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008|回复: 1
收起左侧

[新技术] 大屏幕未来发展新技术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07: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屏幕未来发展新技术解析
2006-9-12
随着大屏幕的发展,显示技术也随之发展,一些新的技术也应运而生,如OLED,SED技术,这两种显示技术就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下面我们向大家依依介绍。
0 N0 T& v& v1 ?- p2 Z  B3 ?OLED显示技术:- }, o1 I4 u& r$ ~" A+ T
; i% X5 h4 ]7 E) s8 ]2 A9 U+ e
http://cn.fpdisplay.com/technology/uploadfiles/2006912122634508.jpg9 X/ w& P& M* [, u8 o8 D4 y
   6 `( h& Y* D; L; G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是继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新一代平面显示器技术。柯达科学家邓青云(C. W. Tang) 博士与1979年发现了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随后于1987年获得了OLED器件设计的第一个专利。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由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当有电荷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有源阵列有机发光显示屏具有内置的电子电路系统因此每个像素都由一个对应的电路独立驱动。OLED具备有构造简单、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技术提供了浏览照片和视频的最佳方式而且对相机的设计造成的限制较少。
7 F' _0 A. Z& f& v9 h. B. [) y* j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有机发光显示屏不需要背光源就能够显示生动逼真的照片和清晰流畅的视频,比传统的显示屏更薄、更轻。有机发光显示屏的主要优点在于:
1 S0 `5 d- N0 t( W8 C! i9 b    + d1 L4 @% S# |/ I; v
更薄、更轻:有源阵列OLED显示屏的屏幕只有1.5毫米厚—厚度相当于液晶显示屏的四分之一多一点。
/ i+ [  L/ q8 c$ ]! t更清晰、更艳丽:有源阵列OLED显示屏的刷新率比液晶显示屏快1000倍,更加胜任流畅、清晰的视频显示。OLED的亮度范围远远超过人眼的观察范围,因此显示屏的亮度可以在保持影像对比度、阴影和高光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 w+ \9 o# z: {, {1 p% ^" V' H" S+ G! c可视面积更广:OLED显示屏的观看角度比液晶显示屏大(最高可达165度)即使在强光下仍然如此。
/ z) a# ?$ U* ~- T. [( cOLED广阔的应用前景令低迷的IT业界振奋不已,比如,在商业领域OLED显示屏可以适用于POS机和ATM机、复印机、游戏机等在通讯领域则可适用于手机、移动网络终端等领域;在计算机领域则可大量应用在PDA、商用PC和家用PC、笔记本电脑上;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则可适用于音响设备、数码相机、便携式DVD;在工业应用领域则适用于仪器仪表等;在交通领域则用在GPS、飞机仪表上等。
; ]) Q8 u1 w  X$ L- a' Q纵览国内外OLED显示屏柯达的OLED显示屏:
3 R" s" s$ `1 r% ?3 [0 O柯达二十年前就开始在OLED项目进行投入,现在似乎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许多厂商都向其购买相关的专利技术,而柯达则非常聪明地利用自己在数码相机上的优势,将OLED技术作卖点,达到了“1+1”不等于“2”的目的。柯达在今年3月举办的第79届国际摄影营销协会年会及行业展览会(PMA)上成功推出新款数码相机Easy ShareLS633,该款相机的2.2英寸超大面积显示屏采用了OLED技术,大幅度改善了观看角度,而且其清晰度、亮度和细节表现力均表现优秀这款价格不足400美元的数码相机为310万像素,今年4月上市,首次发货量共10万部,相信对发烧友们有极大的杀伤力。不仅如此,柯达和三洋的合资公司在成功推出LS633之后,继续在推出OLED显示屏产品,成为全球第一批商用OLED显示屏的供应商。
