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912|回复: 7
收起左侧

[已解决] 关于磷化液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0 18: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人知道磷化液的具体化学方程式及如何知道其浓度和酸度问题?
发表于 2006-11-11 08: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引言:现在磷化的发展趋势是低温微晶薄膜,为了方便大家研发新的磷化配方,提出以下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 k2 O7 K& V; y( J3 p
0 \' K7 `- I& V' g1、磷化液的构成
. Z! G4 A4 Y, V( w$ R
$ T7 _+ Y/ d" Y, a3 D4 J7 ~    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如Zn(H2PO4)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NO2-、CIO3-、H2O2等。/ b8 k: t1 I4 V+ s$ _& @+ n" I
! W. }+ W4 g% C  \& ~. L. |
2、磷化的基本原理9 b0 t3 u! o2 [+ y) Y9 c
1 v! ]5 G0 |0 v" E3 o$ X
    原则上说,当金属工件一旦浸入加热的稀磷酸溶液中,就会生成一层膜。但由于这种膜的保护性差,所以通常的磷化在含有Zn、Mn等酸性溶液中进行。
; s2 z! I- s' ?. X0 k* o. x* `' j' |' Y6 v3 U
) c% L9 m5 W8 z7 V2 J5 c
3、磷化液中存在的动力学平衡
8 t" T% R1 [# d; H( k! v
" M1 K* [, B$ i9 M7 y% {磷化液的基本平衡方程式+ g1 W6 L  K* v5 ]; r
3M(H2PO4)2 M3(PO4)2+4H3PO4
+ i( X, W" g3 W此方程的平衡常数  x9 Y4 e1 ^0 e  J. Z1 S
K=[M3(PO4)2][ H3PO4]4- i% E8 a' c6 M/ f8 v9 E
[M(H2PO4)2]3
" n' i5 ^% C; O; `; |2 x1 A6 UM代表Zn、Mn等2 ]+ a" L2 N4 S
由上述议程式可以看出,常数K值越大,磷酸盐沉积的比率越大。而K值随一代和三代金属盐的金属的性质,溶液的温度,PH值及总浓度有关。所以影响磷化液性能的至少有PH值、游离酸度、总酸度、温度和金属性质。
, V7 E! t$ A' p: \- j' c: ^4 k1 D  ^
4、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g2 R. B6 ?7 n( i
4.1pH值的影响9 E. U2 W5 z$ U$ q
成膜金属离子浓度越低,所要求的溶液的pH值越大,反之,随着成膜离子浓度的提高,可适当降低溶液的pH值。, Y" d/ M& z7 d  P% F' n, [8 e/ ?
4.2游离酸度的影响" d" E$ C8 {9 [' |$ B8 _
游离酸度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的含量。酸度太低,不利于金属基体的溶解,因此也就不能成膜。但如果酸度太高,则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溶解速度,也不利于成膜,甚至根本不会上膜。4 a9 U; z' Z# a+ q" P
4.3总酸度的影响
9 r& R* A% X3 ?' i0 i总酸度主要指磷酸盐、硝酸盐和游离酸的总和,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总酸度高,磷化动力大,速度快,结晶细。如果总酸度过高,则产生的沉渣多和粉末附着物多;如果过低,则磷化慢,结晶粗。
  z8 M0 P, x; G7 g# S% Q4.4酸比值γ的影响2 E. j& h+ a) u: P- c; I
酸比值是磷化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它是总酸和游离酸的比值,以及表示总酸和游离酸的相互关系。酸比小,则意味着游离酸太高,反之,则意味着游离酸低。随温度升高,酸比值变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一般常温下控制在20—25:1。+ ]+ ?; T, X, ^) x/ ^4 e* d' O
4.5加速剂的影响
8 m# L' t1 Q1 a4.5.1氧化性加速剂
& h$ o# G0 N" R1 j3 E% q8 p" C氧化性加速剂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1)限制甚至停止氢气的释出。这个作用限于金属/溶液界面处,决定磷化膜沉积的速度,是磷化液具有良好性能所必须的。2)使溶液中某些元素,特别是还原性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如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生成不溶性磷酸铁沉渣,从而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的含量。此外,还可以迅速氧化初生态氢,可大大减少金属发生氢脆的危险。
6 }1 ^# G9 \# W: G! v+ k4.5.1.1硝酸盐的影响# f3 Z( \' ?1 f3 o6 ~3 z
硝酸盐是常用的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NO3-/PO43-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NO3-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
. R0 y5 s8 V& ~+ L9 S/ q, t4.5.1.2亚硝酸盐的影响2 k. O- }; G0 D% B
亚硝酸盐是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O3-配合的使用,以亚硝酸钠的形式加入到磷化液中。但亚硝酸盐不稳定,易分解,用亚硝酸盐做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含量少,促进作用弱;含量过高,则沉渣过多,且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一般含量在0.7-1克/升。
% M0 p) W! i$ \3 K+ d, P4.5.2金属离子促进剂的影响
8 _' o' F5 R) _磷化剂中添加金属盐(一般灵硝酸盐),如Cu2+、Ni2+、Mn2+等电位较正的金属盐,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细化,加速常温磷化的进程。
% a+ J* s9 J! e' z) b$ {4.5.2.1铜离子影响
% r. _) i* t- H$ d2 l) Q3 C- d# b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工作液中含Cu2+在0.002-0.004%时,使磷化速度提高6倍以上。但铜离子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其性能下降。$ I" T8 U# z6 t8 p  W. r  Q
4.5.2.2镍离子的影响1 x, v5 T+ w/ m5 Y
Ni2+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它不仅能加速磷化,细化结晶,而且能提高膜的耐腐蚀性能。Ni2+含量不能过低,否则膜层薄;与铜盐不同的是,大量添加镍盐时,并无不良影响,但会增加成本。一般控制Ni2+含量在1.0-5.0克/升。8 F7 o# }$ b. V: _% h- v

