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元朝战乱时期,有一群书生在路上逃亡,正是大夏天,他们又饥又渴,看到路边有一棵梨树,众人上去哄抢,只有一个人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吃,他说:‘梨树无主,我心有主。’后来这个人成了元朝国子监的大学士。事虽小,自己能把握住,也就是修身了。”2 W' {5 A# _; ]2 b6 k+ ~( K
& ]- r" h C6 q 这是“许衡不食梨”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孙大午,河北大午农牧集团的创始人、监事长,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听故事的人是大午集团的全体干部和业务员。
( C7 p9 e0 d3 `2 X" \# y. t. x# e1 f7 P9 C
借历史故事来让大家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孙大午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了,因为从《论语》中得来的这个道理,他已经讲了十几年。在中国企业家中,孙大午是非常独特的一分子。当无数中国企业家希望从韦尔奇、沃尔顿那里借鉴管理方法时,孙大午却一直在向两千年多前的孔子学习管理智慧,乐此不疲。6 r: f- z# w/ X9 D
2 S& {3 D1 q- `) g! Z( h
他从1992年起就把《论语》变成了管理企业的一大利器。每个月开会,他都为员工讲《论语》中的一两句话,联系历史故事、日常生活和最近的工作,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这个月讲“君子周而不比”,下个月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w+ ]# n9 \: G
& i, h8 p! h' n' Z9 D
1997年的时候,他在企业里建起了敬儒祠,孔子手持书卷,屹立正中,左右两边分别塑孔子的徒弟子贡和子路的像,他们后面的墙壁上大书一“仁”字。初一十五的时候,常有员工和附近的村民自发来敬儒祠致敬。
. W! j) r+ f, K- _7 k
( x/ U4 y: H+ m: u# a$ q 2005年,企业员工增加到1,000多人,每月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学习《论语》已不太现实,他又给每个员工发了一本《论语》。那个时候,正是西方的管理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风靡全国的时候,刚刚出了第二版,中国的经理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大午却坚持着“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想法,怎么做人,没有比《论语》更合适的“教材”了。3 R$ E2 @" e) q5 F4 G, p9 W
. z3 N6 x+ \0 @+ }2 Z: {
他还将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写进企业文化,这在中国企业家中独树一帜。
; r7 C: S/ h& t& N1 f8 O; x
c% n; h3 Y3 d “我是一个儒家文化的实践者,也是儒家文化的受益者。”孙大午这样告诉我们,神情笃定:“最大的一点受益是,人们因德得利,企业的发展很健康,也很快。还有一个受益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非常祥和,知道孝顺父母,知道对子女负责,并进而对社会负责。”% [5 m# T9 t; P5 F* u# u
1 H9 z9 [! k! u+ W( }) l 孙大午并不是特例。日本著名的实业家涩泽容一在他的《论语与算盘》一书里,大力反对所谓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不相容的观念,以自身的行动证明,“遵循《论语》的箴言进行商业活动,能够生财致富,”并告诫其他企业家,“真正的谋利而不以仁义道德为基础的话,那么就绝不会持续久远。”孙大午并不十分了解涩泽容一,但他用22年的时间证实了相同的结果:“企业办了22年,我觉得中国文化用于企业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我们的企业之所以能健康地发展,儒家文化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它跟西方的管理也是相通的。”4 r% B0 s+ n- z# Q. W9 l, Q
3 [5 e1 `; i# r% `4 l6 D5 M1 j 道德经营; \5 i- b8 B) _, V l1 D( y& U
: W" A5 I8 N$ ]+ l/ a& u$ p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7 W2 v: c& @7 m3 ~
