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3 21: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1
●组织概况
" [! f9 K; { P5 q(1)组织的位置;0 J: y% r" P( x9 ]: S! @( i% P
2)组织的名称、地址、联络方式;7 @0 G! g& }/ q0 o) H0 Y
(3)组织的规模、性质、隶属关系;. }6 X1 K( [2 k- G# A1 t: \
(4)组织的人员结构,产品、活动或服务项目;0 e7 m: H$ y7 S( A% j" O
(5)组织环境部门负责人
% D6 ?; K5 \1 k$ j( s(6)组织的装备、设施;
) c; e# B- W" F# C& V(7)组织环境管理及环境审核的历史及现状。. V2 x4 b9 x7 [3 u2 |
●环境管理
; j& S# W4 T( c+ f(1)环境管理体系
0 U: b2 N" ?- Q' B5 a# r①是否有一个形成文件的有效运行的环境管理体系?
# \& X" g) z4 L9 C: l8 n/ ^7 j②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包括了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 ?% |9 F* A x \# i. x' M" E" A
③是否有满足EMS运行所需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阐述其构成及内容? ( T1 ?) [4 i/ z& c; e
——能够对组织现在或将要开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对环 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G2 Z* `& f; T/ t7 e0 f3 m( H0 y
——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 t5 E( l5 d# |( v——能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 A$ z9 \6 \) x
——能够建立有关环境目标;
! m% }$ m8 W; _- C: K3 x——有利于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开展策划、控制、监督、纠正措施及环境管理 审核等工作。以确保环境方针的有效贯彻;
7 Y2 q/ V9 h- P: w k——建立有关的环境目标;3 C# s r+ J/ I8 O7 J; C
——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根据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凋整。
; f Y- D$ u- u) V% n4 u(2)环境方针
# J9 O' `: ?+ ]) e# \+ ?①环境方针是否被批谁、签署要以书面形式发布?
0 @7 g2 `! r$ g②此方针是否指出了组织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的保护体系?! M$ \# Z; r; r) H
③环境方针是否传达到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并被理解和遵照执行?
! n1 s2 h5 O! L, ^, v/ g0 q④环境方针是否适宜可行?1 F8 t, T; K: G0 ^& U4 K0 M
⑤环境方针是针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和评审而提出的吗?
, _+ \ m! w; S⑥它是否包括对有关环境义务的陈述和承诺。如:) t( K) B8 e% |5 X& a7 V
——为全社会环境保护做贡献;
/ ~0 t' ~" L: y( D4 ^6 \——在事业活动的全过程减轻环境负荷;; @+ X s) n7 v8 c0 j- X
——开发有利于保护环境、省能、省资源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 2 p" z: z' [6 \, g9 u9 o) k5 G
——减少浪费和资源的消耗(电、燃料和材料);
2 [1 b- o. |& r/ ~1 B& _——减少或消除向周围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质;
/ c* t; ~/ _+ g- F% y" g——产品设计的原则应遵循尽量减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用后处置所造成的不利 环境影响;
' p: p$ x! t" k——尽量采用环保材料、技术、控制与原材料有关的不利环境影响;
1 E3 s- }% d3 |9 f9 }——尽量减少由于新的开发项目(由战略策划带来的)所造成 的不利的环境影响;6 |- z' r' S. E" E! d [& s% j: M
——满足或高于法律要求;
7 S ?% _3 p5 H, B& S——努力获得持续改进,不断改进环境工程和进行污染预+ I, w z j4 D+ l: p4 N# M' S
(3)组织结构与职责权限-
* k8 s7 r' W& r) \! C% e' X①职责权限和资源* _- u! p; P# L6 e# h% u J/ s. H
a.组织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是如何确立的?1 J1 p( I6 p, b `7 g
对于从事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及相 应关系是否有明确规定并形成了文件?2 h8 k" e' |3 a9 O+ m$ E3 `* y- M
b.管理者是否明确规定了上述人员及各级人员以有效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 行为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出“部门环境责任制”和“岗位环境责任制”)?
$ y* S+ [0 S( v5 J; J) T他们是否履行了以下的职权和义务?
