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2天前
查看: 8021|回复: 22
收起左侧

[讨论] 你最想和别人分享的(设计、冲压、模具保养维护)心得(加分贴)(五金模具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3 17: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欢迎模具行业的同仁来此发贴,分享自己的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 G4 u8 B6 a1 t% }, w+ E
(此贴为冲压模具专贴,其他模具请到相应板块发表)
. f' d1 Q, |5 M$ b5 V
3 G1 h) g1 N, S& }  \& U根据所发表的帖子内容不同奖励不同,奖励额度在3~20分1 y3 g* M/ D; F) i; a

2 o7 c: k  u' |1 d# n' n# P! h3 c[ 本帖最后由 flytao 于 2007-9-3 17:18 编辑 ]
发表于 2007-9-3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分享设计流程

個人設計流程
,觀察產品圖. ^) T8 G) u/ K
先熟悉產品結構,了解產品材料材質厚度及其生產量以決定模具結構和模板材質!7 u9 O+ H' T( O3 H
,展開產品圖
% y" ?6 ]: F5 D. g( O$ L* v展開方法: 1, 內寸法:主要用於直角折邊
" u- ^* D. [8 O9 w
7 @; I% c# P( Z/ M5 n+ U, J" @7 o& u: B' X5 {
2,
中立面法:主要用於折異形和有內R 的折邊

1 N( r# g! L% `6 v$ p! V$ y* N' W  `* {1 ?
3,
反折壓平法:用於反折壓平
  n# L+ ?6 X1 S/ l1 e8 [
展開圖展開後,檢察確定無誤後,即可根據產品外形結構來排工序!
: U& l9 i1 P2 \3 Z,工序設計2 d7 ^+ [3 O3 ?+ K/ C- {9 k
1,細致考慮此產品結構需幾個工程,定出程數
( m. I6 K* x$ o1 N  L' P( y9 H& o' n+ q思考要領:一工程一般為下料,就是復合模了,還可以加入一些衝孔,補強等
, Y  F8 b2 Q) r) d5 c  s補強設在一工程可以防止拉料導致產品變形。抽牙和沙拉分一次和二次成型,6 m9 D4 v' S6 h! M5 z* x" q" d7 k
由於一次成型效果不很好,所以最好使用二次成型,可以在一工程預衝抽牙孔或沙拉孔;
# `' d+ U+ d3 g, L6 I9 n$ w# g3 J4 c後面的工程一般都是折彎模,根據產品外形確定折彎方法即可。
" R0 ]) Q% f) ]0 ?7 f. E/ h) ~( s確定好每一工程以後,下一步驟就是開模了
2 {% `; X5 ~) z3 u. R,開模- U& }& A" T7 P0 w( ^5 I" G
步驟:1,插入展開圖或半成品圖
% {) v! j+ i  C0 I/ n' o2,根據產品展開尺寸和規格模板尺寸確定實際模板大小
# B% N; m4 L2 ^7 o0 l% O6 _; z4 n% k. ?% d3 K+ ~. b# V
3,
確定五金零件位置及大小,確定模具結構

8 W" l+ H% K$ H& A% w- ~4 L' o
, m$ F) I1 w6 O5 }( n4,
弄清楚每塊模板上孔的大小,位置,畫模板圖
* Y9 Q: J5 N7 P1 N/ a( x6 I
) e) E% S% W" p" b- \
5,
後期處理:標注尺寸 文字注解 插入圖框

3 z) |% S7 B. s6 Y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 Q* u/ m" B; @/ Y' F0 x1 P復合模: 1,衝剪模模板邊緣距剪切邊緣之距離應為40MM以上
+ @( \; {( n  A+ |$ I" ]( a
  o; A" f  u) V( v0 x2,
衝子需切入下模一個料厚以上
2 G( ?! y7 O5 J, V+ t" w/ ^

