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6715|回复: 24
收起左侧

[讨论] 此处轴承预紧力是多少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图,在齿轴调整垫处根据测量垫入相应厚度的垫片,为增加轴承的预紧多垫了0.1mm的垫片。
  M) R, D. t) w  `! F! X请问,此时轴承的预紧力有多大?如何计算???- X% ]! K* L0 A) J  k$ ]3 H  N
(两侧轴承盖各用4只M10的螺栓,以50Nm的力矩拧紧), \3 z0 }7 d* T+ c, V, @9 B$ w
1 n- `; m& N7 D: T7 c! H
[ 本帖最后由 yhh5877 于 2008-12-15 13:09 编辑 ]
齿轴预紧——调整垫.JPG
发表于 2008-12-16 16: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个有点太专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这里的轴承预紧力如何计算??

如图,在齿轴调整垫处根据测量垫入相应厚度的垫片,为增加轴承的预紧多垫了0.1mm的垫片。, I. d% G$ O4 g6 q2 S$ ]. R8 i3 P
请问,此时轴承的预紧力有多大?如何计算???
6 C7 y9 s" \. i5 J0 V! `+ V
(两侧轴承盖各用4只M10的螺栓,以50Nm的力矩拧紧)
齿轴预紧——调整垫.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华氏911 -3 重复求助帖,暂不删,扣除发帖得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7 13: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对于推力调心辊子轴承,取以下两个值中较大的:- v& U0 H+ D6 \: f
Famin=C0a/20006 t# f8 X5 R# X
Famin=1.8Fr+1.33(n/1000)^2C0a/1000)^2×10^-4) v0 c* `  ^- P; t# d

2 Z0 H3 v) w2 GFr:径向载荷
* p- n' _4 f8 j& M+ xC0a:基本额定静载荷, B& Y( |% ~' J' q$ w# R1 w" p( K$ G
建议你选用合适的轴承就可以了,不用自己加垫片。只要型号中写明了,该轴承的尺寸按要求装好就可以提供合适的预尽力了。如果自己加垫圈,还需要一边测量启动摩擦扭矩一边进行调整,比较麻烦。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asdolmlm + 2 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8 21: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这个垫片用于调整这个双单列圆锥轴承系的轴向游隙,所得游隙可为正游隙,也可能为负游隙(较少见)。楼主所说的预紧,如果所指是负游隙的话(正游隙,无预紧力),一般不加计算这个所谓的预紧力。
3 J/ p* b1 ~) I4 R" A& g
: v4 g& X2 [' J8 C$ O( { % u/ ]3 ?: U( d/ s# o$ r, B! P: z7 u# j1 u
以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虎强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9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两侧轴承盖各用4只M10的螺栓,以50Nm的力矩拧紧):funk:
: N, ^6 u; C% }9 ~  h& F7 I+ H% a! N5 C
-->依力学的平衡性 Σ F = 0   则  轴承的预紧力 = 4只M10 的螺栓的拉力* o- q. F8 B; E7 b0 o! y
-->螺栓的拉力 = 螺栓有效力矩产生的轴向拉力 - 螺栓应变产生的反力
0 M% Y8 t' i, D, M* k. F-->螺栓有效力矩产生的轴向拉力 = 螺栓有效力矩 ÷ 螺栓節徑 x 10/1.5
% S; z7 J% r* a. z) Z. ^-->螺栓应变产生的反力 = (50Nm - 轴承盖纲接触到齿轮箱时的螺栓力矩) ÷ 螺栓節徑 x 10/1.54 a+ [7 ^/ h' J8 a  S$ X
-->螺栓有效力矩 = 50Nm - (螺栓头与轴承盖磨擦的力矩) - (螺栓与齒輪箱磨擦的力矩)
% A2 G0 M8 ]1 ~$ B' o/ D-->螺栓头与轴承盖磨擦的力矩 = 螺栓的拉力 x 螺栓头与轴承盖磨擦的系数 x 螺栓头直徑, h% L: I6 k. l' R+ B( y) h$ f
-->螺栓与齒輪箱磨擦的力矩 = 螺栓的拉力 x 螺栓与齒輪箱磨擦的系数 x 螺栓節徑' @  [4 D7 \8 K( \% W
      ## 联立上述数学式可求出 " 轴承的预紧力"  ##  :)
" O4 n! g( ]) E- v1 u
% Y1 t# \( t8 r* d8 z# q$ VPS :    tam (M10螺栓螺旋角)=10/1.5
+ F* k9 F( O' }6 k8 `* \% y# E+ z- h# @: K9 ]: N
[ 本帖最后由 虎强 于 2008-12-19 07: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虎强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20 0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主要还是凭借经验,使其手动低速转动,试一试转动情况,最佳状态,比“咯---咯---咯”的要松点就好了@@1 `' k4 v) v; ^: s: j0 Y, ?& {
    完全是经验之谈##
发表于 2008-12-21 20: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小心挤死轴承,通常应有0.1左右间隙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08: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看过不少资料,普遍支持零预紧或小预紧。
' p5 T9 v2 L/ Z8 Bs_y_y1 的计算公式 有出处吗?
发表于 2008-12-23 15: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根据楼主的资料及使用的锁紧力50Nm,做以下回复:8 r2 {! K+ J$ c/ j& U7 x) {# v9 y1 `3 @% V
如果摩擦系数是0.140(比较粗糙的),材料等级8.8算的话,单个的预紧力是26.3KN , S8 O1 y9 ?& E& ]3 {% `9 C
如果摩擦系数是0.100(粗略润滑,比如加蜡),材料等级10.9算的话,单个预紧力是40.1KN:handshake ' W+ }; _9 P+ x# H) Z. C8 ?
如果电镀的话,摩擦系数估计0.125,材料等级10.9,单个预紧力是38.2KN$ p* h! H. \, j- _- K  M; L1 s/ t
大致预紧力是这样计算的
$ e6 d+ x3 G" M+ oFv(预紧力)=Ma(锁紧力)/(0.16*P+0.58*d2*ugmin+Dkm*ukm/2)
. ?/ B- N( e- ?$ K所以要考虑垫片和工件之间连接的孔大小及摩擦系数
0 R. F/ Q1 l: |* ^如果只是粗略估计,按照我前面的数值去考虑。
1 ^: E$ P3 i& N1 o希望可以满足你需要3 m% T5 G* n' L
9 }" J, K3 c& W
[ 本帖最后由 bossardjiangyi 于 2008-12-23 15: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虎强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30 2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一般轴承的预紧量也就几个u,多点的也许会一两道,一般有一个调整垫
' z! t6 d2 \4 J9 c; I通过磨调整垫来调整轴承的预紧量. [4 v5 Z4 d4 F  a" i# V& B' e
3 v, y4 m0 O" m7 I5 s
在实际的装配中,有一种方法来判断预紧量够不够:7 ?4 f' i% e0 \5 c

