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9天前
查看: 2406|回复: 9
收起左侧

色谱技术丛书(13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9 0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色谱技术已成为分析(包括药物分析)专业的主要技术,更是药品开发检验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术。
5 t. |1 ?, `& c& C8 V
4 c0 Y, ~* r# K; a4 O* t4 ^: d“色谱技术丛书”,该丛书短小精干,对于初学者较易入门。) l6 ?4 z) ~# v

+ y' @8 i% H, t全套书共13册,均为PDF格式,共计84M书名及作者如下:/ r0 l' ]# k, }( O* ?. o
' u3 l( n8 ?" g- f% S. N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 陈 义0 h1 C; m, t7 z2 X0 |7 b- ]' ]% W# L
平面色谱方法及应用: 何丽一
4 a( }6 P  l# R色谱分析样品处理: 王 立. l! G. I, z, a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刘虎威
  x: c& N: _+ @& W' j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吴烈钧3 Z. z1 [; F! S! D  @( ?
色谱联用技术: 汪正范
; N2 t7 S" i% p4 E9 j色谱柱技术: 刘国铨
+ X9 w# ?3 W: z/ E' E4 V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于世林
/ _5 |. j( v' ]( C# W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 牟世芬
. k7 i9 Q) n/ f色谱分析概论: 傅若农
9 p0 e) m4 ]) r" Q9 B; k色谱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吴方迪0 j+ i/ D! R1 D' R" f5 i' _
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张晓彤" x$ P" G/ g0 Q. [! i" M
色谱定性与定量: 汪正范
0 V7 Q  p% y4 q$ j4 I2 L& Y9 H9 Q! Y8 [

' R, B, q8 w0 v9 l4 G; A( p; s8 U5 s  V' S! B! |( J3 d- Z

: |5 X' g0 k$ u3 o 未命名.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色谱分析概论(色谱技术丛书)
1 b2 n+ M& C% b7 \. `$ b) R6 Q3 p本书是《色谱技术丛书》的第一分册,是作者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14章,其中既有对色谱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方法分类等基础知识的综述性介绍及对各种色谱仪器的结构性能特点等方面的精要介绍,又有对毛细管气相色谱、裂解气相色谱、顶空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备色谱等色谱科学领域中重要技术与最新技术的重点介绍。  M5 M- i* Z+ H/ j
$ N! U% K/ c  z9 b6 _/ l
本书内容全面,综合性强,语言精炼,可供从事色谱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用作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 ]8 y0 Y9 B4 c# J9 {0 y+ R2 z
/ f4 ?$ e7 U9 v2 Y# ]3 W2 ^
目录1 Y; E3 T- @( k
第一章 绪论
  b! w5 E2 l% `8 R0 H 第一节 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8 O  i- O: L  n. G4 e  Q) B  一、色谱法的出现0 h& D3 f6 |# _# M8 M' |& Q
  二、色谱法的发展4 D' O$ K5 k% u$ O, k& u1 b& E
  三、色谱法的现状和未来7 L  T: U- f" b' B1 ^
 第二节 色谱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M3 E/ ~$ ]/ ?
  一、色谱法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n$ O6 ^% f7 K* }' z  s
  二、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m9 w! A8 d# ?& j. `7 I
 第三节 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配合
+ V; M4 d) t. n" [: e1 X! |  一、色谱法的特点和优点! B9 U* X" ^3 {. w- N- H6 A
  二、色谱法和其他方法的配合
- E) O$ Y* y# l! ]5 K8 R 第四节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 {- ]% y' U* p# G2 }1 ?% `1 I- R  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8 o7 J* u2 V
  二、按使用领域不同对色谱仪的分类
+ z2 t- b: ?% F8 f! G+ h$ L 第五节 现代色谱法的应用领域和性能比较9 W$ p' T0 \0 g$ ?1 V4 c9 `9 q
  一、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 F. X! E& f9 Y/ z3 Y( Q  二、各种色谱方法的性能比较
$ w  i, J- Y- {6 z0 X 第六节 有关色谱的中文工具书和国内外最主要的色谱期刊0 Q" X9 i2 L% B) N! \! T( g
  一、有关色谱的中文工具书
/ L, [4 v! b' g4 _% v  二、国内外主要的有关色谱期刊( @3 Q6 E) j" H. L; R1 q
  三、在互联网上查阅色谱文献) W& g+ s6 _1 r7 L
 参考文献+ T& C% W2 ~4 w- e
第二章 色谱法的原理) q- }/ L5 p8 q  \
 第一节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3 s0 i2 P( Z% T' i) `2 C& i0 \
  一、色谱分离的本质# v1 o7 ~" ?7 `
  二、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
1 w9 ~) `) }  A# N8 L, S9 f 第二节 色谱法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0 _4 p6 a. g- J% W* m3 z/ \3 X5 ?
  一、气相色谱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0 P9 {( J/ G( d$ p3 e0 c  二、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5 a& M0 \. J$ H( R5 a+ {7 c
  三、毛细管电泳和超临界流体色谱中的术语和参数8 m4 j! P: ]7 O6 m* x7 B# ?
 第三节 色谱的速率理论% M6 I( I& }) n# u8 o. |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K& k, H1 l  P( y. E" Y3 ~: B  Q
  二、液相色谱速率理论$ n2 i; h1 X6 Z; v" b( n. d& i
 参考文献5 V/ w' n- g* ]5 }  Q, y+ Z+ P" H
第三章 色谱仪
& y, x- {) L1 D( z1 E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 i* }! a' [, u/ R( y  一、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 P( r6 P/ o* }- o  二、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性能0 S/ ^. ?8 s. P+ i6 h, E
  三、气相色谱仪的生产厂家. ^! O% ]) U) U, q7 D
  四、典型气相色谱仪性能, z4 ^% B! u5 Y; K# r' d
  五、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4 X! }8 q+ x2 |, k' \8 g; ~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 p- X" O+ x5 P9 w7 B% C: z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流程. z6 I) j: r8 H9 V& V
  二、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性能
1 @" X  R3 f2 `) r. C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3 Q) M- L0 c& V4 z  R  ~/ Y7 C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0 a* h/ s  Y8 ?' G( }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生产厂家和仪器型号2 H  z( Z# U" H  z5 Z; |4 U
  六、典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性能
+ X. }& U, _. D/ P2 A 第三节 离子色谱仪  z. b& Z. P1 q; I* \
  一、离子色谱仪流程7 y3 H. X0 i% x- Y, z5 L/ i% `( s2 D
  二、离子色谱仪的部件+ J) _) s. b' x9 V4 r0 ~  ]
  三、离子色谱仪的生产厂家和仪器型号
. {6 U# r9 _  [+ Y, k2 J9 E 第四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仪$ k7 D: {" R% N( z: p5 w6 V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流程
' r7 s, a0 Q) [* X' o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结构和性能/ T) }2 G1 [5 f- t; h) g9 e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生产厂家和仪器型号
" ]6 k: M  O; B3 E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仪
/ t1 q( \( Y+ I! d( d. W  一、毛细管电泳仪的流程
' L* c! e( D5 r1 p5 _  二、毛细管电泳仪的主要部件和性能
; g. F# M- F- R# C% x  三、毛细管电泳仪的生产厂家和仪器型号
. k1 k% R( D& G' M  四、典型毛细管电泳仪的性能
  {' v- M  e* f3 d  M- t& |- G 参考文献
8 }& ]: o. D% X) X( j6 J第四章 填充柱气相色谱
, ^. n# d% Q) r3 h( w5 y9 V) f 第一节 填充柱气液色谱用载体
& L+ q0 B4 h% n* X& \! F5 M  一、气液色谱对载体的要求" o5 x1 K( T' `4 `+ S: G  z7 X& W
  二、载体的种类
' u- A( v! U' q* D2 L/ p  三、载体的研究) c4 X! t4 z4 I2 a7 I
 第二节 气液色谱用固定液
3 H# V) W3 H: J' x  一、气液色谱对固定液的要求
0 X8 y3 U3 P' o5 t……* n( W. t4 l  `! t0 e
第五章 毛细管气相色谱
# ~2 O0 W6 Q+ g# H) ~第六章 裂解气相色谱
8 h/ u  u; O' s3 C2 O第七章 顶空气相色谱
$ c: G& U5 A4 }1 n1 m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
- u2 C9 B" M% ?1 F; k* Z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Y* H9 t! r; f" ]第十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 L  A* ?$ y8 J( i9 b' s% S$ [' c
第十一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
) \9 C. V# `2 \8 t# y) L. d第十二章 毛细管电色谱
9 k6 l9 P, ?6 [& ]  r9 z
: ^9 q+ v$ e, Y3 M2 ~; a
$ _% h6 i4 W9 D& S1 a# n" d3 s% Z4 _4 I. j3 F

