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9108|回复: 72
收起左侧

[讨论] 柱塞泵技术难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7 23: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能否说说国内柱塞泵制造还存在哪些难点:  N+ ~# L+ h; i7 `4 _+ e, W
1.原材料方面,哪些零件原材料还依赖进口?, c. B% ?/ ?; h3 v
2.加工方面还存在哪些难道?
7 u' q. _) _& z- K3.热处理是否达到国际水平?
- @, b+ B% J, _% o  f' p" h1 W. @* D
另外哪些技术国内是否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呢?
发表于 2009-4-8 09: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对于柱塞泵,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是我也想说说:国内泵寿命短,噪音大,效率低,与我国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一个是激励机制,二个是技术延续性,三个是基础研发的投入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自流井 + 1 共同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8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不知道楼主是做什么的,但国内的柱塞泵没有用过,不好发言。6 q, T  o1 f) @% {  a- T8 Q) j
我们这里用的是力士乐的泵,噪音很小,故障率也很低。
发表于 2009-4-8 1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泸州
几方面的原因吧!
4 F/ g- \1 o+ \  v) z# L# A( |# K( Z第一:国内的材料确实有问题,比如滑靴用的铜材,或者配流盘的铜 国产的很难达到要求啊。
7 H8 Z+ a5 o( e5 [* o$ L第二:国内的技术上也有差距,首先,国内原创的泵,引进吸收的泵 很多厂家估计没有吃透其机理,所以难免很多问题。6 B9 m! t: e% t8 i: X8 m; D
第三:国内的工艺上也有问题,相同的材料加工相同的产品,国内的很多厂家出来的产品寿命达不到。因为很多工艺的安排不通,可能导致产品最终的疲劳寿命不一样。很多厂家生产出来的泵,出厂的时候效率啊,噪音啊都能过关,甚至做得很好。但是使用后,就是很短时间就出问题了。
  `5 a5 O3 A6 v' i' o; S! u* j5 L. f) v  V
估计最根源还是机制的问题。在我们之前,很多做技术的人少,底子薄,起步低;在加上之前的国家体制,很多我们都落后啊。而现在,更是。技术不管钱,老板看重的是眼前的小利润,很多公司不重视技术。尤其是机械这个行业,你学没有学都会一点点(很多是生活常识),而且我们行业是基础行业,本来利润比较低,所以很多厂家都不重视这种基础技术。其实真正的是我们国家还是缺少很多优秀的技术骨干,工程师。
$ ]" |; k, A% S5 G* ` 另一方面,由于这个行业的待遇底,加上一些老板的不重视,所以很多做技术的都是混吧,或者就转行了。因为现在的社会不得不转行。很多做机械的,在内地的平均工资都很低的。
) X3 D( L. ^5 u3 B国外的不一样,相同的机械工程师估计待遇和我们相差几十倍的都多得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自流井 + 2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1: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嗯,4楼说的不错,ld12321先生是从事液压件研究还是做系统的?
/ Y7 A3 a/ |0 X" Q9 {, t, X
4 T" A( A" U1 }/ A( W. c" I7 r本人主要是做系统设计,希望以后能从事一些液压件开发的事情,很想了解关于国内液压件制造现状。望大家多交流讨论!
发表于 2009-4-8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是啊!干的活多,得到的待遇却低
发表于 2009-4-9 11: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4楼说得好,有理,是国家机制造成的,是不重视教学和科学技术的结果
发表于 2009-4-9 12: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现在能专心搞研究的不多了。; s1 N/ [% ]: d% `( b' B
还得大家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09-4-9 14: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楼说的好!!材料在国外是用什么有什么,国内是有什么用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21: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1. 材料:关键的进口可以解决吗?
# h- Q! X) [0 [! a2. 技术上:现在不是老在喊产学研结合,请高校老师一起研究共同解决疑难杂症可以解决不?如果高校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理论上,那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可能老师们也没有多大的热情和成就感。
* J! m1 @+ k0 @" H8 [( T" X& ^) M3. 工艺上我觉得倒是个问题,但也可以从国外高薪聘请专家,不知国内有无企业请过高级外籍专家?- l7 k1 s& T: V
4. 说道机制上,国家投钱能干好吗?(除非军工),国际投入了那么多的高档进口设备,可能大多时间都在“睡觉”,浪费啊!
; d$ e! U0 R5 J: _就像大部分国企为什么都要改制。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自流井 + 1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9 21: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唉。相信中国制造业
发表于 2009-4-10 0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现在不都仿造国外的吗?
发表于 2009-4-10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主要还是制造精度问题,还有一些细节上与国外有差距
发表于 2009-4-10 14: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原帖由 ld12321 于 2009-4-8 11:04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8 j, J; W( i& A3 M- W6 [7 O% K  p
几方面的原因吧!8 J3 k6 ^1 p2 n$ _' Y) d* t8 \+ J
第一:国内的材料确实有问题,比如滑靴用的铜材,或者配流盘的铜 国产的很难达到要求啊。( }9 q: L' m  F! U
第二:国内的技术上也有差距,首先,国内原创的泵,引进吸收的泵 很多厂家估计没有吃透其机理,所以难免 ...

