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542|回复: 4
收起左侧

[原创] 打造百亿重装产业集群工作情况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 17: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打造百亿重装产业集群工作情况汇报
..................................................................................................................................................................................................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结合德阳重装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产业链和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及产品作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德阳重装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是:促进三大优势传统产业链,积极培育六类新型装备产业链。
/ Z1 n! Z" o* Q; G一、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现状
3 g: X2 C* I# d4 \' N, i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国家从战略上考虑,将国内重点装备制造业在“三线”整体复制而形成的,并因此奠定了德阳装备机械工业的基础。* N) q5 c: Y* F2 s1 z( Q8 T  b( q
德阳工业一开始就有明显的重工业化特征,其集中度之高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技术水平高、装备力量强、制造能力大的产业特征,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德阳建市,又加速了德阳工业化进程。由于三大厂(二重、东电、东汽)的辐射与带动,在德阳逐步形成了以三大厂为核心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集群。周边又陆续投建了894家具机械配套加工企业,进一步固化了德阳机械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
0 h9 s2 h) N/ Q, b# B7 ?3 P) h “十五”期间,德阳重装基地建设和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增速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拥有了一批装备和生产能力一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截至2006年4月的调查,全市有机械工业企业894家,资产总额41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2家,比2001年净增82家,从业人员61202人。2005年完成增加值60.43亿元,同比增加50.83%,实现销售收入190.78亿元,同比增加52.89%,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7.48%,拉动经济增长10.3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9.02亿元,同比增加111%,利润22.31亿元,同比增加143%,分别比2000年增长4.35倍、2.98倍、9.36、110.55倍。
! f* D8 e9 a' d) m# @: ^2 Y0 b6 b2006年1-6月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接近食品和化工行业之和,完成工业增加值41.14亿元,同比增长37.21%,比全市高12.5个百分点,分别比化工行业(23.95%)和食品行业(18.91%)高13.26和18.3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07亿元,同比增长57.83%;实现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增长60.7%;实现利税总额18.57亿元,同比增长63.09%。
/ Q3 r6 h$ a3 F$ z1 ?0 i0 [% ~( p龙头企业发展迅猛。2005年,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产量、产值、利税等均创历史新高。三大厂实现工业增加值35.77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8.07%,推动全市工业增长10.5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06.05亿元,完成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16.62亿元和20.72亿元。川油宏华实现产值6.4亿元、销售收入4.7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完成利润3800万元。/ {8 B; K: E7 N8 p) ]. V
2006年1-6月重装龙头企业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实现工业增加值24.80亿元、同比增长64.05%;销售收入67.79亿元、同比增长63.35%;实现利润11.23亿、同比增长45.76%;实现利税13.12亿元、同比增长54.53%;川油宏华实现工业增加值8411万元;销售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113.96%;实现利润6144万元、同比增长224.71%;实现利税6144万元、同比增长92.59%。
6 |3 F! p. v1 _1 U% U整体实力显著提高。重装企业整体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不仅能够生产冶金轧机、重型矿山、大型石化设备以及水电、火电和核电设备,而且已经成功地研发、制造了燃气发电、风力发电、大型掘进机和煤液化等设备,并开始生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东汽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生产的重型燃机,标志着我国燃气轮机研制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东汽、二重从德国引进风力发电及关键配套件技术,标志着我省已成功跨入大型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东电制造的堪称世界水电尺寸、重量和技术要求之最的三峡右岸机组,改写了中国水流发电设备的研制历史;东汽自主设计、制造的600MW亚临界汽轮机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了岭澳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二重开发了全断面掘进机和煤液化设备,在冶金成台套设备方面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基本具备在大型热连轧机成套设备方面的设备总包能力;川油宏华自主研发的数控变频拖装石油钻机,符合美国先进标准和API规范,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开创了我国钻机出口美国的历史,其出口成套钻机居我国首位,现已跻身全国三大钻机制造企业之列。: A7 q) B6 o0 }# _$ c) z8 _
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机械工业企业894家,从业人员61202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2家,占20.35%,资产总额396.97亿元,占96.6%,从业人员53108人,占86.77%。规模以下712家,占79.64%,资产总额只有14亿,占3.4%。其行业分布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9家、占14.43%;金属制品企业112家、占12.52%;通用设备制造业326家、占36.46%;专用设备制造业117家、占13.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1家、占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家、通信设备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21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家。国有企业44家,占4.92%;外资企业12家,占1.34%。与三大厂配套企业300余家,占33.56%;有紧密型协作配套企业200余家,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0 Q( F3 D0 }, }4 I全市百户重点企业中,机械制造业企业有35户,全市10户龙头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企业占4户。2006年1—6月,装备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的有13户。其中:东电增长76.01%,东汽增长69.77%,旌东电缆增长92.16%,川油宏华增长1.14倍,东方自控1.44倍,广汉川汉冶金1.42倍,东方电机厂2.42倍,广汉市钢铁厂1.27,东汽表面工程技术公司17.87倍,东汽实业2.92倍。盈利超过亿元2户(东汽、东电),盈利在1000万-1亿元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有9户,盈利在500-1000万元企业有3户(含1户非重点企业)。1-6月规模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不含4户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6.95亿元,其中31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66亿元、实现利润1.95 亿元、实现利税3.08 亿元。