3 S, I" g( ^8 }  s' f5 \4 Y 未命名.JPG $ q* G& F% j" ?' ]4 H
色谱分析概论.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10)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lauhob + 10 规范奖励!继续发扬,注意上传资料的搜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5: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色谱定性与定量(色谱技术丛书)介绍了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定性分析中除介绍了经典的保留定性的各种方法外,对近年来在色谱定性分析中越来越多使用的质谱和红外光谱的谱图解析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定量分析中除介绍了各种定量化析方法外,对数据处理中的误  差分析、定量分析结果的评价和表达方法作了较详细介绍。《色谱技术丛书--色谱定性与定量》还对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常用的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作了介绍。最后对于保证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准确的优良实验室规范作了较详细介绍。《色谱技术丛书--色谱定性与定量》适于从事色谱分析实验的科技人员阅读。对广大工矿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色谱分析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非色谱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 d) e8 q, J7 K; A% h% J, u/ I' A 3 V1 T# i# p- d+ I0 |( G3 e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m/ F7 O- N- c+ i第一节  色谱图的获得
( }! i4 Z5 X( l5 {3 s3 J1 ^第二节  色谱图中得到的信息- o  ~6 p. R8 f. I) l
第二章  定性分析
: W  Y7 ]7 Y$ @) B5 T第一节  利用保留值定性. h  K* S$ l% B. b9 z$ c) G
第二节  联机定性
# n: _6 j, _8 Z8 e第三节  其他定性方法) L* j: T  h) |6 B+ R: F. ~
第四节  多种方法配合定性
2 L  r% R: A& l' p- ]: B9 o; K! c第三章  定量分析
# s# w* H+ |8 V第一节  定量分析基础
0 c: I; ?/ g- n, R第二节  定量方法
9 {" m" w( O3 w8 b/ ~. s  o+ x第三节  影响定量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m1 Y2 Z  `: R6 r/ R, ]. f- f2 {
第四节  痕量分析" L' ]2 ^# L* Y) H; k7 j, |  G: d
第五节  色谱定量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6 g  j6 s3 I3 w6 P1 v) X: Z  l
第四章  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 n! y# r! R3 I. g5 v8 W
第一节  概述7 ^* E2 I; f! o* k# {
第二节  积分仪的工作原理
8 m. e% z/ J& D0 M- Y. \8 W+ M第三节  积分仪和色谱工作站中的定量计算方法
4 j' h; a6 E/ ?$ y8 E' N第四节  HP3396A积分仪简介
. j2 p) r- H9 l5 w  o7 T' r# G, i第五节  化学工作站(HP  CHemstation)简介
9 _- W/ g3 }( K6 M, {第五章  优良实验室规范和实验室认可制度! W% }* Y0 J7 C( a2 N2 G
第一节  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
+ D5 E, _: B  d9 f9 H# @& a第二节  实验设备和方法的认证2 X" ]  q" G: J" h* [& ]) U! W
第三节  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3 H# ~" K5 E+ `2 F' v
第四节  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规范化! K$ N1 H! h! v9 U2 t! J+ A6 o9 E4 |$ W
第五节  仪器供应方对实施优良实验室规范的贡献2 O; v1 Q- O4 Z

