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他刚开始学戏的时候经常挨打。其实,旧时候学艺的人哪个没挨过打?压腿、踢腿、倒立、抢背……尤其是学武生在练功的时候。可是,他挨的打就特别多,家常便饭似的。他挨打的主要原因就是笨。笨得根本就不是学戏的料,可他偏偏执意去学戏。
D3 ~8 x* t: ] 他笨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念白,他学念白的时候,总是“一嘟噜一块”。他的念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口齿不清,是个“大舌头”。口齿不清的“大舌头”念白时特别可笑,他一念白,周围就有人忍不住想笑。科班的师傅对他也极度的失望,有一个师傅听着他的念白,又好气又好笑,对他说:“就你这材料,哪天能吃上蹦虾仁啊!祖师爷不赏你这碗饭,你还是卷铺盖走人吧!” 5 X+ d5 v: y8 c K. v$ e" }% O2 b
# }, W: u U0 B G! Q
他的笨还表现在他的记性上。一段戏文,师傅说一遍两遍,别人就能记个大概了,可他不行,他记不住,这样师傅就得再说一遍又一遍,于是师傅心中有气,就打他。可越打他越怕,越怕他越学得慢。
2 T7 P: y" b' [& A) P4 E- P
* y2 f7 h5 d7 n8 C! O0 z* O 好了,口齿不清“大舌头”,记性不好学戏慢。他还需要再怎么个笨法?就这两条,对一个想登台演戏的人来说。不已经是致命大伤了吗?可他偏偏喜欢登台演戏。为了摆脱“大舌头”的毛病,他有他的“绝招”:整天拿着一个大粗瓷坛子,用嘴对着坛子口,大段大段地练念白,因为坛子可以拢音,把他的念白清晰地反射到耳朵里,以辨瑕瑜,同时又不影响别人。想熟记戏文没“秘诀”,他只好夜里不睡觉背戏文,无论角色大小,他都会把这本戏里所有的剧目“默演”一遍又一遍,所以说,一本戏,别人唱过10遍,他已经至少唱过50遍了。 # B3 C/ h4 Z4 O# D5 T( ^( Z6 w# B- j
9 I8 E; g' E* A0 ?
因为笨,科班根本就没有把他当角儿来培养,可他把自己当角儿来要求。虽然他常常只能演些家院、门子等小角色。但为了“扮戏”漂亮,他总是提前把行头的护领、水袖拆下来。洗得白白净净的。把髯口用热水泡上。使之又软又飘,再用铁刷子反复梳理。把靴底用大白刷刷得又净又白,站在台上显得格外精神。
) u9 V$ y; N, `) s( g6 F. Y, t5 S1 o, h/ v
最笨的一次,他发现自己的眉毛总出岔儿,这样用眉笔画眉毛时就不美观。笨得可爱的他竟然让剃头师傅把他的眉毛剃光了。管箱的师傅看他这样笨,就讥笑他说:“得了吧。多大个角儿,费这么大劲你以为台下观众能看见你?” e% j& V9 Z% k9 ^# M" @ m
( I! I+ p x9 T; y. ^* _
“台下观众看不见,可我自己能看得见!”他回答说。
3 }. i( }. T+ j& t8 x: v
; ~( U& T$ D; K& L9 @ 他是笨,以他的先天条件,根本就不是演戏的料,可是,同他一起进“喜连成”科班学戏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虽然个个天资都比他好,但只有他一人红遍了中国。他承认自己学戏比别人笨,但是,他说,正是因为自己笨,他才苦学勤练;正是因为笨,他才能成功。
+ q# U7 v5 P" W- R. g, A7 h3 s& Y$ H
人们形容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不错,这个“笨人”就是马连良,马连良以他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他的演唱艺术世称“马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
/ k$ D6 V$ w L!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