名状的“笑容”。
+ g6 ]3 L: q' k& R9 C$ T1 t/ q0 S “这居然是‘形象工程’,我们真的很不解。”昨日,中节能港建公司副总经理赵冬生向记者坦言,当天消息出来的时候,他们正在开会,大家都议论起来了,“我个人认为,他(苗圩)是不了解情况。”' d; \2 I+ A- p9 G0 l. O( D. q
赵冬生认为,相比其他没有风沙的地区,玉门的每台机组的维护成本一年只会多100多元。
/ @, `1 R) l! a) M$ e: N “西北风沙大,干旱,我们采用的润滑纸不同,还有就是对产电机的密封性要求高。”赵冬生认为,解决风电设备被风沙袭击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难题,顶多就多一些劳保设备而已,比如抹布之类的东西,所以估算下来,每年也就比其他无风沙的地方多出100元钱,“这是我们完全能够承担的。”
. m! `, B3 y7 L2 [, E! \; x 赵冬生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他称,自己曾经在全国十多个地方先后担任过现场经理、场区维护负责人,现在做到了中节能港建公司的副总,最多的时候曾管理过400多台机组。“我的经验是,风沙对风机的袭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F8 I+ M5 |6 O# b* X) X
“按道理,可能有一些损坏,但都在可接受的维护运行范围。”中海油新能源玉门风电公司工程部经历邓南平昨日下午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 F# {. u$ d8 I$ D9 c% ]& j2 H) |5 Z4 {# v6 a5 P% @' o/ W8 Z
官员回应+ k- n- B/ K+ u0 q
市委书记怒称“开玩笑”
. [* F a- _, k8 d( W. Y7 X [' J 鉴于这一风电项目的规模巨大,苗圩的“形象工程说”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甘肃方面一开始对此保持沉默。
' C6 ~* m' }% \& o$ w% w9 j" J7 M p 上周五(3月12日),在甘肃代表团结束下午的小组讨论时,酒泉市市委书记李建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此“不评价”。随后在记者的追问下,他语气带着些许怒意地对“形象工程说”回应了一句:“开玩笑!”
. |& o. g$ s4 g$ M$ U 随后,他拒绝回答记者关于酒泉市能源建设的方向与规划,以及风电是否产能过剩等提问,匆匆走进电梯离去。, s& j: e, w/ ^) I4 K( ~5 a p
在玉门,当地发改委相关人士则用已运行13年的甘肃省首批试验性发电设备来回击上述评论。事实上,上述多位企业负责人也提到了这个项目,他们认为,它是反驳有关“风沙破坏发电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 R2 e/ T F9 Y6 n% N: }/ o. i 上述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这4台发电机组,每台300千瓦,当时是洁源公司从丹麦引进的。从1997年到现在,它们都在正常运转,并随同后来的风电机组一起,并入了国家电网。
7 e" }/ p1 a7 @* h ? 上述各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玉门每年的确有几次风沙,但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风沙对叶片的影响,事实上证明并不大。仅有的粉尘污损,也在可接受的技术范围内,“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 }) h, F/ R' d& ]( W 穿越茫茫戈壁滩,途径中节能、大唐等所在的风电场后,昨日,记者在三十里井子看到了最早屹立在这里的这4台发电机组。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于其显得矮小,很容易与现在修建的风力发电机组区别开来。在机身上,清楚地显示着NORDTANK的产品标志。它们与现在的发电机组一样,仍旧在风中自由轻快地转动着。
7 F" J8 M. M) p7 M; o 另外,也有网友对工信部副部长苗圩的说法提出反驳意见,并质问:“你到过酒泉吗?你亲临过酒泉风电场吗?”但苗圩是否来过现场调研,当地多位负责人均表示没有印象。
5 r' ^/ p9 _! I 上述酒泉风电项目到底是不是“形象工程”?' ?1 N/ J' Z6 V4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