9 M% M2 L$ Q- n5 ?0 ^- ~( K3 Q ' k( L/ E7 j6 L5 m
6 C  l9 f2 i/ H1 M
未命名.JPG
3 `0 m# ^. V" ~5 O: j! J6 i 色谱定性与定量.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6: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本帖最后由 lufan2009 于 2010-1-9 06:05 编辑 - l" w# a' Q0 ~
& H$ A9 `5 \2 c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色谱技术丛书)
9 ~! q/ E% h7 H3 i# A* x2 ?; r( w% L( E7 D描述
  Y/ F* Y, l; y2 a' r. y' w/ V
      本书对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十章:第一章概述了气相色谱检测器的发展、分类、要求;微电流放大器、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热导、火焰电离、氮磷、电子俘获、火焰光度、原子发射检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检测条件的选择、使用注意事项和应用等。第八、九章对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光电离等9种气相色谱检测器作了简要介绍。第十章为快速GC检测和多检测器组合检测法。书中编入了大量近年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附录中给出了某些公司(厂)生产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性能等信息,供读者查阅。
8 U$ X/ C* l# j. U     本书是为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气相色谱分析人员编写的。可供气相色谱分析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气相色谱仪研制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以及中专、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
9 H& b; m. ]4 K/ C0 R( [第一章 概述
. `1 G: x# }$ }# x* c第一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9 a9 w- H  }, i 一、气相色谱检测器. T% l) G$ G1 r' u( v' M# s
 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2 k$ w, F" S( m7 Y" {$ c% j第二节 GC检测方法发展简史9 u1 j1 T8 d: Q0 h/ \
第三节 检测器的分类
3 h6 l5 z- m3 m& [ 一、按性能特征分类/ I. W0 g- A( y7 ^5 J4 `4 S
 二、按工作原理(检测方法)分类  H& @- N  Y/ Q/ D$ k
第四节 检测器的要求& ~- D' w$ D* D" O' }0 A
 一、噪声和漂移7 x& o" e4 a/ I# ]& I4 O5 H# t
 二、灵敏度和检测限
* \0 L- [% U& F5 G 三、通用性和选择性8 Y, ^/ A* d0 E: i. z
 四、柱后谱带变宽1 Q, E) f/ L) f+ _' s
 五、时间常数. ~9 @' Z: t& h: o7 c
 六、相对响应值、线性和线性范围5 E) O. Y+ H, U3 p+ {4 ~
第五节 微电流放大器
8 |) w' T) a( t% G# |' Q 一、放大器的作用
. M- |* z9 t# c# u% n" a4 k& d# O 二、放大器的种类和技术指标& }! u' D! N# O
 三、放大器的操作: d2 j. m* S( ]6 W
第六节 记录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d- S0 H8 l; r
 一、记录器
  H! e" j7 u: Y' B" d$ ` 二、色谱数据处理机
$ E: v4 o1 I/ V7 G% W% p) [ 三、色谱工作站
0 P* m& @) F8 b# ]* p9 }参考文献
% M, r. n! n, v7 z3 o- L第二章 热导检测器
- p0 ^( s, x$ a( d. v/ _" ]第一节 引言
" g: h7 b  S% Z第二节 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O$ e7 M& R+ [2 z, u( n) v7 c
 一、工作原理1 Z* O7 w. M5 U
 二、响应机理
& L3 k  T. n* o7 J第三节 热导池的结构和检测电路$ [& n% s( ~9 m
 一、热导池的结构
5 A( M# m$ a* ^  F 二、检测电路
! V4 }6 f) i4 r4 c9 l7 g3 Y第四节 单丝流路调制式TCD
, a; t4 ]. q: i3 O/ f第五节 性能特征
" [6 q! ~6 G- h6 n7 c3 U 一、通用性+ Y& N3 U/ P4 _; _  T7 Y
 二、灵敏度2 B( I9 Y: l* x* r, I
第六节 检测条件的选择" K5 w8 f. G( w( V- D- K& c2 W3 U
 一、载气种类、纯度、流速和池压力
$ S5 Z/ i; ?: T' b* T/ _  B7 _ 二、桥电流* H+ z  I/ X& w& L0 I! T2 ]  C0 }7 q, w
 三、检测器温度
; i4 V5 }1 F7 p! |7 i8 ?第七节 使用注意事项* V1 S4 Z$ }4 c0 f( Q- [: t- K2 @* |
第八节 应用2 ~+ ^2 J' T7 \# Q1 Q
 一、石油裂解气的分析9 J9 F5 e' L+ u1 `+ J0 f
 二、水及氧化性化工产品的程序升温分析9 l5 e  c* X2 E5 `  @8 O
 三、空气中痕量氯气的直接测定1 h0 c/ O  Y; [5 Y
参考文献
