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后脑生反骨的员工,是否一定要痛下杀手呢? / X, G* h4 B. D' z+ x
2006年8月21日,戴尔公司前副总裁麦大伟被任命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这是一周内从戴尔跳到联想的第三位高管。
% |2 e2 a2 U2 C& @3 } 三位高管的跳槽,这再次让戴尔公司创始人、主席迈克尔。戴尔(MichaelDell)有点“烦”。俗话说,金九银十,这不仅是销售的旺季,往往也是跳槽的高峰。并且随着年底的临近,这个高峰就像流感,非常容易爆发跳槽的“群发症状”。虽然层面各异,但他们的流失往往都会让企业大受损伤。 % z- ~. \8 C- ?) ]/ S/ v9 k" }
企业,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跳槽?又怎样将已萌生“反意”的员工软化下来?
/ S8 c9 i, t- _" y9 z8 B 防范:一叶知秋 0 _( E3 J# Q3 E9 T* C6 q
“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说明凡事在于预防,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
6 x7 T7 j+ a' ?6 C( q! n; f3 U6 q 对于员工跳槽,事先预防也很重要,而这种预防,并不是限制员工的自由流动,而是要做好相应的交接准备。所以,到了跳槽季节,必须警惕内外的一些异动。
# C O$ v a% \9 j 一、内部蛛丝马迹 . `! S% |' g) X& x$ J: x" w
员工一旦有离职的意向,不管他掩饰得多么好,只要用心去观察,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举动,不正常的表情来判定事情的真相。
* w' l8 b/ O* J0 a! I 1.看言谈。
' k+ \$ w# j; M, f 现象一:谈吐反常。有人的性格是刚性的,敢于公开表白自己的意见,谈论各项事务时皆兴趣盎然。在一个阶段内,却突然沉默如牛,低姿态朝天。这样,极有可能是他不想在离职前兴风作浪,想要静静地离开。 # d2 L, _0 @5 E u6 _
促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很多观点都得不到支持,公司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此人可能已心灰意冷,甚至萌生去意。
! ^6 o. L1 W- b4 o 现象二:电话频率。在一段时间内,不时地接听私人电话,大大超出了平日频率,且接听电话的时候总是十分小心翼翼,甚至有鬼鬼祟祟的举动,总寻找偏僻的地方说话,见到人就慌忙躲闪,回头还不断地跟别人进行“描红”,这些情况,总是应该引起主管的警惕。
1 r: U" }* @" h% e" [1 m+ _) e 2.看举止。
: |* r& V# ~6 s) l" V" U 现象一:大量搜集资料。一些员工在去另一家公司前,很可能会带走一些他认为重要的文件资料,因此,他会有计划地整理手头的资料;利用公司的复印机拷贝某些有用的文件,或者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电脑里储存的档案。
) x {/ y4 w! m9 u, ] 如果某些员工忽然积极地收集公司的各种信息资料,这往往是即将另谋高就的先兆。
) ^' w, }' v) X# A 现象二:猛然西装革履。某人上班穿得比平日要讲究得多。他也许平日里打扮得马马虎虎,现在却是西装笔挺,可能还特意去改变了发型,因为他随时会去应聘,或者随时等着对方人事部的面试。特别是在某一个阶段,不断地请假,而很多理由还不是很充分。 2 p f) n9 u1 k3 C: ~2 ], L- M/ S
二、外部隐形触角
( j1 u, _& V0 r) {1 \# ] 一个有规模的公司,通常与外部相关部门保持着一些联系,而通过这些部门,往往可以了解到企业内部的悄然变故或者正在发生的变故。
4 F/ G" I" ~* ~2 t* \! S9 l 观察一:看猎头公司的身影
: G% ?0 P+ e" V: k* v' D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你发现猎头公司频繁盯住了自己公司,那就要小心自己的一些核心员工的跳槽了。
5 Q! ^$ X; U/ \$ {! ?- n. O, C5 S. } 观察二:看竞争对手的反应
1 G: C! O( F8 p! U' h# d5 l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竞争对手对你的七寸掌握比较明显,比如对企业的价格变动,促销计划往往为对手所跟进,那要特别注意是否是出了“内线”。 宠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