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n渗碳淬火表面硬度要求可以达到HRC56-62,心部硬度可以要求在HB145-180,一般用在心部强度和韧性要求不高的轴类
, ~4 t( f( v4 u0 K) ^3 f; z 本厂厂标规定+ U3 N! M/ X: N; S, w
, a7 x6 X' G+ E B& W1 L7 f
& w5 J, P1 @! a v* I8 y渗碳硬化乃表面硬化法之一种,属於化学表面硬化法。渗碳者先於钢之表面產生初生态之碳,而后使之渗入钢之表面层,逐渐扩散入内部。初生态之碳乃由CO或CH4等气体分解而得。CO之来源或由含有CO之气体得之,或由固体渗碳剂之反应而產生於渗碳容器内,或者由含有氰化物之盐浴得之。初生态之碳由钢之表面扩散入内部时,钢之温度须增高至沃斯田铁化温层范围内,使初生态之碳埂於扩散,盖沃斯田铁可溶解较多之〞C〞而肥粒铁则溶解力极小,故渗碳温度必须在Ac3要以上之温度。以便渗碳作用得以进行。再配合各种热处理法,使得钢之去面生成高碳硬化心部低碳之低硬度层。使处理供具有表面硬而耐磨,心部韧而耐衝击之性质。
' x, U' F3 u1 J3 ~; R一、渗碳处理之种类与特点: 9 M D, M! ~; g+ q
(一)渗碳法之种类 . r* c1 q f H; ^+ l
渗碳法按使用之渗碳剂而可分為如下三大类:
. b' K( R# v) A p% c% A(1)
- O0 K" }& H2 Y) h固体渗碳法:以木炭為主剂的渗碳法。
5 [, Y( @8 A. }# l1 u8 v' `6 {' Q(2)3 c8 {- c1 u o9 P/ M6 W/ C
液体渗碳法:以氰化钠(NaCN)為主剂之渗碳法。2 Z* ^* [5 ~8 V2 B( V5 @) F
(3)" V- e& j- ]- ^+ j9 ]
气体渗碳法:以天然气、丙烷、丁烷等气体為主剂的渗碳法。 ; Z% p5 O+ V8 L" _1 V! N
(二)渗碳法之比较
6 F6 _" ^ K/ q9 m6 N1 D" C$ ~6 y3 x- g/ T, T( S) a
(1)固体渗碳法 ; Y1 A# q; @6 n) t$ f5 E- j4 t
长处:# v- P: F- k5 N# U# p9 J/ t2 j& M3 B
(a)设备费便宜,操作简单,不需高度技术。
# U, t, n7 Z3 T6 J- e(b)加热用热源,可用电气、瓦斯、燃料油。
, G% ~* t- @. V- `" g4 T s(c)大小工件均适,尤其对大形或需原渗碳层者有利。1 |$ [' a8 r9 ]. a* Z3 b8 h
(d)适合多种少量生產。
, g2 i) W w2 F* k; k6 T0 b2 l( c m* y$ m, p8 _4 G7 W
短处:
+ z, }( d* B2 t0 |$ Y# P/ n(a)渗碳深度及表面碳浓度不易正确调节,有过剩渗碳的倾向。处理件变形大。
$ U/ s& z# U: t0 K3 j(b)渗碳终了时,不易直接淬火,需再加热。( g8 q4 G6 S8 B* T" p, c& L" k
(c)作业环境不良,作业人员多。 & n/ ~; y8 C7 A9 h
3 B* F: F: R7 J0 w2 j: @$ f(2)液体渗碳法
* r8 Y" ?* X A1 J5 L2 E2 S# e长处:
! j7 z$ k1 y- z4 g$ M(a)适中小量生產。设备费便宜。不需高度技术。
( L' N; `) A X* M- u: N(b)容易均热、急速加热,可直接淬火。
) E# v; n3 C. _& E6 T- r(c)适小件、薄渗碳层处理件。
( ]2 r9 B; H0 f m7 o1 s(d)渗碳均匀,表面光辉状态。
) v. e; l, s. _ c7 K6 U短处:, d q( r" E0 u8 _! p" ?: @. C/ c
(a)不适於大形处理件的深渗碳。
4 B3 |, D1 k" P) [4 n C(b)盐浴组成易变动,管理上麻烦。
6 S8 m% v* F. i8 S(c)有毒、排气或公害问题应有对策。! Y2 m/ v8 s8 X/ }: ]
(d)处理后,表面附著盐类不易洗净,易生锈
& {" E. h2 ~( f7 @$ u5 f8 V7 |# R1 r6 H2 r, @ u
/ ?& V4 E- n* c. C) R6 q
转载
0 V% t0 x3 I# O* `; V* i( s, F9 g' I* M: B! K2 W( I; o3 [
# G2 a" {0 q. b 建议:坛子里热处理的资料这么多,下载任何一本基本上都有相关的工艺及原理介绍,不比在这里求助好的多吗?详细,具体还可靠,这里大家都是给你搜索以下尽量找全面的资料传上来,但是很多都是不全面的信息
- [( U$ C C+ V/ c" {, T) d! q9 K. A8 Y* E) X. J6 k
[ 本帖最后由 sangshulee 于 2007-9-29 08:2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