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goto3d 说: 版主微信号:caivin811031;还未入三维微信群的小伙伴,速度加
2022-07-04
全站
goto3d 说: 此次SW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抱歉晚了,版主最近太忙:一等奖:塔山817;二等奖:a9041、飞鱼;三等奖:wx_dfA5IKla、xwj960414、bzlgl、hklecon;请以上各位和版主联系,领取奖金!!!
2022-03-11
查看: 2418|回复: 0
收起左侧

[书籍]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书签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4 1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s0513 于 2013-4-14 19:32 编辑 . L) s; ]$ u1 q& ~+ ?' r
/ }) x# W6 h/ y2 L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
8 n" F9 C, f6 i* a作 者:贺福 编著* R6 y2 e$ P+ i: i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 z: y! K" d% I/ _, @9 _! b出版时间:2010-9-19 E8 p: u  z' u" d' m, J* z1 b
开 本:16开0 q1 W9 c- n% _/ c% U# |6 Q* L
I S B N:9787122088024# @7 e+ w0 A) R$ e) r: i
4 V3 u% a5 I. a7 C6 _. k! f
内容简介1 |6 p0 A( ~) U5 E9 D% c+ }% |2 V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成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本书系统阐述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工业的概况、聚丙烯腈纤维(原丝)、预氧化工艺与设备、碳化工艺及设备、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结构、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性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 u" y9 }8 V/ z) _: ]9 J
    本书可供从事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研究和生产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材料科学、材料工程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9 z8 H, S. u3 o' c, j, C
目录
; C' Z3 a7 m5 p5 m6 J- p1 i6 I第1章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发展概况* U* \: ]* c& p$ I. _" W
1.1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的发展简史* J" x+ u# u( V; w' G, x6 f1 f
1.1.1 研发碳纤维的先驱者——斯旺和爱迪生
9 j" y- d5 i( x- ~" ^7 v1.1.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明者——进藤昭男0 W, t5 L0 P3 o0 D) w4 o4 n9 T; D2 t
1.1.3 从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原丝的重要性
! I' _+ X, Y. b2 T5 U1.1.4 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的历程
3 m, b0 k+ i. y2 d7 h5 a6 P1.2 当前世界PAN基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性能4 s  K6 ?, W3 h* H4 _% B9 z
1.2.1 小丝束PAN基碳纤维
( A% i* x1 ?4 Y8 V1 W6 v1.2.2 大丝束碳纤维1 U$ J  c, u9 d1 @" z
1.3 碳纤维的发展趋势0 v2 k& I+ w, Z2 x
1.4 应用领域
  h" h- ]( @0 U. l0 |6 W( ~参考文献
) C+ m* B( q0 r# n5 u: u第2章 聚丙烯腈纤维(原丝)! U% X: J1 T- S+ r! p# Y
2.1 聚丙烯腈的晶态及其多重结构+ [0 A, B  t* \" b+ C8 F
2.1.1 聚丙烯腈的晶胞及构象% S4 j: x8 I( a/ D
2.1.2 聚丙烯腈的球晶及其多重结构9 z  }2 c0 R/ q& A; r! Y