  i9 c: n4 A: L# v将跳表一端固定在轴承座上,表针点在轴上,这时施力装置或者干脆用手推轴的另一端2 h/ J& r% b6 ?9 W; n9 E' S
根据跳表的指示,测出轴的轴向窜动量
, [& a; f% q  m; V1 S) W   L0 K1 L$ z% `+ d
用力除以轴向窜动量就可以得出轴向刚度,如果轴向刚度达到了就不用再调了4 z" ]5 }% E! }2 I- \

6 Z  K1 A9 y& N2 m反之,继续磨调整垫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asdolmlm + 2 鼓励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iguocai 的留言 比较有参考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bossardjiangyi 的回复 适合于直接用螺母调整预紧的装配情况,不适合本例。
1 b6 O9 l: K# s' q9 j本列应该与0.1mm有关。若不多加0.1mm垫片,不论多螺栓施加多大的力,轴承上是不会有预紧的
发表于 2009-1-5 0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此帖为重复求助帖!
1 S7 r- U8 X, J& ~% R7 B  \' h2008-12-15 13:05  樓主就發過如下
! F5 M7 T+ X( i$ i7 L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ewthread.php?tid=630122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2 积极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5 12: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原帖由 yhh5877 于 2008-12-31 12:00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Y! U+ |- S. V9 I7 y5 e' ybossardjiangyi 的回复 适合于直接用螺母调整预紧的装配情况,不适合本例。
3 r; y8 d8 L2 ~* k- t本列应该与0.1mm有关。若不多加0.1mm垫片,不论多螺栓施加多大的力,轴承上是不会有预紧的