' s- z8 V& Y3 I7 J  T& u+ W: {三星SDI公司更是自信地称其计划在2005年占有全球30%的OLED市场,并在2006年前,在OLED市场达到23亿美元的销售额。虽然该公司一直从事小尺寸OLED显示屏的生产。在立足手机、PDA等市场之后,它又准备向大尺寸的OLED市场进军,它认为DVD、 PC等显示器市场也非常有前景。( I0 F$ p) X8 ~+ T0 V
国产的OLED显示屏相对于国际老牌IT企业,我国的OLED厂商起步晚,但也获得较好成绩2002年11月,清华大学有机发光显示项目组和北京维信诺公司共同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款OLED全彩色显示屏.该OLED显示屏的成品尺寸为!.28英寸,厚度为1.8毫米,最薄的只有0.5毫米,显示色彩为26万色,今年3月又成功开发出4.82英寸OLED显示屏。' J+ N* j0 F: K- k$ L
OLED虽然已经为大多数显示屏生产商认可,并将其视为未来重要的显示技术。但是目前OLED仅局限于运用在小尺寸和显示量较少的产品上,如数码相机和手机。在其它大尺寸产品应用领域上,与其它传统平面显示技术比较仍无法胜出,主要的原因在于驱动有机发光体的电路所需的多晶矽薄膜晶体管成本太高。不过,现在厂商们已开始想办法,将OLED显示屏做大。索尼推出13.1英寸的OLED试样面板、三星SDI推出15英寸全彩OLED个人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试用样品,奇美电子日前宣布已成功开发出全功能、全彩20英寸的全球最大的OLED显示屏。5 K) M2 j% k! o0 Q- h
业界普遍认为OLED的产业化已经开始,今后3至5年是OLED技术走向成熟和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
! a$ a- L5 ]- y/ i- ASED显示技术:! o+ O( e: F( W5 r
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是FED (field emission displays)显示技术家族中的一员,FED技术是从如何将显像管变得更薄开始着手开发的。FED虽然在市场上失败了,但在技术上相当成功,各种将CRT平面化的技术都是由FED技术发展而来的。比如三星、三菱和摩托罗拉一直在开发的碳纳米管FED技术carbon nanotube FED (CNT-FED)。飞利浦、日立和先锋公司也在研制类似FED的技术。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SED技术。SED在最初研制时也被称作surface conduction emitter (SCE),佳能公司在1986年开始SED技术的研发,从1999年起佳能与日本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东芝公司一起开发SED显示器。今年10月佳能和东芝共同投资组建了SED公司,总投资达到18.2亿美元。新组建的SED公司将在2005年正式将SED显示器商品化,开始生产主要供大尺寸平板电视使用的SED面板。( e2 l- c5 C2 f" u# F& e. T
    # @% F, }2 p, i3 g8 G3 j( w6 T4 g
SED的基本显示原理同CRT相同,都是由电子撞击荧光材料而发光,但电子撞击的方式却不一样。CRT显像管是将一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在偏转线圈的强大磁场下偏离原来方向,依次去轰击荧光材料。而SED则是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板与铺有大量微型电子发射器即电子枪的玻璃底板平行摆放,大量的微型电子发射器就像液晶或等离子显示器的像素一样。SED显示器的关键是微型电子发射器之间的缝隙,这个缝隙只有几纳米的宽度,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会产生隧道效应,从而使发射器发射电子,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撞击荧光材料从而发光。由于SED显示器不需要发射电子束,从而使厚度可以做得相当薄,目前公开的试验机型的厚度比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都要薄。0 X5 L* \9 N0 M- }  f8 T; v
    7 A% ~2 g: c/ w% \0 |( ?: q! n- m
SED的技术特点
9 N. H) _6 p# s) L( v# W1 u0 w
http://cn.fpdisplay.com/technology/uploadfiles/2006912122657763.jpg
; N: A) g7 h7 P# g) V
   