4 o- S0 B; `* D8 k0 C. \( {! T 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由此延伸出来的道德经营,是大午集团最核心的价值观。在孙大午看来,这样的价值观,也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价值观。
5 _/ s9 z4 d/ L2 w* q& b3 o
+ A2 m& ~) S8 L" N3 A" G. P
3 |* c/ ]7 L. ^% G 孙大午说:“我的企业文化是在自由生活中自然产生出来的道德文化。我在挖掘民间的道德资源的时候,发现了最能得到民间认同的传统的儒家思想,于是就树立孔子为偶像。”# z- ]3 G. Y- d7 k
# f+ y/ F# X4 {& k1 y; E 当然,孙大午用儒家思想来治理企业,不仅因为它有群众基础,更因为它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有效实用的。孙大午的母亲信佛,父亲信道,这对他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觉得这些思想有些拔高,而儒家思想没有拔高,非常实用。孙大午说:“儒家的文化是一种道德的文化,道德人人都能做到,而且对人人都有好处,你货真价实公平买卖,大家都找你,你就发财了。”
5 @: \5 {7 `) x
8 J' E0 v& _3 }& k6 m& H1 r) S 但是要让这样的文化变成企业里每一个员工潜移默化的行为,是十分困难的,不能仅仅靠“自然形成”。孙大午说:“见钱都会动心,要守住自己相当不容易。”
- _ q M9 W% c- M* x$ t
: b1 V) w! Y( U: u 于是从1992年开始,孙大午开始在企业里讲《论语》,每个月讲一两句,大家一起来讨论。有时为了让大家深入认识,几个月反反复复地讲一句。那时大午集团只有一两百人,孙大午不只讲《论语》里的原话,还善于把大道理变成大白话,变成故事,跟平常的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讲给员工听。有一次,他讲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在路上见到十块钱要不要捡,他说,“这个钱是便宜,不要捡。”他反复对员工强调,这种便宜不要占,只有靠勤劳道德的致富,才安全可靠。虽然员工中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在孙大午“专门开会讲了好几次”之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义,逐渐被了解和接受。* v4 A3 |" b/ E, F f0 U
- w$ J3 ~3 N0 S, k0 K" d 讲道理、讲故事只是一个方面,一种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还在于它体现在企业高层领导的日复一日的领导行为中,特别是决策中。孙大午的弟弟孙二午在大午集团中曾负责饲料厂的工作,那时候有个豆饼的供应商叫庞乐,跟大午集团的合作已有多年,互相信任,所以他送来豆饼后,就直接到屋里喝水去了,材料的称重都是大午集团的员工做。有一次一个新来的职工,一看庞乐不在,不称重就直接把豆饼往厂房里搬,偷偷留下一个饼,就是赚10块钱。老员工知道这件事后,及时告诉了孙二午,孙二午立马找员工谈话,并做了处分。, ?- \5 _- v: f+ x2 ~1 K
6 p' K* @$ c7 h4 b- K: q 还有一次,北京有个贸易商来订他们玉米食品厂的货,大午集团的包装是每袋25公斤,贸易商要求装24公斤,他按照这个重量给钱,但是包装上还印25公斤。当时负责这事的是孙二午的一个表兄。公司高层知道这件事后,这个表兄被撤了职,后来一直做技术工作,再也没有提到管理岗位上来。大午集团后来也没有再跟这个客户合作。“做生意要讲仁讲义讲良心,我们50公斤装的饲料实际重量都要多三两,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浪费,任何时候都得保证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是足够的。”现任集团董事长的孙二午说。& [& u) X8 w* q4 }% F+ Y
+ w$ u+ l2 k# D* p9 \) X' I 无论是对供应商,对消费者还是对客户,孙大午都秉持着一样的道德经营的标准。大午集团的鸡笼厂草创时,有个山东客户,一次汇来5万元订货款,要求两个月之内送货。就在发货过程中,钢材的市场价下跌了。孙大午主动把下降的部分让利给了这个山东客户。他说:“市场竞争就是道德、人品的竞争。财富会向有道德的人手里集中。”& o! n- a8 z5 ~) }6 r5 h: m
/ D1 v' a; [. h8 w0 c! M o; ~3 \
为了让大家的感受更直观,孙大午在硬件上也花起了心思。1997年他去欧洲,在德国科隆大教堂,人们虔诚的祈拜让他深受震憾。回国后,他在大午集团内修建起了一个敬儒祠,中间塑孔子像,左边站着子贡,右边站着子路,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仁”字,同时在祠里塑着的,还有关羽和岳飞,关羽取一个“义”字,岳飞取一个“忠”字。初一十五的时候,常有人自发地来致敬。离敬儒祠不远处的花园里,还有惠儒亭与之遥相呼应。6 t* \5 ]3 e/ W9 `- `
