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7-30 08: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这是的一个好的问题,我们作CrMo钢焊接时,特别的地方采用镍基焊丝,但是预热都做过的。只是没有做热处理。不过没有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而用我们做的都是没有办法做热处理的地方。建议楼主做工艺评定。这是一个朋友的工艺比较方案。也许对你有用。
# x {0 g/ U/ q4 x/ s试验方案 拉伸试验 弯曲试验 冲击韧性试验aky(J/cm2) e0 Z; h i/ V8 f* _- i* J: r% `3 f
抗拉强度δb/Mpa 断裂部位 弯曲角度 面弯 背弯 焊缝 熔合线 热影响区(HAZ)/ e) O$ ]5 L! X8 H& J6 y1 p
方案Ⅰ 550/530 母材 50。 合格 合格 84.8 162 135.6" P& J! e; N8 x, M+ t2 R: {
方案Ⅱ 525/520 母材 50。 合格 合格 79.4 109.2 96.7
1 A6 S8 }) _5 f0 j从拉伸试验结果可知,两种方案的拉伸试样全部断在母材,说明焊缝的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试验全部合格,说明焊缝的塑性较好。根据表5中的冲击韧性试验结果可知,方案Ⅰ的冲击韧性明显高于方案Ⅱ,证明方案Ⅰ的焊后热处理规范比较理想,高温回火不仅达到了改善接头组织和性能目的,而且使韧性与强度配合适当。从室温机械性能结果可知,所推荐的两种焊接工艺方案均可用于现场施工。方案Ⅰ采用了与母材成分接近的焊条,焊缝性能同母材匹配,焊缝应具有较高的热强性,焊缝在高温下长期使用不易破坏。难点是焊后热处理规范较为严格,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及加热和冷却速度控制不当反而会引起焊缝性能下降。方案Ⅱ采用了奥氏体不锈钢焊条施焊,虽然可以省去焊后热处理,但由于焊缝与母材膨胀系数不同,长期高温工作时可发生碳的扩散迁移现象,容易导致焊缝在熔合区发生破坏。因此,从使用可靠性考虑,现场采用方案Ⅰ施焊更为稳妥。
& {/ ^* d! o* Z8 L5 i% O0 ]2 [4 结论: O, h* g# F, o7 t1 b
15CrMo钢厚壁高压管的焊接采用两种焊接方案均为可行。为了保证焊缝性能同母材匹配且具有较高的热强性,采用方案Ⅰ效果更佳,关键是要严格控制焊后热处理工艺。' [- o$ W: ^& e2 u2 |5 U
方案Ⅱ虽可省去焊后热处理,但焊缝在高温下发生碳的迁移扩散而导致焊缝破坏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因此,只有在焊后无法进行热处理时才慎重采用。
8 Y& w1 t0 z0 A7 R) [" p
3 ?7 G8 t# k% f9 c5 i[ 本帖最后由 wjliao 于 2007-7-30 12:51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