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goto3d 说: 版主微信号:caivin811031;还未入三维微信群的小伙伴,速度加
2022-07-04
全站
goto3d 说: 此次SW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抱歉晚了,版主最近太忙:一等奖:塔山817;二等奖:a9041、飞鱼;三等奖:wx_dfA5IKla、xwj960414、bzlgl、hklecon;请以上各位和版主联系,领取奖金!!!
2022-03-11
查看: 1085|回复: 0
收起左侧

[软件业态] 外媒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出货量创纪录:接近全球三分之一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7 12: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标题:外媒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出货量创纪录:接近全球三分之一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外媒称,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安装的机器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而这可能将对其他任何国家都产生影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24日报道,据彭博社报道,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算,去年,中国的机器人出货量约达9万台,窜升27%,创下单一国家纪录新高,接近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出货量将接近翻一番到16万台。

彭博行业研究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使用机器人尚未削弱中国的薪资水平,但可能会影响到全球经济。

报道称,薪资增长势头尚未被打破。根据彭博行业研究所引用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数据,有高中教育背景的制造业工人工资,2010年到2014年间上涨了53%。报告写道。“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对中等技术工人而言,应该是个坏消息,但中国的工资增长依然很快,而且常规作业的中等技术工人薪资增速还优于平均水平。”

在中国政府提出的制造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中,机器人占有重要位置,以把中国工厂推向高度自动化与技术先进的领域,尤其是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物流与食品业。这个计划也有助于中国缓解其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人口减少问题。

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去年达到110亿美元,其中31%的市场份额由中国国产机器人占领,中国政府希望这个份额能在2020年达到50%。

另据中国媒体报道,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于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在22日的大会主论坛上,北京首次发布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35%,去年生产工业机器人7.2万台,产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此外,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均取得突破。


北京在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2016年,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287.6亿元(人民币,下同)。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40多家,专利申请数累计7841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哈工大特种机器人集团、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头企业及研发机构入驻,机器人企业达100家左右,产业规模约30亿元。