9 j/ ^8 R, p) d: V——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足够的资源和适宜的人员;
( F& E0 W+ a( v6 k" @. C$ t! }——确保环境方针实施;-
/ m# @( ]( Y1 q+ g——预测、确定和记录发生的环境问题;
1 y r5 N' Q; ~( o$ p% O——通过指定的渠道对上述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C; a2 R4 p% m3 n# Y# h& m* D——验证这些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
7 ]9 l4 r# `0 M) t' T——采取补救措施,使环境领域中的缺陷、弊端得以纠正;0 |6 N+ j& P+ n4 o5 }
——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应急措施。( g2 T' `3 R5 d b" ^9 L: L
②验证的资源和人员! R' w7 ?8 T/ X3 E% H! S
a.为了验证EMS的有效性而实施的内部控制,组织是否规定了验证的方法与程序? 并已形成文件了吗?
3 W# c1 h6 _7 k1 D9 x {2 L$ wb.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吗?4 @, u0 u1 K2 X6 ]
c.为实施验证活动提供了合格的人员吗?
- ^6 {. C# R2 E8 ^9 Y, _# i5 j'③管理者代: {( q, O" P0 `# \# n: g
管理者代表是否由最高管理者授权批准,并是最高管理层的一员?管理 者代表是否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赋予了按照标准建立、保持和实施EMS的相应职责和权限?
( T$ e/ ^9 \. k! d' X④人员、交流和培训
. Q% D4 x. G; m8 K9 G% \a.组织是否制定了书面程序以确保各层次的人员都知道并理解:
* i8 X0 u& l6 x/ }: Q: S: M a3 P——为什么要实施EMS及其相关的环境方针、目标和准则?, A2 g. q4 `, P
——本部门、本岗位所从事的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影响?提高环境 业绩所需采取的措施?+ T/ S, X9 R+ }
4 m. H' o; z- p( z$ F——在贯彻环境方针、目标中他们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M. m8 v; A' d
——如果违反规定的程序可能造成的后果(即环境影响)。
/ {" U: m5 t& D; N" h, A8 Bb.是否建立、保持并实施了有关培训要求的书面程序?; C# R/ Z. R) v l6 b
c.培训程序中是否规定了培训的内容以及实施和保持的方法?特别是对方从事对环 境有显著影响的人员应有上岗要求并保存培训记录。: p4 K* r# N0 e1 v, Y$ z& m% l
d.法律、法规或内部规章对人员有资格要求时,是否有通过培训的资格证书和相应 的工作经验?8 x! a$ o0 G" y' m. k
e.是有关继续教育的培训记录吗?
# e1 w) }7 ^$ M% V+ x⑤合同方(分供方)
7 w) ]7 x! n7 x/ |a.组织如何评价和选择符合环境要求的分供方?(应提供评价方法及选择准则)
8 U5 Q" q1 a h- a5 U" S" Kb.组织是否制定、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其合同方了解并同 意执行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有关要求?
6 Y' ?* [/ r7 K8 pc.组织是否对其合同方能否持续地符合有关要求进行了有效监督控制/ I, D+ J; V( P- ?' w+ c7 r% Y
——必要时应签定环境保证协议;
: L7 U0 e7 q, m4 \9 B——应建立合格分供方名册及档案。6 ]; a0 y3 M/ z0 e
(4)环境影响;
' u" |) S# B4 A) G! R①对于来自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于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的反映和看法有没有制 定接收和答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这些程序实施了吗?
- O5 l% S; H4 L# q②这些程序的制定和实施是不是为检查和评价组织的环境行为的?