$ g' t% l" C# c0 C0 M* O/ J [6 f
6 I8 l% |0 b* L l 孙大午曾经胸怀作家的梦想,还参加过中国地质大学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班。现在,他把文学上的才情用到了公司的宣传语上,产品的广告上。他在敬儒祠门前的廊柱上写上“地荒存天理,教疏润人心”,工业厂区的影壁墙上写上“名不苟得求美誉,利不虚受血汗钱”。他给水业公司的大午甘泉写广告词:“大午的天是蓝的,大午的水是甜的,大午的人是善良的。”
0 Z" V. A: Z- v% v0 p
, h) B. b4 j$ L, W. J 孙大午说:“为什么孟母三迁?就是因为环境能够育人,环境能够改造人,能够熏陶人。”) ~+ N, T {+ E" X& z3 V4 J
5 D5 z; `0 {7 S% g c) q( s/ |) { 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可以说是在2003年孙大午出事的时候,那时孙大午利用民间资金的做法被冠以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罪名,他、副董事长、总经理、两个财务处长、三个财务人员全部被抓。大午集团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各个厂独立运作,每天记几十万的流水账。在孙大午入狱158天的日子里,员工没有一个人趁火打劫,也没有一个人落井下石,中层干部没有一个人掉队。孙大午出来后,重新建账,上千万的流水,只有2,000元对不起来。连检察长都对孙大午说,“你们的企业是个奇迹。”孙大午在向我们讲述这个结果时,非常骄傲:“学了这么多年《论语》,他们知道,不义之财不取,他们忠于事敏于行。”. C7 l/ E! E( K# k, G5 W% ?
, V2 S( j* l: |7 N: ^2 U 周而不比4 R+ K) X0 P3 Q( |$ x
! \0 Y7 H& [2 f) e6 f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3 M( M# r o" ^/ g/ ?
6 m, D/ ?5 S) {1 R “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这是孙大午在两个弟弟加盟公司时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8 d ]: d3 u: h' Z) Y, ~
# h; j. r9 x- _3 E1 M
这句话从那时(1992年)起,就成为孙大午处理兄弟三人关系的一个准则。+ T- o+ @- i$ k8 i m
& `3 \8 d1 |7 I' q! ]; v ~
孙大午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人们彼此团结而不是勾结呢?那就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不是暂时的利益。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益不会是永恒的,一旦分配不平就会分裂。志向是永恒的,有永恒的目标,就有永恒的团结,就不会分裂。”孙大午说。/ B' ?% |) `: a8 t0 c
% ?7 [% i4 C/ F: t) F" k 孙大午的志向,是要建一个大午城,要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那时候孙大午已经公开表示,自己的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富裕为归宿”。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企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组织,但是孙大午却不这么认为,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以此为旗帜,凝聚队伍。他表示:“当领导人要有一个旗帜,没有旗帜,就凝聚不起队伍来,大家就是一盘散沙。”- w: r7 ]6 L# c+ W4 T- I
. a* m" j4 X. {% O 实际上孙大午的两个弟弟在加入大午集团之前,在当地都是小有成绩的人。二弟孙二午做些小生意,家境丰厚,三弟孙志华做副乡长,也有亮堂的前途。但在孙大午眼里,三兄弟的志向不应局限于此。他对两个弟弟说,咱们集合在一起,不是为了个人挣钱,咱们团结起来,是要干一番事业。个人富了不算富,有本事咱们兄弟三人把这一带老百姓带富起来,给徐水县(大午集团所在地)做贡献,给国家做贡献。不论财产属于谁,关键是我们给社会创造了什么财富,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6 B8 X |5 ]0 D8 e. E* R" F0 X! c* D! |5 |- [- J5 }
