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800|回复: 14
收起左侧

[已解决] 求助:三力平衡,求支反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14: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请教各位高手:1 ^  @$ X! ~. ]0 {9 e. c
现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三力平衡求支反力。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求,貌似解有无穷多种?还请高手赐教,不胜感激!3 ^! R0 r, X" L1 o7 E- o' l

( ^1 \, J- \+ c. |/ c( ^ 2012-6-20 13-53-38.jpg
0 a# I4 k$ P( O
/ e5 J: Y8 \9 C$ P3 a
% R, d0 [; [6 r就是一块板上有三个孔,在大孔处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求两个小孔处的支反力。9 r, F" A0 D, a; f# _
# o. ]) s+ J# d
万分感激!
发表于 2012-6-20 1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本帖最后由 wwll13 于 2012-6-20 16:06 编辑
0 [$ Y- J7 ?3 b- r" F7 l
% C6 C1 B1 k! V0 U为什么会有穷多个解?按照平面力,水平竖直,然后列方程,力和力矩# ~3 F" T2 |8 H. s% r4 k& }
你的条件不够,30的孔位置要确定,应该是中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lc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6: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的,两个小孔关于30孔水平方向对称。
; J5 r; N* L8 a; k# }我求解过了,求不出来。只能求出两个小孔的水平支反力及竖直支反力的和。具体两个竖直支反力到底是多少,求不出。可有好的办法啊?多谢!
发表于 2012-6-20 20: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这个平面受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共面且汇交于一点。直径30(A)与两个直径20(B、C)的孔形成一个150、125、125的三角形、
# ]: j- ?( q* C8 iA点受力10000N  B、C两点受力必须与A受力作用线必共面且汇交于一点。就在三角形ABC的中心(D),即D的受力向上10000N,分布到B、C两点就是2500N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lc + 2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0 20: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是的,两个小孔关于30孔水平方向对称。
. A0 }5 e2 W  M3 B; C$ M% R6 P  ], n) q我求解过了,求不出来。只能求出两个小孔的水平支反力及竖直支反力的和。具体两个竖直支反力到底是多少,求不出。可有好的办法啊?多谢!
  L3 y/ L: a  ]6 w2 YLeoZhangShang 发表于 2012-6-20 16:14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7 B% m1 m! Q7 I' V! \8 F% I( _用力偶平衡关系计算。两个小孔的X向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假设两个小孔的受的Y向力相等则等于0.5倍30直径处的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lc + 2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1 10: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这个平面受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共面且汇交于一点。直径30(A)与两个直径20(B、C)的孔形成一个150、125、125的三角形、. G, K1 d% W5 @3 ]* n6 Y
A点受力10000N  B、C两点受力必须与A受力作用线必共面且汇交于 ...
3 M$ f$ u2 d) |" G! S+ v. {cnxiaomao 发表于 2012-6-20 20:03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t* o! e8 M3 A交汇于下吧。
1.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lc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1 1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三力构成等腰力三角形ABC,过A作BC的垂线交BC于D。利用力矩平衡方程可求出B点或C点的水平分力AD=6666.7N,作用于B、C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w9 R7 X# I, \5 K% p/ d3 U! v
在直角三角形ABD中:BD=5000N,可求得支反力AB=BC=8333.3N,   方向如下图。
力三角形.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lc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键的问题是,汇交点一定在大孔中心吗?这个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我觉得只能确定在大孔受力线上,而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
发表于 2012-6-22 0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8# LeoZhangShang 4 }* `8 g- E4 Q2 m1 i  R6 G$ Y. I% A
一般孔是通过穿在其中的销轴来受力,力作用在圆柱面的法向,是指向圆心的。( ]" J* l' b6 @6 g- L0 M( z' N
现在是要求力三角形,作用于φ30孔中心的力已知,设X轴通过大圆圆心,作用于二个小孔的力的水平分力可用力矩平衡方程求出,此二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二小孔对称于过大孔中心的X轴,二小孔受的竖直分力的和等于大孔受的力(10000N),且二分力相等。按7楼的力三角形就可求出二小孔受的力的大小(8333.3N)。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plc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14: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指的是三力的汇交点不一定在大孔中心!7 |) n1 \+ n% t- Q
为什么一定在大孔中心呢?只能知道大孔处的力是在大孔中心。
3 p5 J& c7 d$ X! y还是没有人能回答我的疑问啊!{:sad:}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1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没有高手能赐教?
发表于 2012-7-23 0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LeoZhangShang 发表于 2012-7-4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 P! x$ k9 @- X, Z我指的是三力的汇交点不一定在大孔中心!
* l$ d, }9 j# r: O3 e为什么一定在大孔中心呢?只能知道大孔处的力是在大孔中心。5 J' _9 j# \4 @, W* b% y
还 ...

# v" }! |2 I* a! Y' n, w  I你的求助主题是三力平衡求支反力,三力平衡就可构成力三角形,三力可汇交于一点。通过已知条件,就可求出支反力的大小,就达到了目的。
: W2 ]8 A4 w) `: ?* _另外,既然力的作用点都在孔的中心,现在问一下楼主:为什么汇交点就不在孔中心呢?
发表于 2012-7-23 0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LeoZhangShang 发表于 2012-7-4 14: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2 Y% K9 @: A. K0 O  x: P* s
我指的是三力的汇交点不一定在大孔中心!
- Q# x& p* G- S! N# Z, n+ y为什么一定在大孔中心呢?只能知道大孔处的力是在大孔中心。
1 v/ q7 V: |' l$ s. e- |0 x' m还 ...
' s* P0 b; z. N  g
你不用管力的交汇点,a点xy方向,b点xy方向,c点x为0y为1,然后计算,最后合力你就知道在哪了.另外里的平衡再赌毒定义..
发表于 2012-7-24 1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用倾覆力矩平衡的方法计算每个孔的一个分力,然后需要在竖直方向平衡,假定两个20孔受力均衡,每个受竖直向上的5000N,再计算合力即可。但实际使用时,20孔可能受力不均,甚至只有一个受力(间隙比较大,位置不准确)。此结果和SW计算一致。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1: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只有楼上的回答,还算比较满意。我的疑问也正在于此,两个小孔处竖直方向的力的大小不能确定,只能知道在一个范围内变动。\(^o^)/~,也算有个结论了吧。) y, s. R& F; ]8 ^/ m( Q0 E" h
多谢各位的指教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