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应助: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 ... 3%BC%B0%C9%E8%BC%C6
/ k; Q% l' Z' U/ C% K添加书签:470行# T Z8 u2 m& ~$ `4 e
0 D: O5 h1 N% X6 Z
作 者: 张利平
+ S* l+ i) S. E0 [6 ?1 q3 EI S B N: 7502585141 $ Q! i. A0 F. \' f
页 数: 383 & R/ n% a5 P; G$ B+ N- D/ X
开 本: 16开 1 l/ H5 J! O& x$ m) B c j% d
封面形式: 简裝本
4 b8 z2 x5 Z% ^8 Y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社特价书
H4 i. F. q$ H出版日期: 2006-6-1
* v" \2 k3 [/ A1 G4 u5 T
5 M: ~5 k) d q0 x本书是《液压系统设计丛书》之一,主要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概论、液压控制基础知识、电液控制阀、液压控制系统基本功能回路、液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分析、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流程、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示例、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中的若干专门问题、常用公式及标准资料等。
% d# l2 ~: M6 r6 y& }3 ^本书立足于工程设计及随甩实际,按照“基础知识-基本功能回路-系统实例-系统设计-专题”的体系结构进行叙述。在突出基本内容基础上,特别注意反映液压控制系统应用、分析及设计方法上的新发展和新成就。本书可读性与可查性并重,书中论述性内容有助于读者了解、掌握、利用液压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及新动向和新成果,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水平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利用有限篇幅介绍了较多的液压控制回路和系统实例,以展现不同行业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特点,有助于各类行业读者群从中汲取经验与方法,解决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使用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书中介绍的国内外电液伺服阀、比例阀、数字阀及伺服液压缸等产品与常用公式及标准资料,可供读者在设计工作中直接参考引用。
& o/ U* v. G; l/ h/ g本书可供各行业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参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9 K1 o$ G8 V5 K; E# h& B) M" r
封面 -2
, H0 ~3 F3 p J2 ^0 V8 Z( m, u2 [7 ?第1章 液压控制系统概论 1
# m: s6 F+ J$ R `" L( U0 Q 1.1 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1! |/ }% d& o+ `. R6 n5 A
1.1.1 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 1, @- H- n) }8 U4 N
1.1.2 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 3$ v8 j! |4 ~& ~8 f5 s' B
1.2 液压控制系统的类型及适用场合 4$ [8 {# D" h) k
1.2.1 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及加速度控制和力及压力控制系统 4
" b {3 \; P4 }, O 1.2.2 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 4
0 H/ D) P, ^/ ?* D 1.2.3 阀控系统和泵控系统 57 b* R5 G1 {+ I3 P3 A
1.2.4 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电气液压控制系统和气动液压控制系统 5
, @( U3 a) S+ F1 d( F4 f 1.2.5 连续量控制系统和离散量控制系统 7
! K# N3 ]9 _$ l+ m 1.2.6 时变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83 z' u0 r" p8 h4 @- v$ L W