北京将分两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至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头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第二阶段,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左右,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5/59/595f2e7d8413bf8c2fe150d676bcedcb.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8月22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工作人员演示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机器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冲击?——聚焦世界机器人大会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机器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冲击?——聚焦世界机器人大会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水母机器人、变脸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快递无人机、机器人“书法家”……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亮相正在北京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向人们展示了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图景。
机器人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冲击?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新华视点”记者在大会上进行了深入采访。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机器人 “无处不在”
医生坐在操作台上,眼观显示镜,手拿操作杆,机器人四个“手臂”上下摇动……展厅里,人们看到这样的演示: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生可以更加精准灵巧地切除病变组织。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手术机器人是医生“手”和“眼”的延伸,原来切口需30厘米的手术现在只需几厘米,切口小、下刀准的微创手术能减少手术风险。这类医疗机器人还可以减轻手术对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提高手术效率与稳定性。
据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在全国已配置60余台,2016年进行了1万多例手术。
机器人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手术室,也出现在餐厅、银行、超市、工厂车间……
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常常可以看到同一片区域内数千台Kiva机器人有序避让,并能在准确时间将商品精准无误地送到拣货人身边。目前,亚马逊已在全球部署了10万台Kiva机器人用于存储和拣货。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总裁薛小林介绍,亚马逊智能运营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指挥”成千上万台Kiva机器人协同作战,整个过程几乎是零人工干预。
重量仅为53公斤的小型协作机器人CR7A可以在没有安全围栏的情况下与人一起并肩工作;两轮机器人Handle实现了在快速滑行的同时进行跳跃的稳定控制;科大讯飞推出的全球首台全程语音交互服务机器人,采用语音、触屏、动作等多模态综合交互方式,已应用于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等领域……机器人已经逐步从单一的劳动工具和设备,上升为人类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伙伴。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产品。
机器人“智力”还有限 人类简单工种易被取代
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全球机器人发展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应确保机器人发展安全可控,找到发展与控制间的平衡点。
——机器人足够“智能”了吗?
专家介绍,其实现在不少机器人的“智力”还相当有限。今年上半年网上关于申通分拣机器人“小黄人”的视频受热议,大家纷纷为“小黄人”的熟练作业点赞。
申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德庚表示,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参与物流辅助工作,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机器人摆件不那么工整、部分单据仍为手写导致无法完全数字化录入信息等。
业内普遍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在运动层面上尚显不足,其能效比、灵活性仍远远达不到人类肌肉群协调动作的水平,十分“脆弱”。比如大多数工业机器人还是以机械手臂为主,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制造柔性臂的能力,导致机器人的灵敏度有限,能做的动作很少。
多功能机器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远,尤其在自然语义理解方面,机器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将取代哪些工作?
最近一则6秒写完的地震新闻引发公众关注,这位地震新闻的作者竟是国家地震台网新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大家调侃“机器人6秒写完新闻,手慢的记者恐慌了吗”之余,也引发了对机器人是否将取代记者工作的思考。
雅虎机器人写稿系统“Wordsmith”、《纽约时报》新媒体运营总监机器人“Blossom”、腾讯自动化新闻协作机器人“Dreamwriter”……事实上,机器人写新闻早已有之。
再比如,机器人还可以胜任工人、电话客服、司机、陪护人员等工作,但这些都是相对简单、标准化、流程化的工种。
对此,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未来机器人更加深入辅助人类工作之时,对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人员的技术能力,去做一些机器无法做到的工作,比如新闻工作中的深度调查报道等。
专家指出,随着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工作,但同时一些工种会发生变化,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机器人如何适应社会?
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经提出过机器人三大定律,首要的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还存在很多隐患问题。
机器人“小胖”没人操纵,自己突然跑起来,打倒了玻璃墙,砸伤旁边一位路人……去年底,深圳高交会上机器人“小胖”伤人事件引发热议。事后深圳高交会组委会发布公告表示,事故是由于展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成“后退键”而导致。
今年7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通过视频展示他乘坐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影像,并称车辆正行驶在北京五环路上。此举引发“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是否合法”等争议。随后交管部门开展了调查核实并表示,支持无人驾驶技术创新,但应当依法、安全、科学进行。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专家王飞跃认为,任何的机器技术都是双刃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控制机器的能力,人类要有最终的决策权。
加强核心技术发展 促进机器人深度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机器人一方面会以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软件”形式服务百姓生活,另一方面也将通过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未来,人工智能会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与便捷。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虽已为机器人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我们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的占有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减速器、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技术还主要依靠进口。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机器人市场“重”概念创新而“轻”核心技术发展,基础设施构建仍不足。国内大量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发挥作用或形成产值、产能的很少。一些企业热衷于炒作概念,虽然挂名“机器人”“智能”,技术能力却配不上名字。
王飞跃认为,要想让机器人渗透到人们生活,真正实现智能社会,一定要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建立知识库、大数据库、面向各类具体问题的智能系统等。“这不仅要有技术,还涉及整个社会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等。”
业内人士判断,深度学习将给予机器人更加强大的“大脑”,甚至能够提供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交互,未来机器人将越来越像人。专家们呼吁,要加快机器人向各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共创分享,营造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记者阳娜、胡喆、陈旭、盖博铭、李犇)

(2017-08-24 16:28:50)




【延伸阅读】河南应用“慧思考”机器人成功为患者置换髋关节

新华社郑州8月11日电(记者王烁)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团队日前运用“慧思考”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置换髋关节,这在河南尚属首例。
手术当日,河南省人民医院D25手术间内,一个超越人手稳定性极限的机械臂,正在病人身上移动。闪着金属光泽的磨钻在病灶处稳健前行,精准打磨出轮廓清晰、外壁光滑的骨髓腔。电脑上3D影像实时反映着当前的进度与位置,并且和“规划路线”相比照。医护人员时刻观察着机器人的进度,有时按照机器人的提示进行下一步操作。
这台机器人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日前引进的全省首台、全国第三台Think surgical(“慧思考”)骨科手术机器人。它被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
自有骨科手术以来,如何看到深层内部结构并准确操作、同时还不伤到其他组织,是最大的难题。而“慧思考”相较于人工截骨操作,则更“聪明”。根据植入物的形状,机器人会调整磨钻速度和进度,精确地自动切割,还会选择不同阶段所用的磨钻尺寸。手术时,医生也可以随时调整机器人的操作,在任何时间暂停/停止程序。当骨有移动时,拥有骨运动监测系统的机器人会立刻停止磨钻。
“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极为精准,而机器人就像是一双慧眼和一双精准而不知疲倦的手。有了它的帮助,我们看见了病灶的内部结构,解决了截骨时操作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也减少了影响医生稳定发挥的因素。”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稼说。
据了解,“慧思考”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新一代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够达到降低术中骨折风险、精确恢复肢体长度、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感染风险、提高关节手术治疗结果,关节置换的误差仅有0.1毫米,与植入物吻合度达96%以上。
郑稼表示,提高假体安放的精确性,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是关节外科医生所追求,借助机器人,这一梦想将逐渐变成现实。