2.1.3 聚丙烯腈的构型
( _) g3 X3 N7 s% i1 S2.2 聚合1 \9 g3 H2 V' V, \. T" S/ D2 [
2.2.1 均相溶液自由基聚合原理
& \. J+ w% d9 W9 ^! m5 E2.2.2 分子量调节剂
, w8 q, a0 b3 }' J3 o3 `  o" G4 G9 ]2.2.3 共聚单体及其竞聚率
" ^1 G+ h4 w8 x% g% }2.2.4 聚合方法
2 A% K) F% K6 u- n. k2 F2.2.5 氨化
) [$ _$ Q1 y) m# F3 _4 _2.2.6 混批和混合% z! S' o5 l, j7 z2 V
2.2.7 脱单、脱泡. L  l( S4 H) r6 h8 g
2.3 纺丝
: B; ~3 O3 j) E# j2.3.1 凝固成纤过程中的相分离3 {0 ~# s9 L/ |+ h9 [8 F
2.3.2 凝固过程中的双扩散
6 T# j  J" Q6 m% ~7 G2.3.3 湿法纺丝
: l4 ]0 w4 r3 C, T* Q  g2.3.4 干喷湿纺
5 d  v/ e* m5 {+ H2.3.5 喷丝板
% u8 ~7 p# G, i) ^" f& x, _$ `& V2.3.6 牵伸与取向
' }, @. u/ c. ?+ k. ^2.3.7 干燥致密化, A8 K" R1 [& I$ R2 M
2.3.8 松弛热定型
+ a% m( m" d6 u: s$ g' ^2.3.9 陶瓷导丝及其导辊4 q5 E/ R# \& X% M& p: k
2.3.1 0纺丝用的定位沟槽辊% A" J# G1 H9 C
2.4 分析测试及表征(聚合?纺丝?原丝)0 Z; `% ~+ e* E
2.4.1 用核磁共振测定聚合物的组成及其立构规整度
- T# H9 ]( `  c; U2.4.2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
9 e+ U3 m' j8 ?2 S: `& c! w% A2.4.3 特性黏度[η]的测定方法及其与重均分子量(Mw)的关系8 R% d. L' @6 W' U! x% C
2.4.4 用渗透压法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及其分子量分布  \' _6 N+ J5 ^2 F+ `. P" u; L
2.4.5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
2 E7 X2 L( @9 V0 x: T+ a4 O2.4.6 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6 Y" z# V5 x4 {# k  o: @) ~: h2.4.7 临界浓度的测定方法/ z$ g& m5 }$ p/ b
2.4.8 纺丝液与凝固液之间润湿性的测定方法1 o% d! w) c4 K. r8 W, y" C
2.4.9 纺丝液黏度斑(黏度CV值)的测定方法- g- [  ~. e* E( }' v& j
2.4.10 用TEM观察原纤(fibril)直径——细晶化的源头
, ?0 U8 v: {/ \6 L; D& ]2.4.11 凝固丝条拉伸模量及凝固丝条纤度的测定方法# O6 r: r; j# r5 f7 w
2.4.12 用压汞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隙率及其平均孔径5 E) |+ f- L( y' h4 L
2.4.13 用DSC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径尺寸
- Q6 [/ A* k  k1 v5 i# y, `/ f2.4.14 密度法测定原丝的孔隙率
' c" {; B. f* T& W7 B+ d; m+ z/ N2.4.15 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凝固丝条中的微孔数目8 P1 f3 O9 V0 E8 a- x/ f
2.4.16 相分离与膨润度及其测定方法
+ _" L! T4 M6 x2.4.17 水洗后丝条中残留溶剂量的测定方法% W$ I9 x9 f0 [
2.4.18 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原丝中硼(B)的径向分布9 r/ m) G* U1 \, J) I, k* ^
2.4.19 用WAXD测定PAN原丝的结晶取向度" d6 P* w( k1 |6 b; a, h. Q
2.4.20 PAN原丝的结晶度和微晶尺寸的测定方法: V+ n* H8 h7 G1 r0 v
2.4.21 用密度法计算非晶区的密度; j' f- \( @7 R9 C/ A: q
2.4.22 用X射线衍射仪(粉末法)测定PAN原丝的晶间距
( u# d' A& V  b# L2.4.23 用红外二色法测定氰基的总取向
. g- p, c, P$ A4 s& v' V) W5 U2.4.24 用染料二色法测定PAN原丝非晶区的取向度
% U# H8 p1 m0 m" O8 X0 l. B2.4.25 声速法测定纤维的总取向
5 e: A5 U3 S" c, K1 e, m2.4.26 玻璃化温度及其测定方法  B6 G9 i6 t; ^' A1 v' F
2.4.27 纤维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9 R- Z2 Y" g% i& k. b2.4.28 PAN原丝的致密性测定方法3 J3 H$ ]0 u( j+ p2 u. B5 O- ]6 [
