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356|回复: 2
收起左侧

[历史] 压垮大明王朝的一根稻草:老鼠“消灭”了明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dljl/mingchao/01/11044805/20090227/2009022713453418230100.jpg
' ^0 S) C8 K3 r1 j; V# u1 [9 I8 u# W& p; j- \+ |" j
    1644年的中国,正是明清交替。历史舞台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检、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或许还应加上一位,明朝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其实,还有一位主角一直为人们忽略:小小老鼠。
; g* A: _. [6 D' b7 Y
$ `* I6 a8 o* J0 B    1644年,农历3月15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险,然而关隘却无人防守,明朝总兵唐通出降。3月16日,大顺军到昌平。昌平的巡抚何谦逃走,总兵李守钅荣自缢。大顺军乘势焚毁了明十二陵的享殿。17日,他们已经到达了阜成门外,将北京城包围。. R/ l( b1 [! |1 H' x. ^% u
6 v$ V4 H3 C! e* f% p  H
    这时的李自成,令一位投降了自己的明朝太监杜勋入城,要与崇祯皇帝朱由检谈判。在17日的夜里,杜勋向北京城头用箭射了一封信,说明他要见皇帝,太监王承恩将他用绳子系了上来。杜勋告诉崇祯帝,李自成开出的条件是:割西北疆土给他,他另立为王,此后他将不奉诏,不入觐。另外,再给银两100万两犒军,他就可以暂退河南。3 |' F4 n4 Y  y, S' r- W

1 `9 Q; k. _- p5 l0 _    接下来发生的事,人人皆知:李自成的队伍势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检仓皇出逃,在故宫后的景山吊死在一棵老槐树上。
3 h/ }" R* q3 U* I3 o$ y$ @8 j4 x
) i* K+ r% p+ A# F- e    历史在此留下了疑团:以李自成的实力,打败眼前的明朝军队已经根本不是问题,又何必开出“西北王”的谈判条件?如果朱由检真的答应了他的条件,他还真退兵不成?
5 }7 c6 I0 f4 i4 T  n! u
$ _& i7 z& j" y" k    就在李自成进军北京的路上,二月里,他曾在宁武关与明朝军队有过一场激战。那一仗,明朝守军不过几千人,李自成的人马有几十万,但明军守将周遇吉拼死抵抗,大顺军还曾经中了明军的计,一下子折损几千人。最后李自成用人海战术,前仆后继以数万人的代价,才拿下宁武。
8 \; `2 f+ Z2 i, C9 ?- Q% s1 x) f- ]/ a9 g
    惨胜之后,李自成心有余悸,前面的关隘还有很多,都这样打还受得了?不如先班师回西安吧。不料就在他们想退之时,忽然又收到明朝大同和宣府的总兵的降表,于是又改变计划,决定继续向北京进发。* f; S; s' H, }6 m* m; c" V
$ R0 J# l. j$ d# T5 q
    所以,或许也可以这样推论,连李自成自己都没想到,北京城拿下得如此轻易。他在宁武关遇到的只是一员总兵官的部队,那么防守京城的,岂不是明朝最精锐的御林军?, L. G5 n/ T$ u0 z& q9 p

