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28 08: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微粒捕集器对碳的过滤效率较高,可达到60%。在过滤过程中,会导致柴油机排气背压升高,当排气背压达到16~20kPa时,柴油机性能开始恶化,因此必须定期地除去颗粒,使过滤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即过滤器再生。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方式可分为“被动”再生和“主动”再生:“被动”方式即为催化再生,是在过滤器载体上浸渍催化剂或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来降低颗粒的氧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碳粒的起燃温度来实现颗粒过滤器的再生;“主动”再生方式又称为“热再生”,即外加能量(热能)的再生方式,利用外部热源使积存在过滤体内的微粒升温、自燃,以减少过滤器内的微粒PM。根据外加能量的形式可分为:全负荷再生、喷油助燃再生、电加热再生、电自加热再生和微波再生等。随后又开发出CRT(连续再生捕集器)系统、节流再生、逆向喷气再生、振动再生等几种非加热再生方式。
: p2 A3 L! g0 T# w, E) y `$ E4 Y: h! a
就目前而言,在再生过滤器的研究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降低再生温度,进一步降低再生所需要的能量。在柴油机的排气温度下使其能有效地再生,达到减少能量损耗和简化机构的目的:对于使用气压制动的车辆,逆向喷气再生技术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其结构和能量的来源以及可靠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连续再生将是以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就中国而言,由于受柴油中的硫含量太高的影响(要求为50×10),国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化工技术的影响不能使用。4 ]: ]6 }% o- |- }. o+ v6 O: j
, O) X! p1 |- G* o' X% W, [% D
在各种柴油机微粒捕捉器再生技术中,除连续再生外,都要对再生时机进行判断,即进行再生控制,再生控制系统是微粒捕捉器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自动捕集器系统已经具备在线诊断系统形式的电子监测,并同时控制再生过程,除了简单地监测背压,还用复杂的运算来确定烟尘装载量。最新开发的烟尘传感器(如测电导率)可连续监控排气的清洁度,保证了捕集器在正确的时机进行再生。
9 t- N+ r+ q( R _) T2 ?7 `$ @. a4 ]5 k6 A+ S
3.2.3静电式微粒收集器" m. Y0 f, b: J0 d' [9 f6 y
1 G/ h0 o. f% \4 m4 x. E+ m+ u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70%~80%呈带电状态,每个带电微粒约带1~5个基本正电荷或负电荷,整体呈电中性。目前利用附加强电场对呈带电特性的碳烟微粒进行静电吸附,并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成果。但目前的问题是设备体积过大,成本太高,在车辆上使用最困难的是高压电的供给及收集中防止二次分散及反电晕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是极有前景的。
3 d( \# `+ Y! A& u; M# |! G( F
1 R5 [! {& `. l3 I. F 3.2.4电压捕集技术2 b0 j. N5 b' V3 |* W2 }7 `
! p! Y7 O; T1 e1 ?- A
在柴油机排气管的上下游分别装金属网,网间加约50V直流电压。一般上游的金属网网格较大,加负电压;下游的金属网网格较密,加正电压。当微粒经过上游金属网时带上负电,经过下游带正电的金属网时被吸附,从而达到微粒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装置简单且过滤效率高。
* J/ i! T& n u+ f; v6 Q( C6 B9 T _) n7 Z
3.2.5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化学处理技术$ z( F& |! K' E* Y
' k) ^. o6 R+ @3 o: v1 _. a5 M
此种技术利用5-20eV的高能电子轰击反应器中的气体分子NOx,SO,O,HO等。经过激活、分解、电离等过程产生很强的自由基COH,HO,原子氧(O)和臭氧等,强氧化物迅速氧化掉碳粒、NOx和SO在水的作用下生成硝酸和硫酸,加入适当的添加剂(NH等)则生成相应的铵盐,可通过滤清器和静电除尘收集产物,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但由于本过程产生了新的盐类和其它化学成份,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内的应用。% G; W& q. j% m+ f' m) z
" k" `/ ~! n" `; [, ~5 g 3.2.6静电旋风技术
. Y: n* d, N& M, T U, E+ X% }8 f# T2 T' w, R% V
研究人员对静电旋风技术捕集去除柴油机PM的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借助高压脉冲静电作用不仅能较好地捕集柴油机排气PM,而且尾气中的HC和NOx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静电旋风捕集器具有排气阻力小、清灰简单等优势。3 l/ g: L; A0 R; c7 l
4 K( p- i; n% k! ]2 h
4结束语
* k' r8 v( x+ c. ]4 z, E, p3 R5 P" l; f' v' A
4.1燃料方面
& p' {; B: R3 B& f) b+ {. j+ v e! s" ]$ k# J1 X
目前的发展方向是采用代用燃料,提高石油冶炼技术,研制新型柴油添加剂,消除柴油中的硫,减少燃油中的芳烃成分,降低柴油中不饱和烃的含量,提高柴油的品质,从源头上解决尾气排放的问题。
N( z- l4 \. ~4 _+ H! D5 ]: n J6 [8 C) w
4.2机内净化技术3 Q: @& c# |' T* w4 L" j3 ]" S w
( t& m1 `! w L3 X, `% {6 Q 柴油机尾气排放控制的发展方向将是采用多种措施综合应用。运用电子控制技术,通过对柴油机优化设计,采用增压中冷、EGR来达到最优配合。
6 B3 F% k `$ Z7 P' z& [1 Z
* k8 m+ q; u4 H9 H6 b9 d2 @0 j) O 4.3尾气后处理技术% Q6 a+ l$ `) {9 K x( I
7 s/ a' n p. r2 p. R, P( l 催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发展的方向,此外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技术以及去除微粒的非过滤技术也有待于发展。5 J& E7 H# V7 D
3 q6 r8 Y, N! ^& h*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