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498|回复: 3
收起左侧

[已解决] 塑料制品厚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aotao-wei@qq.c 于 2012-12-18 10:17 编辑
8 L1 @! D4 ^& K. E! k+ d  q2 O# J( I% y6 O
各位朋友,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中,遇到过的最厚的塑料零件的壁厚,在不会产生缩痕的情况下是多少厚?如果采用气辅模具,可以达到多厚的壁厚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taotao-wei@qq.c 于 2012-12-18 10:51 编辑
# e/ Q5 _; V8 c$ R, u
) T# w' d6 B3 P- N/ x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发表于 2012-12-18 2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主要是壁厚要均匀。一般不大于2mm厚。过厚的话会在反面相应的地方产生缩孔、凹印。如强度要求高可采用加强筋结构。具体可参照塑料模具设计中的结构要求部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开亮 + 5 引导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2-5 0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主要是看材料,其次是均匀的程度,第三是看你机台的能力和冷却设备的水平。壁太厚的问题往往会造成产品生产效率降低明显。6 M" P: m6 A; {3 n* q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箱体类型在没有加强筋的情况下,最厚可以达到8毫米,周边延伸大约在6~7毫米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缩痕。& n3 n4 H2 l& ]4 }! G
如果采用气体辅助的话,气腔周围基本上是在3毫米单边以内,主要是减重和防缩作用。曾经有套8毫米的模具加了气体辅助后,整体减重20%左右,强度基本保持,无缩痕,但因为气体跑的地方有时候出人意料会有吹穿的可能。感觉上不是太好控制,尤其是肋条相交的位置,往往会有一边吹穿。9 s4 Y  C. O8 ^
但常规的设计以PP为例,基本上是在1.5~2.5毫米为佳,肋条一般为正常壁厚的0.6左右,但不应当产生半径3.5以上的相交切圆,否则应考虑加减胶针(这是个很容易断的家伙,而且大部分位置都不好处理)。
' g$ j7 N$ m+ o# H$ H如果因为承载较大,建议采用环形筋加辐射筋条,筋条可以采用大小间隔的方式,以保证形状不会因为注射的原因造成椭圆。6 j, l7 _' t! h: b5 Z0 K' |3 a$ f% z
目前吹气的控制已经到了多次变更气压的控制水平,有先进的厂家可以在PPT 材料中使用三段气压,使产品吹气更均匀更深入,部分非常细小的部分也可以吹入,达到更好的力学效果和更轻的材料损耗,但产品的壁厚仍然无法突破常规的厚度,一般认为注塑过程中,8毫米是一个难以攻克的水平,除了增加玻璃纤维和某些PC、FEP 和聚氨酯PU 材料可以做到9~12.5毫米外,一般都控制在4毫米以下。具体需要看材料的流动性和收缩率等技术细节。1 r( G8 k* S7 J* E- A( E  V
热固性材料在制作工程i配件时可以达到约40毫米,但同样希望可以用加筋、改善形状的方式来降低厚度。
2 o5 |6 L$ |5 a5 M3 K2 K4 ]以上意见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2 收起 理由
开亮 + 12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