  a. ]) M) r; z    “老鼠‘消灭’了明朝”+ I  c$ O3 k- Q6 C; S6 ^- q  D2 _

8 ?, }0 |7 {. g! k    然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对的北京,实际已是一座疫病蹂躏的鬼城。后人在讲到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这段历史时,往往都注重讲政治大势,军事攻防,历史学家们很少有人关注到这场发生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城的惨烈大疫。% \& d4 v- j# B2 G3 ?
2 R9 j0 O/ Y/ l" K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曹树基教授在他的论文《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中,提出了明末华北地区流行的大疫实际就是鼠疫,在2006年他与李玉尚合写的《鼠疫:战争与和平》一书中,又对此观点进行完善补充,明确提出:“老鼠‘消灭’了明朝”。
; K$ @2 @$ i) P" n
& ]" X0 F9 I! ~: J( s: ~    曹树基的史料根据,大部分来自华北一带清朝末年的地方志。根据他的勾勒,这场大疫,是从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间流行,发源地大致在山西的兴县,然后到大同,再到潞安。接着,鼠疫传到陕西的榆林等地。崇祯十四年时,大疫传到河北大名府、顺天府等地,那里的地方志上,都有“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的记载。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北京城破的前一年,北京也发生大疫。
% a+ }: Y) `/ ?' |; X! X; ^) `! V( }/ ?; s& L! O
    为何判定北京的这场大疫是鼠疫?曹树基查到的地方志记载和明人当时的笔记,人们称这场大疫为“疙瘩瘟”、“疙疽病”,这实际是对腺鼠疫患者淋巴结肿大的称呼,而当时的传染性之烈,“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有一个叫吴彦升的官员,刚准备去温州赴任,他的一个仆人死了。他命另一仆人去棺材店买棺材,久久不见回来,竟然死在棺材店里。有一对新婚夫妇,婚礼之后,夫妇坐于帐中很久没有出来,打开帐子一看,夫妇两人死于床的两头。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这场鼠疫,发生在北京城破前一年的二月到九月。; ]: x, m$ \" k' t% l* z0 ~0 U7 r
" }3 F: Q6 [7 a
    台湾的著名明史专家邱仲麟,于2004年在《明代北京的瘟疫及帝国医疗体系的应变》一文中,对北京的这场大鼠疫有更详细的描述。到崇祯十六年四月时,北京每天死人上万,以至于城门都被运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户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门口的最多,街头连玩耍的孩子都没有了。有一个统计数字,这场大疫夺走20万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当时的人口,估计在80万到100万,也就是说,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堪称是一场超级大瘟疫”,邱仲麟写道。当时的北京城里盛传种种白衣人勾魂的流言,一到晚上,民间整夜敲击铜铁器驱鬼,“声达九重”,官方也没法制止——这是怎样的一座鬼气森森的城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这时候,政府还能做点什么?当时的皇帝似乎已经顾不上这事。虽然在崇祯十六年二月疫情就爆发了,直到了七月,驸马巩永革上疏说,请皇帝“轸念孓遗,亟赐拯救”,这时朱由检才下了一道谕旨,拨银两万两,令五城巡城御史收埋死尸,再拨一千两银子给太医院,医治病民。然而病人、死人太多,这点银子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
# b" p9 a4 t1 J9 e    即使贵为宫廷官宦,也不能幸免鼠疫的肆虐。当时有位叫张真人的法师来北京,刚出宫不久就被皇帝叫了回去,命他施咒诵经来驱逐病魔,但死亡的人仍不见少。开始宫中每死一人,还能得到四千钱的抚恤,后来,连这个钱也没了。9 A; {2 l  u; C% c! T! }% W

; F- ^+ y$ O* T    可以想象,这时驻在北京的明朝军队怎能幸免于瘟疫。邱仲麟写道,当时在北京的明朝军队,名义上说有十来万,大疫过后,少了一半。他引的一位明朝遗民张怡的说法,当时李自成的队伍杀过来时,能上京城城墙上防守的军人,连一万人都凑不齐。不过,明朝的军队向来腐败,驻京城部队吃空额的现象由来已久,也就是说,原来到了军队发饷的时候,还可以叫许多百姓来顶替领饷,比如,叫来许多小商贩或衙门班役来充场面,但现在百姓死得人太多,连顶替点名的人手也找不齐了!
1 }4 v6 Q: z, r$ j: S; E3 c- R0 |( @7 _+ K7 f# s) M( [5 Q
    不但是士兵、小贩、雇工大批倒毙,北京城连叫花子都找不到了。当时的守城将官低声下气求人来守城,“逾五六日尚未集”,朱由检下令让太监三四千人上了城墙。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北京内城上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而且都是老弱病残,“鸠形鹄面,充数而已”,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已经到了西直门时,京城还没什么像样的防御,而士兵们每天只有百余文钱去买粥充饥,怎能抵挡李自成的精锐之师?
7 e- R6 S, R/ c! n. m3 Y" k6 ~& S0 Y! M7 S! n0 ^' [7 O7 o
    有史料说,当时的明朝军队打仗时,士兵躺在地上不肯动,军官“鞭一人则一人起”,可是这个起了那个又趴下,说他们是军心涣散也罢,全无斗志也罢,或许,这都是一群半死的病人。
  n/ I  k% x  W# C* o7 T! c
$ L! F; @; X. A7 V* t5 x3 \# k( n    邱仲麟在这里也同意曹树基的看法:崇祯十六年的大鼠疫,间接造成了北京的沦陷与明朝的灭亡。
6 _( X+ }7 {: f) g0 B$ u# [5 r8 j6 e6 Y, n7 C1 j
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dljl/mingchao/01/11044805/20090227/2009022713453427700500.jpg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宗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景山)。在位17年,终年35岁,葬北京昌平明思陵。 / i# X  o. I; o* F: d  {
8 B" N  g7 K0 V  d5 P
    战争与病菌: C: H! t. g- \4 |- E
2 I- a' R. e, G# R0 o
    但是,这里仍有疑问。首先就是,李自成的队伍攻进一个大疫之城,他们自己难道不会被传染?下一个问题就是,那么清军呢?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呆了42天,接着是另一拨改朝换代,清朝人进来在北京建都,他们不会感染上大疫?
3 r& K# j6 \7 ]5 o
4 K! h8 f3 i7 `" r9 c8 S* q    曹树基对此的解释是,李自成进城的时刻恰逢其时。正好到这个时候,北京的腺鼠疫已经基本平息,而肺鼠疫,因为天气转暖,还没能流行开来。; p* d' P: f) ^9 g! p# A
* H' N: h' ^& q( V* H% A
    这里要解释一下腺鼠疫与肺鼠疫。一般人们都知道,鼠疫是一种由老鼠传染的烈性传染病。具体说,是由老鼠身上所带的跳蚤,将鼠疫杆菌传染给了人。这是腺鼠疫。腺鼠疫的显著特征,就是淋巴结肿大溃烂。而肺鼠疫,常常是由腺鼠疫转化而来,表现为剧烈胸痛、咳嗽、吐血。肺鼠疫的厉害,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已经不需要老鼠作为中介,类似SARS。但是肺鼠疫的流行一般都是在冬天,需要在气温低的条件下。
" }' I% M1 t" g
1 W4 A7 B" e4 r    “每一种疾病,有每一种疾病的机理。腺鼠疫的流行,到了老鼠和人都死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平息下来。这个时候李自成来了。如果李自成早几个月进来,他们也会被鼠疫消灭掉,不过,到最终清军还会进来,这个大趋势不会变。历史的演变真是非常有意思。”曹树基说。
( G# o  z/ W1 j" X
3 W0 h: M; L+ K7 \    在这个1644年的春天,李自成进北京又退出北京的前后,从曹树基研究的史料上看,在天津及南方,继续流行鼠疫。疫区一直伸延到了苏州、杭州。从症状的描述来看,既有腺鼠疫,又有肺鼠疫。6 e: f. Q& i9 V6 E

