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设计塑料模时,确定了模具结构之后即可对模具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即确定各模板和零件的尺寸,型腔和型芯尺寸等。这时将涉及有关材料收缩率等主要的设计参数。因而只有具体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缩率才能确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即使所选模具结构正确,但所用参数不当,就不可能生产出品质合格的塑件。
$ y8 m* W! K- K, {3 A: o
T. u8 w) Z7 P4 g 塑料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
, w7 a; d, W! N3 \0 {
1 R: b0 R! H* A7 Q 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当然加压以后体积也将缩小。在注塑成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型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例如尼龙610含水量为3%时,尺寸增加量为2%;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的含水量为40%时尺寸增加量为0.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型收缩。 # w* s2 ]' S! [
]) } c( r- w4 j I8 ^ 目前确定各种塑料收缩率(成形收缩+后收缩)的方法,一般都推荐德国国家标准中DIN16901的规定。即以23℃±0.1℃时模具型腔尺寸与成型后放置24小时,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条件下测量出的相应塑件尺寸之差算出。 1 R: s* w' v2 ]- _, i9 a5 Q
7 S; S. ~$ F% I+ A( a0 S 收缩率S由下式表示:
3 n& e5 N& k, X0 O) u5 F$ \
' N1 d |7 Y1 w; L! x1 M/ ZS={(D-M)/D}×100% (1)
: u& f% m& d; B* C$ E3 R
* G2 s: R( A" K% L/ H; P$ r( W 其中: & F8 ~1 N, {% J/ s. L, i3 I
% g% {) h- J8 y, X4 `: G" k7 U) F S-收缩率;
+ A0 D5 s" ^( @8 N/ ?# ^. Q* K5 @. c% m8 e' `" M ]0 V( z+ ^$ E
D-模具尺寸;
% w6 M5 r( n2 J$ Z9 |* C
( n. d! |1 x6 V; |9 }7 t M-塑件尺寸。
2 G f" A; H) x% e7 s! W' K$ W% w9 q/ Z; O* b
如果按已知塑件尺寸和材料收缩率计算模具型腔则为 D=M/(1-S)。 9 q* Q3 P/ F7 B* m+ u
1 f/ G* E6 ~3 Q( E& R0 D9 i 在模具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一般使用下式求模具尺寸: " O. n9 b" y0 ^1 s! W& t
/ B; \3 y; v: a' K+ _6 k% O6 z! l
D=M+MS (2) ) |& P/ k: d+ B8 J
' s: K6 _0 V$ J5 q# T2 y 如果需实施较为精确的计算,则应用下式: : a/ e9 G9 k6 y4 n
; C. U" @* t/ W! e( ?
D=M+MS+MS2 (3)
* s* Q x4 Z& d' d
0 G2 q( p# J$ P2 \( L$ [9 |3 D 但在确定收缩率时,由于实际的收缩率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只能使用近似值,因而用式(2)计算型腔尺寸也基本上满足要求。在制造模具时,型腔则按照下偏差加工,型芯则按上偏差加工,便于必要时可作适当的修整。
c4 ]; @; E% W% F2 ^! O
; i" |% v( D4 w* b! U 难于精确确定收缩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种塑料的收缩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因为不同工厂生产的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也不一样。因而各厂只能为用户提供该厂所生产塑料的收缩率范围。其次,在成形过程中的实际收缩率还受到塑件形状,模具结构和成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作一介绍。
2 D- d m, o+ `, f$ |
1 t- X9 N$ w1 w- [ 塑件形状
^- n! n7 b& D- w, N: Z o9 ?& g: J: A R0 m1 h