2.4.29 失透度及测试方法# P* L$ Q7 E' k  K) m
2.4.30 纤度及其CV值的测定方法  |; X% C% w+ s& S
2.4.31 沸水收缩率的测定
" X" S' q9 T* x2 r( u* y2.4.32 纤维含水量的测定" d# h3 F% ~, _  @# U1 R  |6 Y# J  ~0 q
2.4.33 单丝直径及其CV值的测定2 M9 N$ p0 S, \* ?: ^
2.4.34 单丝形貌, b+ O+ n5 b# Y3 k' Y
2.4.35 纤维的光泽度及其测定方法! `+ T/ o, ~6 H4 I+ w  F
2.4.36 用扫描电镜测定湿纺PAN原丝的表面粗糙系数, p% d$ w0 Y3 i5 g9 m" L. f# E( S
2.4.37 评价PAN原丝的最大牵伸率装置
4 ?- h$ u3 D9 i4 ^" P0 l# n参考文献
- O, m. H3 b# g9 e$ G第3章 预氧化工艺与设备
( [9 t( f; ^; c) Y- b; @4 z3.1 预氧化过程中的变化) s3 Q$ F& r5 C; J+ e( \
3.1.1 物理变化
3 |, K+ ~8 G, A, X3.1.2 化学反应
+ }; F# ^+ x$ W5 u0 Q/ {0 k3.1.3 结构转化
" J' q8 m2 U. X) _$ `+ u3.2 预氧化机理
# ^& v% U5 W5 w; M* @8 \, g! S3.2.1 结构转化与颜色变化
4 E) m8 m* H! `2 u8 ^) A3.2.2 预氧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 W+ x, d& @7 [' v8 z* `9 c, C3.3 预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8 K. \/ a1 d' g/ X1 F
3.3.1 牵伸与收缩8 R! z7 z, ]+ c. c' [! Z1 J
3.3.2 温度和温度梯度
! j9 y: I) q% \( m3.3.3 纤维强度的下降' t0 h2 d% E. F$ [) w2 Z
3.3.4 密度的变化. @4 t! c  D) `6 s
3.4 预氧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氧的径向分布与均质预氧丝)
! \# |( }* c2 L0 J5 X. S3.5 预氧化设备及其工艺参数5 i9 ~- j8 L7 @8 O1 g$ v( W* t, w( P
3.5.1 概述+ \5 J6 i0 j# T+ ^1 y" C
3.5.2 预氧化炉
9 ]5 T) E# p7 I+ S' l% ?3.6 头尾衔接技术# t* X, c" q2 o8 K0 ^  G
3.7 预氧丝的质量检测及其相关的测定方法5 {5 o8 z( k: _- D! n4 r2 A
3.7.1 预氧丝中含氧量的测定方法. \' R( r3 Y2 a1 K0 U
3.7.2 预氧丝含湿量(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a$ P8 G0 f. C7 v5 R3.7.3 预氧丝相对密度和密度的测定方法* D) [* j& Q& t' a) A
3.7.4 用XRD测定芳构化指数1 y3 S3 F, `8 ^+ f
3.7.5 用红外光谱测定相对环化度
0 n$ `% u- X: n0 |0 D6 r3 V6 i3.7.6 用红外分光法测定预氧丝中残留氰基
4 x/ ~* U; o  T1 o- w! ~3.7.7 用DSC测定环化度(芳构化指数)) p5 ^, J- @- c) {
3.7.8 皮芯结构的测定方法
6 {, L7 _6 X& L4 j3.7.9 甲酸溶解度
: I/ ~: V, D. {3.7.10 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纤维中O、Si、B的径向分布
9 j; H$ P- y& P) r3.7.11 极限氧指数的测定方法3 E7 }/ l3 T4 V5 A; z- k
3.7.12 失控氧化温度的测定方法9 R! p' ~3 |, Y( O  m$ ]
3.7.13 火焰收缩保持率的测定方法
( f& S4 M. ?# s% b$ v+ r3.7.14 预氧化炉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 f3 t4 j" X3 c
参考文献
4 L& J! j5 h- |0 \! p, I4 b% W第4章 碳化工艺及设备
  F: r8 m; W' s* ]! Z4.1 固相碳化机理
+ K) V2 W: H8 Q9 E& ^4.1.1 聚丙烯腈碳化机理4 z3 v6 ^! g7 c! ~( H5 w
4.1.2 固相碳化的主要反应
. ]2 f' e  m5 g! l6 Q4.2 孔隙产生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5 u* G, a9 U/ X+ Q
4.2.1 孔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 q" \3 _  e. f
4.2.2 密度与孔隙率5 W) P- h6 q+ V3 q: B. [
4.2.3 孔隙尺寸和形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