6 s4 [: t  r# }/ v  g第三章 火焰电离检测器0 J$ X4 Q0 z1 m8 ~' [2 y' p# ^
第一节 引言' y; A" v: s7 b. p( @
第二节 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B" g" i" R( H' Y7 f8 ]( P+ K
 一、电离检测器
1 Q, g8 u4 r- w: d 二、FID工作原理和检测电路
0 |  ]2 Z; \  E# P/ m; f 三、响应机理8 ^' Z. \; S. k. ]
第三节 FID结构
# @/ i3 _% I: y& e/ L6 `, [ 一、喷嘴内径和材料# A; c  P' m- k; S
 二、电极形状和位置2 V" T$ i3 L  ]* p) j
 三、极化电压- ^6 w$ f# H% _
第四节 性能特征; O; e) z2 K+ G# s
 一、灵敏度和池体积- B- F( [7 y+ X/ G9 k
 二、相对响应值和有效碳数
- ~) L. @1 U; v+ i6 p6 X, n 三、线性、线性范围和定量准确度
! H2 T/ j' N* q8 L  e第五节 检测条件的选择8 I$ y# S; J3 d& i, e/ o; @- e
 一、毛细管柱插入喷嘴深度& Z5 b7 {3 m* L; ]; ^' {" e
 二、气体种类、流速和纯度9 h& O6 i1 g+ M$ x# c$ I5 |
 三、温度
) n8 N( V, G* W7 l 四、柱后压力  Z2 v8 @2 j& |. Z
第六节 选择性的改善
+ V1 H- B. H1 M$ R第七节 使用注意事项
5 s5 B/ ?' M: q. w第八节 应用$ ~0 H9 G( s9 E1 K! }
 一、烃类工业分析
. J% d. o( v6 ~9 [2 h: s  Y 二、水中挥发性极性有机物的痕量分析
5 n! V) O) ]- q参考文献
7 Q/ s2 s: s$ `9 h$ K+ H( [第四章 氮磷检测器/ Y5 F) ~/ h9 n; ^8 }' ^2 R% @
第一节 引言
* w. H, i. a( ^# h/ o& v第二节 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U- [) C9 D- }5 K9 r( M
 一、工作原理, Z+ X( |7 Z' [1 |7 \9 k
 二、响应机理
4 H+ }$ L/ t/ ?6 [6 e第三节 电离源的设计& s- k) q9 A& Z- m
 一、电离源的成分8 J. L. B1 }: ?; y7 p( E
 二、电离源的形态. h2 X6 m/ L' x7 U1 C- H
 三、电离源的供电方式和加热电流
. ^9 P, y; _! b+ F3 |: ]8 \5 k 四、极化电压( D8 b1 n# U: P
第四节 性能特征
5 E( O$ ?0 k$ s  i0 H  {. p& x 一、灵敏度和专一性# u6 i4 d6 ^5 R; n1 F
 二、响应值和分子结构
" X( _8 W! f3 H  K: p1 \ 三、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6 Z7 N+ }( x" L: g第五节 检测条件的选择/ S& s+ W, p7 }- @3 j
 一、加热电流和基流4 P! D  m- g4 T9 x
 二、载气、尾吹气、氢气和空气流速3 H( g& X: y( K: x4 o( g  s; _
 三、检测器温度
7 X7 w; j: ~" \% ]第六节 使用注意事项
6 [. X" C0 _+ n' A第七节 应用
( S+ @; |3 S% Q, W( j0 T4 B0 P 一、痕量氮、磷农药的检测
7 A2 p4 {  P& h 二、血中茶叶碱的分析" _" C& v5 v1 u' L
参考文献
) a" _" \: L: d第五章 电子俘获检测器, U8 i, D' x4 o
第一节 引言$ E% w: X% d8 |8 i' J# J  d
第二节 ECD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 m3 }5 t# {/ K) Z) G; P1 k" ~$ u 一、工作原理
+ f2 F$ p7 ?- w5 W9 l 二、响应机理' i* F1 T) _& }1 X+ c  U
第三节 ECD池结构和检测电路; i2 l4 R$ o* ?$ G
 一、电离源4 K8 _9 J+ d( u
 二、ECD池结构和池体积) N6 V. }6 y: i9 ?; ]
 三、检测电路; b6 ~, L' w; M( ?
 四、库仑型
6 g; a. ^+ [" I: J( t/ y, ~第四节 性能特征4 k/ {5 P4 b9 N; F+ T- W2 W9 y# g
 一、灵敏度: U' T6 `# }, p; f& ?" I
 二、选择性
/ A+ X0 R5 ~: [0 X  d2 [3 c 三、线性范围
; B: z2 g1 C7 d# k2 E第五节 检测条件的选择, z6 r; S9 a6 |: P6 o# B: w
 一、载气种类、纯度和流速, c1 D, x9 S) h- z' E
 二、色谱柱和柱温5 e' v6 c5 B4 I, g  u' F
 三、检测器温度
' Y* ?# w4 y& O6 F/ M9 Z; i  h 四、电源操作参数. a0 r. ?! U- C' [# w2 Y/ d3 Z
第六节 脉冲放电电子俘获检测器
, I) N3 x5 l0 b" Z3 H 一、放射源的弊端  h- ^. q. p* Z) [2 S  I7 \3 I
 二、非放射性电离源& a$ F4 I) m& t( D
 三、PDECD
% ?. ^2 }) L4 f/ i% r& R: q3 z第七节 ECD选择性的改善" ~5 Z& w) ]$ U. T; y
 一、化学敏化ECD
! w9 x* I& |4 `; V) C5 N4 m! u& s4 }! s 二、光致电离调制ECD
7 F: u7 _8 Q' [% ~2 ^- l第八节 使用注意事项
: l$ |, _  k* {+ s第九节 应用3 [8 L: O4 i" h
 一、有机氯农药(OCP)和多氯联苯同类物(PCBs)的分析% z1 m! n$ @- Q1 N; o' N( `8 f& T+ E! Z
 二、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直接进样分析
+ v5 ~' h# V9 v: q3 h- H" j( z参考文献" ]: w! ^  D' L5 n7 |0 X
第六章 火焰光度检测器! Q+ @' H0 W) u$ b: x7 {0 l9 S. ]& x
