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9-4 15: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氧化铝、电解铝、活性石灰生产能耗及市场状况--4
氧化铝、电解铝、活性石灰生产能耗及市场状况--4
电石:
一、准备工作: 1、根据生产电石的质量选择适当配料(一般65-70%千克)。 2、根据焦炭粒度及电炉运转情况决定石油焦掺加比例,并通知上料工。 3、检查设备有无漏水、接点有无刺火。冷却水是否畅通,有问题及时处理。 4、出炉、上料岗位检查所属设备是否具备正常生产条件。 二、正常生产: 1、5000kVA每小时出炉一次,投料量2.2吨(白灰1.3吨,焦炭0.9吨)分三次投入 。1800KAV每80分钟出炉一次,投料量1.3吨(白灰0.8,焦炭0.75吨)分三次投入。 2、每炉出炉以后如炉温及质量较低,可适当干烧几分钟再加料,如产量、质量都比较理想,出完炉即可加料,每次投料量为全炉量的三分之一。 3、炉料要加在电极周围及三角区。三角区料面要高于周围料面100-200mm,使整个料面呈馒头型。 4、加完料后用耙子将电极外围的红料推到电极跟前,新加冷料的上面。严禁开弧时将红料推入坩埚内(处理炉子例外)。 5、加完料后要加强巡视。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炉内明弧跑火用料盖,炉料不透气用钎子疏通,放出炉内一氧化碳。 6、第一次加完后5000KVA炉过20分钟,1800KVA炉过26分钟加第二次料。 7、第二次料加完,过上述同样时间后加第三次料,加完料后通知出炉。 8、当发现配比高,出炉粘时可适当加调和灰,但在炉温质量配比都低的情况下,虽然电极位置高,也禁止加调和灰,调和灰使用频繁破坏料层对电炉不利每班最多使用三次。 9、电极位置的调整 电极位置高,造成质量低、炮火、电耗高。其原因一般由下列因素造成:A、配比过高,炉料电阻小 ;B、炉内红料多,支路电流大;C、电极三角小;D、二次电压高(电位极度大);E、料层破坏,炉温太低。 应对症采取措施,不可一味加灰。 三、停送电操作; A:停电(短期) 1、停电前尽可能将炉内电石水出净。 2、停电后将电极下降料面上外露电极尽可能少。 3、用炉料将电极外露部分埋严。 4、定时活动电极以免与电石粘连。 B、送电(短期停炉后) 1、送电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冷却水是否畅通,其它岗位是否具备生产条件。 2、具备送电条件后,将电板周围的炉料扒开。 3、将电极提起,至埋入料中部分剩200-300mm。 4、通知配电室要电。 5、送电后要加强……
工业硅:
我国的工业硅生产,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其产能、产量和出口量已均居世界首位。取得的成就 令世界瞩目,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下面仅就个人所知,对我国工业硅生产和贸易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概要地谈谈情况和看法。我国的工业硅生产Domesticcommer-cial silicon production发展历程Development course我国的工业硅生产,始于1957年,当时在苏联帮助下,在我国辽宁建成投产了第一 个生产单位。从1960年以后,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建设三相三电极工业硅炉。从上世纪60年代 初至70年代末,先后在辽宁、河北、江苏、上海、天津、河南、青海、贵州等省区建成投产了十 几个生产单位。形成了近2万ta的生产能力。这一阶段,我国的工业硅生产,是国内自产自用 ,达到了自给自足。从1980年以后,我国的工业硅开始出口,之后随着出口量的迅速增加,生 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到80年代末,我国的工业硅企业达到约300家。1989年的 政治风波,使我国的工业硅生产遭受一次重大挫折,之后的几年,我国的工业硅企业关停或转产了 一半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工业硅出现了短暂的供不应求,价格上场,我国的工业硅企 业又有一些恢复生产,还有一些单位新建或增建了工业硅炉。90年代后期,受国际市场工业硅价 格下滑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的一些工业硅企业又有一 批停产或转产,同时在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又新建了一批工业硅企 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各地区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状况和价格的不断变化,不适合继续生 产的企业的被迫关停和新的具有能源等供应优势地区的新建工业硅企业的建设,仍在不断进行着, 经过1957年至今的4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成投产的工业硅企业达到500家以上,仍在生产的工业硅企业在200家以上。拥有的生产能力达到90万ta以上,实际年产量超过70万t。主要特点Maincharacteristics我国的工业硅生产与国外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工业硅炉容量小、 台数多、生产企业多而分散。我国的工业硅炉,其容量多数都是5000kVA ̄6300kVA ,虽然近几年建起了若干台7500kVA、9000kVA、10000kVA、12500k VA等容量的工业硅炉,个别的也有25000kVA的,但数量很少。而国外大部分都在100 00kVA以上,有的工业硅炉容量已达到48000kVA。国外生产工业硅的十几个国家中, 实际生产厂家(或公司)总共不到50个,我国正在生产的厂家就约有200多个,又分散在有色 、黑色冶金、机械、化工、军工等不同行业中。我国工业硅生产的这种状况,带来的好处是资金 容易筹集,建设周期短,速度快,能迅速取得投资效益,便于停炉、开炉,能更好地利用分散的剩 余电力和季节性水电,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带来的问题是炉容量小,热稳定性差,不易 取得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操作管理经验难于推广普及;企业之间难于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企业占地面积大,规模不经济。技术成就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1)取得好的单耗指标目前,在我国的工业硅生产中,大多数企业采用 的是5000kVA ̄6300kVA工业硅炉。在多年生产中,我们积累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 的操作管理经验,通过充分调动操作者的积极性,搞好炉前操作,在5000kVA ̄6300k VA工业硅炉上,取得了和国外大容量工业硅炉相同或相近的电能和电极单耗指标。在5000k VA单相双电极工业硅炉上,当生产1t工业硅消耗1151kg木炭,266kg石油焦,347kg烟煤时,生产1t工业硅的电单耗为11611kWh,电极单WORLDNONFERROUS METALS2006.1Trading耗为85kg。在6300kVA三相三电极工业硅炉上 ,当生产1t工业硅,消耗1321kg木炭,445kg石油焦时,生产1t工业硅电单耗为1 1890kWH,电极单耗为84kg。