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7519|回复: 54
收起左侧

[转帖] 从上海一、二号线地铁看中、德设计师的差距 时事述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2 10: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上海一、二号线地铁看中、德设计师的差距 时事述评5 b3 q5 \: d  o; A1 E
0 ^; G4 C  S: r2 |) r/ _+ {
  " A& T% n) d( B& H" m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海龟”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L: f/ `2 ]4 Z5 d. w- T% Q
9 `( @* A! `! c' Y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 _, o0 q% t. S2 @6 L
: I! ]1 a" o3 _3 |' o) y( i/ b  有一位名人说过:“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p) F' l! [6 r/ k7 w5 P0 c% p2 L
3 H* q2 F' A. u* U1 A1 D
三级台阶的作用
$ |5 Z1 k$ h  T$ U8 m* e) C2 P1 a4 P8 ?/ K; q" o4 }0 g( ^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 d+ ?) V1 ~( w% [
/ [4 l' L+ H. I  f* @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2 E0 {- t8 F' v1 z1 O8 T3 P* P
" d( R* ?3 R5 ~8 p! K, s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 [$ `. c) W1 i0 ]; a: r
' \  @' r2 N: W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1 @; L4 e: `4 l; ~1 q
# M0 d0 ]" z( O2 w  r8 f+ O5 I/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2 K0 H, q- o# t) e, ~) @* s
9 r  W) Z$ \, W9 s+ y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4 D- _+ p) b$ a+ M5 U- J) ?. h, [7 y1 b& U: |1 n9 n- A! Y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8 l: j5 l$ R% n$ g0 b! ]* z- b' D% ^9 i- r% W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 E& L) s% s2 y+ e
+ s" f. X" j+ y: P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 Z  A( R# r3 ?. Z7 h% e3 W: M2 f9 s! h8 g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发表于 2007-6-22 1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非常同意,国人更多的是浮躁!
发表于 2007-6-22 1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理念就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啊!5 s( u0 Q# ^6 q! s+ E; B
可能是中国人的一种潜意识的思维在作怪吧
发表于 2007-6-22 16: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呵呵,的确是差距啊,细节是关键
发表于 2007-6-22 17: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非常有道理,支持!!!
发表于 2007-6-22 20: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出国去欧美转一圈,你就会发现那里的设施是多么富有人性化。。。。。。good good good
发表于 2007-6-23 08: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长知识了,身处上海却不知道。应该多留意身边事。
发表于 2007-6-23 08: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段话怎么听起来像余世维讲的啊
发表于 2007-6-23 0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常坐一号二号线,感觉和楼主说的一模一样。
% {; M+ U3 p3 w2 T: E我们的设计师们还得在细节上下功夫。
发表于 2007-6-23 1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讲的不错。以点带面!
发表于 2007-6-23 1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秦皇岛
还是中国的设计师考虑不周啊,可能是经验不足吧
发表于 2007-6-23 14: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家看看国外的图纸,那上面有设计分析.总之非常细.而我们的.. d5 N6 G# ^4 N3 D3 d7 B. I
还有,现在甲方不懂装懂,  ?) h% b4 v! h( l; w1 P
还有,工作一年年就是工程师.* n# j) E$ ?7 S- p2 x3 \& D# k
太假!太多假!
发表于 2007-6-23 14: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有差距不怕,关键是要看到差距,正确认识差距,然后虚心学习,以缩短差距
发表于 2007-6-24 02: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咸宁
哎  我们老总为了节约成本 据说发明了轴不用热处理的伟大构思 佩服佩服!!!!& A, N3 P! P9 l
现在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工程事故了
发表于 2007-6-24 06: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细节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来自于不断的积累.
发表于 2007-6-24 09: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负责过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的扶手杆项目,但我们也不过是分包方,总包方负责表面静电喷粉,上次从上海站乘地铁到上海南站,不知是几号线,只看到铝管表面涂层已剥蚀,心里伤痛,静电喷粉的质量也太次了,更别去说去电泳涂装,好的工艺全糟蹋了
发表于 2007-7-3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差距,然后虚心学习,以缩短差距,才有进步。
发表于 2007-7-3 18: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中国人缺的就是对事务的认真态度,不负责任,只是尽力,没有做到最好。
发表于 2007-7-4 05: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人缺的不是能力和思想,而是一丝不苟的精神。
发表于 2007-7-4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汉中
“以人为本“
发表于 2007-7-4 1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唉  差距啊
发表于 2007-7-4 2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真是令人汗颜啊。今后工作中真的要考虑周全再行决定。
发表于 2007-7-5 06: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感觉有点悲哀,一件事谁都能做,高手与低手得区别就在于谁做出来更可靠、不返工,有些无能的裁判往往判罚:你高手工资高,方案增加成本,还是找一个要求没那么高的人来做吧!做出来的东西运行费用高的吓人,有的可以事后弥补,有的根本无法修复!如何追求一个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运用系统的概念来规划设计一个项目值得大家深思!
发表于 2007-7-5 07: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产品质量永远都在"能用就行"的级别上,永远都是三流的
发表于 2007-7-5 1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国人的责任感太低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