孙大午的理想得到弟弟们的认同,在兄弟三人十几年的合作中,虽然对工作难免有不同看法,但“从没有为财产打过架,没有为私事红过脸”。现在,孙大午做监事长,相当于家族委员会的领导,基本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孙二午任集团董事长,而孙志华则负责大午温泉城的工作。兄弟三人各凭能力做事,都在挣工资,孙大午的奖金还只有孙二午的一半。 4 s" E9 f# b" }7 U. u$ t
从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孙大午作为一个领导者为企业树立意义和目标的非凡领导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是个做思想工作的高手。他很善于管理家族成员。他用简单的“君子周而不比”,一面表达了自己将大家视为君子的胸怀,另一方面将他们的合作关系确定下来,避免了家族成员利益的纠结,也避免了与其他企业高层之间的矛盾。
m q+ Q" q3 {0 m+ c6 Y& R) Y% f. G3 D( c5 b( y; i! l$ N( i/ ]
以直报怨
+ h) w7 Q( o9 O5 C. V" \4 m9 K% k8 y* _# T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 F; P+ j; u5 t/ ]" X# {. I- F& D% T4 x
有人对孔子说:“拿恩惠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道:“拿什么来酬答恩惠呢?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 V2 [& r, [& p0 J0 g
. S% S4 l8 Q5 Z( X N/ p2 Y
“以直报怨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孙大午说,“每个人都有很多委屈或抱怨,我们提倡不平则鸣。”
8 a' N& | P* W1 U3 F
2 {4 K/ X5 I( T; r2 x 孙大午说,大午集团在内部提倡一个“容”字,一个“鸣”字。“容”就是宽容,领导和员工要能宽容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鸣”是代表不平则鸣,如果你觉得容不下,该说就说出来,而不提倡忍。如果有不平还要忍,还不郁闷死?
: G) {, ^5 K" a- b3 r/ Y6 P0 z
5 s; [( b8 j- F: z( Y 这两个字在工作中怎么体现出来呢?就是每月每个员工都写一份工作总结,这个总结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员工如果遇上不平事,可以尽情发牢骚。管理层要对这些意见做出公平公正的处理。孙大午作为监事长,要看董事会和中层干部的工作总结,中层干部要看一线员工的。这样一层一层来看,不允许报复。孙大午每个月的月初都要看两三百份工作总结。在这里面,孙大午可以看到很多牢骚,关于工资待遇的,水暖电供应不好的,休息不好的,干部态度不好的,都有。去年年底财务处的同事写工作总结时,认为工资太低了,才几百块,孙大午了解了企业的最低工资的情况后,请董事长孙二午和总经理刘平传阅这份报告,很快公司的平均工资就上调了200元,主要是调整了低收入员工的工资。
& ^2 l1 L- T$ M z! W: e- v+ c- s) L3 f2 z& a5 G) L' P/ s
孙大午还进行公开的干部测评,没有过70%合格率的,工资就缓调,留职查看半年,半年后再测。大午集团的财务处长,在最近的测评中6票只有1票合格,5票不合格,本来要涨的300块钱就没涨。孙大午表示,他可以“再当半年的财务处长,如果还不行就调离工作岗位”。这既是孙大午公平处理问题的态度,也符合他信奉的另外两句话“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1 z; x8 ]$ |; Q6 \
. a7 M* E' k4 J3 q4 s- b; K 除了这些,员工还可以写匿名信,也可以到集团网站上留言,干部还可以“风闻奏事”,意即可以不管信息真假,都可以上报。虽然网上的有些留言非常不留情面,每次看到孙大午都很振奋,他说:“这太锻炼人了!这是在试验领导人的胸怀呢!”4 `7 _$ z5 @7 {0 f2 T: X9 ]
' K" W0 {( A# `7 M6 o 孙大午说:“工作总结也好,匿名信也好,测评也好,都是直言。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得到的东西。我们提倡以直报怨,不搞潜规则,不要偷偷摸摸。”' ?0 q3 [4 n+ i3 N3 D
8 j4 C; C0 v; ]6 A& G! G* U
不患寡而患不均3 P/ s& L% L2 p7 Y) t, g
6 `! ^4 o8 U3 c% e( `# w' s8 h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1 q, P1 s' S) [( G
X: J4 A i. J# i+ W9 }6 \( G4 `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在通行的解释里是不怕财富少,就是怕分配不均。这里的“均”一般被认为是“平均”的意思。而在孙大午心中,却有另一种解读。孙大午的理解是,患不均是患不公正,不怕你多分多拿,就怕你没有让众人信服的理由和分配制度。这里的均不是平均、均匀的意思,而是“均衡”的概念。均衡就是公平、衡定,让人信服。9 e/ t7 F6 L% [/ |3 o! `
