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 《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转自液压英才网)
6 r. d `; T! h Q( q/ F) \' ?. Q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0 u4 A# @- F0 E' R: ?$ D7 b1 h, a9 S. i 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
( a- K/ P0 U8 w; Z5 B; ~9 Z: k z, s 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步伐,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E0 W; ^" x: H. p6 P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
# U/ f: R6 f& {6 L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 A+ |# h7 D7 [0 A- H; L 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订本方案。本方案实施期为2010年~2012年。
7 f: a& N5 F. k6 t* V6 k 一、现状与问题
# C" v. G8 w) ^4 C (一)现状$ k$ O0 r1 ^* V- @# I. s
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P2 T! U% f, i0 U- } m0 A6 k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k$ n5 P" v4 j7 V
(二)存在的问题
: H. {$ K/ ~ o: P% L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表现在:
. I/ B# D2 b# k8 U, Q9 J% e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9 n/ T' Z8 c' t3 O2 _# D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有效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少。中低端基础零部件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高端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
0 ?& E$ M+ m( _+ ~5 T8 t: k 三是工艺装备落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落后现象长期存在,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证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与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满足主机配套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制造水平的提升。
4 @) m# p$ q# a! b9 Z 四是新产品进入市场难。检验认证体系不够完备,新产品缺乏实验验证和应用业绩,加上用户和主机企业因受责任风险等因素影响,对使用基础零部件新产品缺乏信心。同时部分用户对新产品质量差的惯性思维,增加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
k) l6 [' p7 b9 R# C1 Z* o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H7 ]0 f3 V @1 {7 S2 X (一)指导思想. _2 R w0 A- ?* x
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装备需求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化企业为载体,着力加强政府引导,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着力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 G% ~* L4 a* p1 a (二)基本原则3 k1 R( m8 D# d7 x4 h" Z- m
——市场主导原则
5 ], ^- P5 b7 q- q: f 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重大装备的需求,积极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提高市场配套能力。通过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推进第三方产品检验认证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1 f7 G0 P( H0 X$ a* I" P
——创新先导原则" H; B2 r6 \( K' U X# H) p) Z+ O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强行业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_ P& v8 M! [6 X' U
——结构优化原则/ k( a( P3 K& [6 }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I& }* A. Q) \" Y
——重点突破原则
1 Q* R- l* c: B( V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和产品,加大支持力度,突破发展瓶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 X4 J5 O4 P D. ~ 三、目标' E1 `/ j4 h, w. e0 C) C) L
通过3年努力,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 U. _9 u$ x# A# s$ [) G5 `7 s 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1 y1 I: O. X6 _9 v 四、重点任务
% P B9 Q- [3 U* d9 T2 T (一)围绕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 p/ q. M4 w1 w, C3 P
围绕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新材料制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所需装备,针对主机配套的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性能水平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加强基础工艺研究,改善生产条件,加快提升基础零部件质量水平,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 @; O% n8 Y" }1 ^1 I! f: d, ^ 1.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配套领域0 m0 n0 H9 v, R& {! m
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增速器轴承、发电机轴承和主轴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偏航变桨用液压伺服系统与密封系统,风电塔筒用大规格高强度紧固件,叶片成型模具和电机定、转子零件大型精密冲压模具;大型水力发电机球阀、转轮叶片、接力器密封系统;核电站二级泵轴承、新型核电主泵三级密封装置、高可靠性核电专用紧固件。4 @( N' r" Z! R$ x& r6 m9 I
2.高档轿车及重载卡车配套领域
. Y+ F; k6 X O3 y v; y 轿车三代轮毂和重载卡车二代轮毂轴承单元,汽车节能自动变速器及其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和变速箱齿形链系统,汽车发动机用高强度紧固件,高档轿车覆盖件模具及多工位高精度冲压模具,汽车超强钢板热压成形模具,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成形模具,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配生产线用气动伺服阀、比例阀和阀岛、定位气缸;制动能量回收型汽车液压混合动力装置。
. l4 M, v8 i- n% m 3.轨道交通装备和船舶配套领域
3 p8 m2 j t/ }9 b) T2 r8 \6 S) k 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载重100吨铁路重载货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轴承、齿轮传动装置、气动元件及系统;船用大功率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海洋工程用超大模数齿轮齿条传动装置。7 S8 z `) D& d* R
4.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配套领域5 l+ z4 p( b P: {) @) O0 `' c
工程机械用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变速箱、液压电子控制器,千吨级重型运输车齿轮传动装置,全断面掘进机主轴轴承、密封件,大型行走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及驱动桥箱;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静液压驱动装置(HST),大型拖拉机耕深液压控制系统。. G6 G9 {) w7 s2 J7 j/ ~9 [
5.冶金矿山设备配套领域
/ s. l& O1 p) e 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高速线材轧机、森吉米尔轧机用轴承,大型轧机设备用伺服装置和系统;煤矿掘进机、采煤机配套用静液压驱动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水泥立磨机轴承,液压支架配套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系统。& ?1 ^' f2 V: u6 e
6.电子专用装备及新兴产业配套领域
0 o% G8 {6 U0 L( o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精密多工位级进冲模,集成电路精密封装模具,电子元器件和精密接插件用精密模具,超高速精密冲压模具;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设备、生物制药设备、医疗器械所需的精密、超精密模具,CT机轴承,新型化纤设备轴承、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 {7 l$ M R* i t; B. m G, s
7.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领域
; _+ l' r5 e& [, N! [2 E0 `# x! A 高档数控机床用大型精密轴承、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轴承,基础制造装备用大型铝镁合金压铸模具,重大装备用高速高精传动装置、高精密液压件、密封件及系统;大型飞机配套的轴承、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液压控制系统,航空用钛合金/铝镁合金紧固件。1 p2 P3 Z6 U7 [3 X" b( B
(二)加快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
9 C/ ]+ O3 B, a' ~& C 积极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目前存在的低水平制造能力过剩、高水平制造能力不足的局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 }3 }. J9 s' o; Z8 \8 i+ {* { 1.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企业和知名品牌
( ~7 ?& Q+ Z; ?9 T4 x, J8 w# T 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鼓励基础零部件企业向专业化分工、细分市场、特色明显的方向发展。培育100家有较大规模、专业化水平高、特色鲜明、具有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多种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行业,提高企业研发高性能产品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 n+ v; j# c* t6 o$ |- |+ t
2.优化特色产业集聚区7 Q) k2 l8 ?; t! ]8 k* \$ r
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基础零部件企业的特点,加大对国内已有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等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强集聚区铸造、锻造、热处理的集中化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协同、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支持省市建设省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集聚区建设若干国家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区域性现代制造服务业体系,提高区域配套服务能力,完善技术成果共享机制。鼓励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在集聚区内形成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检测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
, H/ P7 {" O* F0 t"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