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536|回复: 13
收起左侧

[讨论] 帮忙看下两个简单题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2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anyiwei 于 2012-11-13 23:32 编辑
* ~. |+ F" [6 h3 e& {, a0 H2 p% t9 ?
1, 要测量两平面的间隙(当间隙小于1mm),要求精度+/-0.05mm,你会选择( 塞尺 )测量。
: P; c0 {# _4 Y; a# |" V6 a7 _' T3 O) f& `% w: b& F) y
2.  见图,估计就是应力残留问题(不对可以提出),我的看法是第一个壁厚不均,冷却速度和收缩程度不一致,在毛坯内部产生残留应力, 你们的看法如何? 惭愧,是个面试题,所以很多不是很懂这方面的。6 I2 |* i0 _3 _7 O1 z( x8 a

! ]4 ^8 V; A: |5 a 343.png
发表于 2012-11-13 22: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第一个可以采用量块,选取0.5mm一块,0.01mm若干通过比较测量(可以选取GB/T 6093-2001  83块一套的量块)
0 X# f) b, {, a' b% M% j第二个:应该更偏向于考虑金属液填充型腔是否方便。左侧型腔较为平缓,没有过度的折角及斜面利于金属液流动,右侧则型腔不利于填充,容易出现残次品。至于楼主考虑的残余应力问题,有多种后续的热处理工艺能够更好的解决,不应该是铸造件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_& q/ R; e3 [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wwjxgz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3 22: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第一道题目应该是选用 塞尺,塞尺的精度可以达到0.01,特殊的可以达到0.005,量块就算了,一般3毫米以下的都没有量块。
+ \" c5 i/ B$ p4 c  b0 S第二道题目应该选左侧的,一方面中心是后期可以加工的,所以应力残留会在加工期间释放,(时效也是必须的)而且模具简单、规范;制件比较均衡
( a4 f4 ~7 }' _4 t/ y& n* t右侧的也是可以的,但模具较为复杂,关键是图纸有错,中间通孔没有在主视图表示出来,并且浇铸时中间肋条流动性会收到影响,外围远端容易出现冷杂。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wwjxgz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楼上的,确实塞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就是 专门测量间隙用的,不过好像一般最小做到0.02就差不多了,2 {' \  J- v& D
第二个 我开始也觉得是第一个,都认为简单规范,后续的什么加工去应力可能不是所要考虑的呢, 有没更好的看法?
发表于 2012-11-14 11: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这是结构工艺性问题。右边的结构好一些:1 铁水一个方向流行,结晶是组织好。2 铁水不正面冲击砂型,不易掉砂,夹渣。3 曲线形筋冷却时有收缩余量,减小组织应力。可以看到有的摩托车轮就是这样的,骑在不平的路上震动也要小一些。因为筋有变形余地,左边的就不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ajhtiger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22: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听起来都哟道理哦,可惜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
发表于 2012-11-14 22: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上的,右边的形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事实上,右边的产品变形比左边的要大得多,应力残余很大。1 ?, ~$ M5 @, l  _! B- _, o
摩托车是轻载,这个受力问题不大,如果是汽车或火车(火车的一般是幅板式的了)的话,因为受力不能直接垂直作用在轴上,会造成弯曲部位严重变形的,你可以做个受力图看看就知道了,分力会很大的。装饰件那就无所谓了,漂亮就好,但实用性确实是左边的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7 p! M; R+ C! m- K! X+ @( m$ l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ajhtiger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4 23: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请大家注意,题目是“下面的铸件设计哪种结构合理,并说明理由”。0 V- h7 T: g+ R" B( m6 l
参见附图。具体可参阅《机械设计大典(2002 江西科技版)》第二卷第838~839页。
1.jpg
2.jpg
3.jpg
发表于 2012-11-14 23: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再看《机械设计手册(2004 机工 新版)》第2-28~2-29页。
4.jpg
5.jpg
发表于 2012-11-14 23: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本帖最后由 tangcarlos3d 于 2012-11-14 23:31 编辑
. K3 M# J# h8 P& C, ~7 W6 s
1 W* R( a( r- `6 \- l左图还违反了幅板要薄与外框的原则,并且孔没有铸造出来,容易缩孔。右图幅板就比外圈薄一些(但平面图上也没划出孔,剖视图上画了)。; F7 i: B# a+ \* v#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ajhtiger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6 0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9楼,这个手册我也学习过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刚度的问题,大部分的载重轮都不会采用弯曲肋条的型式。
imagesCAMG32J8.jpg
imagesCANC5DCG.jpg
imagesCAO9XA3U.jpg
imagesCAOKWIXG.jpg
imagesCAPPOF37.jpg
imagesCAV9060C.jpg
imagesCAZE9PJL.jpg
发表于 2012-11-16 13: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这道题的目的仅仅仅是考虑铸造的工艺性,只能用于皮带轮、齿轮的情况,并不适合所有场合,如载重轮等的径向冲击力。铸造手册也仅仅从铸造工艺出发,没有考虑其它情况。设计毕竟要全面考虑,满足重要的、绝大部分要求。面试答题也一样,与自己应聘的工作有关的内容优先满足。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tdragonfu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7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第一题,用塞尺是没有问题的。7 R$ d' B- @1 X1 M! ]; t9 W
第二题,轻载的话,右图对于铸造件来说是可以提高铸件质量的,而且美观一点,重载的话就不适合了,重载的话圆孔式较好。. r2 b3 N( w  G3 }
          从面试的话应该是右图好,因为他说了从铸造 的角度来说的嘛!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tdragonfu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9 1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1  测量两平面的间隙除用塞尺外,常用的还有压铅法,压入铅皮后,用百分尺测量压过的铅皮厚度。在一些无法用塞尺的地方用此法较好,例如测量圆锥滚子轴承装配后的间隙等。: s2 S; D1 r3 U+ j
2  从铸造的角度看,右图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这是为了铸件冷却收缩时有足够的补偿量,特别是对于较大铸件采用这种结构可有效避免裂纹产生。但凡事都有多面性,避免收缩裂纹的措施也有多种,在用直辐条采用圆角过渡、或在适当位置加补缩冒口,也可避免收缩裂纹产生。所以直辐条应用还是很多的,直辐条受力好、模具简单,并不是说轮铸件非用弯曲辐条不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tdragonfu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