% l* X2 P+ _4 B* @# G4 A1 ?二、德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 e" x& u! `" `# o3 I- c4 a8 V8 c中小企业群集中度相对分散企业规模偏小。894家机械企业相对集中地只有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0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共14家,从业人员2240人,总资产为13亿),天元集中区40余家,小汉工业区。大多数企业分散在全市6个县、市、区以及乡镇。894家机械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82家(包括三大厂),只占22.8%,资产总额396.97亿元,96.6%,规模以下712家机械企业资产总额只有14亿,2005年销售收入上30亿元的企业3家,销售收入1-10亿元的企业有14家。2006年1-6月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家。- W! h9 {' l8 v. I* C+ Q
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延伸程度和整体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集群、区域集群仅仅是产业的重要布局,更重要的是产业链条的延伸,配套企业产业链条延伸能力不足,我市装备机械配套企业集群、区域集群基本形成,但配套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造成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没有形成以上下游产品为联系的生品链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产品链延伸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大企业追求自我配套,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不能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互补优势,使企业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集群的品质优良程度、产业链条的牢固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9 }2 K+ ~/ z$ O* c% J
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德阳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产品品种单一,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偏于低档化,中小企业自主产品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4 T7 m8 Y& ^  W6 X, s
生产设备结构不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近几年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虽然企业加大了技术进步的步伐,生产设备水平和新度系数总体已有很大提高,有的设备已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但落后技术和生产设备所占比例仍然很高,德阳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升级速度缓慢,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 {3 p+ C8 i8 T% {/ e核心竞争能力严重不足。一是重装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和与国外大公司合作开发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一些关键的技术和产品还要靠引进和直接到国外采购获得。二是大部分企业用于进行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少。三是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一些传统装备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能力、技术等方面尚未实现有效整合。
0 h5 r, v: Z- _/ m, D' f9 N5 o中小配套企业不适应产业链发展需求。尚未建立起纵向延伸,横向联接的产业发展模式;装备水平低,生产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企业购置二手设备居多,企业平均设备数量少;专业性差,设备、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趋同,不能与三大厂形成梯次生产和专业化配套。“十一五”期间,三大厂及川油宏华的外协量达到29.27亿元,其中德阳机械加工企业获得订单11.45亿元,占40%;创新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用于进行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极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
: r: O9 G6 i' e0 h7 w企业人才结构和发展战略不适应国内外重装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由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德阳市重装产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重单机,轻成套;重产品,轻服务等问题,造成了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和技术开发人才的流失。最为突出的是缺乏既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又有资本运作经验,敢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缺乏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工程师,缺乏具有大型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的项目管理人才,更缺乏本行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配套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8 P, y8 I" F1 l, c+ t缺乏企业间沟通机制和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如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政策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反映企业业主诉求的等公共平台。
$ n2 K5 ^$ o  }* c- E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7: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三、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发展的对策
8 [& d6 J! u/ J- E'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重点发展的16项主要任务,结合德阳重装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产业链和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及产品作为重点。“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促进三大优势传统产业链,积极培育六类新型装备产业链。
# \' I. q' O8 @2 t(一)“十一五”期间德阳重装基地建设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s+ H0 V. K$ \3 V* @8 f6 q
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十一五”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优化产业布局,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使德阳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国和世界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 x" N: M4 C7 q5 Z  @6 Z! n发展目标:" c5 G$ a' G3 Q8 b4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确保42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确保120亿元,力争达到165亿元。