, x5 \0 \: |* R0 D! p i) s4 b6 a③重要的环境影响是否予以记录
" _# A) z) u3 c$ ^* U+ V——原材料及其他资源的耗损和浪费;
8 U; W) A+ `2 N8 l: q——对工作环境造成化学的、物理的或潜在的影响及对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 c! G8 B% @# T L1 a( M
——外部环境影响;+ J7 B) Z/ f; S# k2 v% X( j" T) E8 H
——事故、泄漏、爆炸、火灾等可能性及后果等。+ j" V3 C7 ]) F/ m9 Z: Z+ [
④是否针对下列事项制定了适用的程序:1 M' [' p# P2 T$ ~1 k+ E0 y8 u
——受控和非受控偶然地向大气污染排放(如燃煤、废气、粉尘、恶臭等);" E/ C8 `8 C6 w" p
——受控和非受控地向水体(海洋、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排放(如污染物、有毒 污染物等);
6 h7 b5 z7 G0 R( Y+ k( ~——固体废料及其他废料的排放(如工业固体废料、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物 废料、无机物废料、人造废料、危险废物等);3 j: ~% o# p. d6 {: k/ c1 X
——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
5 J& y2 \0 R3 n* W6 H& z3 B* \——对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燃料、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利用; ——对噪音、臭气、灰尘、震动和视觉的影响;0 F/ o$ \' o4 M4 x
——对某些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殊影响(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 [% E; |, c) e/ r' f; W6 Y% _
⑤在制定控制环境影响的程序时,考虑了下述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了吗?8 {/ z- v$ c/ H9 q1 l
——正常的作业条件;
7 {- ?9 h( k; m5 V, |1 w ]) |, p2 @——异常的作业条件,包括停车和启动的程序和条件; q' V, @# M9 ]' s) g1 v
——事故、偶然事件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 U: E1 P! J0 f& Q/ ~5 B
——所有过去、现在和计划中的活动。
; i2 b: P1 |1 d: j( z⑥在制定的程序中,是否把所有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环境法规、规章、环境政策及 组织的指令、惯例、规范都进行了登记?4 H4 @2 q1 m; K: I4 \$ T- n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记录环境影响及相关利益方的观点?/ Z: M7 I$ f+ N% e# [$ S
⑦相关的利益方包括:
: W+ r5 C9 l$ o: y ]——顾客;
$ `/ o# |/ J) L; G# `6 E1 E8 O$ f* N——员工; Y2 V' x# n4 g+ }7 \* X+ |, L# T/ r
——权威部门(政府主管部门);! W/ ?) r" D% l8 s. w
——邻近组织或个人;
& p$ O+ n) H: I9 [# \& D q }- e——股东和投资者;
' O" X& n9 n! }/ g4 X$ x——分供方;" [; F: ^, T5 H5 N) S" y
——银行;
2 I; M( R% s# V4 i——保险公司。
0 M1 ]- k0 v- F+ {. C0 e(5)环境目标和指标/ W) G. T4 }% v: H
e六西格玛品质论坛①组织是否建立了程序,以规定组织各层次的具体并可测量的目标和指标?
- R' |8 Z) s/ [②环境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 a6 k/ o' B$ }' nf——目标必须是定量的;以对环境业绩的持续改进作出承诺;& W# J# L1 a7 ^' K8 Y
——目标之间没有冲突;
: H" t5 C# G) Y. o, ^& j——目标应依据要求优先排序,并能随时依据法规要求重新排序;+ O* J# }; a0 x; X+ o: @' Y3 A
——应规定达到目标的期限,并能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 u$ H) _
③环境目标是否包括了
, m) E1 ^8 g, p7 N, h" t——环境法规及规范的要求;
- W, e# v* @$ K: t# C2 T% J——组织在财务、作业和经营方面的要求;& Y- Z. j: J2 R# x$ R
——主要利益方的观点。
! s# a9 I( L: B8 \7 H(6)环境管理方
+ E! i) ]# _& r& Q. d% E! q①为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组织是否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环境管理方案?2 C% P$ O& X$ F9 Z
②这套方案是否包括了:9 ^! A$ [8 Z6 d- i. Z. g* F
——实现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资源和职责;
% p8 w: q& j0 [: {4 x——根据优先次序确定的具体措施;* l9 s) c; W L# x
——所有责任方参与策划的过程;
) q' `0 s. h1 }* u——定期评审和监督、修订环境管理方案和程序。
3 Y& C# R' {. p3 H% ?* ^; j③对以下情况(如果会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是否制定了更为详细的环境方案
9 C, ^. U" q. E) L. A——新开发或新设计的项目;
1 Z. y) n( O# B7 `; \; t% `, [" N8 O——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
& ^! y/ A; J6 h+ Z/ r1 U( a——新服务或改进的服务;. `; f3 V$ G, C6 H A0 w
8 Y/ S1 U2 k1 _" a" T! `2 R6 C& S. ?; o
——新过程或改进的过程。
& q3 g: Q2 I6 D) E4 \8 k④对于项目或改进项目的环境方案是否包括从策划、设计、生产、安装运行、停止 以及可能的报废处置全过程?