& ^: U0 K9 J3 m6 w  I6 Y4 e. \    今天,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关于鼠疫与明末清初历史变局的各种假说。有人说,李自成的部队后来与吴三桂及清军的决战之所以大败,就是因为在北京已经感染了鼠疫,丧失了战斗力。到后来,李自成屡战屡败一溃千里,就是这个原因。而清军,占领北京后又迟迟不南下,听凭南明建立流亡政府抵抗,也是这个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0: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对此,曹树基并不敢认同。“李自成进北京后,应该鼠疫对战争是没有直接的影响了,后来发生的那些都属于政治史了。至少从史料上来说,没有李自成及其部将士兵染病的记载。”" v! K$ n7 p% M& M) ~6 u, f
    “这一点确实比较诡异。从历史记载上看,李自成的部队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疫区,发生了大疫,但是确实没有李自成部队本身受感染的记录。”3 J: E) Y: [" I  y4 S
; E$ I9 w, i* ?+ ~/ n/ [7 T
    关于战争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曹树基的合作者李玉尚曾写过一篇论文,讲述太平天国战争时,霍乱的流行怎样对这场战争发生影响。
  B: Y9 }4 o# p) M" h3 Y- @" D
9 @1 ?  z& J2 a. O+ ]' T% o8 O    在同治元年七月,太平天国战争已经到了决战时刻。清军一方,曾国藩的部队本来已经形势大好,满以为可以一举拿下南京。不想,一场凶猛霍乱使得“士卒十丧四五”,死去的人数以万计,有时军中病人连侍候服药的人都没有了。
$ S: F8 Q. q0 [4 z' ]' w; I
9 a7 k/ W4 u+ C$ {! f    “这个时候,正是太平天国一方大举反攻的好时候。可是,霍乱同样也袭击了他们的军营,使得他们也无力进攻。这样,战争进入了僵持。本来预计马上会结束的战争,又拖延了三年。”李玉尚说。/ }9 g* y2 n4 ]8 C9 U" ]; C" E

4 j, q1 r* C: p    这是最典型的疾病直接影响战争的事例。而李玉尚的论文和结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曾国藩的书信。
0 Q6 Q2 Y& Z8 a+ N1 B+ m; H
4 ?$ i8 F/ W& r( m* r) J    在以往,人们只关注明末清初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在正史中,关于这段历史时期的疫病记载不但少而且相当模糊。曹树基说,他做这段研究时,看了大量地方志,而邱仲麟的研究,大量历史资料是来自明人的笔记。( s; Z5 b5 t5 `7 {

