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3小时前
查看: 2504|回复: 16
收起左侧

[讨论] 讨论讨论机械的安全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5 0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就我所知,某公司的油压机,在人维修的时候,有人按了下按钮,结果那维修人员被压成了肉饼.  w# `3 ]' `0 c7 ^2 p! t8 `
每年冲床冲掉的手指不知道有多少个.
3 N2 Y8 l0 J8 b; I: L0 n
( H7 c3 s: R3 |大家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发表于 2009-8-25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血的教训!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维修的工艺性,还要考虑维修的安全性。
% }% K: w5 e& b( V8 D" M5 q  S我最近给别人设计了一台起重横移装置,就考虑了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比如将上升行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即使误操作也不会造成起重物翻到。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虎强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5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冲压类机床,不论是前工作台还是后机身位置,都应安装急停开关。
! r8 d* C. n# B/ w# u  ]* V设置双手启动按钮,安装光幕保护装置。为防止模具类爆裂伤人,考虑防护门(与冲头部分同步上下)
. K) u) C! M7 ^1 z# p维护时,应悬挂相应的标识牌。如非必要,尽量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工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应该各类设备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很多情况别没有落实.
# I  O# I- d5 u3 [有的是设备本身没有考虑到安全隐患,有的是用户为了方便,拆掉了安全部件.或者坏了之后,由于不影响设备主要功能,而不修复.
6 K3 v1 I3 f. N% o' t7 H5 L- h" I8 e. ?% Z
  注塑机安全措施8 |5 L  A* X9 ~' q* W( R
1 p( [4 }, d+ [' j4 ]2 r
针对注塑机安全标准项目生产中存在的情况,以及部分生产厂商生产过程中的误区,以下就注塑机的部分安全标准项目作一些探讨:
2 r4 \/ e# k8 j9 K* q
0 B" h, P5 @% E0 Z  机械防护装置及安全装置1 ]/ e( u; k9 x
% e" E2 M( s& J5 e6 R7 e* L
  机械安全中有关安全距离的标准有三个: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距离。- g7 x2 t- W( r" h2 G, a
) i* l# z- y' u
  机械防护罩主要是防止运动部件产生的危险,主要有固定式防护装置、联锁活动防护装置等,安全项目针对注塑机的常规项目主要区别:
% H3 R" o/ P$ I
9 u% V/ G3 B. X) |. Z9 B+ c$ w  锁模区移动上盖板:根据安全标准中关于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的要求而设置的,要求防护结构高度不低于标准中要求高度,否则应设置上封板防护结构,防止上肢越过防护结构触及危险区。3 V# g0 T( Y' A

3 ^/ r7 y7 @+ O; ~* }! G) d  安全门关闭距离:根据安全标准中关于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距离的要求而设置的,安全门关闭后前沿同操作盒的安全距离,一般采用防撞条的形式,圆形中空橡胶条,加在安全门的前沿同操作盒间,在安全门接触操作盒时,有效保护电脑面板防止撞击震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
# |) r  B3 {5 ~( v/ c$ M6 r& I$ }  [8 [4 ?+ }1 g
  联动式液压安全锁:根据安全标准中关于锁模区危险防护类型的要求而设置,一旦前、后安全门任一开启,液压控制阀及行程开关可同时作用,切断合模动作的液压动力源或电源,达到安全标准中有关防护类型的条款,并可与单一行程开关配套组合,提高安全防护等级。
# d9 Q9 |; b. Z4 v: k6 f" H; d1 @) k) P
  其它:射咀防护罩、封闭式熔胶筒罩、落料口加装栅栏等安全项目均是重要的。
3 k+ k' c" f. J8 S. l( H& U; T# F1 X+ f  Q: W% v& V
  电气液压防护元件及接线规范
3 R7 \2 |, o. [5 F3 {
6 |( j# j1 }/ d2 p7 b  阀插头线: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DIN插头连接型,同ISO标准统一,符合CE标准。液压控制阀接线方法常见的有直接接线法、套管接线法。直接接线方式是不加护套的,直接用护套线接至阀插头,接线方便,成本较低,但是不能防水防尘,接线不易固定,可能出现松动现象,在连接处达不到防护要求,出现防护不到的区域。套管接线法使用(波纹)塑料软管接头的方式,每一个阀插头上面采用单独的软管接至过渡接线盒,可以克服直接接线的不足之处,使用这种套管后的防护等级可达到与液压控制阀的防护等级相同。! C  Q  |+ P- l; p