1.2.7 直线运动控制系统和回转运动控制系统 89 b. [6 R* }- h- A& t- g1 ^: J( ~
1.3 液压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8
4 T d% f$ E7 M# E9 D 1.3.1 液压控制系统的优点 8! m7 D! o( [$ ?. E7 \# o
1.3.2 液压控制系统的缺点 9
. H { c. T# M6 P 1.4 液压控制技术的应用 10
6 j% y0 h7 X' }# o* k; D, r 1.5 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 z# }2 `" f4 ~' I 1.5.1 液压控制技术的历史进展与趋势 11' E% m6 ~: ~; S/ ~6 o3 D
1.5.2 我国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2
1 [; y" ]' n7 R; {7 F: u# I第2章 液压控制基础知识 15
3 i% s8 O" V8 t8 [( l0 W4 b 2.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5" F- Y! Q* j* h) D
2.1.1 定义 15, I Y: a3 u% _& E' v, l8 F3 B: B0 U
2.1.2 组成 15
! C5 [9 G) |5 X) l% i 2.1.3 基本要求 16$ }" r- i3 a! {) ^3 H3 C2 k/ p
2.2 数学模型 163 N: C# \- _3 N: Q! T
2.2.1 微分方程及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16
7 C" v2 c9 t6 B& } 2.2.2 拉氏变换及传递函数 18
# ~. ^# v0 _) q' t 2.2.2.1 拉氏变换的定义 18& {) Q, a) c; Z
2.2.2.2 传递函数 19- I8 k% D& ^9 z( L8 s9 a6 e
2.2.3 方块图及其等效变换 20
2 Q7 u3 c) j! {4 c. o; r6 j 2.2.4 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 21# t7 z; g6 N+ |% y
2.2.4.1 比例放大环节 21" v; @/ \! U' `2 x- e+ Y
2.2.4.2 积分环节 228 Z3 c# ]5 A0 Z2 P* C
2.2.4.3 一阶惯性环节 22$ ?& v5 r' N: M( g1 a" O- F. W
2.2.4.4 微分环节 22
; x2 T* _% E: d1 _; n4 V, e$ Y% L 2.2.4.5 振荡环节 231 C0 g$ w6 ]: r9 x. D; }& }
2.3 时域瞬态响应 24' v9 z. T2 v/ N0 G
2.3.1 时域响应及典型输入信号 24
6 m, h! F9 l+ c! | 2.3.1.1 时域响应 24
5 o* Q5 J4 H6 Y# v% |; a 2.3.1.2 典型输入信号 24
$ _# J& j4 j1 m4 M& I7 d- M 2.3.2 典型环节的瞬态响应 241 v! Q* A5 Q# e: v
2.3.2.1 一阶惯性环节的瞬态响应 26
9 w3 G- g# k' t9 s% T2 m 2.3.2.2 振荡环节的瞬态响应 275 |& K( A# J' f$ }! N: ^
2.3.3 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272 ]+ ~8 I7 e: ~
2.4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280 q3 y/ e$ {& V# `
2.4.1 定义 28
% e+ y2 ^ M& \6 j7 G& r 2.4.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极坐标图、对数频率特性图和对数幅相频率特性图 29/ F: u% |& o. P
2.4.2.1 极坐标图(乃氏图) 29
( \ L1 ^" A& Z7 v$ i* ]* G 2.4.2.2 对数频率特性图(波德图) 29
) X6 [& z$ d% K' P! O 2.4.2.3 对数幅相特性图(尼氏图) 327 Q" J- D$ p" H ~! B6 H
2.4.3 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响应及性能指标 33/ W' p( F# ~- L5 u
2.4.3.1 由开环频率特性估计闭环频率特性 331 ]8 f3 K1 _! p5 D- o7 j c
2.4.3.2 系统的频域指标(见图2-20) 359 Z* B* P- l x) J: t# V* P
2.5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5
+ |) o. }7 A# C2 \" Q r3 H 2.5.1 定义及稳定性充要条件 35
3 y+ t; W: e* A9 X0 x) t5 b 2.5.2 稳定性判据 36 h" C6 d) \9 ?