! s8 \3 N! v2 C: L——创立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建立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 M: ^# [! v. G2 l* T/ r4 b
——形成以二重、东电、东汽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30家。1 m: p9 Q. P$ v- i/ n
——形成完善的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石油化工成套设备等为代表的产业链,并进入高端市场,培育2~3家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
8 o1 b5 P8 ?5 `/ Y: d/ |——建成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二重重工业园、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三大特色装备工业园区及相关配套产业园区。8 _/ C' f. G  M2 ^
——建成为重装服务的原材料采购、储备、供应配送中心,形成现代装备物流产业。  f8 x: H9 l$ W; z% k; L3 `
(二)大力发展三大特色装备产业链,使之在全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7 M2 I4 L7 O% g9 X) |: n
——发电成套设备产业链。以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厂为龙头,重点发展“火电、水电、核电、气电、风电”成套发电设备,同时进军生物质能等新型发电装备。包括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燃气——蒸气联合循环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机组、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水电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 `3 H" e9 O0 q+ w
——冶金成套设备。以二重集团、立达机电为龙头,重点研制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大型冶金轧辊和传动件,连续复合熔铸高速轧辊和大型冶金备件,重型热模锻压力机、多功能压机、高能螺旋挤压设备、快锻设备等,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
, @- K2 D3 c# t7 z——石油化工设备产业链。以二重集团、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加氢反应器、30万吨以上化肥装置重型容器、1000吨级煤液化装置反应器,高性能DBS数控变频电动系列钻机、海洋钻机模块、海洋修井机模块、超深井钻机模块等的研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三)重点培育六类新型装备产业链,优化德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 G1 L: M( H" [4 C) X! f——数字化自动控制仪表和系统产业链。以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轮机控制系统、电站控制和检测系统、水电机组调速系统和微机励磁系统、燃气轮机控制系统、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其它集散型和总线型控制系统。特别是要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步实现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Q2 w, y1 E) S4 t4 T: h3 ^: @
——工程机械设备产业链。以二重集团为依托,发展全断面掘进机(TBM)系列产品,特别要加快大断面岩石掘进机的研制,尽快掌握关键设备制造技术。以金鑫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装备和现代物流装备。
  P0 o/ n) X' r) L% O" c2 W' X3 K——环保节能设备产业链。以中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二重集团、明诚电站为依托,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中小城镇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河道疏通设备以及余压、余热、余气、余油等能量回收利用成套设备。7 i( [) [6 t1 }7 Q: J+ t
——新型特种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成套设备产业链。以德阳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爱通电子线缆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交联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环保节能清洁型电缆、光缆等特种电缆产品及掌握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s. d1 s9 E2 @, B2 G% C
——军工配套产品产业链。以二重、东电、东汽为龙头,充分发挥德阳制造能力强的优势,积极拓宽为国防工业配套的领域。, o( a/ _/ v7 {- `
——其它新型设备产业链。以广汉川江机械有限公司、德阳利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新型纺织机构和新型印刷装备、现代中医药制药装备、新型物流装备。" m1 d8 X/ m% r
(四)重点建设三个特色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区及相关配套产业园区,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集中发展
: c* t. ~; W# ~/ B- ]$ ~) t2 ~% E——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东方自控、东气树脂、东气表面处理、立达机电、万达机械、东电控制设备、东方阿海珐为主体,构建集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装备企业集群。
! m# E  F) I& ?——二重重工业园。依托二重集团构建重工业园区,引进与重型装备产业有关的“高、精、特、新”企业及优秀科研中心进入园区投资建设,形成模块化协作配套的企业集群。; v7 ^2 l4 G8 p1 |2 ^
——广汉石油装备园。以川油宏华为龙头,形成石油钻机研发、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为一体的石油装备企业集群。
3 l. f3 \, ?9 t5 c继续推进天元工业集中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等配套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园区相关优惠政策,整合园区内技术开发、融资、中介服务等优势资源,增强园区的引资和集聚功能,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和企业集群,形成比较完整的冶金成套装备、发电成套装备、石油化工成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产品链。集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布局,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构成自发性企业群落,通过衍生、扩张、拓展为更大范围、更大影响的区域布局,从而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规模效应。+ T' j9 ]9 \$ H/ ]  g! ~9 P' B% W" S; e! ~
(五)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发展政策
* G0 [/ \4 {+ q- ]/ M, x1 G1 [+ A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通过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广泛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逐步实现自主制造的目标;全面提升机械装备的制造水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装备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挥我市区域优势,整合我市装备制造业资源,合理规划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大企业、大品牌、大项目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聚集地。, ~: `6 k9 [% _
2、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的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依托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提高企业原创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特别是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研发工作,掌握核心技术,并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形成,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实现企业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研发、物流库存的变革。