) a$ X* S: I  A( uSED显示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比度高,这是由它的发光原理决定的。由于发光原理和CRT相同,所以SED显示器具有CRT高对比度的特点,这是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公布的SED面板的对比度高达8600:1,灰阶为10位。SED不存在反应时间的问题,几乎看不到拖尾与轮廓模糊等现象。它没有CRT的散焦现象,视角也很大。由于不需要电子束的偏离,使显示器的厚度大大减小。和液晶相比,SED不需要背光,所以厚度比液晶显示器还要薄,从而实现了平板化。在能耗方面SED同样具有优势,它的能耗相当低,42英寸SED显示器的能耗比36英寸CRT电视还要低。在大画面方面,SED显示器只需增加微型电子发射器的数量就可以轻松实现大画面。由于以上的众多特点,佳能和东芝公司准备将SED技术作为一个新的适应高清晰内容的平板显示器标准。7 v  c, ?( O3 u

: x: \& G6 Z  [; A- {* bhttp://cn.fpdisplay.com/technology/uploadfiles/200691212278478.bmp" B1 H+ Z# ~) s, f0 P2 D
   
9 n8 a" n) U7 v" w5 w  ?  O- G市场调查公司的最新调查预计,2008年平板显示器市场的收入将从2003年的427亿美元提高到972亿美元。尽管在理论和样机上SED表现出来的影像要比液晶和等离子更清晰,但目前还很难说SED已经完全达到了投产水平。而且液晶在中小尺寸市场、等离子在大尺寸市场上正在逐步稳固各自的地位。同时液晶与等离子的价格正在急速下降,SED能否得到普及,要看它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与前两者相抗衡。" n; A+ _* i8 o$ D: D9 m! |0 O/ e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LCD技术能否成为未来大屏幕、高清晰显示市场的主流?

新闻背景:11月27日,索尼公司在深圳首次举办高温LCD(H-LCD)技术研讨会,向与会的中国厂商详细主力显示技术(H-LCD)、新产品计划,并明确表示要大力拓展中国市场。索尼公司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与国内的整机厂商、光学引擎厂商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1 A+ d1 o% r0 b/ C1 [. [, O7 C
& u% w( R* }, d. p* y4 a2 K评述: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高画质、大屏幕、高清晰显示需求的增加,高温多晶硅LCD技术(H-LCD)、硅基液晶技术(LCOS)、数字光源处理技术(DLP)、等离子技术(PDP)及超大屏幕液晶显示技术纷纷粉墨登场。 3 F: E' C( G' a1 q( N% F

- u: k. A2 O, Q虽然,CRT技术已开始退出主流应用市场。但是,市场终究是现实的,客户不会马上就接受新型的显示技术。他们在挑选产品时,并不会在意它究竟采用何种的技术,更多看重的是其表现出来的高清晰度的画面、方便的设计和合理的价格。
% L/ W' g9 h" V# ?, Q
. y- n* \' r2 w在几种新型的显示技术中,H-LCD技术发展较早,具备较强的量产能力,优势主要在生产速度、成本和最终产品价格上。但在清晰度、响应速度、冷却性方面的表现就稍显逊色。不过,H-LCD技术尚有潜力可挖,比如:索尼在其技术研讨会上介绍的超开口率技术(Big Nexus Aperture Process),就从开口率、耐光量两个方面对H-LCD作了改善。同时,通过改变内部Cs电容、调整两片LCD的距离,实现高亮度和高对比度;通过改变对向基板的材质来改善散热等。 * i; d; J6 u( V. O

  Y% P7 w- }# G/ c- U2 rLCOS技术的优点主要是高清晰度、高色彩真实度、高响应速度、省电等。而且,其最大的优势是可利用CMOS制造工艺,无需额外投资,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由于Si基板与对向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难以组装,在量产方面成品率较低。缺点是成本较高。
# ], A2 P0 K3 ?$ X$ j- c
4 I5 T' ]+ |( q) O/ i! D, X0 UDLP技术优势主要在整体结构简单化方面,在超小型化设备有出色的表现。但是,色饱和度度较差,生产工艺不够成熟是它的缺点。
8 n) L. ]2 R# o1 T' V6 f4 [5 K. {( E) M! {
目前,LCD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仅有索尼和爱普生等少数几家提供,DLP技术仅有TI独家提供,而LCOS技术的发展者也只有Three-Five、Microdisplay、Aurora等少数几家所有。这几家都是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要想让一种技术垄断未来,并非易事。索尼力推的LCD技术能否成为未来大屏幕、高清晰显示市场的主流,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