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7-9 2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景德镇
表面淬火
: x; R% F, d+ l+ q" G; o 适用材料: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 d/ K0 B) ^: H. ^% l2 S
工艺特点:快速加热,使工件表面迅速升温至淬火温度,而工件心部仍处于A1以下,这时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面层被淬硬成为马氏体,心部仍是原来的组织,保持着良好的韧性。
& J' b" D" Q% ^ 种类:根据加热方法不同,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以及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几种。应用最多的为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法。
0 K# j/ ^1 X8 H4 }; E6 D
. b0 c( u$ d! G# k5 _. Y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9 b; D% t0 y, b7 L; O! {/ c 定义:是采用一定方法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然后迅速淬火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方法。+ C# _5 F& k* X! R8 x1 [& j
原理:电磁感应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心部几乎等于零,而表面电流密度极大,称为“集肤效应”,频率愈高,电流密度极大的表面层愈薄。依靠这种电流和工件本身的电阻,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心部温度仍接近室温,然后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面淬硬。 G, L+ r' j+ @- P( p
分类:感应加热可分为三类:# e, N3 b$ Z! o% p: L* K+ z
(1)高频加热
- Q. k0 y2 H: K9 u% q8 ]7 s0 K% Y. Z 常用频率为(200~300)KHZ,淬硬层深度为(0.5~2.5)mm, 适用于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数齿轮、轴类等。
' K* H t$ c; K (2)中频加热2 ^+ [5 W+ Z# s9 Z6 d- n H
常用频率为(2500~8000)HZ,淬硬层深度为(2~10)mm, 适用于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齿轮以及钢轨、机床导轨等。9 }9 ^. p5 g) h
(3)工频加热% U) N( n! f$ }( K5 A* r
电流频率为50HZ,不需要频设备,城市用交流电即可,适用于淬硬层深度为(10~20)mm以上的大型工件或用于穿透加热。如火车车轮等的表面淬火。
1 j& D( y- K' D$ j; i2 O% h 优缺点: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加热速度快,生产率高,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容易控制,工件表面氧化和脱碳少,工件变形小,可以使全部淬火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其缺点是设备较昂贵,形状复杂的零件感应圈不易制造,且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0 X; G+ m! {. l+ f; N, x* ] 适用过程:调质处理---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n g5 Z) N/ V6 h& N' }
& C1 [' }3 k1 @5 C9 {% ~5 K3 e4 M C3 i8 @2 A! Z, Y5 C. G) R' s( H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p; r/ y H" ]- ?7 a) D
定义: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用乙炔-氧或煤气-氧的混合气体燃烧的高温火焰,喷射在零件表面上,使它快速加热达到淬火温度,而心部温度仍很低,随即喷水冷却,从而获得高硬度马氏体组织和淬硬层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
6 u! i% n2 o+ i- r 优缺点:淬硬层深度一般为(2~6)mm,若要获得更深的淬硬层,会引起零件表面严重的过热,且易产生淬火裂纹。由于淬火质量不够稳定,生产率低,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但它具有方法简便灵活,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或需要局部淬火的零件。如大型轴、大齿轮、轧辊、齿条、钢轨面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