第一节 引言( N" s5 k- j$ p+ p9 ?$ |
第二节 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8 w7 l& Y- z- K: ?" [7 Z1 ]5 p" b4 T 一、工作原理$ \" W* o; }& ]8 {( H8 z
 二、响应机理
+ U5 Y4 {& r2 L* |8 a# ]/ s  t第三节 FPD的结构, w" d8 C3 w+ O3 i) ]- |
 一、单火焰型8 U5 C5 c- Q$ ]% m; H0 ^
 二、双火焰型
' M6 R) i& p* I$ R# e* } 三、脉冲火焰型% I6 P! j3 t+ N7 s% `8 x- D
第四节 性能特征- J5 D$ N% f% |' n+ {8 p+ r! n
 一、灵敏度和选择性# E# n$ d2 }, u, k4 Y4 m
 二、线性与非线性( e% C# i0 S4 x& }
 三、猝灭# Z. ?* e4 q8 ~& k/ f
 四、响应值与分子结构
7 i8 G6 ^9 q5 \) L& U 五、线性范围3 J& ~9 Y( E7 L6 p4 V  x' _
第五节 检测条件的选择' M" T  p( ?3 Y' ]. V8 Q( v
 一、硫、磷检测2 f, Q0 t1 C8 F8 c/ T
 二、其他杂原子有机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检测
4 d6 a; ^$ E2 O5 U1 u9 m4 m+ n+ \第六节 使用注意事项9 V0 f/ E' F2 l/ _  \# ~0 m$ G9 o' q
第七节 应用  C: t/ U3 B& p) ~$ I, o
 一、磷化合物的痕量检测$ @0 d, ]0 p7 b* P* ?3 u
 二、PFPD对苯中痕量噻吩的测定! Z9 r, W: Y2 A" l7 q( T
 三、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的痕量检测) P7 s! f8 c& \" i) |5 [+ w% }) V2 x+ R
参考文献
' @/ g3 E: Y4 d6 i3 _第七章 原子发射检测器, C( u9 G+ z$ d8 d( S/ S
第一节 引言
/ V# v# O: ~# C; p; d0 i第二节 AED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0 l1 c7 K: T1 J+ @) E) c4 E5 l 一、工作原理
( |& K) p; j) {. C6 }# @: b 二、组成部分$ j. V+ J! o: p+ |
第三节 性能特征% R! T) E, @% }
 一、多元素同时测定+ h/ [1 p/ F6 n* Y4 Q, P5 l# J
 二、选择性和灵敏度) z% ]% [! \# a/ t
 三、光谱图和元素证实
1 D$ c; N& d- ?0 A& S1 ~ 四、等摩尔响应和实验式3 @) \' D+ X9 H5 r2 f( B/ E' h4 q+ c+ N
第四节 检测条件的选择* Z4 s  T8 n! U7 _
 一、元素分组
3 V; E& ]$ r9 `4 `3 i( ]7 {5 N5 i* D 二、尾吹气和试剂气
0 L4 S% l& Q$ j# a 三、GC参数
! M3 n) E4 [3 Z$ A: v9 |第五节 使用注意事项* D" v9 {$ s8 h& K
 一、了解系统状况+ \, D' a4 f1 O5 ^
 二、注意谐振腔内压力
& ]5 _5 Z  c) I5 N2 }; u 三、及时维护和更换关键部件' }. ~. i+ u7 D/ H  x& {
第六节 应用
- |, J7 C3 r1 U6 a) _" h 一、某些非金属元素的典型应用实例. _4 T; U; F" U* w
 二、金属元素的分析6 x. v5 j& r0 E3 n$ Q' I
参考文献5 \3 g0 C: p9 m9 G! }( w1 Z1 ~4 S( O
第八章 质谱和红外检测器0 {4 A8 z6 `/ W! G8 A$ F4 k' r  ]
第一节 引言) f1 M; e6 _4 K5 I* P
 一、联用技术2 s9 I  x& r# v3 |
 二、发展
. h6 X: w# r/ J* E/ ?' S; Y$ n第二节 质谱检测器# g( _) c6 I9 N  O. `; A
 一、MSD结构和工作原理* K. v# U6 |& T. Y+ p+ p1 C& X
 二、谱图类型" m0 |( |# M+ C( [7 X
 三、性能特征4 M1 A/ N- d- a; [4 G8 e/ J) m
 四、检测条件选择和操作注意事项
5 |1 Z8 w" \( g+ `+ H6 X第三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H' J! w3 A2 z" Q* u  G 一、FTIR光谱仪(光管型接口)的基本原理% {' \3 N0 Q$ n5 G( ^2 c% e9 H" e
 二、接口的种类" J1 N7 B9 @7 G! j" b& Q
 三、谱图类型  |2 J4 P" s6 T* c" x
第四节 应用) b6 j$ E% {& K4 ?. G- G
 一、MSD的主要应用范围5 X; ?0 R0 l0 v  {7 _
 二、FTIR(和MSD)的某些应用实例
: V& J( E5 n* ]* b: y! J# Y0 ]参考文献
2 l2 c7 }% U0 @第九章 光电离和其他检测器
4 E# C' q7 H. B( X5 x( a+ v第一节 引言
" q1 p/ J8 w, z# `第二节 光电离检测器
4 I0 f# u. S+ K0 m: d 一、PID结构和工作原理
6 a2 |. X3 x0 Y# y1 o 二、性能特征" [; Y6 {+ E' O/ {6 n: g5 k# C
 三、检测条件选择和应用' o+ N: b" b0 n
 四、无窗式光电离检测器
' F8 O; k0 M: O第三节 氦(氩)电离检测器6 H" Y  @6 n7 L: T& S4 c
 一、HID( Q" ^) i+ n7 O* r9 {# y; h0 @% F0 m# k
 二、改性氩电离检测器(MAID)) y+ U- T5 J1 i, B( g" s) W
 三、非放射性HID: H7 {8 ~% c2 G* j2 b
第四节 表面电离检测器7 }# _- Q: q  W# a
 一、结构和工作原理
& q& h$ Y" N. ^- u0 f& x+ J7 V% L. c, _, C# n/ o+ [
% @2 q+ ?- q2 n6 u