% \8 z1 l# s- ]( m; _4.3 碳化过程中结构演变) N7 U" X% M9 r  _7 C: E
4.3.1 皮芯结构2 S$ t4 p) p) i0 l
4.3.2 结构参数的变化
  w! {1 w3 e2 l  d4.4 低温碳化工艺与设备5 r: O+ q5 n* v
4.4.1 碳化概述$ t0 j  n9 [+ k( m/ z+ a+ o' ~  A
4.4.2 低温碳化设备  U. N/ M$ i$ i: f
4.4.3 非接式迷宫密封装置) h6 u0 P- H. y
4.4.4 焦油的产生及其排除方法& V' g. ]: [( b
4.4.5 废气处理; s1 [4 L1 [" g% B* o: g) v. ]
4.4.6 密封氮气与载气氮气+ p# e, O$ m: U9 B/ M
4.4.7 牵伸机组及槽辊) T6 J& q& J+ `
4.5 高温碳化炉& |6 B3 M9 o- ?8 @
4.5.1 高温碳化炉的发热体
! u2 M0 K# B8 \3 K9 M4.5.2 设计高温碳化炉的其他几个技术要素
) U. _7 h5 z% W6 w5 }; A4.5.3 高温碳化炉的种类
2 G* p" D$ Q$ `3 I4.5.4 牵伸
3 P# ?3 j: `- P  f2 e4.5.5 定位槽辊
( u# [( I! M* |4.6 碳纤维的测定方法
: U* n" h# |/ a& L! l9 X. L/ M4.6.1 超声波脉冲法在线测定碳纤维的模量# e# ^9 T/ P( P0 P
4.6.2 用荧光X射线法测定碳纤维的硅含量
5 n. N: E% |' x% p& a8 l5 @! r4.6.3 用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碳纤维结晶性的径向分布% g- X+ o+ Z0 e% i/ \/ w
4.6.4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碳纤维的结构特征! e: e: M: g5 ^. m( A* k0 ?
4.6.5 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测定氮的径向分布* f' ^) m5 C% ]+ r; E4 `/ u5 {
4.6.6 在线测定丝束宽度的方法与装置
+ }0 t# k2 i0 T5 F4.6.7 高温碳化炉的内压测定方法
/ F& K3 r% ]1 t3 M5 w+ F4 E参考文献
5 q4 ?* b! w' D3 [/ U第5章 石墨纤维
: T" z4 e( X; k/ A/ n  h5.1 石墨化机理
  |; T/ G$ Q% x3 t% e) F; M  d, H5.1.1 固相石墨化
* ~9 N( l+ f4 `' O! `( H7 k3 F5.1.2 石墨微晶的形状因子* x0 p  o; h: T
5.1.3 石墨化敏感温度% V7 Z( p: ]# A! t0 d. ^1 Z
5.1.4 层间距d002与HTT的关系及其(002)晶格图像$ P7 q& @8 q, s' E- `; @4 F) }
5.1.5 用HRSEM观察石墨纤维的结构形貌
1 ~5 ]. f" T# M5 B  s5.2 催化石墨化
& k$ a1 w' j4 }0 p5.2.1 催化石墨化及其效果
9 T) ]: S/ }; Q. r# K5.2.2 硼及其催化石墨化
/ {/ {1 Z. @' y% l* d- r5.2.3 硼的引入途径; v& Y& n- Y5 {" l$ c/ K
5.3 石墨化炉及种类
" X5 |" l, ^1 |) k  ^( O5.3.1 塔姆式电阻炉
+ t8 T0 ?7 E3 J$ U! c5.3.2 感应石墨化炉9 Z" C5 i: c4 H& z4 m
5.3.3 射频石墨化炉
! o4 B5 [1 ~: R- O5.3.4 等离子体石墨化炉- {/ o2 r# y: l" m: @1 m
5.3.5 光能石墨化炉1 }& Y/ }" t1 @  d4 ~
5.4 石墨化度及其评价方法8 ~4 Y  n- B2 B% Z5 J
5.4.1 石墨化度
8 W: r5 V! h& N- z0 ]; U5.4.2 磁阻, V5 a6 y7 @& f
5.4.3 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
6 v' m0 c* d/ m9 S5 e# _, `参考文献' I2 g5 _" G1 |# U" u% _
第6章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理
0 ]; |) n+ e' R; C$ e" L$ q6.1 界面传递效率
0 k2 [& h9 L+ h. Q) n: k& m6.1.1 润湿与接触角
/ |# Q. S  H6 o: b" U6.1.2 表面处理与表面能
: A/ n& v/ _* O' `+ Q  b8 E6.2 复合材料的界面9 n$ N3 t& I1 M  }6 {6 j8 _: `& Y
6.2.1 界面层的生成原理1 c" r- ~1 r* n3 ^6 t( _/ y# u2 Z2 l
6.2.2 机械嵌合(锚定效应)
" w5 Y! n2 m# d; I# C6 u6.2.3 化学键合, t! R0 u9 x9 h2 L
6.3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阳极氧化法
% q' Q7 ?& Z: k- ~7 P6.3.1 阳极电解氧化法原理