(2017-08-11 17:07:28)




【延伸阅读】中科大机器人柔性手爪在机器人世界杯上获奖

新华社东京7月31日电(记者 华义)在刚刚落幕的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柔性手爪获得“最佳操作奖”。这款机器人柔性手爪可抓握多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体,应用前景广阔。
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7月27日至30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本届机器人世界杯包括机器人足球、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家庭机器人以及青少年机器人5大竞技项目。在家庭机器人类别创新性最强的“开放挑战”测试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柔性手爪获得唯一的“最佳操作奖”。
传统机器人是刚性机器人,基于关节—连杆结构。然而,刚性手爪存在原理性局限,只能操作少数规则形状物体,而且成本高、控制难度大、环境要求苛刻,远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物流、家政服务、救援等新兴产业需求,已成为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瓶颈。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介绍,获奖的机器人柔性手爪采用刚柔合一、电气互补的设计原理,突破了刚性手爪的局限性,显著提高了手爪与被操作物体表面之间的贴合度。与现有各种刚性、软体手爪相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操作更多不同形状、大小和表面特性的物体,具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在本届机器人世界杯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机器人足球队“水之队”还夺得机器人足球中型组冠军,此前“水之队”已多次获得这个组别的冠军。

(2017-07-31 19:10:52)




【延伸阅读】美媒介绍中国“水下机器人”:很可能与潜艇侦察任务有关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7月24日刊登题为《美国可能很快发现自己将在水下战中与中国摊牌》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副教授 莱尔·戈尔茨坦),具体摘要如下:

对亚太战略深思熟虑的战略家很快会得出结论,水下战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精确打击的时代,固定目标很容易受到攻击,这意味着空军基地无法抵御一连串导弹的攻击。随着情报、监视、侦察传感器的升级以及导弹射程和兵力投掷平台的扩大,水上战舰可能就更难以匹敌。有谣言指中国已在潜艇静音方面取得某些突破,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有雄心进入北极海域和大西洋,并以此作为其增强机动部署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真考虑这些谣言并不是可笑的事情。

但水下战不是静态的,一些人推测更快的电脑处理速度与大量新型水下传感器相结合可能令海洋的偏僻区域变得越来越透明,从而破坏潜艇的隐形和存活能力。中国近来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某些研究进展已备受外界关注。困扰水下战策划者的另一大问题是水下机器人(不论是无人潜航器还是远程遥控潜水器)到底有多重要。它们将扮演像无人机一样重要的角色吗?

中国首架无人潜航器名为“海翼”,是一款外形标准的水下滑翔机。据称,“海翼”并不是中方唯一的水下滑翔机项目。据日前出版的中国军事杂志——《兵工科技》上一篇有关“海翼”的文章介绍,由于采用无动力推进,“海翼”的噪声极低。这一特点意味着它在军事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长2米,重65公斤,尺寸与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相似。该项目于2003年启动,2005年研制出样机。在2012年的扩展测试中,“海翼”探测了南中国海东沙群岛周边的海域。该文章进一步指出,由于西方国家对水下滑翔机技术的封锁,“海翼”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后续的报道称“海翼”已刷新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6229米深。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声音的传播效果在越深的水下越明显,所以深海水下滑翔机很可能与潜艇侦察任务有关。

在中国的水下滑翔机研发项目中,更为神秘的很可能是“仿海豚水下滑翔机”。除具有噪声低的特点外,“仿海豚水下滑翔机”还可以执行“声呐对抗”任务。《兵工科技》杂志还披露中国正在研发“国产新型反潜反蛙人无人船”。这种无人船有4米长和8米长两个型号。据称,其最高速度可达45节,海上巡航能力最高可达1500公里。该项目于2014年启动,样船是由聚碳酸酯塑料、 玻璃纤维和凯夫拉材料制成。

中国正在计划用机器人打造自己的“海上长城”,上述研发项目让大家对中国的这一计划有了一定了解。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和美国的水下无人设备将很有可能出现对峙,并展开高风险的猫捉老鼠游戏,相互测试对方的实力。(编译/邬眉)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d/d2/d2386ce2bddc95c9a0c67f686031c787.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资料图:人们在上交会上观看名为“海翼”水下滑翔机的新型水下机器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13008828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