对于成型件壁厚来说,一般由于厚壁的冷却时间较长,因而收缩率也较大。对一般塑件来说,当熔料流动方向L尺寸与垂直于熔料流方向W尺寸的差异较大时,则收缩率差异也较大。
1 t5 [% f' L$ c$ V- l! I$ z4 a# I. c4 H: f. e
从熔料流动距离来看,远离浇口部分的压力损失大,因而该处的收缩率也比靠近浇口部位大。 因加强筋、孔、凸台和雕刻等形状具有收缩抗力,因而这些部位的收缩率较小。
; U2 v4 p5 j. \6 O1 M v6 [& f: o: H) O- z" u
模具结构 , u( r* P+ C, S& a1 y7 u. z
8 l. p- V Q% K" c' V0 L 浇口形式对收缩率也有影响。用小浇口时,因保压结束之前浇口即固化而使塑件的收缩率增大。 , }/ c; z! f( l5 p" m$ E7 a0 a
" V( n! @, w0 K* L! f! A. K+ G9 q) S
注塑模中的冷却回路结构也是模具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冷却回路设计得不适当,则因塑件各处温度不均衡而产生收缩差,其结果是使塑件尺寸超差或变形。在薄壁部分,模具温度分布对收缩率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7 |) L d* j" I
9 L- w9 A! q5 b4 f( T- [: p 成型条件 4 K/ v+ e. M) J! b
: w9 O# f+ l& Y- w/ \4 d 料筒温度:料筒温度(塑料温度)较高时,压力传递较好而使收缩力减小。但用小浇口时,因浇口固化早而使收缩率仍较大。对于厚壁塑件来说,即使料筒温度较高,其收缩仍较大。 . M5 F% S& d$ L3 [& p7 Q8 P5 R
( ^* d* C$ F! g; v" {, X8 f$ n: E补料:在成型条件中,尽量减少补料以使塑件尺寸保持稳定。但补料不足则无法保持压力,也会使收缩率增大。
, {; U1 j) L7 w: e# Y7 Y
5 @' X6 `2 V5 r! T' \ 注射压力:注射压力是对收缩率影响较大的因素,特别是充填结束后的保压压力。在一般情况下,压力较大时,因材料的密度大,收缩率就较小。 ) U' O% m: q9 [" }
" A; K( [* q6 i% w7 f* }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对收缩率的影响较小。但对于薄壁塑件或浇口非常小,以及使用强化材料时,注射速度加快则收缩率小。
+ X6 ~- G$ V) \1 Z/ G
7 c5 A U$ c/ r) b) E" C 模具温度:通常模具温度较高时收缩率也较大。但对于薄壁塑件,模具温度高则熔料的流动阻抗小,而收缩率反而较小。 . V: d# a* w3 C% H
. P) n" |1 c F# Z; {7 w- L- v
成型周期:成型周期与收缩率无直接关系。但需注意,当加快成型周期时,模具温度、熔料温度等必然也发生变化,从而也影响收缩率的变化。在做材料试验时,应按照由所需产量决定的成型周期进行成型,并对塑件尺寸进行检验。
: @& i/ h3 I% F* g( b& y$ u9 I3 C$ C) }1 C9 A; _
用一模具进行塑料收缩率试验的实例如下。
0 l0 N/ E; U8 |; z9 \6 X1 h
$ q; ?) A# K( u; k2 f 注射机:锁模力70t,螺杆直径Φ35mm,螺杆转速80rpm;
+ F. @0 b+ {1 M5 {$ \: e8 D6 n- ^# E. ~9 G! a
成型条件:最高注射压力178MPa,料筒温度230(225-230-220-210)℃、240(235-240-230-220)℃、250(245-250-240-230)℃、260(225-260-250-240)℃,注射速度57cm3/s,注射时间0.44~0.52s,保压时间6.0s,冷却时间15.0s。 9 j. i' d& D' [/ U& T2 G$ u" _
0 u: y6 C' m+ e' e 模具尺寸和制造公差
7 U" N: b/ N- ]
8 @! ?# A. r' k& ^) a+ a6 b 模具型腔和型芯的加工尺寸除了通过D=M(1+S)公式计算基本尺寸之外,还有一个加工公差的问题。按照惯例,模具的加工公差为塑件公差的1/3。但由于塑料收缩率范围和稳定性各有差异,首先必须合理化确定不同塑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即由收缩率范围较大或收缩率稳定较差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应取得大一些。否则就可能出现大量尺寸超差的废品。
, Q" c9 I" `) g5 }
0 f* l6 Q% y% F 为此,各国对塑料件的尺寸公差专门制订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国也曾制订了部级专业标准。但大都无相应的模具型腔的尺寸公差。德国国家标准中专门制订了塑件尺寸公差的DIN16901标准及相应的模具型腔尺寸公差的DIN16749标准。此标准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可供塑料模具行业参考。 0 \9 V9 }, F z ?0 l1 a& m
+ T& x' e, d# g2 @" ?