2.5.3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稳定性裕量) 372 X" [- i( K' i+ u5 Y
2.6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计算 38
6 O* V8 X( J! p) F7 I 2.6.1 基本概念 382 y% U5 S" Y% a
2.6.1.1 误差、偏差及其关系 38
- O* N; y/ @# u+ r7 F 2.6.1.2 误差传递函数及稳态误差计算方法 39# T9 o! b4 q# F/ i- v c. D
2.6.2 系统类型及稳态误差计算 395 N7 C" p2 j* t. |
2.6.2.1 系统类型 39
: o$ N! [4 F7 E) e8 ? b( W0 O 2.6.2.2 稳态误差计算 39; f2 ~ W# T7 P: ~: j
2.7 控制系统的校正 40! O9 u- ~, L3 \6 z8 a- z6 o3 F0 U
2.7.1 系统性能指标与系统校正概述 40
' m |* c" z6 F( S: ^ 2.7.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选用原则 40
+ R1 l/ B% k6 B; Y$ ^3 w) T 2.7.2.1 串联校正装置 401 Z2 N) t) Z: ~& E
2.7.2.2 并联校正(反馈校正) 42
% @% s; x5 K( ?2 T2 `6 u3 {/ | 2.7.2.3 校正方式的选用原则 43
- R% p; I* k' J+ d8 x } 2.7.3 用希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校正装置 43" W( T u0 q1 a! S
2.7.3.1 方法要点 43
. w& y2 M+ A$ P 2.7.3.2 希望特性的绘制 43
6 R+ M: d* U- J8 o |- p2.8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简介 44
. z+ V. b9 r3 n+ k1 j! g z* ~2.8.1 定义与特点 44
3 d3 N% O( S: U6 D' l3 l, K2.8.2 信号的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 455 D M. U% e1 f% S; j) X
2.8.3 采样信号的复现与零阶保持器 46
+ Z. U5 k4 y2 E$ T5 h+ p% \2.8.4 z变换和脉冲传递函数 48 L" H- K6 K! ~* T5 q( y
2.8.4.1 z变换与z反变换 482 `( A; t# H4 q, E
2.8.4.2 脉冲传递函数(Z传递函数) 51
8 k; w9 P7 [- k3 r9 n* x. ] 2.8.5 离散系统的性能分析 532 E. L& a7 D; {6 Z" f5 B( f! V
2.8.5.1 稳定性分析 53
. k7 F) n- J! `5 c: [" W! ~0 R 2.8.5.2 动态性能(过渡过程)分析 54
6 t) N2 j0 d. ~* C 2.8.5.3 稳态误差分析 56
8 q" t3 X7 A% `) r8 y 2.8.6 离散系统的设计校正 579 ?2 c. ]/ C- _2 j1 j) r
2.9 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58
/ K$ h+ i6 K& l. H 2.9.1 状态空间方程及其解 58
/ x$ h" a. s( d6 G- H6 R 2.9.2 能控性和能观性 60
: T1 h2 A C( r5 x" `4 Z 2.9.2.1 状态空间的非奇异变换 60) [; y7 d/ J f1 R" J: E
2.9.2.2 能控性和能观性 61
/ G. w0 ~* \ n h4 ^* A& ` 2.9.2.3 卡尔曼结构原理 62
! h1 V: t/ `" r; |' h6 Q* p8 m 2.9.3 系统稳定性分析 62$ g6 d/ f* W; e& J( q# E
2.9.4 系统综合及最优控制 63
, E4 X9 T9 H9 K& \& c 2.9.4.1 系统综合 63. y! G, r! e& j4 ^. t- T3 e
2.9.4.2 单输入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 63
) H, j, M+ M5 @4 R0 @: p( Q 2.9.4.3 静态特性 642 o+ N# Z7 x' y+ j0 G9 e8 l
2.9.4.4 状态观测器及其反馈系统 64
0 r" M" h+ x i 2.9.4.5 最优控制 65
3 d' u3 C. [- F* W/ O+ P第3章 电液控制阀 67
: C" _2 }: N/ M. Z2 x3 X; g3.1 电液伺服阀 67, D, `7 ]+ ~+ ?* I& w
3.1.1 功用及特点 677 f" K* e' J/ `5 d5 c$ H' O6 ]
3.1.2 组成 68
5 E, Y9 `" A c1 [% P6 | 3.1.2.1 电气-机械转换器 68
0 b2 Z/ i* m# c3 h6 b 3.1.2.2 液压放大器 697 ^1 t- e8 }0 W' F$ S( x h; F
3.1.2.3 检测反馈机构 72' ]# z e- m m* v; A
3.1.3 电液伺服阀的分类 727 w4 k! q* h- ^4 x$ v
3.1.4 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72
1 `8 i/ Y9 M! {3 i. @ 3.1.4.1 动圈式力马达型单级电液伺服阀 72/ u$ S, h' R) u; Y- [
3.1.4.2 喷嘴挡板式力反馈型两级电液伺服阀 73
; G3 V! C/ G6 _" N% Y i+ ] 3.1.4.3 动圈滑阀式力马达型两级电液伺服阀 75
8 W+ a% ?5 V% C( p 3.1.5 主要特性及性能参数 76
* a- l( X6 I2 k6 ~) i 3.1.5.1 静态特性 76