  }2 R5 b* Q* q* G& `: W6.3.2 连续直接通电式阳极氧化装置' d2 r0 X+ _$ j" P& V
6.3.3 脉冲通电的阳极氧化装置5 N4 ^& h! U8 m; B# [0 H
6.3.4 非接触式通电的阳极电解氧化装置+ i+ y  z* U2 n: |' c+ l
6.3.5 阳极氧化的主要工艺参数
% Q$ |. q5 X! |* x6.4 臭氧表面处理法% C: |5 {2 v$ G7 y2 I% o' E' s4 {$ m' V
6.4.1 臭氧及其主要性质( K0 o  i1 q9 S; B
6.4.2 臭氧表面处理方法
: [6 r: Y4 z" }+ U. o5 |6.5 表面处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x9 w1 N2 |( C+ Y+ |5 {/ _
6.5.1 层间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1 X5 M; y  V/ Y5 w6 |0 Q; B& @6.5.2 界面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7 Y4 a: b) k! E4 [# K3 G4 R; b
参考文献  ]- `. U! p, S5 \# f7 s, I" G* r9 V
第7章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
$ F8 H* |- M  O+ z7 r( v0 X7.1 上浆剂9 S# F1 S8 j' V7 M6 g2 Z* F
7.1.1 上浆剂及其界面性能
8 T1 T* @( z* V( h7.1.2 上浆剂的作用及要求' @8 E" h2 u: r0 U' k. `% d* o
7.2 上浆剂的组成
8 _) d9 a! W4 H7.2.1 碳纤维的上浆主剂——双酚A环氧树脂
2 y/ C5 Q2 D1 n1 K: C7.2.2 双酚A环氧树脂的改性
6 T/ P2 N( ^$ Y/ _0 u, q" P6 @7.2.3 上浆辅剂* x  p0 o; c4 ]- [9 {( }
7.3 乳液型上浆剂的配制方法——转相法
1 ]3 p1 f* z9 g& H* a. U8 C1 l, x7.4 碳纤维的上浆方法
( ^& c4 p/ `3 n" w7.4.1 上浆装置的扩幅机构4 O9 T& k  A/ k9 w) u, r# U# P
7.4.2 具有空气流动场的上浆装置
, g- F3 X6 L; h7.4.3 具有吹气狭缝的上浆装置5 i2 y3 [8 K1 I8 q- I5 u/ R+ I
7.4.4 具有循环系统的上浆装置
* S+ n! }0 v' _2 x' E8 d7.5 几种上浆剂的配制
( ]  `# S8 a4 S9 v; U8 s1 }" `7.5.1 组合型功能上浆剂
0 Z. P: m: S" M. t7.5.2 乳化型上浆剂/ D6 ]8 w- J; B1 {9 v# \( \0 H9 W6 p
7.5.3 纳米改性型上浆剂
0 a0 e/ u1 a' ~% X  f3 o7.5.4 油溶性上浆剂
$ ~0 e- x2 l" a) \# u* g7 F3 H7.5.5 增韧改性的上浆剂& d* ?' K6 ~# L8 Y; ~
7.6 上浆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价方法3 i) t& h1 i5 L9 m# l0 s( ^
7.6.1 开纤性评价装置1 U+ X1 E6 }" U. Q( `0 S& G
7.6.2 乳液型上浆剂的粒径测定方法# k/ H  q3 o* `( ^" I1 Q
7.6.3 上浆剂的时效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 _2 x# h4 G! X4 C5 W# L7 `* S9 x7.6.4 上浆量的测定方法5 ]% \7 p$ P4 `! t( `7 Y
7.6.5 毛丝数的测定方法. G7 C! Z4 k9 o/ |6 x4 f
7.6.6 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8 s" u/ N/ J8 Y1 S: I% {7.6.7 浸润性的评价方法
( {. b: e' Q4 B- }; ]5 E  @7.6.8 悬垂值D及其测定方法
: N) w$ k4 t; A& K$ T) f7.6.9 含水率与平衡含水率& i# j3 ^$ c' k6 Y4 \- W) r
7.6.1 0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上浆性能
1 T/ f% q9 g/ r: X. v参考文献8 l3 E6 e$ o; a3 C$ M7 n; i
第8章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结构# K& D( z, F  i4 f# \+ b
8.1 碳的丰度及性质
. o2 r& f" K5 x5 N* ]$ F1 J2 m* D8.2 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及成键原理
4 H9 o, `# g7 v' F8.2.1 SP3杂化
! z; Z1 p* n! p, P. V+ l8.2.2 SP2杂化
4 \* r0 g3 m4 v4 ~# n3 B% U8.2.3 SP杂化7 \5 ?( S( L$ f" `3 [