2 j. L# t) u8 W  P. |3,
計算剝料力和彈簧類型及數量,決定行程長,防止脫料不順
; \  A; u# n+ Q5 z. g. Z; C
3 E7 N, Z9 b/ E  s9 E9 A  l5 D# e
4,
漏料孔的大小要足夠防止漏料不順
" }% e. |0 {. _( J

; q8 N& W! s2 `. v5,
間隙問題考慮周全以防止過緊,過松和產品毛邊
4 @5 T+ b' V6 w# ~+ l$ N$ v
折彎模:1,根據產品結構決定折彎方向,是向上還是向下) ]6 T; U  M9 D, d) W  q5 c
% f7 f5 u: c4 X) L$ m
2,
折彎塊要有擋塊或用折彎塊固定槽以防止因產品抗折而出現折不起的現象
$ [; O- F' O, |: T. {) p' g
3 J3 ?1 {. }3 m! t7 }5 \2 ]
3,
要求嚴格的產品需設計滾輪 折彎塊之R角需研磨光滑以防止產品裂痕和擦傷
) d4 m& T$ z8 X) a; @, ^6 v
6 n; a1 z9 O* Q/ G( O
4,
在折彎時如遇到抽牙和折邊無法避位時需設計滑塊

2 J3 ?+ [# D( j3 X0 s7 L7 R需注意問題當然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需要通過工作實踐去思考,研究,解決!
发表于 2007-9-3 2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分享冲压模具的检修要领

分享冲压模具的检修要领
模具检修的目的在迅速找出问题点并加以解决,使模具回复原状,能继续生产合於标准之制品。
2 \. W5 I) O, l% J: V8 A8 ^同一模具制造出之制品具有相同之尺寸和形状,即每一工程加工後就完成一部份或全部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当制品有变异时,即可依据变异部位而找到该加工工程站,并加以修护使回复原状,若是判定结果为设计错误,即要改变设计。模具检修即是依据这个原则的。0 ~. E7 l' l: I. P/ f9 `0 u2 T
下述各点可以作为检修的参考: + P/ V6 z5 O6 r8 s6 W, [5 z3 n

' S2 ]% P' a. Y9 k7 V. s! a[
]量测最後所冲打出之成品,核对检查标准以判定变异处,在核对LAYOUT量测该工程尺寸有否与模具图相同,尺寸变异与否,必要时须量测前後相关工程以切确判定变异之处和原因,再施以对策解决。
7 M0 l1 l: H5 l0 t+ G8 R6 b: O6 x; y+ q
[
]当本身无法判定或无法提出对策时,应请教他人之意见,切勿独断自行之。
' N2 k7 m; F* X+ c
3 B) n3 t) V" V4 J8 p4 y4 z[
]毛头过大
7 c' N/ a% v  P  V* A& g& f" Z! j( M3 W- V0 _
(1)
刀口磨耗:重新研磨 0 V! D$ P% u* B1 _' L# y
(2)
间隙过大:侧面大部分为擦光带,亮度较低,减小间隙。 6 `' ^/ }2 E; c
(3)
间隙太小:二次剪切面加大间隙。 ) f. L1 T3 T! d/ D
(4)
对合切痕:改变接合à度或作段差或减小间隙。
3 N3 p: }! o8 T(5)
过於尖à:制品à度小於75度改变工程或间隙。 ' @3 c, w3 U' r& t9 G" [
(6)
材料过硬:更换材料或加大间隙。 9 ]! S, s0 q$ I2 ~7 x
(7)
模具崩à:重新研磨。 $ J+ R: f1 B, y' _
(8)
模贝不正:局部产生毛头或括伤。重新校正或修改模具。 , N/ I: F. i) q