3 V) ?. w7 C7 c( d6 O6 l+ z3、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提升我市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瞄准国家重点工程,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加快我市重装企业技术改造,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及改造项目:8万吨模锻压机、1.4万吨水压机、加氢反应器、重型容器、重型燃汽轮机、百万千瓦级核电汽轮机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核电主泵、发电机蒸发冷却研制、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VPI绝缘技术应用、大型发电机DBS数控变频钻机、海洋钻机、海洋修井机等80余项创新、技改项目,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聚集地。! G7 O8 k2 d4 f; T. r. q( }7 j
4、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公司。鼓励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项目为龙头有针对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国际、国内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发挥德阳地区产业基础、人力成本、资源的优势,加强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大公司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发展外贸出口,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办厂,设立研发中心。
) n; K, l9 i: O5、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通过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整合产业资源,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外包配套和社会化协作,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成本,带动配套企业及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产业集聚,积极发展若干分工合理,重点突出的产业链和产品链,推动重装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z/ d) z0 z' \6、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力度,加快企业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高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带头人才,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造就雄厚的后备力量。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Y' X5 k# l( J) {' ]
7、以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契机,积极争取国、省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将德阳列为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对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重大技改项目给予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对国家级企业级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中心建设给予重点支持。3 P  k" s2 X( \5 g3 o3 l3 k' \
8、以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强化地方政策扶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本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 g5 N. v( g# L5 i% ]8 O+ G(1)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制定的关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重点领域装备技术政策、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强设备进口管理等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 g; s9 H( M4 C
(2)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设立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对列入国家、省和市的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设立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对列入省的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三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四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开发费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M2 D8 P- I: J, |
(3)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重大技术装备企业要加快实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各级人民政府要给予大力帮助,安排一定的自己给予支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努力减轻企业负担。0 E. `" e! J. a
(六)加强领导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 o8 x* ?8 U$ s" {( O1、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重装基地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德阳重装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建立市级相关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市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落实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制。完善重装领导小组与重装企业间的联系沟通机制,加强重装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合作、交流;完善重装企业的生产、效益、产品性能、技术状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科学、准确地把握重装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1 h" G/ J$ H# r2、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德阳市重装联合会、机械同业商会等行业协会工作机制,开展定期培训、交流、紧密合作制度;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和行业预警制度,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供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 f7 S9 e: d5 v; X, B3、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并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积极支持重装基地各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重装配套企业健康成长,促进重装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8: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向大家介绍介绍德阳啊!1 R2 q' P# a# ]2 N" f- |# f
希望大家顶啊!!
' i  _+ E. e9 e$ x不要沉哦
发表于 2007-1-23 17: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我来支持下 哈哈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