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7天前
查看: 2993|回复: 10
收起左侧

[求助] 求轴的挠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6 1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求轴的挠度; l7 D. m: S( ]! r0 b2 d3 P
条件如图所示:两端固定型。
8 P7 {0 |8 B& R材料:轴承钢,有热处理。! g, k3 h- \0 J2 V$ P/ z/ a; \

* [% p" z8 B! H9 n9 [ Image0017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2 交流主旨叙述清楚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26 14: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我来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也请高手指教!6 J8 m& n, M: k; |) W
  a, X) {1 G2 V9 w! q
楼主要计算轴的擾度?
4 t7 D% n( d5 j7 D
+ _! @& ~# s9 e  G; n: P分析如下:上滚轴受到均分力P,力的传递,下滚轴也受到均分力P;同时下滚轴受到上滚轴和下滚轴的重力。2 r5 D% D8 l8 T1 r% s

1 X4 P5 _6 A+ F% f利用叠加原理,公式如下,从而计算出下滚轴的擾度。" e3 @% e. z* U* w% p& D* ~' V/ `- X

+ _/ }' p2 l6 F% {" w; ]2 g1 t(个人见解)
公式.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2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5: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俺现在用TRY ERROR 方式去逐个算,以两轴的变形量相同的情况来算的,算出的挠度约是在 0.04189 mm
4 {$ z' f3 \% L% w. x9 ^0 \; ]  k' q4 w. k
这样是否正确,俺不晓得。
发表于 2010-5-2 20: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有条件的话,按照比例尺寸做个对比、检测试验,然后通过其结果类比计算所得数值,比什么专家的计算结果都来得更真是、准确
发表于 2010-5-2 21: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看了标题我以为是简单的问题,进来想批评楼主,结果发现确实很难
. c: l' j* Z8 I: e无法确定两根轴接触的“线”有多长……
0 h3 |0 S5 G+ k1 {最好用有限元辅助分析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2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5# leftwall + N% T6 A4 D# L" K
2 h; M% A. \3 L/ |$ @
如果以下轴的100mm当接触长,不晓得这样您可以算不。- V; X4 x4 q$ k! |6 x

) E$ K" u' p* F5 s! Y$ {5 L又,两根阶梯轴,俺是以当量直径来计算,长轴,243mm长,当量直径19.79mm;短轴,139mm长,当量直径18.98mm。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1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3 0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此类计算若要相对准确一点的话,那最好是采用有限元进行计算。' }) ]. F0 q7 c1 O7 A$ P1 P, s/ U
若是大致计算的话,则可将长轴和短轴分开各自独立按承受中间100长对称均布载荷来计算,单独算出结果后,设长轴挠度为正值,短轴挠度为负值,然后,进行代数和叠加即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2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3 1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我也跟2楼一样的思路,进行叠加计算挠度,计算的结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加个安全系数。
发表于 2011-1-3 1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这是个组合梁问题,简单的算法还是有限元,使用接触单元
发表于 2011-1-4 14: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上轴可以看成是两端简支,中间有2个支撑点的梁(支撑点的位置就是下轴的两端),分段计算挠度
9 R* `: m; c2 U+ @  f+ q! d下轴两端简支梁,计算挠度3 D$ |) T+ R/ c5 k" A
上轴的中间那段与下轴的挠度取较小值,两端按计算值
+ ^. ]" K) T% z. M实际挠度不会大于上述计算值
发表于 2011-1-10 08: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没有仔细设参数大概是这样子,两轴这么近怎么安装呢?4 }' }4 N3 a& G: Y7 k/ D
sanwei3_sim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天际孤帆 + 4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