3 W2 P1 u1 v& E( R  ~8 C7 L; \7 T[
]咬模 - U! V- z- p' T! p. f

" F/ ^; k' w7 ]: d% Y( t0 w) E(1)
模具松动:冲或模的移动量超过单边间隙。调整组合间隙。
4 z. f. j1 Y" K. q(2)
冲模倾斜:冲或模的直à度不正,或模板间有异物,使模板无法平贴。重新组立或研磨矫正。 ! K1 c/ p' N. j
(3)
模板变形:模板硬度或厚度不ì,或受外力撞击变形。更换新模板或是更正拆组工作法。 0 s( P9 Y, I6 d# G- r6 H
(4)
模座变形:模座厚度不ì或受力不平均,导柱、导套直à度变异。研磨矫正或重灌塑胶钢或更换模座或使受力平均。 : P" i6 ?" ]" N7 n" P) i
(5)
冲模干涉:冲或模尺寸,位置是否正确,上下模定位有无偏差,组立後是否会松动,冲床精度不ì,架模不正。 ! O7 ]. g% `' K- H& g% @" @6 C$ K8 H1 X
(6)
冲剪偏斜:冲头强度不ì,大小冲头太近,侧向力未平衡,冲半斜。加强剥斜板引导保护作用或冲头加大、小冲头磨短lt增加踵跟长提早支撑引导,注意送料长度。
. r  c% D# }5 Z8 b6 m9 ?( j
$ W% o2 L: ^8 V[
]尺寸变异 5 v3 w" c4 v0 W. e0 L' w
# @7 a/ u% P4 T
(1)
刀口磨耗:毛头太大或尺寸变大(切外形);变小(冲孔);平面度不好。重新研磨或更换冲模。 " T" k8 z/ v) t1 q0 j
(2)
没有引导:引导销或其他定位装置没有作用,送料机没有放松或引导销径不ì,无法矫正引导。定位块磨损,送距过长。   c3 b( P4 C) {" Y" e
(3)
冲模太短:弯à度变大,倒àì,成形不完全。 1 B( F; F3 q: y' _( [
(4)
逃孔不ì:受挤压或括伤或变形。清理逃孔或加大逃孔和深度。 ' ?8 ^" w5 z! Y
(5)
顶出不ì:送料不顺、料条弯曲、脱料不佳、上模拉料、加长顶出。
' U8 C* j$ V7 [5 P& t3 w/ Q(6)
顶出不当:顶料销配制不当,弹簧力不适当或顶出过长。调整弹力或改变位置或销数量;销磨短配合。 " T: ]# }6 V0 [! {( o! ?. G
(7)
导料不佳:导料板长度不ì或导料间隙太大,或模和放料机偏斜或模与送料机距太长。 5 n0 Y! A" y& y4 G8 w9 P6 ?. @
(8)
下料变形:部份弯曲件不能容许料重叠,须每次落下,或碟形应变可用压力垫或剪斜à克服。 1 L0 i5 |6 e& v
(9)
弯曲变形:上弯弯处挤料;近接孔受拉力变形,受力不均弯à倾斜冲头不够长。 ' k) q* O1 P6 [1 w" _5 \' b
(10)
冲剪变形:材料扭曲不平,尺寸增大或偏心不对称。
0 _/ ~* N: d% Z. `(11)
撞击变形:制品吹出气压太强或重力落下撞击变形。
& x2 M& d0 U/ s5 n; [(12)
浮屑挤压:废料上浮或细屑留在模面或异物等挤压变异。
* D  R1 Z1 R0 ]7 X) z/ a" Q2 K# A(13)
材料不当:料宽或板厚,材质或材料硬度不适当,也会产生不良。 * q* S$ h$ e9 w0 P. n
(14)
设计不佳:工程安排不好,间隙设定不良,除非变更设计,否则难以克服。
% ^9 L, [; l' X& M! W% R+ e- u% x% x
[
]模具损坏
% m9 E3 g7 y% N. m" _8 i) }
) }/ V" i; r: O4 [(1)
热处埋:淬火温度过高或不ì,回火次数温度时间不适当,淬火方式时间没把握住;在使用一段时间後问题才出现。
9 e) u- ~/ E9 o5 K(2)
冲压叠料:料片重叠仍继续冲压,通常为剥料板破裂。
4 Z4 E! o9 G1 Z, X6 r. e, F(3)
废料阻塞:落料孔未钻或尺寸不符或落在床台未及时清理,以冲头和下模板损坏较多。
) g- k; L* u" P/ q$ k2 Y+ R(4)
冲头掉落:末充份固定或悬吊,或螺丝太细强度不ì,或冲头折断。 ) h$ t' |( u, ]. \
(5)
逃孔不ì:冲头压板逃孔尺寸或深度不够,冲头和剥料板逃部不ì通常为剥料板损坏。 : }. f' z7 m7 c/ C- I0 |! \  ?
(6)
异物进入:制品吹出弹回,模零件崩损掉落,螺丝突出模面或其他物品进入模内,都可能损坏下模、剥料板或冲头,导柱。 3 H8 g- v9 F& X8 U, q
(7)
组立错误:错装零件位置、方向而损坏。 3 \! Q3 Q% g/ t
(8)
弹簧因素:弹簧力不ì或断裂或等高套不等高使剥料板倾斜,或弹簧配制不常,造成重叠冲打损坏零件。 4 Z- ^; K; \: k- N2 W
(9)
冲压不当:工作高度调整过低,导柱失油,料条误送或冲半料,周边设备如送、放、收料机损坏,空气管未装或未开,冲床异常等,所造成的损坏。
3 l/ r1 R+ {, ^( H3 t3 T(10)
维修不当:该换而未换或螺丝未锁紧或未按原状复原而造成上述各点发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flytao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3 2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连续模

