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t: \ O8 w$ Q0 D! ^1 p4 s4 i农民工荒逼珠三角企业使用”机器人”
' B1 I9 U) H0 s3 v2 p2 Z
“现在必须委托劳务派遣公司和政府劳动部门帮忙招工。”东莞市南森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沈晖抱怨。: D! B3 J; b; G5 }
“缺工现象严重影响了珠三角企业经营。”香港驻粤办主任郑伟源说,挽留农民工成为目前在粤港企头等大事。
: _ ~) i. Q0 B2 d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进出口已经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但是否中国外贸已“完全复原”?% y# F6 \4 i4 L. V$ L" n; I4 _# Z, N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易行健表示,目前中国外贸复苏主因是西方“补库存”。“经过一年多库存消化,预计国外买家今年会新增订单。但由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使得订单波动性较大,企业也不敢供养大量工人。”沈晖表示,“所以我们尽量使用劳务派遣公司派来的工人外,也尽量减少制造环节对人工的使用数量。”
1 B0 U% V' Q2 ]$ W 为解“用工荒”,2008年,沈晖把传统流水生产线改成先进的 “CELL-LINE”。“大队人马共同作业改成了单元式的生产小组,这样不会因为一个人效率降低而影响工作进程。过去流水线上6.5个小时才完成的产品现在只要1.5小时即可完成。”沈晖说,厂里1400人干的活现在900人就完成了,一条生产线就节约了将近500人成本。
: { Q$ u H& V! ` “供求结构失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就会核算,到底是购买机器还是购买劳动力划算。第一波是在21世纪初出现民工荒之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增加机械设备减少岗位。”0 `0 L5 V( c4 q: i0 C
在沈晖看来,机器替代人的第二波来势更猛——在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之前,很多企业在做企业财务预算时,又在机器和劳动力成本上进行详细的核算。
3 E( }, I+ M5 B0 n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沈晖表示,2008年后,他在生产线上增加了两套设备,替代了大约50名劳动力。
, D5 k8 [& d* R6 X “为应对‘用工荒’,通过购买机器来替代人,在企业界是个普遍现象”。沈晖表示,珠三角正在经历第三波机器替代人的高潮。每台“机器人”可以节约工人50多名.
3 Q9 i9 ?2 ~- B& L* p. | “第三波来势更猛。”沈晖认为,“虽然购买机器一次性付出很高,但是从持续性上来讲,机器稳定,超负荷运转不用考虑加班工时限制以及社保等。”3 B( Q" d8 z& d+ [4 @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沈晖2009年底又投入3000万元,新近购买了一批包装机械,一套设备就把礼品的装箱、包装等环节都囊括了。
# c! p# r3 o% S8 m* o9 W/ T# u1 u2 P 东莞市外经贸局一位主要负责人表示,为解“民工荒”难题,东莞市政府今年将用好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传统技术改造。目前,通过购买机器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应对用工荒的主要措施之一。
7 K3 g# J: R* x9 G" Y 东莞大朗镇是国际毛织产品研发、生产、集散的中心之一,以大朗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聚集了近万家毛织企业,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被称作“世界毛织之都”,从业人员数十万人。8 m) l+ f! ]. ]5 ?0 q
在前几年 “民工荒”初露端倪时,大朗镇开始改造八十年代引进的设备。
1 M4 N5 A, x! A/ h0 p “面对缺工,大朗主要是鼓励毛织企业引进数控织机代替传统机械织机以减少用工。2005年大朗镇数控织机总量不足1000台,2008年增加到4800台,总投资15亿元;2009年全镇数控织机已经超过6000多台。”
4 k: p/ x+ K5 L6 u5 E) f 22日,大朗镇副镇长覃春表示,大朗镇毛纺企业对引进先进设备改造技术表现非常踊跃。大朗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2 ?% `" R6 n5 L9 i7 V/ c3 f
覃春表示,一台数控织机可以替代8名工人,而如今一个工人就可以控制6~8台机器。这样算下来,每台机器就相当于节约了50多名工人。大朗引进的6000多台数控织机也就节约了30多万名产业工人。
) e5 M6 G- P* y' N" b “政府也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大朗镇毛纺企业对引进先进设备改造技术表现非常踊跃。一台电脑编织机可替代二三十名工人,这也是缓解目前用工压力的好途径。”叶建华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