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106|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他能源动力] 突破水变油的局限 石油巨人看好氢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7 20: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氢是宇宙间最充沛、最寻常的气体,而今,这个微不足道的氢正迅速成为全球科学家谈论最多的对付全球变暖的武器。没有人怀疑,这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能使全球经济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K( x0 I, f2 F1 x6 q( b7 `  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对氢的关注与气候变暖的警告有着直接的关系。 * L' R. t) F% L. H
( B0 p: Y1 M  B" l. k: b6 ]
  在美国,2.5亿人拥有两亿辆汽车;每天燃料的消费量是2000万桶,其中的三分之二用于交通运输。在中国,13亿人拥有1800万辆车,每天消耗500万桶燃料。然而,当人们享受着汽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数量急速增长,成为影响空气质量和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 R) A* m0 i+ y& B
% D) _8 B) A( Z# @) v& L  突破“水变油”的局限
2 m6 t" I7 [0 `: n8 X) g- y6 _. A) s8 k" n% f' b4 q
  英国科学家、伦敦大学的郭正晓教授拿起一瓶矿泉水说:“在这瓶水中,有三分之二的原子是氢原子。要让它成为汽车发动机的燃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A6 x$ S4 O) z
6 k' X& S8 D6 Z, @  这句话让人想起多年前曾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的“水变油”问题。当时被认定是“伪科学”的事情,或许也可被看成是一个带有太多疑点的、力图Crack难题的幻想。现在,各国的科学家正试图从水及更多种类的物质中制取氢,他们的研究已远远超出“水变油”的局限,研发目标包括从下水道污水、垃圾、树、草、秸秆等各种生物质原料以及地下水中获得氢能源。 ' F) k) W; f7 p8 @5 A
2 V5 D( ~9 b1 Y7 I
  “氢经济”时代还要等10年
1 R. a4 C7 J5 e  L  [8 y6 U' `' z. y$ ]2 s- \. O, ?
  全世界的科学家之所以热衷于氢的研究和开发,是因为大家都确信,氢能源如同电一样,可用于需要能源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出色的能源效率大大超过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汽车靠1千克氢气(相当于1加仑汽油)能行驶1930公里,而且不会排放一点儿废气,只排出干净的水。最具诱惑力的是,氢还可以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它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是最干净的能源。只是,这无限美好的“氢经济”时代与人们的生活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4 S, F. P( p$ V7 }3 ?

0 ~' b; H+ `+ ]% r( f3 }# p  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副院长戴维·华莱士爵士不久前在清华大学指出:“作为有利于气候的发动机燃料,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要创建一个世界范围的‘氢经济’,让汽车都用上这种清洁的能源而不再使用汽油、柴油,还需要突破生产成本、储存、运输上的很多难题,或许还需要5年至10年的时间。”
% z3 P& G$ O; ~% `1 ?/ ]; D' d! O6 q$ ~! Y, ?
  脾气乖戾的氢挑战全球科学家 1 J' w! j2 i* D, W3 |; D* X
8 z8 E& O4 N5 R
  虽然伦敦城里已有一些使用氢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在运行,最近在苏格兰的格兰皮恩(Grampian)交通博物馆举行的“壳牌生态马拉松挑战赛”中,英国一辆全车重量仅为60千克的轻便氢能汽车获得了“最佳可更新能源车辆奖”,但是,氢气的安全性却着实让科学家头疼。“它确实有一些潜在的危险,不比汽油、柴油更安全。”专家警告说,如果控制得好,氢与氧结合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氢气稍有泄漏就可能引起爆炸。所以,找到一些经济、实用并且绝对安全的存储、运输氢的材料,成了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 E$ Z- h* F- O  f. A* b1 p) ]
+ t9 s) i4 i% K# P9 X% u  目前,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正在寻找一种像海绵一样能“吸附”氢的廉价材料,或者说,在找一种像电池那样可以把氢包裹起来的外壳。事实上,这一技术早已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成功,只是因为成本高昂,远远达不到可以被市场接受的程度。 / D* I" `: ]! i# o! S8 z4 q

  o+ W! B* M$ w3 z' V  或许是出于能源经济战略的考虑,或许是出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责任,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展开了全球科学家携手合作、规模空前的“氢气大战”。 1 {  }, c- j4 ~( Z! J5 i

: e1 [( f8 A7 c6 }8 x- q  人们期待着早日把脾气乖戾的氢静静地压缩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盒子里,运送到每个需要氢能源的地方。 , c4 c: g% X3 ]1 V" d) v4 m: Y
2 y  F, m4 V! {1 f' F' l" d
  石油巨人看好氢市场
8 A1 ?) f: b/ @+ O% `
/ p7 Z0 H# O' Q  “汽油总有一天会卖光”,最明白这一点的当属世界几大石油巨人。包括英国BP石油公司、荷兰壳牌公司和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BOC在内,石油巨人们都在充分展示着自己在氢能源开发中的优势,积极投资搞科研,因为他们看好氢燃料独特的商业优势,并预期,更大规模的大众市场将选择氢能源。最近,BOC宣布,将参与一个压缩氢的研究项目,开发大众车辆使用氢气所必需的基础设施。BP则看好中国发展迅速的氢能源科研,在清华大学投资援建了“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 ; o- z5 F& X4 }# K
, R/ K6 F$ d6 s. o
  未来氢世界 8 o* F7 w2 O$ ?, N  k/ \0 Z9 q5 D
* h/ M  k. g" s* R( A1 U3 {
  科学家说,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到最高点。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预计,本世纪,全球气温可能继续升高1.4-5.8摄氏度,这个数字是上世纪人们发现气候变暖问题时气温升高度数的2倍至10倍。有史以来温度最高的10年出现在1990年后,全球变暖导致了欧洲2003年的高温,2.6万人因此死亡,损失达135亿美元。到2100年,海平面将继续升高88厘米,威胁到1亿多生活在这一高度以下的人们的生存……科学家认为,这些灾难都源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力则是消耗汽油和柴油的汽车。
; T3 e+ M' V' Y5 }! ?. X% k$ I
& F7 H$ c% }! k. x3 q  强劲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伴随着国人对舒适、富裕生活的追求。中国人真的不能更多地拥有汽车吗?当有一天,中国大地上奔驰的汽车超过人口的半数,人们出行便捷,生活富足,而全球的气候和空气质量并不因此而发生变化,那功劳一定要归于清洁能源,桀骜不驯的氢便是其中的“首席清洁能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