在另一台6300kVA工业硅炉上,当生产1t工业硅 消耗1154kg木炭,498kg石油焦,46kg木块时,生产1t工业硅的电单耗为111 01kWh,电极单耗为68kg。(2)产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多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我国 的工业硅产品主要是553和441级硅,大部分作为冶金用硅出口和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以后,我国工业硅生产在总结氧气精炼、熔剂精炼等精炼方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又引进了国外 氧气精炼技术,对我国原有的氧气精炼方法进行了改进,又研究了其它新的精炼方法,从而使我国 工业硅的精炼效果大大提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工业硅产品除553、441级产 品之外,根据用户要求,现在我国多数企业都能生产出3112503、3312202等级 别的产品。近几年,某些企业又增加了低碳(P含量小于50ppm)硅的生产,扩大了出口领域 ,增加了效益。(3)混合还原剂的应用我国工业硅生产应用的还原剂,早期是以木炭为主。上世 纪6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用木炭、石油焦和烟煤混合作还原剂。因烟煤灰分含量高,石油焦的 反应能力和透气性差,所以这两种还原剂,在混合还原剂中的比例一直不是很大。近些年来,我国 还原剂用煤的质量不断提高,其灰分含量已降到3%以下,有的还原剂煤还制成粒状的半焦煤,改 善了透气性。为了改善炉料的透气性,还开发试用了多种松料剂,如木块、木屑、包米芯、甘蔗 渣、稻壳等。这些松料剂作为混合还原剂的一种成分都得到应用。由于多种松料剂的开发应用和技 术操作水平的提高,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硅企业,大都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在混合还原剂中 增大了煤的用量,有的用全油渣(加适量检料剂)熔炼工业硅,都取得了较好效果。(4)炭素电 极的开发应用和炉容量的扩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工业硅炉绝大部分是采用石墨电极。 因受石墨电极直径的限制,工业硅炉容量的扩大也受到限制,90年代中期以后,山西、河北、河 南等省区的某些炭素企业,在对国内外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新型炭素电极,使炭 素电极灰分含量高,强度较高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生产出Φ500mm ̄1250mm的 炭素电极,在工业硅炉上逐渐得到应用。近几年我国新建的8000kVA以上容量的工业硅炉大 都是采用炭素电极,炭素电极在5000kVA、6300kVA等小容量工业硅炉上也开始应用 ,炭素电极比石墨电极的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价格低。其应用为降低工业硅成本创造了条件,也有 利于大容量工业硅炉的开发建设。(5)烟气治理和烟尘的回收利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 对工业硅炉的烟气治理和粉尘利用开展研究工作,曾先后在1800kVA、2700kVA、3 200kVA、5000kVA和6300kVA工业硅炉上采用高压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等净化 技术。90年代以来,在6300kVA炉上采用的反吹布袋除尘净化技术,把敞口电炉改为矮烟 电炉,增设了余热炉锅,并引进了氧化硅微粉增密设备。20世纪末以来,我国新建的6300k VA、2500kVA、8000kVA、9000kVA、10000kVA和12500kV A等容量的工业硅炉,大都配有袋式除尘的烟气净化设备,有的从国外引进,有的采用本国技术。 烟气净化系统回收的氧化硅微粉(粉尘),已成为工业硅企业的一种新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在建筑和耐火材料行业以及化工、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硅贸易China′strading ofcommercial silicon出口量迅速增长Rapid growth of exports我国的工业硅从1980年开始出口,当年只出口到日本183t。1980年以后 ,我国的工业硅出口量迅速增长,到80年代末年出口量达到10万t以上。其中对日本的工业硅 出口量达到约7万t。90年代末,我国的工业硅出口量已超过20万t。2004年我国的工业 硅出口量达到54.51万t。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工业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50 多个,其中年出口量在1万t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近10个。表1列出2000年 ̄2005年( 1 ̄6月)我国历年的工业硅出口量、平均离岸价和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表2列出2000年 ̄ 2005年(1 ̄6月)我国年出口量在1万t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历年的出口量。-37-世界有色金属2006年第1期产品品种增多Productvarieties are on the increase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硅精炼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我国工业硅出口 产品品种也在不断增多。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出口的工业硅主要是冶金用硅这一个品种,现在 已能大量出口用于有机硅和半导体材料以及电子行业等多方面需要的多个品种的化学用硅。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巴西对日本工业硅年出口量在4万t左右,是我国在日本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近 几年,巴西对日本工业硅的年出口量,已不足于1万t。这主要是我国对日本出口化学用硅迅速增加的结果。出口价格和效益急待提高Exportprice and benefitin eager expectation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欧盟和美国一直对我国的工业硅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这不仅使我国的工业硅进入欧盟和美国市场严重受限,还为日本压低我国工业硅的进口价格创造 了条件。出口的工业硅一直低于国际市场正常价,特别是对日本出口的工业硅,每吨都比日本市场 正常价低150美元 ̄300美元或更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工业硅的售价有所提高, 但仍比国际市场正常价低。表3列出2001年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的现货进口价和我国出口工 业硅的平均离岸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