连续模设计关键是料带了,什么软件都只是辅助了,关键是思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flytao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4 09: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精密IC引线框架模具(薄料0.1左右,冲裁间隙小0.005`7)的废料堵塞的问题?, d5 k/ i. Q0 ?5 {8 {" ~
1、圆角间隙适当加大, f! l- z# f* {' n* S( j1 L
2、慢走丝切割的表面粗糙,适当增加切割后的处理,或采用油切$ o2 E: _. B& [% R4 I
3、尽量采用精密磨削加工行腔
4 R- s+ u% f+ F+ x; o- y7 i% @4、在保证凹模的有效高度的情况下,后落料锥度适量加大;太大的化,易造成废料翻造成堵料4 i  H% }8 p* V# q
5、增加吸废料
$ Z% f6 U" R' F+ Y' ]不知还有什么办法,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1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flytao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16 1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搭边值对冲裁质量的影响:( o# q2 I) b* u( O& ^9 H$ S2 [
1 搭边值过小,作用在凸模侧表面上的法向应力沿落料毛坯周长的分布将不均匀。为使应力变化不大,搭 边最小宽度应大于所变区宽度,而所变区宽度与材料厚度性质有关一般约等于1/2t搭边最小可等于毛坯厚度。' n2 n  U! g! G% o: {) i' j  l
2 硬料搭边比软脆料小。9 j3 t6 a% {( b% r. z% p
3 形状复杂有尖凸厚板取大值。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flytao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16 15: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怎么才能把这个活学活用呢?我理论学了很多,不过在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28 1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6-22 14: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给大伙介绍一些有关冲压模具资料