0 {3 N# s9 C2 u' |* @6 l- t! i& M$ y. P' t1 P

; j8 w; g/ s' t1 u# @$ d
- z7 Y3 q5 |! W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6: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色谱技术丛书
9 l$ W2 M) [3 H5 h  g$ p, h内容简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7 @: Q4 I0 j8 S/ F  本书系统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对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火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以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i( a- v' f2 E
* Q$ r. B! X3 {
7 M8 Z4 i1 C* ?/ T, Y
目录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一章 液相色谱检测器概述
( H. p' {' D4 d6 `. w4 {" Z3 Z6 X) q第一节 检测器的发展
$ i! X. k9 V) Z8 L$ B9 R" c5 W第二节 检测器的分类+ u- f6 ^3 i" J4 t/ g/ ]! o1 X) }- y" E+ M
一、按检测器性质或应用范围分类) N% ]) g% ]5 E) e" m
二、按测量信号性质分类8 C9 |6 q' p: p8 h
三、按测量原理分类/ B0 [4 s' `. \; H) _7 q1 p
四、其它分类
* e6 [$ a& t$ l2 ]2 D7 m第三节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9 K9 V3 U! U4 f# C$ ]. _一、噪声和漂移
  m& j+ k0 h% h0 p) B' O1 _二、灵敏度2 X+ k5 U4 d% l# v* m6 ~6 x0 b( [. k
三、检测限% _( A4 _6 W3 `9 V% m' k
四、线性范围
1 D( p7 I) Y3 q' w& G+ T9 k: u五、色谱系统的最小检测量和最低检测浓度8 c, D, M# O: ^
六、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 B/ G) P7 Q& w# y+ A0 S
七、其它参数
7 ]; M' b, Q3 t/ Z: L, H参考文献
. k3 p0 G9 ^: @# t; A" C第二章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 r: y4 m7 ^* D第一节 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
" \5 ^3 X* {6 Z/ z5 Z$ V一、工作原理* e2 E9 d1 x* v$ j
二、检测器的性能- J$ z9 O2 p' J9 [$ g% y: h
(一)噪声和漂移
5 L( F2 t1 B" k' Y7 X(二)线性范围
! e2 T5 S& ]; G2 I(三)温度影响$ T' i. X! ?  u  s. @7 e/ j
(四)其它
. z( P$ v5 d3 G: L' R0 c第二节 仪器结构# f4 R' ~4 ^% S9 K3 i. }
一、分类
9 Q  p  w" M2 E. p- C二、结构% r1 o% D5 k- D
(一)固定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4 g! }* O% r8 B1 G(二)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m8 s7 r& |1 i
第三节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5 I* S, V# V% N2 k* j0 l一、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
9 R; O$ [% C9 @二、主要特点和功能9 c( O, z# Z) h
(一)色谱峰的准确定性
4 ]$ X0 {/ L/ o% o/ G/ j(二)峰纯度检验+ q  u5 M7 i" j( {, b7 P3 x
(三)峰抑制
, }6 X9 Q* q0 F) ~- R0 I& Y! e(四)宽谱带检测  Q7 H8 n/ x' P9 o5 Y, R4 H
(五)选择最佳波长, A3 Z+ e" J1 c+ j$ i7 z
三、主要应用
+ I" s1 }" ?7 j) W0 {! q) J  o" _(一)在药物学和毒物学中的应用2 y) N5 R2 ^; @) J, q
(二)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5 D. J: p& ~8 E4 D3 w! \0 _
(三)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M5 ?0 W6 r3 s  J% d' x+ B
(四)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Y' b" t9 y( f0 c  b- m$ K2 _
参考文献
" _. p& y% [' R( L! d- a第三章 荧光检测器
; ^4 o/ C$ {# K8 N; I5 r第一节 荧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9 C# `8 c# V% S" Y7 r. x7 B
一、工作原理
% Y0 \. V2 R4 a% v, C- i- H- o(一)荧光的产生  ?5 D8 V7 ]' ?* [+ V' w
(二)定量基础/ g" a2 E* n& t: H" O$ s: S4 ?. h
(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Y2 D1 x$ H( ?9 r7 o& Q
二、仪器结构. N& v5 J+ l' W: ?7 r! Z
(一)基本结构7 L1 Y% h  F* O
(二)常用的荧光检测器
# J4 x% S: E# \+ e# |- J1 d7 }三、荧光化合物的检测( t. I7 z* X  q+ C; Y7 ?. v
第二节 荧光检测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w$ }% W( D- P. I  B# F% m' E一、荧光检测器的特点2 u1 Z& b) ^" a: B  n( b3 e
二、荧光化合物及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F/ H! @3 M+ P+ a1 S% ]- i
(一)荧光化合物; M" w$ L! H; L+ R! X7 ~
(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6 T: ?* t- a6 J0 n! s! m9 Q三、荧光检测器在环境及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 `! `3 u1 V& {3 k! Q8 t第三节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8 x# c  J$ P6 n% H/ @0 l
一、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组成) {4 P4 e! J1 k' j# q& S8 n5 |& a, Q
(一)激光器- \3 c0 g$ U  [% ^  d
(二)光学系统
! N3 X# f/ k. a' y1 o% ?(三)检测池; j' M$ g# t! q& {& I7 |+ l8 K/ p
(四)光检测元器件
0 q  U! G1 B* y- J# I1 A% s二、双光子激发荧光检测技术
2 ^! m' H' n1 z9 ^9 f' V  E! i6 o. k第四节 液相色谱的长寿命发光检测
- d7 W) _5 x$ Y, ?0 v8 ?一、磷光检测法
$ p/ k0 e  J* J; h  b4 H二、镧系离子溶液发光检测法! C8 A. w6 {) c3 ~
参考文献
$ P7 {) ]# J+ K& Y# {, L; q% V% Q第四章 示差折光检测器
% E7 X' a8 d5 D( O第一节 工作原理+ _0 a8 r( D/ Y5 I3 H) ^  n
一、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 I) N, h9 {3 _, k0 E$ a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特点
6 `( \" X* S3 R三、示差折光检测器对色谱系统的稳定性要求
4 i5 b- e1 s/ e1 ?$ x/ u四、示差折光检测器的校正
* S: H/ |6 L. {第二节 仪器结构
6 _+ T3 B$ F, D: W; a! E. q( P一、折射式--偏转式示差折光检测器
7 [( B) o0 @; M1 N% `二、反射式示差折光检测器--弗列斯涅耳折光仪! e9 k& B% X* P6 k3 f1 \
三、干涉式示差折光检测器
( P9 k$ l4 m6 `; G四、克里斯琴效应示差折光检测法
3 L' m8 J. v$ F5 n第三节 无标准定量法$ K9 K( G9 S3 E& Y) l
参考文献" J( @6 ~9 ]6 I% Q1 X5 {& o5 ?$ p
第五章 电化学检测器
4 l/ q0 |0 X  q" M- B7 C第一节 安培检测器9 q# Q" E; j& v
一、工作原理
3 w6 M0 [4 ~7 a" ]0 _1 j4 f& N(一)基本工作原理- |  Q/ O7 a) g* L7 {1 v6 c
(二)扩散电流4 U* A2 T9 _8 ^1 z! Q! w
二、仪器结构0 Y# H# G. g$ ]; ^/ E8 N
(一)电极
2 q; m' J; P" L" V  s3 S3 B2 b(二)电化学检测池  [1 A" s3 D( l) ?
三、测量技术
