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职场争执司空见惯" j0 e+ N, M1 b% ~
小蔡气鼓鼓地把老马叫出办公室,劈头盖脸一通嚷嚷:“老马,你什么意思,怎么能把我们两个交流的邮件,抄送给老板呢?”' Z- Q) c" C. B: M7 ~8 n
老马不慌不忙地抬起头:“我没有别的意思,咱们交流的内容涉及项目发展方向,应该让领导了解一下啊,你说呢?”
# F5 r( Z6 ?: A b0 q) ] “不就是因为我不同意采用你说的那个流程,说了几句过激、难听的话吗?我告诉你,这个流程设计是我负责!”
$ T7 c3 {# H8 r1 ~ “干吗这么冲动,我就是提点建议,事情还是你负责,你自己去处理吧。”老马转身走了。
; T9 j" Z8 b# E( O 下班前,老马通过MSN给小蔡发了个信息:“咳,你说咱俩这是吵啥呢,还不都是为了公司。不值当的,下班一起吃饭吧。”
* a: V. [" {! H+ w 在职场中,一群人在一个锅里吃饭,难免有勺子碰锅沿的事情发生,上面小蔡遇到的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个看似稀松平常的情境中所蕴藏的职场较量与智慧,往往被多数人忽略。
2 H6 I+ H x: f6 L 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案例里的争执层次:
9 e6 k& e2 I/ S3 o 邮件争论。小蔡与老马在邮件中进行了激烈交锋,这是职场常用的争执方式之一,其基本形式是双方为了一件事情在邮件里面开始对峙,你说你的理由,我说我的道理,针锋相对地较量几个回合。邮件争执的特点是,大家躲在电脑两头互不见面,不会脸红脖子粗,而且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战斗策略,逐条反驳对方的观点。邮件之争发展到最激烈的局面,就是其中某一当事人把邮件CC(抄送)给战局之外的人,尤其是抄送领导。这有点类似于大街上找些街坊四邻、宗族长辈“让大家评评理”的模式,此举是为了博取理解、同情,甚或是为了找帮手,遏制对手的嚣张气焰。" _0 |( u3 R' U# s
当面争执。小蔡终于忍不住发飙,因为老马首先通过抄送的形式把战争升级了。小蔡怒不可遏的指责,看似是一时冲动,其实这里有更加实际的目的。小蔡没有选择当着诸多同事的面和老马继续争执,而是将他拉出办公室。他是要通过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形式向老马宣告,我不怕你,而你也别触犯我的职责领地。这是一种有效厘清势力范围,但又不让对手难堪的策略。
7 x2 \. U5 A( p( \5 E$ o 和解手段。老马毕竟有多年职场经验,通过此轮试探他已经明白了小蔡的特点——对自己的专业意见固执坚持,需要合作者更多的鼓励和尊重,而不是说三道四。而小蔡又是自己需要团结的人,以后还要有诸多合作。于是老马选择了“将矛盾焦点虚化”(争执的焦点不是你和我个人之间的矛盾,而都是为了公司)的策略,主动与小蔡和解。
! r; s/ y" U! `6 ?) Y0 O) Y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争执场景,要知道,发生在职场上的争执往往不同于大街上的吵架,往往有着更深层的意味。7 B+ W( {4 ]5 |1 | g
争执也有价值观6 F6 c6 O* }8 E4 Z$ r
争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角,进行的口头上的争论、争辩。在职场中,争执是一种中级别战争方式,它比心怀芥蒂更直接,比大打出手或者政治手腕要更单纯。
' n4 z+ C& t- \$ w. V' w9 J 谁都不希望与别人交恶,但当自己的利益和底线一再被侵犯,似乎必须直言怒火才能还以颜色、通过提示警告才能明确立场,由此表明维护自己权益的坚决态度。当交流双方有一个人这么考虑时,职场的争执也就随之而来了。8 Y, I3 L, {2 T- |( ^ ~
凡是亲近或者密切接触的群体关系中,吵架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的情绪很奇怪,它可以宣泄,可以控制,可以压缩,也可以深深地埋下种子。在职场里,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沟通,长期共处,甚至是明争暗斗,难免有一些利益的往来,这也决定了职场争执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因为鸡毛蒜皮的零星冲突,还是因为各执己见的擦枪走火,亦或者因为风言风语的流弹袭击,在一个圈子里待久了,情面得讲,但偶尔也会发飙。0 _" }# A" g1 e7 }, i- K. @7 ?
