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3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三、我国生物能源发展的技术战略7 g0 W5 {7 Z- v9 z2 g% ?* o3 Y
! |. s2 R4 @9 O9 s9 U4 v6 e% [(一)发展原则# e6 I x; f3 n) k7 w) w; H
U4 }3 H2 x! Y n5 R
我国生物能源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坚持有利于缓解我国“三农”、能源和环境问题,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原料开发利用上坚持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立足农林废弃物和非粮原料,开拓非耕地种植;在产品开发上坚持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主,大力开发生物丁醇等生物基化学品,实现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替代;在国家政策扶持上坚持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引入紧盯市场、灵活机动的财税补贴政策。2 N* D. q; K7 ^1 _5 s5 ]
! ]/ o& M4 b; E6 k8 j0 Y- O(二)发展重点+ I& o$ Z+ z( A- V" [( W
( F5 u# I: D& n& s
——依靠生物技术,大力培育新型能源植物。开发能源植物是生物能源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已开始培育种植耐旱耐寒耐盐碱、生长快、产量高的“能源草”。我国有着丰富的能源植物品种资源,通过生物技术,培育适合我国非耕地种植的能源植物,将从根本上解决生物质原料的供应不足问题。
8 H2 {. g2 `" v$ j- I1 V+ P* s3 M0 W
& t. w7 G8 ?% C. {2 I——大力加强薯类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丁醇等产品的技术攻关,发展中国特色的生物能源产业。木薯是生产生物能源产品的优质原料,我国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有发展木薯产业优越条件。我国是世界红薯生产大国,占世界产量的90%。充分利用好木薯、红薯资源,加强薯类开发乙醇、丁醇等产品的综合配套技术攻关,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全利用的技术水平,形成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生物能源产业。
, @/ D6 [* d9 C3 n* n4 d6 Q* n, E, ~9 u: u' S/ |! w2 T! y- B
——建立生物质加工转化技术平台,加速纤维素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纤维素利用问题是世界难题,也是当前高技术领域竞争的焦点。我国应把它作为战略高技术进行重点布局,建立综合性的生物质加工转化技术平台,系统研究纤维素预处理技术、酶解技术、发酵技术和分离技术以及气化、液化技术,应用现代化工技术,开发系列生物基产品,力争在此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 n$ ^: d- Z- S
, |& a7 G4 v/ i6 h(三)发展措施
4 `( c4 O) `4 R1 ], [$ \3 X% I- @% |: p# W/ V
——设立国家重点科技专项,整合现有资源,集成技术攻关。生物能源将打造千亿元的新兴产业、促进万亿元传统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其产业链从农村延伸到城市,涉及农业、化工、能源、环保等行业,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设立国家重点科技专项的方式,集成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学科的优势力量,通过联合攻关,才能有效解决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加速推进我国生物能源技术的产业化。
/ d6 Q& k, y- B+ U
; o/ K8 x' h! L8 e: j5 T——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把技术创新要素集中向龙头企业集聚,迅速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生物能源领域研究开发已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吸引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公司、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投入生物能源产业,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将加速该领域的技术突破,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6 [( Z1 Q! w. X. F, ~
. F3 p. U7 U" X p, L7 y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搭建生物能源开发的长效平台。我国在生物能源开发领域,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美国、欧盟都设有专门的研究中心。选择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建立生物能源重点实验室、在优势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 m" A q# U/ B) r$ P# F0 H6 F
, g! s6 c2 w* h) q) w+ y4 Y——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尽快实施可再生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大国在能源供给上自立,减少市场竞争并承担更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因此非常愿意在生物能源开发方面合作并愿意转让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国际组织和机构也非常愿意资助该领域的合作。科技部和发改委近期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应重点部署生物能源的国际合作并尽快使该计划落到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