) R- p$ g  @* l, ~* X; y5、磷化液配方设计实例) D$ A4 }9 H" e# u9 D7 n' G  l
5 V7 x" u5 t9 @, s! h& O
    如设计总酸度为40点,NO3:PO4为1:1的磷化剂时,其过程如下:3 ?' G; C; m# F% U# w. W; f
5 t. N! \/ A; F
5.1物料的计算
6 {) g7 \( {+ q  y5.1.1磷化液中酸浓度的计算
. @; w0 {5 y: f) j* i. {% P2 o! C0.1×40=C(磷化液中酸浓度)×10
# U# Z9 m' o0 ?" O; P: LC(磷化液中酸浓度)=0.1×40/10=0.4(mol/l)
5 q5 Z+ C  H  i1 J1 Z5.1.2磷酸和硝酸浓度的计算
* L) b5 v0 H; O; i3 T) d% ]3C1(磷酸浓度)+C2(硝酸浓度)=0.4(mol/l)
. ~+ Q" o7 _% R& C# W而NO3:PO4为1:1
. M% I" l+ {# E1 ]% [所以C1(磷酸浓度)=0.1(mol/l)C2(硝酸浓度)=0.1(mol/l)
/ l; A" y3 I. M( P& K* A5.1.3氧化锌的计算
5 _" b4 L# ]. y7 k  J. ?ZnO+2H3PO4= Zn(H2PO4)2+ H2O
" G* c: I$ i% m4 b1 2
5 c+ G+ J  s0 }" U3 i8 h0 sC1(zno):0.1=1:29 K8 F8 ^# ~6 W; |9 l: |4 A
所以C1(zno)=0.05(mol/l)! t* S# T# Q' _. [/ O; d& Y
ZnO+2HNO3= Zn(NO3)2+H2O0 {+ p$ ~3 N2 e4 x. y# \& i, K9 Z2 ~
1 2
2 q0 J5 x! q7 z9 B7 L* X; MC2(zno):0.1=1:26 N( Q6 N, Y9 Z; J( c4 Y
所以C2(zno)=0.05(mol/l)- w" P3 k+ M  E, p
C(zno)= C1+ C2=0.05+0.05=0.1(mol/l)
- U( }( f, R+ H7 ~, S& J/ t由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要配制NO3:PO4为1:1,总酸度为40点的磷化溶液时,需要HNO3 0.1(mol/l) H3PO4 0.1(mol/l)ZnO 0.1(mol/l)( p( ?0 E. |9 W: s1 g! ^
5.2浓缩液的配制+ t( t& L! B8 D- Y/ Y% W" C4 P" O
5.2.1按上述的计算物料和所要求的浓缩倍数及磷化液的配制量,计算HNO3 H3PO4 ZnO的用量,并根据实际使用物质的浓度换算成其质量和体积。9 D4 S) F% e6 y" J. g9 C& m' c* J
5.2.2将氧化锌用水调成糊状,并在不断的搅拌中依次加入H3PO4、HNO3,并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0 j# j7 G6 n+ v2 M
5.2.3加入各种复配成分(促进剂:Cu(NO3)2Ni(NO3)2;降渣络合剂:柠檬酸)
$ r) a- n6 x$ W; K5.2.4为保持配制好的磷化液不出现析渣,加入适度过量的磷酸。* b& R7 F+ T7 N8 o
5.2.5将配制好的磷化液过滤。( C9 z8 t4 d; E3 l$ h- G: P
5.3磷化液的使用$ V$ X1 C; o7 v1 |( d/ v4 ?# f
5.3.1按照适当的倍数将浓缩液稀释至使用条件。
$ P6 ^3 \! u! t9 r8 @* n" V5.3.2按照使用条件及工件状况,调整工艺参数至最佳范围。
/ q* x% o5 V0 Y# D8 y  x/ q$ T' P. N' u8 P( t, g/ ]  L" W) D- k
6、结论
2 H, m1 ^- y; i+ Y8 v4 n& a
$ v9 Z; e3 d- k3 A( `& d    综上所述,配制磷化液应遵守的原则如下:
' x' Z% G6 Q2 y  n' d: h& I' f
7 Z/ {4 M4 Y8 a- `! g7 W6 H( G6.1溶液中金属离子(主要指锌、锰离子)含量越高,溶液所要求PH值越底;金属离子含量越低,溶液所要求PH值越高。: O! e  y. S3 g+ r0 @0 p: [: I
6.2喷淋磷化比浸淋磷化可以有更低的温度、浓度、更小的酸比值和更短的时间。
3 s8 y- J' b  a+ K! a3 _- J6.3喷淋磷化比浸淋磷要求更低的总酸,高的游离酸,低的促进剂。$ H5 N6 G% l) l" X+ M2 Z" V& C
6.4磷化液中,磷酸根过量越多,锌沉积越完全。所以要尽可能增加磷酸含量。 - B, e% ^: z: d& Y