8 \( c1 F% ~% U* u2 Q    如果我们仔细去对应战争的轨迹与疾病的轨迹,仍会发现许多对不上的地方。或许,疾病流行本身的规律我们还没有悟透;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记录者也好,后世的阅读者也好,目光早已被那改朝换代的大事变所遮蔽,已经无暇关注到在翻天覆地的狂飙之中,那藏在人间角落里的小小老鼠。2 D9 r0 h( q  C) E8 h* v( Q

& \: I9 w. @4 e, a  R/ | http://images2.china.com/mili/zh_cn/dljl/mingchao/01/11044805/20090227/2009022713453439174400.jpg4 [& Y( ?6 Q, V) k

; N( g8 f6 K5 {; V
   宗祯皇帝自缢图。

, m* W4 o; u' W8 ~% J
6 v$ f' L; U8 O6 t6 n0 _5 t7 }; i( L    人与鼠:战争与和平7 a* \6 E3 V& {7 P

2 }6 `- a7 T6 o, i8 b3 S$ I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鼠疫最初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明末的几场大鼠疫,都是从山西开始的?曹树基开始注意到,自明清以来,山西长城口外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有大量的汉人迁入,大片原来的牧场被开垦成农田,这里的生态环境变了。( X) L( M" H# k; R! a2 Y

4 K  v1 h7 E$ d. i! R6 {7 O    历史记载,大批汉人进入塞外是在明嘉靖年间(1533-1534),大同边卫发生变乱,许多汉人逃往口外投奔蒙古俺答。他们还大肆招徕汉族逃民在那里耕田。也有记载说蒙古俺答也从内地虏掠汉人过去,从事农活。
3 f) u* B' v& p% X* W2 l3 u( h* I+ x  }* X# v: M6 T
    本来在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的老鼠。它们中也会有携带鼠疫杆菌的病鼠,“但是只要带菌老鼠的种群小到不足以传染流行,就没关系。在草原上一般就是这个情况。”曹树基说。但是,如果大量的人过去,改变了这种关系,情况就不同了。这时,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就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发生旱灾的情况下。
/ f* u& M) j5 R# D9 I1 q/ n
/ b  `5 r  N3 Z  ^8 k; q( b" v, p    据鼠类专家的研究,一旦发生旱灾,老鼠会到处去找食物,其中不少就窜到了人类的集中居住地。而因为它们吃不饱,会导致体质变弱,这时它们身上带的跳蚤会格外多,干旱使鼠洞内温度相对升高,又促进了鼠疫杆菌在跳蚤体内的繁殖。
5 t) U. h' ^8 u% ?! h$ ~
1 ?0 D% q1 N3 h, }& g2 u" z    这时的老鼠对人就相当危险了。可是恰恰这时,人们——受了旱灾的饥民们,偏偏要到处找老鼠。他们需要刨鼠洞里的粮食充饥。可以想见,这时人们带回家的,不仅仅是老鼠们存下的粮食,更有老鼠们身上的跳蚤、和跳蚤们所带的鼠疫病菌。; Q7 F  N' o7 f

  D2 i# S; c. a    查一查明朝末年的历史记录,关于灾荒特别是旱灾的记录触目惊心:万历十年、十五年、四十五年,都曾发生瘟疫,也都是大旱之年,崇祯十四年之后,是连续四年的大旱,瘟疫也一直延续到明朝的灭亡之后。旱灾发生后,灾民们会四散逃荒,使得瘟疫也随之四处扩散,而像北京这样的都城,一旦感染瘟疫,又会随着它向外辐射的条条官道,把病菌传到帝国的四面八方。这还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一旦旱灾、瘟疫和战争同时出现的时候——这正是明朝末年的情形——这个社会就开始崩溃了。
0 r% T5 Y4 g$ E
4 @. p3 ^3 \2 J0 z6 g1 F    如果没有战事,或许明朝政府还可以集中精力去应付灾荒。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王朝面临着强大的外敌入侵。为了应付辽东防务的沉重负担,于是加紧对社会摊派苛捐杂税,这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民变。战争,又导致灾荒和疫病的后果成倍扩大,无法收拾。
& h5 \" @1 w( Q# H2 ]% w3 H: }5 v% m0 R2 I6 ]
    1644年,一年中中国出现了三个皇帝,北京人有四分之一被鼠疫夺去生命。而据曹树基估计,明末的崇祯年间,死于鼠疫流行核心区即山西、直隶、河南三省北部的疫死人口,要占到这三个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W/ T1 N& }, i) W# E5 _2 W
6 A8 h& K) }' z( H8 p    灾荒、疫病、战争,1640年代的中国,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神州大地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据学者统计,明清易代之际,因非正常死亡,中国的人口减少了约四五千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