3 o- m9 b0 F# {! c四、对流动相的要求
& C3 E/ ?" ?3 a5 E$ J$ D2 X0 u5 y五、安培检测器的应用和发展
5 p0 @/ L. E: z- m6 T. K第二节 电导检测器) G6 w+ ]( T9 `" g
一、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i5 x& z& z. @
(一)基本概念
* d2 H/ @; ]! |(二)电导池的导电过程  J4 j2 V% q+ e; t
(三)测量电路
; s, e8 _6 }* i2 ]3 O(四)电导检测器的结构
* M, @6 r2 E1 D; U8 `3 U二、电导检测器的发展、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 I( e. e  W" t. B" J/ z/ m4 R  s(一)发展及应用
: _0 [; L, [8 G" x- ~" w(二)使用注意事项  p3 a' a, y( K. U/ V) I# ~4 P
第三节 其它电化学检测器
! h! F: a; X2 x/ M' `一、库仑检测器类' L9 Y" \7 A5 z
(一)库仑检测器: f' [, a1 b3 Y  E2 }, M( u; o
(二)库仑电极阵列检测器# [, `( w  B$ q9 V
二、电势检测器
' a. f6 o& r& _; R(一)离子选择性电极$ }1 n5 a' q8 z9 y
(二)应用
0 E/ W' ?  [4 p8 O三、极谱检测器4 @# T9 V# M( G4 v; Z2 N
四、介电常数检测器- P2 Z- X# ^+ s
五、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i( K' Q2 I+ w8 [* m
六、电化学检测器的应用和展望) R5 _6 B, \+ k/ P& f2 }
参考文献2 E! j- D8 W& Y( i4 m' U! z5 I
第六章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K1 N8 b3 L8 L1 E( ?& I/ o
第一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
# u+ l( B( z  Q' v0 ~3 i; y6 Z+ O4 w第二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特点及限制
: _; c5 P+ @. d第三节 影响蒸发光散射检测的基本因素# _" Q. C6 j) m. x  E) g
一、雾化载气流速, _+ E/ j9 Q  Q; R8 t
二、流动相的流速
3 V( [8 X% x1 k+ @' }/ Q三、漂移管温度- G9 i( R* G4 m( `" s
四、流动相中盐的组成和浓度
. g$ q) C6 ?7 _, A1 E. G第四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应用; {3 I' B& e- [% l# v$ |* t3 Z3 w" S
一、药物分析
% c0 n) Z4 `5 a/ H: W6 ~7 r二、生化物质分析
: A3 b3 I8 _- e3 ^0 Q, C5 ?三、其它方面的应用
) d. F1 D7 \" i参考文献
3 E+ z0 m4 ^/ j- D第七章 其它类型液相色谱检测器7 Z! B0 A1 X6 N% Z
第一节 化学发光检测器& l9 C8 c) k* F4 t* k; w+ p
一、化学发光法的检测原理和仪器结构
2 O1 M7 ?( \  p4 k0 t二、化学发光反应及应用
$ w1 ]2 ^3 y9 j. a(一)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反应
# t+ b0 Z# ~0 e% g7 t(二)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9 {8 r# d& t! N; ~0 m3 ?/ Z
(三)光泽精化学发光反应
  D  a- h* e% t(四)生物发光反应
& i% z' n- M! Z* N* I0 [8 I(五)电致化学发光反应' S, l$ W* B" n: E, F1 L) {
(六)其它化学发光反应0 {: ?' }7 _8 P, }' l
第二节 手性检测器8 ?- X9 _! D2 {0 Y7 a& t
一、旋光检测器7 U5 F0 W( }# d% h; p1 I0 g
(一)工作原理0 O& N2 t+ a3 B* l, Z
(二)基本结构
% n5 V! h  X7 [' x6 z1 _(三)应用9 n6 I, S5 K) l  w" h
二、圆二色检测器
. }5 \' G1 ~5 F# U(一)检测原理* T) x8 {! s) m2 k
(二)基本结构
( W3 z7 C9 ]2 M( x6 _8 t(三)应用与发展
) D4 F1 f, p3 T0 l% i3 T第三节 分子量检测器
% t# E: E: Q* p% N  C一、间接法检测器
7 O0 z) l' c( [/ P$ P, a二、直接法检测器
" a% }- q% `% J* b% S: h0 E(一)自动黏度计检测器
* U! t; Q, j# r7 o: @3 c3 M(二)小角度激光散射检测器& q" F% n( r. ^( l* e* H
(三)激光光散射检测器的发展
9 {0 ~: \% y+ c  Q9 G第四节 放射性检测器
/ k0 I7 u+ e( p# |7 V一、检测原理# A8 G& y. |: w$ E) [
二、离线和在线检测0 F2 P3 n! s+ d
三、均相和非均相计数系统; `* k) U% s* _6 K& R5 x+ Y' t
四、特点和发展
6 t  O0 g8 J  Y. Q& D5 X五、应用
) G) h  |" a) D; f第五节 热学性质检测器& g6 F+ g* D9 m0 @( e3 Y/ n
一、光声检测器(PAD) ( [8 g* v  d# X' G
二、热透镜检测器(TL) : p) B( a) d4 a" q' _# X0 H5 k
三、光热偏转检测器(PTD) $ f/ z7 a; w8 n  K. s
第六节 光电导检测器2 l/ O2 [' A; j8 i& d1 H. ~3 p
第七节 磁旋光检测器  k" h" Z* i. t( t; q1 c+ `# T
参考文献2 Y4 i6 m* P9 O5 E) c' J1 _
第八章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_9 y* x' B- }
第一节 液相色谱检测器的联用
4 t  W7 S* v7 J8 }7 U0 y一、串联7 J; r2 X$ V( G% B6 k& J1 n
二、并联
( B6 v' b, }9 M& _- v. E0 A三、一体化设计
. z8 M- [8 o' L  \( i1 @(一)一体化检测器
" |  ^: E7 F0 ^/ v' r(二)微型池一体化检测器: _) s: [1 i0 X* c2 g: I% @5 W
第二节 液相色谱仪的联用技术) b; J' e. Z1 L# Q
一、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的联用3 t2 _+ [* n' v; u9 L
(一)LC-MS联机技术
! k* O. M) p1 J% a(二)LC-MS能够提供的质谱信息/ t% b4 h0 T7 s1 J/ A! }
(三)LC-MS联用的应用0 |# b# L2 R. {3 l, Q% l
二、液相色谱仪与其它仪器的联用" X% Q# V: `) @( X3 S; G$ ^- |
(一)与红外光谱仪的联用# i1 {# W0 Z5 Z: g. h+ j
(二)与核磁共振的联用
  J& F# K- P2 U. W8 }0 K3 X(三)与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光谱仪的联用
. q9 {4 {$ z: \, }9 X) L: G(四)与电子自旋共振光谱仪的联用
1 {; w5 [% u6 Y, a3 w. w(五)与表面增强的拉曼光谱仪的联用& C+ _: F- Q: `2 `/ M2 i- r* s( u1 @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在液相色谱检测中的应用
: d/ p" q8 u8 B) h: n  q% Y一、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检测器的连接" F" m/ X7 s3 j) }. e$ ]* V
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应用( L# Q0 b: \% n4 ~% [
三、热离子化检测器的应用& a* r+ K  ?! n/ M6 n
(一)火焰热离子化检测器; \: J1 I9 ~. u6 O" F. o; `( e: J# A
(二)无火焰热离子化检测器3 W% c7 H) q; U( ?3 |
四、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应用
8 ?  x# H$ |$ E8 x五、光离子化检测器的应用
4 `/ t; v1 Q# u6 ]% p* S, c9 h六、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应用2 K. a) A+ [) Y/ J4 }
七、气相化学发光检测器的应用. _! P) @; M3 I1 `% |
八、总结与展望; V* x: t5 T# X- @: Q; I2 I
第四节 间接光度液相色谱法4 @' I: y0 e, q+ j9 o  _
一、检测原理  d% Y1 k2 f9 ]# K, V$ v
二、应用
! F' V0 E0 i' K. [; [5 F9 ](一)含芳基的胺类及季铵盐3 X; z5 m. O/ M3 V. h$ H
(二)芳香磺酸盐/ L; u! `1 ~5 ~6 i% [
(三)金属络离子9 R1 Y3 j3 Y5 _  n0 K
第五节 化学衍生液相色谱法
9 b; w, E1 Y! ?( u- |6 [* `" \一、衍生反应
  w. ~+ e+ I7 P(一)紫外衍生反应
/ Z9 {+ ~, I0 L) V3 P(二)荧光衍生反应8 z5 V4 W6 F& r7 t8 U7 d$ V1 W7 C
(三)电化学衍生反应
9 [- Z0 k( l& F& A2 \4 R/ D8 S9 n) c' h* a/ k& c