8.3 碳的结晶结构2 T0 u0 M% p$ W/ q% D
8.3.1 金刚石& k, C( Y. G( X9 E4 F; T
8.3.2 石墨
$ p! v3 P/ A9 E. h3 s+ A8.3.3 卡宾
4 \) `6 X, s7 P& h+ Q) s; r2 i8.4 碳的相图和碳的升华
6 b9 k) M2 J7 c, Y9 }8.4.1 碳的相图, s9 p9 Q: F& c' d- U
8.4.2 碳的升华
+ x; }8 s! \& I# j7 p: k- v' O8.5 碳的多种形态结构8 p+ N: Q8 t. X+ p+ b( o
8.6 碳纤维的结构( b* S9 f  o/ X- r+ e6 H9 u
8.6.1 碳纤维的皮芯结构$ I4 C& ]+ u! u9 x' D+ V
8.6.2 碳纤维的孔结构
5 z% {3 V! h, T( ]8 |8.6.3 碳纤维的结构模型
5 ^' ?0 d; B3 F9 |. n8.7 测试方法! Z+ a( K0 m3 O
8.7.1 用XRD测定碳纤维的结构参数
0 @3 R; w3 i. K+ B2 F8.7.2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碳纤维的结构' Y% Q  Y- `: M3 Q1 s5 h( A1 T
8.7.3 用XRD测定取向度1 B% j0 f. B2 s, H$ J; h
8.7.4 用ESR研究碳纤维的微细结构
2 v# Z2 h* \7 O, E& o8.7.5 用Raman光谱研究碳纤维结构的多相性6 a; K' E5 }( H1 u7 }
8.8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X' l( e+ T4 R$ ]& a
8.8.1 缨状原纤弯曲度
/ q$ P* _9 {3 {! G$ s  U; T6 o8.8.2 碳纤维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
: V+ ?9 B+ w4 L0 E8.8.3 碳纤维结构的非均质性
, t5 U/ [1 n( s! W( \8.8.4 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J系列)
$ _& Q6 N1 i: ?参考文献
% D. [5 R( {% C& \% {第9章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性质
9 j4 h: e: m1 u) }/ `+ u& _9.1 拉伸强度与缺陷8 D/ w7 l9 X) X
9.1.1 格拉菲斯微裂纹理论
6 j5 t5 V: j3 [# L) V- r9.1.2 缺陷类型
6 D* J5 W- m  L+ w5 |( Y9.1.3 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分散性及其表征方法
5 r8 H" d( j; ^4 g: N9.2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压缩强度
5 X9 D" l1 K$ }/ a& t3 _5 {9.2.1 压缩强度. N' e1 W/ I& x8 I% Z( Y
9.2.2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
3 `7 J5 U6 J% [0 m. S9.2.3 测定压缩强度的方法# W' r/ W9 b- F# Z# N9 K9 `+ L9 k) G
9.3 拉伸模量
& J+ _9 s6 O) j0 j, E9.4 热性能
: y4 z# R# X: p! M' Z% f. M# r3 k9.4.1 热膨胀, m' A  C( x1 h2 A/ S% E$ w/ ?
9.4.2 热导率
* N, m4 @' r1 y: C% M6 I3 }* @9.4.3 热容量" Y% D# ?$ y9 ~4 K3 |& Z: Z/ G- `7 T
9.4.4 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8 ^$ g4 S' m
9.4.5 热氧化4 ^1 w) W* p  c0 _+ V
9.5 碳纤维的电性能, A" @5 X1 t1 M3 m
9.5.1 导电原理
; {/ @2 T% Y6 W1 S; J; j- s& E9.5.2 碳纤维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E2 \& C1 |) N: L+ L1 t6 T  l
9.5.3 碳纤维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5 Q% D' M1 f, X' j& l6 {: S9.6 磁性能
. v7 o3 U' q. U, m5 t; K# A9.6.1 磁阻$ n0 h- Z3 T  G1 x1 z4 M
9.6.2 磁化率) E8 L1 r( u3 q+ ?
参考文献
" f/ B* K  w1 k' u& b第10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
6 B/ a" K) b8 c2 r% `10.1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T% J1 S2 W5 O0 r9 y
10.1.1 热固性基体树脂