给大伙介绍一些有关冲压模具资料
; E' m* @# w5 u1 M6 nhttp://www.jxcad.com.cn/read.php?tid=352842
. `; Y" e5 V# c) y7 d
5 c0 o) q% B; N5 s冲压模具设计经验(其中有1鈑金設計規范、2材料使用忌讳、3產品展開以及五金沖裁間隙值等等...共11项)有鈑金設計規范.rar (493 K) 7 Z7 C) ~9 M6 p% \0 _9 W" n- o
材料使用忌讳.rar (141 K)
! n; G; z% ~4 j# j/ O9 R: V 產品展開以及五金沖裁間隙值.rar (68 K)
# l3 p2 ~2 z' p) m 常用公式及數據表.rar (66 K)
' E8 H  D/ k/ M- e8 V5 F沖模壽命講解.rar (22 K)
2 |. y7 n; B! ]( V- k9 n7 q8 S+ W沖壓模具設計細說.rar (459 K)
, q6 T: Q, e8 l沖壓模具知識.rar (5 K) 4 M( l' c/ Q1 C( b( @( V
设计经验资料.rar (675 K) ) }9 o) j  j% h* E  H6 f3 t
展開計算新方法.rar (78 K)
3 r' a. N# H: S  S+ o 冲压设计资料.rar (185 K)
发表于 2008-6-22 20: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塑料模具的设计真的很微妙,譬如:倒扣孔的成型和脱模方法至今还搞不懂、薄壁塑件的成型----充满情况引起的废品率高的问题尚无法解决等等。
发表于 2009-2-8 11: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经典的阐述。
8 [: p- Z8 w. W% }9 f对初学者很有用出,内容不是很深。
发表于 2009-2-8 16: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很多拉伸或压凸的凸模或凹模的圆角大小直接决定成型质量,能否裂开主要考虑是否有足够料的流动,产生皱纹的原因主要是压料力不足
发表于 2009-2-10 2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珠海
看来楼主在模具行业经验老道啊
发表于 2009-2-13 19: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做了很多年的设计在这里总结一下本人设计的顺序以和大家讨论:
7 l0 v7 J1 |( s8 u1.看图纸:首先拿到图纸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弄明白图纸是第一角法还是第三角法的,这个很重要.接着要找到产品的料厚,然后再具体看看产品的毛刺方向和送料方向,这个也很重要,最后再结合尺寸具体的看图纸,0 F. D0 H5 \$ @8 a
2.分析图纸:结合图纸的内容分析一下图纸上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目的是要提出哪些地方模具比较难做或者哪些地方的尺寸公差做不到位,这个要和同事一起讨论,因为一个人有时候想的不会很全面,* R) O% Z9 H* Z; Z0 ]4 m& x; i, i
3.排样:  P) H# Y: s+ o; e8 A% T7 h0 x
. P* u6 M/ J' r# D; S9 |

/ d& s+ X* o) V( g5 c, |好了下班了.明天在写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mr.lee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18 14: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原帖由 stuljm 于 2007-9-4 09:10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t6 a: s1 `1 B4 T* p; S5 R9 e3 u精密IC引线框架模具(薄料0.1左右,冲裁间隙小0.005`7)的废料堵塞的问题?" |) s5 q  t# x" g" x5 A# V4 Q( P
1、圆角间隙适当加大
2 {/ Z* I+ {# Z6 w2、慢走丝切割的表面粗糙,适当增加切割后的处理,或采用油切
( O( P& |: S, T: G+ }( b3、尽量采用精密磨削加工行腔
0 G. Y5 }7 t4 W8 U$ J4、在保证凹模的有效 ...