( V; x: l: ]# n7 j: N6 e0 U- n; F3 b: v0 b! I- e
9 r7 K' W, }- r6 s' e
未命名.JPG
. Z; _* x: m2 F& x0 O2 R& L# z 液相色谱检测方法.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7)
发表于 2010-1-9 06: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一套不错的书籍,我这里好几本都没有,13本都全的话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6: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色谱技术丛书)9 E# U& A" B1 E# e
本分册重点讲述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常用技术和应用,是给一般GC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一本实用参考书。书中不少操作问题的讨论和建议是基于作者18年GC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在第一章的概述之后,是第二章的色谱基本理论简单讨论,第三章涉及GC的仪器组成和操作,第四章则集中介绍GC的各种进样技术,如填充柱进样口,毛细管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冷柱上进样、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大体积进样和阀进样。第五章从总体上讲述毛细管GC的一般应用,接下来用专门的两章较详细地介绍了顶空气色谱和裂解色谱。第八章讨论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几种GC新技术,包括快速气相色谱、保留时间锁定、微型气相色谱及其应用、高温气相色谱及其应用,以及多维气相色谱及其应用。! v& w  g1 u4 W: ]7 I. A

' k: S- S& ~4 v目录……
# p' D/ |0 B& N第一章 气相色谱概述
: W" d) E4 F) u9 y4 R5 s8 A& j! x% V: O
第一节 气相色谱在分析技术中的地位: F( N8 d3 l3 D: b" P# V

' R0 e8 p# S( |4 A: P第二节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比较
+ R4 W2 X% l3 ]/ D" ~8 |
$ ]- _. x/ s3 K+ C第三节 气相色谱文献5 k* s9 `2 T. M

3 z, g7 H- K# |$ v7 x参考文献
1 J+ x8 O  R8 O4 p+ [
- n6 A) U) S6 G第二章 气相色谱基础* q6 J3 l% b- {# ^. i3 m  j& |

" U' i4 n6 d' q* e第一节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 Q4 {) i2 v. l' j0 f# ]6 N/ F" D5 T
第二节 气相色谱方法开发. r5 U' J. \& B/ C) _
: y+ F7 g( z+ r' \
第三节 影响峰展宽的因素及操作条件的优化# [8 d4 H9 P  e8 v2 B1 \7 T

) f3 e; n( b2 S8 P" b( z& H: h第三章 气相色谱仪器及操作
' q3 B$ ]# P7 F; {9 [. x7 t; n
4 a, ^1 s) R9 R8 D! C+ o8 I第四章 气相色谱常用进样技术
* N; }7 v5 @: b( ^1 n" X3 V+ Z6 S% r/ c  j1 ^" k
第五章 气相色谱的应用. E5 j, _+ }+ O

) O2 u* s5 y/ R+ v5 n5 C第六章 顶空气相色谱及其应用
  P- `+ g; |# q' U2 A: _2 S/ h
3 d  o$ x. p+ \3 `第七章 裂解气相色谱及其应用8 T7 m1 w. u; H

* A9 p9 d% R7 v7 ?, s第八章 气相色谱新技术及其应用* H! {. B' h; f& V1 r* h0 ?; P

% x! J. g- }) q1 x3 m
# x# f2 a4 m9 W7 ?. x3 s, w* W$ r1 ]
4 X; A  I; [3 x: b6 l, C
8 t6 |5 m' a& t% h& y. x3 O
' m, z  ?! r3 f* L6 f2 h
未命名.JPG : F9 A, n1 T' I0 B9 M/ C: E7 T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6: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色谱技术丛书)
' N4 m6 `1 K. C  ~* h: O* ~$ s( I, f本书简要介绍了高效率液相色谱仪的组成,系统地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中常用的液固色谱方法,并着重阐述了流动相在改善色谱分离选择性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效率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和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方法及建立高效粹相色谱方法的一般步骤等都作了扼要介绍。本书第十章以大量实例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生化、医药、食品卫生、环境监测、化学化工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 O% s, W, F- h0 i( L) ]1 u* b
  W& J8 \; w8 Z* W本书适于在领域中从事高效液相色谱工作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及非本专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学习。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及硕士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入门教材。9 k& Z2 }2 A" x- R. X. R4 r4 J! `; ]- Q
/ p) \; c$ M3 e( A
一、绪论
' q# N: t) e# n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G3 Q9 I; r. j0 U: c
……
* u+ Q4 _& u/ ^$ B) M: l) N: C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6 n( ^) Y# y, u& D
1、流动相及贮液罐5 i, _6 u, b5 ~' ]  m( f4 L* \
……
: p* R6 A8 a# R: Q& i5 Y. t9 K三、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 g7 F' {( h4 |: r
1、分离原理+ N! s2 w, x4 |7 j; ^6 G$ N
……
$ d0 I' Q/ W! A: }0 W( b3 O四、键合相色谱法
/ [# W; a8 e* O: W1、分离原理; J3 J( J. \( o
……# w! i2 P  V7 L$ d) M6 e
五、亲和色谱法5 t. W) J+ Z  D
1、分离原理* A" Z* t$ D6 Q3 c6 p+ \
……
. n1 `, d) R/ R7 b, ^7 I六、体积排阻色谱法9 s+ D5 k/ L7 E
1、分离原理
3 \1 r& }5 l9 A: [: S  z$ j……; o# `- t# J; E# E6 d( W
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Z$ ~& q4 s) T- x1 B1 H
1、表征液相色谱柱填充性能的重要参数
) \5 Y  O0 Z0 {  D3 X……
9 v/ q( b$ z  W3 t八、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t) ~8 O1 x# j& [
1、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参数的相关性
4 C# L/ f4 b) J1 u: |% ?2 F……7 p) ^% {/ R3 y3 m# h! C6 I
九、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
( m7 h3 D6 ?9 S1、样品的性质及柱分离模式的选择2 l9 \: v+ F/ Q2 T! C4 g
……
0 V  o3 D3 A1 j# L6 k" J十、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应用4 J2 y- \" [7 l  D! Q4 o
1、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9 _3 x7 z) \" Y2 y……; v9 l. \" C4 G: D' N8 @- B4 z
附录: Z0 \) {, H, \1 t% p3 P, Z

' V+ a0 t  L: x" d9 z0 B- T( U  R# T; u% g! h  l7 b+ m" V& H$ M5 ?

" T6 T* r' n" R0 {2 l/ g) u
# w& c+ b1 b; S8 Z! E" U
7 Z4 X0 V* m$ U& T" ^0 j: J 未命名.JPG
6 {2 H- D7 j0 x& D1 W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7)
发表于 2010-1-9 09: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榆林
  色谱技术丛书(13本) 『化工机械、压力容器及工程管道』lufan20092010-1-9 7 / 50lufan2009 2010-1-9 06:32
  色谱技术丛书 『其它资料交流区』tdanti2007-9-14 5 / 622新洁电子 2007-9-22 10:36
  色谱技术丛书--色谱柱技术 (第二版) [PDF+书签] 『标准汇编/手册资料发布区』daiever2007-1-22 1 / 981zyxwq 2007-8-18 10:57
  色谱技术丛书
4 n3 D8 H" g* b& C' @  y
均为重复书籍,你的发帖很规范,特积分奖励,如果你的属于清晰版,我将给与保留!请继续规范发帖!
发表于 2010-1-10 12: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若能有第二版发上来就太好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