1 H" G% s! S) g- \10.1.2 成型技术
# X3 {( T" h# N0 v10.1.3 预成型中间物
8 r: ?4 L" S/ F: Y6 X6 K10.1.4 热塑性基体树脂+ p5 W9 O4 C9 q
10.2 碳/碳复合材料
* q: H, z5 `5 ?8 S1 ?& s10.2.1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
/ ]( F4 U, x$ z1 G' Q4 b. p) C10.2.2 短切碳纤维制造C/C复合材料
' F3 p! H+ l1 o! q. U% n- `- E10.2.3 抗氧化处理
7 C$ B: ~8 w7 a. W- a10.3 碳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9 i' d( q4 {9 W) ^% C0 Q! |( ^
10.3.1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RSiC)复合材料
+ \6 g- A+ l# F9 r3 Q5 d! ], N10.3.2 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
& L. C' v6 {2 {- [# R( h% C10.4 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1 o+ |8 b* t& ~% q5 J  T1 ?
10.4.1 两相界面层7 R" v" t5 |$ m
10.4.2 碳纤维表面的防护方法" Y, }$ m, o0 a5 r: b+ }5 T$ s: V
10.4.3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 E$ J8 G- S4 H2 G: I
10.4.4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F/Cu)7 S3 B/ w$ x- M; H5 }
10.5 碳纤维纸和碳纤维布
. P; q6 B! {" U7 u, F8 k10.5.1 造纸用碳纤维的前处理
  `2 T3 {$ g7 P0 W10.5.2 高级碳纤维纸的制造工艺/ j3 N7 o2 @8 p% {- \, m
10.5.3 碳纤维布
# S& `8 ]  t* ]+ j$ k8 K+ K+ I10.6 碳纤维增强橡胶材料
, e4 D; o/ U, v; _5 t+ X10.6.1 碳纤维的选择7 ?, r0 y% a+ C1 x& l  g
10.6.2 RFL乳液8 s! c) Z  y: ^5 p: C% L- d
参考文献
6 m% s3 _  h4 \, Q% V第11章 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中的应用' v. x; Y0 x3 \& g( H3 ^4 W
11.1 在航天及军工领域方面的应用; \  B/ u+ }0 d' E9 N8 y5 J
11.1.1 航天飞机! G% ]$ x7 V8 l! |1 C. p7 q
11.1.2 宇宙探测器
3 m6 E/ ?- T2 Y! e9 \; A4 @11.1.3 人造卫星. a0 B: s$ w) f% u6 J9 Q$ v
11.1.4 火箭与导弹; [' E. l3 R" M: j; A2 w
11.1.5 舰艇方面的应用
& K$ s% _( m% k6 y3 t11.1.6 石墨炸弹
  f) {8 {7 k- s: |& f3 b+ D11.1.7 浓缩铀与原子弹
5 x% f. l, F6 c4 y) B1 |1 c11.2 在航空和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k; x* n# |$ z# k7 u; v* O
11.2.1 战斗机
9 y* F) N2 d" L! A11.2.2 直升机
0 X# \% s8 ]& u0 n11.2.3 无人飞机
! d, e  X2 w; X0 S' Y3 ~, K11.2.4 民航客机及大飞机
% B1 v2 U+ [/ J/ t" |- U8 V, z11.2.5 制动刹车材料
& l3 y: K2 U) H/ ^: @) N8 m6 k5 T11.2.6 隐身材料与隐身战机, T( K* S4 ]' V  E
参考文献
2 I' y' y$ g/ N. T- D) k7 X第12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9 q; F' F' k0 ~2 r! n, p( d12.1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0 v6 Y3 W1 L$ M/ O/ l4 M7 W9 w* |
12.1.1 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 l0 J' q& F& W
12.1.2 压缩气罐(瓶)
. U$ t2 s( r: A12.2 碳纤维复合材料辊筒
' W! `8 z! s4 A. ]- |; A% V" T12.3 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P4 h# g+ I& E- d
12.3.1 风力发电- d0 u2 ^5 P* x, v$ w1 A
12.3.2 太阳能发电1 u3 o% y0 \; f' A