* u$ S) ?) b" a* F! p
  c+ |, R* I4 ^/ J) q0 u这个帖子回复的好像有点晚,没办法,刚进来呢。6 o+ R# z% ^, M2 L; x! s- J
1、圆角间隙适当加大
2 |  p% v2 m! _5 Y' p* x& v      同意,在产品要求的标准范围内,适当增大圆角可以减少毛刺发生的机会,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生产过程中因为磨损圆角可能会加大,可不要超标噢。, }9 h/ J0 m! E9 a1 O6 J
2、慢走丝切割的表面粗糙,适当增加切割后的处理,或采用油切; P% t+ s  @) z. D
      现在IC产品越来越精密,不用油割怎么能保证产品质量,当然要用油割,而且要割一修三。
8 H' Q( y. w1 N2 ?# x- P0 a4 Y" s5 n3、尽量采用精密磨削加工行腔2 _% Y$ a6 n6 ~& Y! l3 |5 w
      这一点我不赞同。精密磨削加工行腔是可以改善行腔的表面粗糙度,减小发生堵料的机会。但是,现在的IC产品管脚越来越多,而且为了提高封装效率,框架很多采用双排、多排的结构,这就意味着模具越来越长行腔越来越多,采用磨削加工行腔组合凹模的方式,设计、加工、组装、维修都有额外的困难,因小失大,“尽量”一词,不敢苟同。当然,日常生产中,发现容易发生堵料的位置,可以局部换用。
- C* ^$ I1 D$ q* g+ k" g4、在保证凹模的有效高度的情况下,后落料锥度适量加大;太大的化,易造成废料翻造成堵料* }: z) ?4 J/ {  l. P
     不同意。适量加大后落料锥度意思是说行腔采用两个落料角度么?这样的话加工太困难了,小行腔甚至根本无法加工。这样的话,还不如在保证凹模有效高度的情况下,直接在凹模背面放电省事,还不怕废料翻转。8 \, O. x+ n4 t* h
5、增加吸废料. N; |: n# `, s0 \9 M7 k& i  n
      赞同,以真空产生吸引不仅能改善堵料的情况,还能有效阻止废屑跳上。
5 H2 C, r4 x3 |% `关于IC模具的堵料问题,还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来解决:) Q( F$ L+ a' p7 B& A
1、检查凸、凹模配合间隙,研磨凸、凹模,防止毛刺产生,引起堵塞;) y, l5 _6 E5 n
2、在面积较大的凸模上开气孔,以高压空气吹去废屑;
! [% ?  [/ J1 d3、适当增加凸模插入凹模的深度;% k+ q6 N  ?% }. _
4、批量生产时,因为摩擦凸、凹模会产生磁力,另外,用磨床研磨凸、凹模时,也会产生磁力,要定期对模具进行消磁处理;
1 E/ ?* X1 i. H8 F8 D1 }+ a9 B5、适量减少冲压油,冲压油太多可能会使凸模产生吸附作用,引起废料倾斜或翻转;
# N/ b# E3 H5 C$ ], K( P6、对凸、凹模切刃进行轻微倒角。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hxg168 + 3 好资料,感谢您对论坛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18 15: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级进模具的维护要领

    级进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拆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清洗掉料屑等,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卸料弹簧在上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模具结构形式,其卸料板的拆卸,应保证平衡弹出。卸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内凸模断裂。2 p3 N/ O6 u! L3 }' w+ z0 @
1、凸、凹模的维护
8 l# d% h5 M- P9 [4 I% e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利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更换凸模时,应看透过卸料板是否顺畅。针对维修后凸模总长度变短,需加垫片达到需要的长度时,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使用新凸模或凹模镶块时,要注意清角部位的处理。内凹清角因研磨中砂轮的磨损,会有较小R产生,相对在外凸处,亦需人为修出R,以使配合间隙合理。对成形的细小突出部位更需注意。更换已断凸模,应查其原因,同时对凹模进行检查是否已引起崩刃,是不是需研磨刃口。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较平的铁块置于模芯上用铜棒将其轻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而靠强力敲入(必要时,可在模芯底部角倒出R以便容易导入),组装时如受力不均,在凹模下加设垫片应平整,一般不超过两片(且尽可能使用钢垫),否则容易引发凹模的断裂或成形尺寸不稳定(特别是弯曲成形)。凸模及模芯等组装完毕,应对照料带作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芯有无倒装现象发生,确认无误后方可组装卸料板或合模。注意做卸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以便获得足够的锁紧力。锁紧时应从内到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一次锁紧某一个螺丝再一次锁紧另一个螺丝,否则会造成凸模断裂或降低模具精度。
1 V! c) n8 H0 H2、卸料板的维护
/ L: N3 S& e' ?  Q    卸料板的拆卸,可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将其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已全部拆卸,是否因卡料等引起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作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合卸料板时,先将凸模及卸料板清理干净,在导柱及凸模的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使用橡胶槌子或铜棒平衡敲入至适当位置,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其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有否损伤,新换件是否已作适当的处理(如凸模也是否倒角,是否能透过卸料板等),查出原因,再作适当的处置。卸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卸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料板镶块和卸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卸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
5 s5 a( z. D6 N- P+ o' S% e. Q& R3、导向部位的检查
4 J8 u9 @; W: X/ V: J: ~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销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需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卸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视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4、模具间隙的调整
1 K% r9 w$ d5 @( t: }" c. c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孔位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正销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W3 _7 f% q) }1 U/ s
2 H; v# ?, j! j3 w6 M
发表于 2009-3-18 15: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如何设计模具?