关于塑件的尺寸公差和允许偏差
3 C5 X* ^, q& k+ o8 U
( ^; l8 s7 T! m' z 为了合理地确定不同收缩特性材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让标准引入了成形收缩差△VS这一概念。
8 @3 t5 i D- K- ]" n
: x. a- d# \) R4 K4 z7 K△VS=VSR-VST (4)
z( @* a! E1 h* H4 H0 n/ M$ F9 R- u+ i L
式中: 1 P: g6 G2 q2 t; n
+ n! `$ y4 u' D+ n- ]( R5 v9 Q& k △VS-成形收缩差;
" s% P9 f- C* b0 y* z4 }6 M9 m4 I7 |! M6 G2 q' k3 f# d3 j, h
VSR-熔料流动方向的成形收缩率; . f- s1 w' o8 I" B* L3 [* j
$ N) q+ l$ C" _3 q/ d* P) b
VST-与熔料流动垂直方向的成形收缩率。
+ q" C" |$ @7 K& R' ^9 R) M- d" q/ v. k/ c
根据塑料△VS值,将各种塑料的收缩特性分为4个组。△VS值最小的组是高精度组,以此类推,△VS值最大的组为低精度组。并按照基本尺寸编制了精密技术、110、120、130、140、150和160公差组。并规定,用收缩特性最稳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可选用110、120和130组。用收缩特性中等稳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20、130和140。如果用这类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10组时,即可能出大量尺寸超差塑件。用收缩特性较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30、140和150组。用收缩特性最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40、150和160组。
/ Y7 N n! [* n( ?2 R1 Q
# a, K' R* c0 B2 R" E8 Q 在使用此公差表时,还需注意以下各点。表中的一般公差用于不注明公差的尺寸公差。直接标注偏差的公差是用于对塑件尺寸标注公差的公差带。其上、下偏差可设计人员自行确定。例如公差带为0.8mm,则可以选用以下各种上、下偏差构成。0.0、-0.8、±0.4、-0.2、-0.5等。每一公差组中均有A、B两组公差值。其中A是由模具零件组合形成的尺寸,增加了模具零件对合处不密合所形成的错差。此增加值为0.2mm。其中B是直接由模具零件所决定的尺寸。精密技术是专门设立的一组公差值,供具有高精度要求塑件使用。在此用塑件公差之前,首先必须知道所使用的塑料适用哪几个公差组。 ' i/ c0 [- G6 e) q, O3 L
* J& Y4 [- H5 e* G: J9 l$ {- z
模具的制造公差
1 M6 a: R4 h9 _) g# \
; H4 p! }) H- M- U P2 q% M& o 德国国家标准针对塑件公差制订了相应模具制造公差的标准DIN16749。该表中共设4种公差。不论何种材料的塑件,其中不注明尺寸公差尺寸的模具制造公差均使用序号1的公差。具体公差值由基本尺寸范围确定。不论何种材料塑件中等精度尺寸的模具制造公差为序号2的公差。不论何种材料塑件较高精度尺寸的模具制造公差为序号3的公差。精密技术相应的模具制造公差为序号4的公差。 / T; @" p' ?3 G/ d( m
5 I6 O8 F+ {# x( g7 f2 @
4 v* B6 H$ g0 I) e/ b; ?& O) |" I
0 k% P0 C( b2 M* @4 n 可以合理地确定各种材料塑件的合理公差和相应的模具制造公差,这不仅给模具制造带来方便,还可以减少废品,提高经济效期益 ) P% P! ^- G Z% z
* A0 g5 o5 F6 S+ ~ Q: D[ 本帖最后由 sxw68 于 2007-1-4 18:41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