12.3.3 碳纤维复合芯电缆5 ]6 N/ n8 ^6 a% I9 i: K7 H
12.3.4 海洋油田方面的应用
0 @# M7 a( p3 f6 u4 Z12.3.5 核能方面的应用
2 i" Q- j5 N- H/ Y* h7 ?% u12.4 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
* \2 W* ]5 s& a+ Y% P12.4.1 应用形式和性能的匹配0 r5 l0 I6 e7 W& c
12.4.2 碳纤维复合材料绳索
& n1 M4 q+ P2 V4 K$ J12.5 电热、抗静电和耐热制品9 ?  v9 r+ F& \) j3 x$ H  p4 D
12.5.1 电热制品$ Z  T/ D* T+ O, k& I  Y
12.5.2 抗静电制品2 ]; D0 `/ i5 J( L2 s' ?
12.5.3 耐热制品
+ ^9 }- l" q; b* G4 U12.6 文体休闲器材1 P& G/ G* \: q" @% L* ?
12.7 碳纤维在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方面的应用* @8 A3 Y+ ~2 f# J
12.7.1 医疗器械
) s, W# }# J  x$ @12.7.2 生物材料
8 \6 K/ n( [; Z) Q$ n12.7.3 医疗器材
9 i, |+ x" G0 U+ K$ `: |( g12.8 碳纤维修复水生态环境
: i: j! i( N- X7 \6 N' }) U0 L& s12.9 其他方面的应用
  `" K- [+ J- m+ z+ e/ a12.9.1 轨道交通工具6 R9 u! V" G' D; p2 R0 T5 z) e
12.9.2 机器人部件/ C- M1 e: V6 F$ H* f
12.9.3 笔记本电脑
3 m8 ^+ p% g: ]6 `% G+ A6 W( v12.9.4 宇宙望远镜的构件9 j5 q0 Q; z# e
12.9.5 盘根及密封环# G: d$ @8 |4 h. i) S' f! |; l
12.9.6 音响设备和乐器6 |6 [1 C1 k% V& `; u' E: l5 g( o
参考文献
未命名.JPG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1.rar

4 MB, 下载次数: 29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2.rar

4 MB, 下载次数: 29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3.rar

4 MB, 下载次数: 29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4.rar

4 MB, 下载次数: 28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5.rar

4 MB, 下载次数: 28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6.rar

4 MB, 下载次数: 28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7.rar

4 MB, 下载次数: 29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8.rar

4 MB, 下载次数: 27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09.rar

4 MB, 下载次数: 27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0.rar

4 MB, 下载次数: 26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1.rar

4 MB, 下载次数: 25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2.rar

4 MB, 下载次数: 27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3.rar

4 MB, 下载次数: 28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4.rar

4 MB, 下载次数: 27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5.rar

4 MB, 下载次数: 26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6.rar

4 MB, 下载次数: 26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part17.rar

651.85 KB, 下载次数: 25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0 收起 理由
tdragonfu + 40 好资料,感谢您对论坛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13008828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