9 L2 y6 o. C# N) ^8 P# [$ A
4 m* d. K& P) }( s6 G# [8 {, x以铁为例,当金属表面与酸性磷化液(以锌为例)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 n! j# n8 ]; k+ T) V" Q
首先,钢铁表面被溶解
: v# \0 n% j- pFe+2H+→Fe2+ +H2' R0 h$ a1 P5 X) n! m, ?
从而使金属与溶液界面的酸度降低,金属表面的磷酸二氢锌向不溶的磷酸锌转化,并沉积到金属表面形成磷化膜,其反应为:+ I5 Z$ F4 g' E% C
Zn(H2PO4)2→+ZnHPO4+ H3PO4
5 l  O( T9 ?. m3Zn(H2PO4)2→+Zn3(PO4)2+4H3PO43 v4 P# o! Q6 A$ e; Z) o( `
同时基体金属也可直接与酸性磷酸二氢锌反应4 z5 G# K9 u0 F7 y( r
Fe+ Zn(H2PO4)2→+ZnHPO4+FeHPO4+H2/ M8 e9 ~" [: t0 r4 y' B9 a: j& d% y
Fe+ Zn(H2PO4)2→+ZnFe(HPO4)2+H2- P  l) ~  N7 f
事实上,磷化膜是含有四个分子结晶水的磷酸叔盐。最终过程可以写成
+ x/ l" z% z7 @! X6 R7 P5Zn(H2PO4)2+Fe(H2PO4)2+8H2O→Zn3(PO4)2·4H2O+ Zn2Fe(PO4)2·4H2O+8H3PO4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zhchh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多谢了,这些对我还挺有用的
发表于 2006-11-11 15: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呵呵,这些都比较专业的论文你可以去万维下,有同学还在学校的可以叫他们帮忙。免费的!
发表于 2006-12-4 1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多谢了,这些对我还挺有用的
发表于 2006-12-17 16: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这些对我还挺有用的,谢谢楼住
发表于 2006-12-20 10: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又长了见识,谢谢搂住!
发表于 2006-12-23 15: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城

我们的磷化怎么做

我是做金属防护门的小厂,年产2000个大门.我们照别人的做法从市场买磷化液后按照1:2比例配置磷化液.然后喷塑.我们的喷塑层容易掉.什么原因啊.有的翻新两次依然不行.请教高手怎么回事.我邮箱是5716SAJ@SINA.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