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6-28 14: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经验之谈!!
我所遇之类似问题如下:( f/ A# Q6 u$ T! m- T
9 U6 W: G5 ?0 R7 V! w几年前做汽门的盐浴软氮化,汽门材质为SUH3(进气门,马氏体系耐热钢)和SUH35(排气门,奥氏体系耐热钢),工艺为TUFFTRIDE处理后水冷,流程如下: o9 M5 C, w% r, ]' _0 e- y2 E
碱性脱脂→水洗→预热:380℃×30分→TUFFTRIDE处理→水冷→烘干水分→抛丸除垢→防锈→检查
3 a! ^4 ~. ~" z1 N
. M; P: E& v6 G" M) Y最后检查时发现,在汽门的杆部和FACE面出现有大小不同的圆点状白色斑点,正常颜色为灰黑色.经金相检查后,此处无氮化层4 K' Z8 |1 W, a; a/ S
5 [4 N. U; i6 w8 c3 `' A5 D# f$ m刚开始客户投诉,我们将问题集中在工程内的条件变化,0 P" P' W- L5 ^1 i+ X- T
[ u0 `( b1 V9 m
1.以为是脱脂不良油斑残留引起,经更新脱脂剂,更改脱脂方式,问题依旧.. H6 I$ t4 S: _0 d- M. G
2.然后,又以为是预热不均匀引起,经过试验,即使不预热或大幅度提高预热温度和时间,问题还是依旧;% _* k* g8 H4 ^" K2 Y: |# c: G
3.此时开始考虑为是不是跟来料的汽门本身有关系,然后对汽门在氮化前增加喷砂或抛丸的前处理方式,此时此种不良开始降低,但是此现象还是存在,只是比率比之前低了很多.
. D. H1 T5 t2 V* v/ i- f& \4.这时候就开始怀疑,汽门的材质或者机械加工是不是发生了变化,结果再到客户那里进行调查,此时就发现客户为了降低成本,现在改用了一种相对较为廉价的切削冷却剂,并且切换日期与此现象发生的日期吻合.# i# e. p6 T# d/ h2 O* o( M. D0 ^
' b/ k8 Q0 z, C! U8 e( u这是我们一个重大发现,经过反复确认,试验,最终可以肯定了就是这新的切削冷却剂在里面作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