" T: q! q* T6 E0 q8 z' \1 ?: R% i) ?% Z/ f4 D& k
汉代经学家孔安国(孔子十一代孙)曾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作注:“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患政理之不均平。”对于“均无贫”,汉代传播儒家思想的包咸曾做出这样的注释:“政教均平,则不贫矣。”可以看到,这里的“均”,完全可以被视为制度规则设计公平公正,人们各得其所的意思。$ x- F, m0 W1 F* l
j) ^5 i3 Y0 q7 @3 W7 Y8 ]0 O' _ 大午集团将近两千人,60多名干部,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全公开透明,是否公正,则由众人自己评判。各子公司经理、分厂厂长,除基本工资外,按利润的百分比或利润增长部分的百分比提取奖励,非常明确。) t7 m- j, F$ I# |
! }: S0 o ]2 {$ f
企业限定高层的收入与员工的收入差距要在10倍以内,最高不能超过15倍,中层干部收入可高于普通工人2到5倍。在中国,某些企业高管的工资是普通员工的100倍都不鲜见的时候,大午集团将员工的收入严格控制在这个差距之内。当董事长拿到100万的时候,要保证让工人拿到10万。5 R% M, T* i( _8 T0 \
- @" K! n- b: W5 t4 z. r9 }
“对这种工资体系,大家是认可的。”孙大午说。他称这为“劳资共和”,“财不散,人也不散”。
$ z; l4 q4 O' _& @
, k4 D D* }8 A }% G9 V. v3 C 大午集团发展了22年,还没有干部员工因为待遇不公而流失。孙大午的体会是,任何一个组织要服众,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公正公平体现在奖罚分明,而奖罚分明就要做到公开透明。作为一个企业,让明规则代替潜规则,让大家都参与评判是否公正公平,是否分配合理,比出自一个人的评判要好得多,而且老板要轻松得多。
+ k \& R; P% X5 G h! Q" n# r
6 M( r7 {4 W, @. { 成为儒商
4 S5 z* ]2 J& r% G) I0 V- ` F# P# n' @( y! t2 X6 J: ~. E T
孙大午说:“儒商是商人的必然归宿。”对于什么是儒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两点比较得到公认,就是儒商是有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人。著名的新儒学大师杜维明曾这样定义儒商:他不仅是个企业家,他还关心政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关心文明的进步。9 ]. g9 ]7 o! f& n
: V4 X4 \. U7 t1 o1 |7 E4 R
在孙大午看来,儒商最重要的还是道德经营,社会责任也要尽,但并不一定将它视为是很高尚的行为。对大午集团来说,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关心员工、关心社会也意味着关心企业。6 [' U1 G9 ~7 ~- I/ e
4 j D! t) O4 X1 g( W9 V 孙大午的助理马英华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曾多次到大午集团考察,深深地被它的精神打动,这个拥有北京户口的北大高材生,2005年离开北京,来到大午集团。公司给了她70平米的两居室做宿舍,安顿好后,她把父母也接了过来,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在大午集团,很多家在外地的员工都住在这样的宿舍里。
; x2 J" F* j- k8 ~8 q; `9 @7 Z; G( e0 b) Y; R; d7 k# |
除了为员工提供住房,大午集团里还有平民学校和平民医院。
9 U+ B6 u8 _/ {' r& A+ P; }" R/ A* }+ a- c' r
大午学校是大午集团里最气派的建筑群,这个已经运作10年的学校,设有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课程,接受来自集团内外的学生,并对来自西部山区的学生,有统一的减免学费的规定;对优秀的学生,也有退还学费的具体政策,比如对中考过重点分数线的学生和高考过本二线的本校学生,退还三年学费。孙大午曾经亲自担任学校的校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抓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小学部开设读经课,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在全校推行儒家“孝悌”精神。
+ x5 _8 A8 `; E7 T- g9 g7 U+ w9 @. o& P, k2 ?