7 Y6 L# e# \% `: B7 R$ R 3.1.5.2 动态特性 80
$ H5 {! _6 k$ r- v 3.1.6 应用场合 82) N( T# O8 \3 ~0 S1 C
3.1.7 国内外电液伺服阀产品简介 82+ f/ I0 {9 w% b" j! x+ \: n
3.1.7.1 国内产品 82
7 B4 \+ m% {# e9 H. l9 [/ Y* N 3.1.7.2 国外产品 87
/ o$ k* \& \6 V' a3 g3.2 电液比例控制阀 93
6 [! F6 G4 a! U+ B 3.2.1 功用与特点 93
5 M) F* l- ]* R! r2 \ 3.2.2 组成 93
3 J1 ]7 p, c1 H5 o Y# r 3.2.2.1 比例电磁铁 93# B6 n: E, p9 c0 J1 x& Z+ s
3.2.2.2 液压放大器及检测反馈机构 96
7 X2 W0 D. y( u, n- s' h" R 3.2.3 分类 97
; P' a: `9 }+ \4 _ 3.2.4 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97
% ~# V! l6 M4 Y. i& N 3.2.4.1 电液比例压力阀 98/ `3 L+ n# w; n- H! a! A+ R
3.2.4.2 电液比例流量阀 999 W M4 V" f1 Z. ?3 m
3.2.4.3 电液比例方向阀 100; Y h3 c3 F. M7 s6 s5 G
3.2.5 主要特性及性能参数 101) i& {6 N8 G- j& N* J5 N8 i3 w
3.2.5.1 静态特性 101: a6 @: M% i9 o4 F6 L0 w
3.2.5.2 动态特性 1029 a2 e% S3 w4 x' w( u; c
3.2.6 电液比例阀的典型产品 103+ N* s4 t3 \9 H0 b
3.2.6.1 国内电液比例阀产品概览 103+ d! Y( p3 x8 W+ D
3.2.6.2 部分产品的技术性能 104+ `7 D* @% G2 N5 D( K
3.2.6.3 引进力士乐技术系列电液比例阀 1070 Y( X& @& @9 g* ~( o
3.2.6.4 油研E系列电液比例阀 107
- O5 k9 P. j, p; r* H4 m# R9 N' b 3.3 电液数字控制阀 117 J1 {" W8 C9 {0 t
3.3.1 功用、特点及分类 1170 N# n& w& n3 G- e% v
3.3.2 基本工作原理 1176 Z# _6 A p( S" a; h9 e- a
3.3.2.1 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17. R+ j8 U' z4 G6 X6 Q) `) S- k
3.3.2.2 高速开关式数字阀 118
5 y' ~( Y7 b" L$ @9 w2 C( ~2 V 3.3.3 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119
) k7 @5 P! x- n: p5 l% m 3.3.3.1 增量式数字阀 119
+ ]4 q$ o6 U7 U3 Z. {5 e4 i- y 3.3.3.2 高速开关式数字阀 121; d# ^1 _" k0 Y
3.3.4 技术性能 121
4 r" E/ `% Z4 e, a. T' a3 J8 W" [, j 3.3.4.1 静态特性 122; X: M/ s, a* v6 Z. T
3.3.4.2 动态特性 122. y/ E& D& \: A0 K; {
3.3.5 典型产品 1237 e9 [9 G @) x
' \$ d9 f# x7 A4 }' |& M
, O& E5 |/ y6 u% m6 P, X& v2 [8 C& L
.....7 `6 R# }) M: N C5 I
第9章 常用公式及标准资料 3490 h0 ?6 b' F6 Q0 R: n
9.1 液压技术常用物理量及其换算(表9-1) 3496 |; Y0 M7 v5 K5 k' d
9.2 常用计算公式 3504 B. G* S5 N! t4 i6 |/ n- v
9.2.1 液压流体力学计算公式 350
& V) {; [" s9 g, `' H4 o1 G 9.2.1.1 液压工作介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3507 @" r, Y1 o+ i4 M7 n' z- ]& |
9.2.1.2 液体静力学计算公式 351" Z8 } \2 F8 @- Y3 H: F
9.2.1.3 液体动力学计算公式 3511 U: R" L) P) k* C$ Y! `
9.2.1.4 管道系统压力损失计算公式 352
# X1 i3 k4 A8 X& [( c 9.2.1.5 常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表9-14) 356
" m+ D5 Q( h: K7 ~ 9.2.1.6 液压系统发热与散热计算 357* l3 w% M' @0 y- ^6 `
9.2.1.7 液压冲击计算 359 \' s0 c) W: }$ l0 e
9.2.2 液压元件常用计算公式(表9-20) 360& A4 l% \: q; s
9.3 液压伺服阀安装面及液压系统通用条件 360& c$ E' H' i i9 E* E
9.3.1 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GB 17487-1998摘录) 360
+ B, q7 I0 n) C% A1 u, S7 u 9.3.1.1 范围 360
9 e6 h% ]- |# B& f( y 9.3.1.2 符号 360; a$ I+ x( v& u" V. H- Y8 I
9.3.1.3 公差 360 d5 N& c* z9 i! h" Q, m/ {& Z
9.3.1.4 尺寸 362$ F( b, G I3 s( J0 T* _
9.3.1.5 定位销 363
2 _: p# C/ i& @" z4 `# `, K' G4 K 9.3.2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3766—2001)(摘要) 3635 G+ e" z8 M* Q