! P/ }' W* z9 p" G9 e4 {⑤其环境计划是否规定了以下内容:
: I5 x7 S( H8 t7 V——要达到的环境日标;) E8 U- ~4 R* B
A——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途径;
- P @0 e1 f6 |* l* f, H3 U——各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上都指定了负责实施环境目标的人员; ——处理项目实施中的更改或改进的程序;7 i7 h7 k7 J- I1 Q* x' p4 j
针对纠正措施是否规定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其适应性的方法。
. p& s6 {. ?# y2 r- C6 Rl(7)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G F0 ]! O. w& B①环境手册( r0 T/ ^6 Z5 n, A+ V
a.组织是否拟制了一部能覆盖并描述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的环境手册?( z. i6 M, {! S. \) y. A8 T
b.环境手册是否被正式批准并发布?
1 B+ E; n5 v8 Z3 d: E0 z+ `/ ? p$ Ic.环境手册是否包括了如下内容:
2 @! u( A! }( s——写明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对环境的承诺;
' T! s& t* n% W0 n/ d5 z2 _! u——提供法律、法规和其他方面的要求登记;: G& v+ f6 m. ]( s
——提供重大环境因素登记;
, Q# L/ l) A( M3 t9 b* v3 |——描述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 `! s+ O! d! q/ S( [. D6 @) H——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关键的职能和职责以及职能间的合作(即主管部门、配合部 门不同的职责范围和内容);
6 w: W1 O9 w0 [$ H( C——给出引用文件及其相关支持性文件或管理条款的索引或摘要;
/ s; h* q2 b& U; L5 Z——给出二级通用程序文件的目录;1 w) @& j: m' Z8 Y3 F* u) e
——规定手册审批、修改、换版、保管、控制的要求。
% r- e6 N5 G5 z7 M0 c7 ^d.环境手册及相关文件是否描述了如何处理以下情况,如:
& B" l6 ^% m+ J0 v——正常运行;) A3 Y/ d% g1 G7 ~- E0 W
——非正常运行;& a# ^. V2 z7 _- A* Z
——突发事件;, x7 X, ^/ Y) s5 X) [5 j8 y' u
——偶发事故;! y I) x1 _ P
——紧急情况;
# |; H7 b5 F; J% m——过去、现在和计划中的经营行为。& v# j4 h- ~0 T' J# D* g. K& N; j
e.环境手册及相关是否包含了应急计划的内容:* Y* D8 F* ?. K+ F N6 `4 o3 \
——处理各种情况所需的环境信息和作业指导书;& E+ i5 r; }+ ?; }% u
——对应急措施有效性的检阅手段(可行时)。
" t5 b( @6 i' c: i6 T- E②程序文件6 k. `- x ^, I7 w3 |2 [$ C/ R
a.是否依据环境手册的总体要求建立了第二层程序文件(约10~30个)来对有关要素 的实施进行控制?, _. U$ Y& F. P8 C
b.程序文件是否规定了实施该程序的职责、活动和权限?并具可操作性。规定谁做? 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L3 k* X- f+ G( {/ W! L, H8 L
c.程序文件的结构是否统一?% Z2 A2 u9 z1 F1 |
③支持性文件
. Q9 `* f9 H% I' g' h& u6 m* oa.是否制定了足以支持第一、第二层文件要求的具体描述执行作业过程的第三层支 持性文件?+ y; ~1 r8 h+ I k+ E5 [6 T
b.这些支持性文件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按工作顺序具体描述工作过程,并辅以 记录、表格和检查清单,可作为工作的“工具”,个人工作的基础
) A3 ]7 N, I( W0 K# O% Q④文件的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