       如果给一个零件图或产品实物,应该如何着手去设计模具呢?原则上是应该完全按照国标程序来设计模具的,但许多公司都不会去那样做,因为许多公司都还不知道什么是完全的、符合国标的设计或者认为那样做成本较大。大多数公司只知道你能出全套图纸或主要图纸并给模房做出模具和合格产品来就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3 L- l* V- A6 _/ Z2 S
这么办:假如你进入一家公司的工程部担任冷冲模设计师,首先一条就是向工程部主管咨询一下公司设计冷冲模的程序要求并要一张本公司画图纸的图框格式样本或正在使用的图纸就可以了。(以后设计画图时千万别自作主张用自己的图框格式,因为许多公司多年来上上下下都已习惯,改变它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老板或工程部主管特别交代你按正规国标程序来设计模具,就是要改变原来不正规的程序来设计模具,你就可以放胆去完全按照国标程序来设计模具了。
4 }! T8 l; ^) \       下面我来介绍下如何用国标程序来设计模具:6 s" l/ y- |$ R0 P: j8 A/ A
       1、转换图纸。如果给一个零件图(如果给你的是一个产品你就把它测绘出来变成你公司使用的我们国家的标准零件图纸),如果是其他单位拿来或传来的图纸(包括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也要转换成你公司使用的国家标准图纸。这就是工厂通常所说的转换图纸或图纸转换工序。) z" }6 Y. b- t+ d+ ~; d
       2、把零件图用三维软件画出,然后转换成工程图(带有展开图的),再另存为CAD的dwg格式画出来作为自己参考图调用。. B' t8 ~/ C+ u* Z8 \! `* J
       3、根据展开图把排样图或单工序图画出来,再根据展开料图设计出每个步骤之产品零件图(这就叫工艺图)。$ A9 A& p' E) N5 a$ q7 e4 m+ G" v
       4、把CAD排样图调入三维软件画出排样图实体, 然后转换成工程图再另存为CAD的dwg格式画出来作为自己参考图调用。  v( A! d$ _) L8 R( a7 n7 W7 s* j
       5、根据以上参考图/工艺图设计出每个零件工艺图的模具图。. D; C  r' I* N3 C& q. p  Y0 F
       6、根据模具图设计出每个模具零件的模具零件图来。(把工艺图和全套模具图及ISO9000文件交办文控中心受控就可以了。)
/ E* y& c0 C+ d; Y& k. w$ B4 u9 X( R4 r;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去着手设计模具之主要内容,用文字是不可能完全说明的,一定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应用。当然,这只是设计大方向上的东西,具体的后面有空再说。
发表于 2009-3-18 18: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模具这东西说难不难% a1 H# b8 D8 j% H- N/ D3 m) ~
反正一言难尽, L& n* W# X1 ?
冲,切,扎等那是肯定的,就是靠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放到合适位置而已
发表于 2009-9-8 12: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受教了 :) :)
发表于 2009-9-18 23: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我花了好多时间来看这些资料,真是学到不少啊,我还记下了一些,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资料!
发表于 2011-3-20 13: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超级好的讨论,我学习了
发表于 2011-4-21 18: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不错的东西哦
发表于 2013-3-1 16: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