9.3.2.1 范围 363
& D4 @# `5 W2 f 9.3.2.2 定义 364
5 i+ N, h" X1 c/ m v 9.3.2.3 要求 3646 V, ~2 A' j) S9 Z7 L4 N$ Y
9.3.2.4 系统设计 366
; o4 T6 i% w) z& l, u 9.3.2.5 能量转换元件 3689 p4 l5 P- R9 _" I' p: N! F
9.3.2.6 液压阀 371
" N/ d5 T- C- b& |. y 9.3.2.7 液压油液和调节元件 372
' l: W1 v; [2 }/ J+ N& W 9.3.2.8 管路系统 3762 }! i) S6 z5 f: Z4 C
9.3.2.9 控制系统 3772 @3 g6 \$ H" ?! ^$ L
9.3.2.10 诊断和监控 379
6 s' {5 \$ K5 l 9.3.2.11 清理和涂漆 3803 g7 d. m7 g% [8 G8 ^8 O5 @4 ^: ?. C
9.3.2.12 运输准备 380- x7 u( T$ d$ x/ \* c4 D' c
9.3.2.13 试运行 380
+ b9 z+ e6 o1 R `7 j* v, J0 d* H2 N# T' _ 9.3.2.14 标注说明(引用本标准时) 3811 @2 _5 Q$ v) h3 W {
参考文献 382
7 j5 B# h- Y+ D2 p1 Q9 e4 o# a# L. ^, V
[ 本帖最后由 weiqiqi 于 2009-12-21 21:13 编辑 ] |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1.rar
1.95 MB, 阅读权限: 40, 下载次数: 61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2.rar
1.95 MB, 下载次数: 64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3.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4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4.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4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5.rar
1.95 MB, 下载次数: 278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6.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2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7.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6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8.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0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09.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6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0.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5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1.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5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2.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3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3.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1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4.rar
1.95 MB, 下载次数: 192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5.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4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6.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4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7.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4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8.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9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19.rar
1.95 MB, 下载次数: 52
-
-
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part20.rar
159.78 KB, 下载次数: 53
完毕!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