其实,发生在职场上的一切行为并非偶然,都是价值衡量或者说是利益均衡后的结果。当然,争执也不例外。
- A: y! T8 X7 ` 争执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方式,这也体现了它的价值。当双方狠狠地争吵过后,一些问题开始变得明朗,双方产生了彼此的歉疚感,容易做出互相理解和让步的动作。当然,这种激烈的沟通方式,只能有选择的使用。$ ~& t+ E9 Q5 ]' c0 g3 h
争执的第二个价值是划界。当一个人的职场地盘受到肆无忌惮的侵犯时,吵架就成了一种武器。猛烈地还击对方,既树立了权威,又警告当事人和其他围观者,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地盘,不容侵犯。同样,吵架如同农药,喷的次数太多,对方就产生抗药性,农药也就失去了威力。2 q7 P0 n( X& l! ?7 j
争执的第三个价值是裁决。吵架的目的并不在于情绪发泄,而是为了分出是非曲直。其实双方本可以心平气和地去这么做,如果得不到解决,就需要裁判出面。而如果裁判对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够重视,当事双方的激烈争执绝对可以引起裁判的注意,很快给出裁决,使得事情得以快速推进。7 L% G- l) ]/ e6 h- P
争执还有另外一个价值:宣泄。一些积蓄在心里的郁结喷薄而出,激动的情绪爆发之后,多年积累的职场压抑被一扫而空,这就是宣泄的好处。人是需要适当宣泄的,但如果在职场上争执只是为了宣泄,那不如去打一场球或者去喝顿酒。
- m8 _6 l% K$ Z" b, @ 言归于好并非难事3 @: q+ P! |+ [! O- n4 I' z$ C: T; F. ~
冲突之后,势必要面临如何收拾残局的问题。* a9 e( c' n2 }( z# b9 q9 E% Y
吵架是双方的事情,只存在单方面的指责和挑衅,不存在单方面的吵架,所以和解也必须是双方的。如果只有一方有和解的良好愿望,只要对方不是完全不领情、不配合,言归于好也并非难事。5 b" k. Q0 o1 G5 _ n, ~
常见的和解手法有这么几种:% q- q ~+ L! Y0 d. _8 f
自然消解法:有些办公室里的争执,事后看来是很可笑的,本身不是任何人的错,或是两个人都有错,或是没人能真正搞清是谁的错。不去细究才是言归于好的奥妙所在。
* O7 \2 R& D6 u6 K# E) T& _1 ?0 w 高姿态法:传统观念认为谁先低头谁就是懦弱了,就是认输了,其实在大多数职场人心目中,第一个主动沟通、尝试和好的人,才是值得尊重、值得佩服的高姿态。不妨走过去主动伸出手,用积极的态度唤起彼此的信心,或者发一个短信,“嗨,还生气呢?”“喂,下班一起吃饭。”
9 h& b9 [# p0 X2 t 矛盾转移法:就像前面例子中老马做的那样,尝试把矛盾的焦点归于虚拟的第三方。“何必呢,都是为了公司的事儿,咱俩都是打工的,没必要这么针锋相对。”“其实我是这么想的,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X0 K; q, [' h% {8 e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既然职场争执无法避免,那么我们不妨以价值的观点去看待这件事,去衡量得失:如果值得争,那就放开顾虑,也放开那些职场教条,大胆地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如果根本不值得争,那最好还是息事宁人,本着双赢与合作的态度处理问题。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有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也有封锁和战争,是选择双赢还是选择对抗,其实都取决于对价值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