" b$ X" Q" }* r- x* A  高压胶管接头连接防止脱出装置:为了防止抖动,高于5MPa的软管和联接部件应能防止脱出或无意识拆卸,从而对人身造成伤害,安全项目中要求在软管接头联接处加防护,有效防止高压胶油管连接处的脱出或无意识拆卸所造成的伤害。一般现在的胶管已有防爆链等特殊装置。
* }  p2 N/ p8 b/ z* z" L' R/ Y5 L& [* p6 ~: O
  警告标牌及说明书
2 S/ ]& A6 @. F* M  n* h
; r) }  W# A% h9 t  O; _0 Y9 h# \  根据安全标准中的有关条款规定,使用说明书和在警告中,应说明预定克服有关危险的程序和操作模式。指明是否需要专门培训,并且如有必要应对个人防护装备做出规定。
) X* x- h/ a4 K0 R" y/ t' F  z7 h* s$ K. M. o
  机器的警示标牌,在设计上要求符合安全标准,设计形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并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增加警告性标牌的使用场合及说明。
3 A% U7 P6 v6 C* Z( N 
% }$ \2 v5 \1 ]# a4 b  可在机械铭牌上面增加产品认证标识。
发表于 2009-8-25 14: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ISO 12100-1,2里有详细的规定!
5 W  e# [! I$ \8 k另外,机械产品定型生产前,应有Risk Assessment. 其中包括操作安全性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虎强 + 2 积极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5 16: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觉得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应该多方共同努力效果才比较好:首先,设计上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设置相关的保护装置,自锁装置等,在容易引起伤害的地方,贴上醒目的警告标识,用户手册要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其次、使用和维护设备的人员应该经过专业的培训,尤其是对于安全方面。最后,管理中强化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关键还是要重视安全,不是仅仅放在嘴边说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虎强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5 2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滁州
现在各类压机,都安装急停开关,同时双按钮同时按下才能启动压机,安装光电保护装置等保护装置。所以只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就不会发生安全操作事故;另外设备应悬挂状态标识牌。
发表于 2009-8-26 11: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同意7#说法,安全不只是要从硬件上采取防护措施,关键要从管理上找漏洞,从操作工的操作行为上进行控制。
发表于 2009-8-26 15: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安全是个广泛的问题
& {  a! T; C, M1 a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情况下
/ g: F; G  ]: Q: F( NNO1: 某个矿井,某个人开者车下去,没有试试刹车是否好,结构撞到了装载机,还好没有人OVER。% N. K. }/ t" I7 a/ h* y) V& W2 @
NO2:某两个人在修车,没有把轮胎卡注,突然倒车, % e- M7 Z$ `$ z. S' H
NO3:某女工在开车床,车轴,在看的时候,帽子掉了,长发缠绕,;) / e( _( h3 J" j& \5 D
NO4:某人在开行车,没有注意下面有人,吊具断了,;) 8 Q  J9 `$ Z, B& W9 {& [% E, F
NO5:几个人在搬东西,一个人突然失力,三个人的脚OVER;3 q  p# D8 {5 W9 U
NO6:一个升降门,上去了突然失灵,几个人在下面看看如何修理,突然下坠,跑的慢的脚后跟OVER;
2 l. n; M8 B( T1 N---------------------------------------- L( ~0 W9 d$ A
现在的很多机械式机电一体化的
  X/ @7 L0 n0 _' a' l* G有些接线盒就安装在机器上,这个本身就有问题,上次我们调试机器,好好的,过了几天去,手刚摸到机器,就麻了,不知道哪里漏电了。9 T9 N  F( z3 m
-----------------------------
+ N1 U$ P+ d) b4 F! M. i$ c/ M! N0 }一个链条传动的升降台,突然链条断了,往下掉。
( d2 q4 b4 d: F-------------
2 j+ j; a  k) k一个液压系统,突然失灵,: W$ S) \" G( q# O' d! j# W
液压油从阀往外面喷,2 y8 N8 K" o. A) u3 ?
机器无法运转。
! B- Y: h* ~; `7 X; _--------------------------
. e8 O& k) c: l& ^% f, T% g) k$ Y* @7 `) R
[ 本帖最后由 eastlakewater 于 2009-8-26 20: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8-27 0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在加强设备安全装置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因为设备最终还是要由人来操作。
发表于 2009-9-18 13: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关于设备安全的改进, 很多是通过血的教训再进行改进的.8 y" x! S. f  I8 |  ]; j
国内大厂还好点, 小公司这方面就差得远,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发表于 2010-1-23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首先要有安全可靠的硬件安全措施,者在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要靠安全教育,操作规程和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硬件的有效性
发表于 2010-1-24 13: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主要要控制安全生产  厂家要要注意这问题$ a9 e. X  S' y
如果要考虑设备本身的安全  所有机械设备都有'危险'了
发表于 2010-1-24 15: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一台设备仅功能完好还不够,还一定要保证操作安全。一台设备在运转中能保证不出任何人身事故,才能称得上完好设备。如上所说冲床的事故率是较高的,但不少生产厂家改进后就能作到万无一失,一方面是送料实行机械操作,另一方面是加上远红外探头,有人手在冲压区,冲头就不能向下运动。这就从各方面进行安全保证。为了保证生命安全,花点费用是值得的。如果人人包括老板和掌权者都能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身事故就会大大降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8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产品设计的时候是否就考虑到这些因素 ?
发表于 2010-3-9 17: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大力发展无人机是最佳途径。
发表于 2010-3-19 16: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有时安全是人为的,作为行动主体的人如果忽略安全的话,那再好的防范措施恐怕也无济于事,主要还是要加强安全意识。当然,采取更多防范措施也是必要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