+ N# s( Z4 e. B0 |% h7 z, N7 V& |5 E/ z, C. \3 y! o
不好意思没看清楚垫片的位置,不过根据力的传递性。
7 s% N7 B0 S6 D1 C8 Q应该和螺栓上的预紧力相关,如3楼所说,如果是正的,应该是零预紧力。% X. y) u1 k6 l+ |
如果是负的,应该是2个螺栓的预紧力之和 ! U$ h- k' W+ s. W) p
个人之言
发表于 2009-1-5 23: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分两步计算:一.根据力矩平衡计算M10螺栓所受的力偶为5000N;二分析M10螺栓的螺纹牙受力,将其展开即为1.5:28.35的斜面,假设滑动摩擦系数为0.1,列出一组受力平衡方程,可以求出沿轴向力为47571N。此处是4条螺栓,总受力约为19吨。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虎强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5: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个人认为,各位对该题的分析不合理。
发表于 2009-1-11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你用的轴承的凸出量测了吗?轴承的预紧是一门大学问,轴承寿命、运转平稳性和装置的稳定性全靠他了。根据你的图纸是无法得出预紧力的,预紧力是测出来的,是凭着工艺施加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调整垫片的作用是根据轴承在你所期望的预紧力下的凸出量数据,选择合适厚度尺寸的调整垫片,以此调整出你所需求的预载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虎强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22: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ygq5 从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本题与轴承突出量毫无关系! 6 Q. |( p" }% F8 m# @9 M
本图是变速箱总装图的一部分,工厂里是批量装配的。需要通过调整垫片来调整预紧力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有可能的希望ygq5 及各位能提供好的、简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测量方法。
+ ^0 S' O% v' j; l  `2 P9 x个人认为此处零预紧较合理,但有不同意见,其他相关单位装配时加0.1mm垫片提供预紧。不知各位中有无变速箱企业的专家,大家是无何控制预紧或游隙的?
发表于 2009-1-22 1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建议在右边加波型弹簧即可,可以抵消热变形。
发表于 2009-1-24 21: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原帖由 yhh5877 于 2009-1-21 22:01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A8 b' \' p0 o
ygq5 从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本题与轴承突出量毫无关系! ) v9 C$ g1 M9 }: c1 b
...
' Y; P; x) a- z7 r. @
呵呵,和凸出量是非常有关系的。面对面X型圆锥滚子轴系,你的设计是最常规的。不过涉及到大批量生产,过多的测试是不适合的。你想施加预载的理论值多大?什么润滑?轴系精度有多少?如果一切均是理想的情况下,不加0.1的垫片,预载为0,但零件加工均有误差,轴承也有自己的误差和游隙,游隙和加工误差通过轴承的凸出量体现。加0.1的垫片可能是行业有经验的人员根据实际经验选择的一个合适的预载尺寸,消除两个轴承合适预载下的凸出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5 1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哈哈  谈论的好热烈啊
发表于 2009-1-26 14: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首先要看减速箱安装的位置,如果旋转的方向确定,就可以调整推力圆锥轴承的间隙。
, R' ~) n+ n& h+ c* Y5 u主要原因是:2 c) P+ c# H& t9 H4 e' y0 J9 f
               1。因为输入轴和第一级轴连接是锥齿轮连接,如果是格里森的弧齿连接,那么旋转方向不同,导致轴向的推力不同。所以推力不同,轴系上的轴承的游隙是不同的。(一端是固定端,一端为自由端)
( q) Z1 _2 g  c# F* e% D; J, ~                2。首先要调整两个锥齿轮的背锥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因为锥齿轮一般都是成对加工,成对使用的。一般情况对于像日本进口的减速箱齿轮之间的间隙大约在0.10-0.15MM左右。国产的由于加工精度问题,一般都是留0.20-0.25这样的间隙。2 `$ s6 L3 R1 z& C
                3。然后调整轴系上的轴承游隙。可以参考一下所使用轴承的型号,查轴承的游隙,由游隙来确定调整数据。综合考虑一下轴膨胀系数。一般进口轴承间隙为:0.08-0.10MM。国产推力轴承的间隙为0.10-0.15MM。间隙太小会导致轴承发热。' h1 s$ [1 [7 \6 A& y1 y
0 N2 R: W* `( I1 q
[ 本帖最后由 激活记忆 于 2009-1-26 14: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21 11: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回复 10# bossardjiangyi 的帖子

学习了!多谢
发表于 2009-2-23 09: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觉得小威是对的。很专业,学习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