9 N  H) Y9 v8 @# _% c# s, I3 ~说得很好!
2 g$ K! A& u" [- |4 o国内自行研发的轴向柱塞泵就CY系列
发表于 2009-4-10 16: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没有用"心"呐~~~~~~" \, g3 p# i1 {3 g; K8 i3 l3 a
       思维方式太过僵化~
发表于 2009-4-10 16: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一切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中国自己的液压品牌。
发表于 2009-4-10 21: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厂里也是用的力士乐的柱塞泵
发表于 2009-4-11 0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我觉得也是一个搞系统设计的,# \- `' f9 S- y# C
同时估计看到过泵的内部结构,5 Z7 d; F2 R7 J& C( V* N4 e5 `" ^8 c
但是根本就不了解泵的开发过程
0 d3 v, ?. b, ~+ j0 ~5 S7 A我认为国内做不好的缘故在于设备、人的理念
$ v! }& i4 r9 g国内做元件的人不会做系统、做系统的人不会开发元件
4 E) o8 }: m% {, e0 o1 S7 ^系统和元件之间少于沟通
发表于 2009-4-15 15: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最好是做主机厂家的投资液压元件,这样有先天性的优势,可以通过自己的产品去试验。% J4 z5 y: W4 a% c, U/ s8 d7 J
但必须要经得起外界价格的诱惑。
发表于 2009-4-15 22: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我感觉上是设备的问题,我看我们单位加工的螺纹接头和别人国家加工的,差距太大了
发表于 2009-4-17 2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确实有很多客观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机制的问题,要有投入才有产出
发表于 2009-4-18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芜湖
阻塞泵自65年定型以来,已经被各个山寨厂简化的不成样子了,尤其是温州地区为最,我厂里那个70年的泵除了盘根和滑靴换过之外,其他部分一直服役到现在。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原帖由 coolboy123 于 2009-4-18 11:02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  h. y! n7 C1 h1 R, k阻塞泵自65年定型以来,已经被各个山寨厂简化的不成样子了,尤其是温州地区为最,我厂里那个70年的泵除了盘根和滑靴换过之外,其他部分一直服役到现在。
3 L1 L; F5 F- I

( U# u" `8 G( U& S七八十年代可能对一些基础研究国家也投入较多,各个相关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相对较少,不像现在纯拜金社会,只要有钱赚哪还管那么多的基础研究。就像楼主说的可能很多程度被浙江一些企业给搅坏了,结果很多潜行研究的机构反而被淘汰了。/ B- M- S* W' G! t+ {( q; z8 x
很悲哀!
发表于 2009-4-20 13: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原帖由 lin307 于 2009-4-20 13:28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6 S. ~7 |! T# e( h) m- z. a$ ?6 n4 Z  z9 S; ^

6 V- M' A/ s0 S' e七八十年代可能对一些基础研究国家也投入较多,各个相关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相对较少,不像现在纯拜金社会,只要有钱赚哪还管那么多的基础研究。就像楼主说的可能很多程度被浙江一些企业给搅坏了,结 ...

: f( T. J) D! D. E现在除了学校还在搞柱塞泵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之外,企业、研究所里面不知道还有没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