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类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 _( r, N3 u& E) v$ e! X0 t
9 P+ N3 v2 S P3 t2 w4 ?
" x+ R& z9 F6 y
$ a) x& o, N1 R6 q; K 基因治疗是用于人体的基因工程,是把基因导入人体的治疗方法,最初用于遗传病的治疗,现在已经推广到癌症和艾滋病,也延伸到诊断标记方面。
5 q$ ]: m. M0 N* n. y8 m- z P 已知有几千种疾病是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症、艾滋病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一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还有一些遗传病是与整个染色体额外存在有关,例如唐氏综合症患者的21号染色体不是一对而是有3个。各种遗传病的出现率大约是1:400~1:10O,000,把4~5000种遗传病加在一起的出现率就十分可观了,所以在传染病日益受到控制的时代中遗传病的问题也就日益显得重要了。
# }9 w1 {! [' \. i 不依赖于基因治疗,某些遗传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止出现或医治,或者减轻症状的。
" h2 D b+ ?' S7 t+ {% Y 产前诊断是应用于早期胎儿的遗传病诊断措施,如果发现"症状"便可及早中止妊娠。抽取胎盘中的羊水进行诊断的方法首创于60年代中。由于PCR方法可以用来对单个细胞进行DNA结构分析,现在产前诊断的效率更见提高了。
, a; l$ ` H F3 e7 W 产前诊断可以大致分为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两类。结构分析又包括染色体异常检测和DNA异常检测,前者如唐氏综合病,后者例如由于DNA少量缺失造成的地中海贫血症。功能分析是针对某一基因是否因突变而丧失功能的测定,所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随着不同的基因而不同。产前诊断还可以用在试管婴儿的早期胚胎上,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取少量细胞进行诊断,这种诊断可以避免终止妊娠带来的痛苦。
) c9 L$ I4 r' T* E. _ 对付遗传病的最后防线便是基因治疗了。基因治疗研究进入到人体试验阶段以前先要经过动物试验,所以基因治疗研究也包括实验动物研究在内。为了模拟患病的人,往往得在实验动物身上诱发特定的症状。各种实验动物中能诱发的症状不同,对于基因工程操作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对于接受反转录病毒基因载体的效率来讲,人细胞和几种实验动物细胞就有很大的差别.
5 Y1 A# b5 [9 k人和几种实验动物接受反转录病毒基因载体的效率 细胞来自
, K Q9 Y% _2 p6 P3 |& g7 X4 k接受率
7 ]$ X! Z- G/ C: f* X8 ?8 J小鼠 50%~80%
D* w5 F& ~* j( G3 M5 O7 x& [9 p羊 2%~5% 0 Q" t3 ?1 f- [, U) P7 e
狗 6%~25%
# E+ `, x3 F9 u- q2 C9 R猴 10%~25% 6 I2 X, E2 ^8 Q1 M. ~0 `
人 1%~4% - m- D4 I( {6 C8 X4 s( [
生物对象是不容选择的,可是接受外来基因的细胞种类却必须选择。目前研究的基因治疗都以身体细胞作为接受外来基因的对象,通过治疗希望患者的疾病可以治愈或者病情可以好转,不过患者所生的子女仍然可能是同一种遗传病的患者。另一种基因治疗以受精卵为接受外来基因的对象,在理论上通过这一途径可以使患者的子孙后代免于患同一遗传病。可是由于它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所以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只限于实验动物或者家畜。在以身体细胞为接受外来基因的对象的基因治疗方面存在着三种可被选择的途径:原位疗法、体外疗法、体内疗法。
$ c4 ]; a. w/ K7 X 原位疗法指把基因导入局部组织的疗法,它不用于全身性的疾病而适用于局部性的疾病。例如对于遗传性肌肉萎缩症患者可以把运载着相应的野生型基因的载体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体外疗法指把基因导入离体培养的细胞中,然后再把这些细胞放回到患者体内的疗法,骨髓细胞是最常用的细胞。它适用于全身性的遗传病的治疗,例如一些免疫缺损症。体内疗法指把外来基因引入血流中,让它自己去找到需要治疗的靶细胞。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成熟,在理论上这应该是一种高效率的基因治疗措施。 $ b! `9 x1 ^$ W5 b1 |& }# j( Z/ v
1990年9月14日美国的一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接受了基因治疗而且取得了成功。她患的是遗传性的严重复合免疫缺损症,原因是她继承了父母亲的各自的一个缺损基因。基因治疗采用的是体外疗法。从患者身上取出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把野生型即正常的基因引入白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注入血液中,在4个月内重复4次。患者本来总是面容憔悴而且易受感染,现在已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了。
2 W. A% d1 j" { 这是第一个成功的基因治疗。最近在肺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可喜的进展。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今年为九名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晚期肺癌患者施行基因治疗。他们用逆转录病毒运载抑癌基因P53的野生型基因,把它注射到肺部瘤体内,使野生型基因取代发生突变的P53基因。有一例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两例缩小一半,三例虽未缩小但未见增大。
$ T0 I; m8 e) k D' l 1996年还报道了一起在美国进行研究而在新西兰实施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病人患的是一种称为加拿范症的脑神经细胞鞘衣进行性破坏症。这里所用的基因载体是导入率较高(大于 80%)的腺病毒。治疗的结果虽然还未见报道,但这是作为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的首例,它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
3 k, \9 f6 p# e 我国从事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有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哈尔浜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从事遗传病基因治疗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β-地中海贫血症)和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血友病B)等。β血友病B基因治疗临床方案经卫生部药物评审中心的评审,认为路线可行,同意扩大临床试验。血友病B又称为Ⅸ因子缺乏症,一般治疗采用反复输血或施用含有第九因子的血液制品。这些治疗虽能见效,但反复输血存在着感染艾滋病或肝炎的危险性。在这项研究中所用的基因载体是逆转录病毒,外来基因是由Ⅸ因子mRNA经反转录取得的DNA,治疗途径是体外疗法。把运载着IX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导入体外培养的血友病B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首先在这些细胞的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再进行动物试验,在动物试验合格的情况下进行人体注射的安全性试验,对患者进行小剂量的皮下注射。接受治疗的是兄弟两人,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与基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扩大临床试验便是在上述初步治疗结果的基础上获得批准的。
, }7 S6 R+ b+ E2 q' ?/ a7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脑恶性胶质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方案也经卫生部药政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这一基因治疗的研究成功将为这类病人带来福音也将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奠立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