公司里的医院也是福利性的,并且像大午中学一样惠及周边百姓。当公司发展到几十个人时,就有了一个医务人员;到二三百人时,公司就有了医务室;上千人时,职工医院就起来了。$ e8 y% ~. y" Q- F3 g& B& O
6 y2 z3 g6 u, m
- R, ]: ~8 G3 U 集团职工及周边村民每人每月交一块钱加入合作医疗,检查费用和药费都可享受减免或优惠。每年春秋两季,医院还会为职工及周边村民做两次免费体检,对附近的村庄,免费出诊。在这个基础上,集团还出台了《大午集团职工意外事故及疾病医疗保障制度》,最高可报2万元医疗费。签订劳务合同的职工免费享受此项制度,没有签订劳务合同的职工,每年交费60元,也可以享受。" ?: ?* y. W3 I$ v
& ?* h7 d% J9 ~) q
可以说,住房、教育和医疗三大问题,大午集团都替员工想到了。而员工安心,队伍稳定,也带来了公司生产力的节节上升。- m+ `. R$ m6 ?) P( l d0 L
% z$ C& i! `5 I( y% }
大午集团还有一个每年必做的事,那就是敬老。它承担了附近20多个村庄敬老的义务,去年这些村庄81岁以上的老人有150多个,大午集团给每个老人赠送了一个大金匾,上书家有老人是福,是你家之福,是社会之福。一并送去的还有大午烤鸡、大午葡萄酒、鸡蛋。这样的活动一做就是十几年,再加上大午集团在当地修路扶贫的行为,让它赢得了周围居民的高度尊敬。
' k$ y2 ^' Y$ i+ s7 O+ Y
4 w3 f" x5 ~) C6 r 现在的大午集团对员工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而且生活环境宜人。集团内有花园凉亭游泳池,有五千年文化画廊,有千亩葡萄园,特别是到春天的时候,到处花红柳绿。有人称这里为“桃花源”,孙大午则是一个有桃源梦的人,对此,孙大午并不否认,“最开心的还是,这里是一个好人相聚的地方”。
7 T7 n6 T, [" j) V" k
2 s5 s" C* t. ?, A* T2 X" n% K: k5 f 有意思的是,孙大午信奉儒家思想,但是他并不着意去研读儒家著作,他甚至从来没有完完整整地读过《论语》,对此他不但不心虚,反而认为根本没必要,他的口号是“半部《论语》治企业”。他说:“迂腐的人才用一部,实际上半部也用不到,我只是抓住其中的三两句,自己认真去实践,去思索,就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_4 v7 j- ?- i7 [
+ A9 w t1 I& O* {$ R" C
当然,他的眼界也并不局限于《论语》,他的书架里挤满《易经》、《金刚经》、《道德经》等中国传统文化著作,他也看《基业长青》这样的西方管理畅销书,还在学习英语。公司的其他高层也重视管理的学习,董事长孙二午正在上清华的工商管理培训课程,总经理刘平刚刚读完了人大的工商管理课程。只是,对他们来说,这些课程更多是提供了操作层面的工具和方法,而儒家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骨子里的,是精神层面的,也是企业能长期发展的保证。孙大午说:“基业长青不是产品的基业长青,而是文化的基业长青,大午集团的文化就是一种基业长青的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