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发布的国内刀具行业2010年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产刀具生产总量为290亿元,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出口刀具70亿元。同年,我国刀具消费达到330亿元,居全球第一。这表明去年我国国产刀具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为220亿元,国外品牌刀具销售额为110亿元,占到我国刀具消费的1/3。与国际刀具市场相比,国内刀具市场在金融危机过后恢复速度极快,市场容量始终保持上升态势,国产刀具的市场占有率也稳定在65%以上,但在高端刀具领域,国内刀具企业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1 @! H# G- z+ y( ` F+ ]3 h- r# t2 U& a6 Q) [1 y" B& @
行业民族品牌正在崛起
* q1 t! M1 x- q' S, Q' p. {
7 v# U! o9 d1 u7 f( N& G0 j( n5 \% d/ z' n4 W v, Z/ i
近5年来,媒体报道过许许多多企业,其中不仅有山特维克可乐满、肯纳金属、伊斯卡这样的外资巨擘,同样有成量工具集团、上海工具厂、株洲钻石、嘉兴恒锋、阿诺刀具等民族品牌,甚至包括西夏墅工具产业这样的集群。这些展现的都是民族品牌的发展和壮大。 1 K$ a7 c5 l: T
# H: |0 O9 k& S% s3 k# O, ^
# n. S8 R! b# z9 d3 c “十一五”期间,中国刀具市场上的民族品牌有了显着的发展,各企业逐步走上了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之路,不仅崛起了株洲钻石这样的综合性刀具产品供应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也有所加强,很多传统企业都放弃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开始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如哈一工集中投入齿轮刀具的研制和生产,汉江工具厂专做复杂刀具。" E# {2 v- X) r: L6 d
+ ]4 l* y& j. t7 Y# m5 @$ ^
: f* H1 U1 s9 C }8 w" f 国内老牌的高速钢刀具生产商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在继续保持高速钢刀具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近年来围绕硬质合金刀具研制生产累积投资超过2亿元,并投资于硬质合金材料和数控刀柄项目。6 i( L' W5 T+ r9 A* S
- a& [+ {% Y0 Q" B
# x' R& c s7 O5 C8 u2 k
株洲钻石近年来的发展也有目共睹,销售规模从2002年初成立时的5000万元攀升至当前的10亿元,利润超亿元,并在欧洲和美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整体出口额大约1500万美元。据悉,该公司2010年1~9月各类产品同比增长均超过50%,2010年株钻数控刀片的销售量有望达到3000万片。7 A% e+ V5 K: S ]+ P/ r
3 Q& r, f9 z9 v! G% W: i1 X2 j, `% J1 K
2009年,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兴建的150亩精密切削刀具工业园一期已经落成。从最开始的中试生产线到现在的精密合金刀具工业园的投产,金鹭已形成年产100万支精密整体硬质合金刀具、200万片可转位刀片、550万支PCB用微型钻的综合生产规模,其产品在航空、汽车、模具、电子、能源、交通等行业中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 g! @ Q6 g) L0 X# X
0 q3 F# m- N5 D5 `1 h6 G7 H
5 `: O" w3 x3 M5 z; P F; z' U 专注于花键加工的嘉兴恒锋,如今已经在汽车花键加工领域和汽轮机轮槽加工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花键量具类产品已经成为一汽大众、沈阳金杯、北京现代等400多家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厂家的专业配套企业,轮槽加工类产品也替代进口刀具,获得汽轮机各大企业的认可。
@! _$ s. F$ ^) G+ \" \+ c7 r
/ |0 P2 g* D/ \9 J+ b6 M, m8 `( H; r( [
2006年,五粮液造刀一度引发热议,亿元巨额资金投向刀具行业,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5年内做行业前3名、10年内做龙头老大”的豪言,但如今其“天雳”产品已批量进入航空航天、发电等行业。
# C& W$ K" D4 L6 I& C
* W. n; N/ v! K s9 k4 y& k+ K
% ~3 b) l$ H1 w r+ S 阿诺,这家2002年成立的民营企业最初只是提供刀具修磨服务,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非标刀具制造企业,其提出的刀具全国连锁修磨的概念已得到成功推广。
' r. @: J/ g7 L. ^# Y9 k" M: B+ O; T' u" U$ t4 ?- Y4 t+ n! ^3 Q
1 v2 i# b# e/ W8 e 如此,不胜枚举。 . u- n; |6 z6 m
0 N+ ?* L7 M1 }* x- I6 g% F
7 f, b0 E; a/ e 还要提一下的是西夏墅工具产业集群,实际上,西夏墅至今还并没有完全形成能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甚至有很多遭人诟病之处。但整个西夏墅工具产业在几乎完全自发状态下,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是不可小觑的,目前全部企业的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大量的非标刀具市场需求依靠西夏墅的这些民营企业得以满足,这对于中国刀具业的未来,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 k( }5 x. a1 ? s( a4 b2 S, I1 R
, r" T0 J ~- {- M5 K
一个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民族品牌的崛起,当然也得益于这一市场上外资品牌的持续发展,对市场而言,两者在理论上是平等的。但即便在经济全球化如此的今天,一个市场的繁荣根本上还是要依赖于本土品牌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正是有了我们民族品牌的崛起和蓬勃发展,才有了我们“十一五”期间刀具市场的火爆。
7 y, m. G0 b2 K6 x( y$ g+ C
! q. Z& k8 z, }1 k8 K5 c) S0 S2 Z" J9 A N D( k! {, o
国内刀具市场极具发展潜力
" Z! [8 y0 I& g; u" @3 q u; }+ b
: s( E- N* n0 D8 Y0 s. D# ^# r3 i' r, K1 j4 S# B
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在金融危机横行的2009年,国内刀具市场的总体消费额度仅下降了15%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刀具市场的消费则普遍下降了40%~45%。但仅仅一年之后,在制造业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国内刀具市场消费总额就迅速恢复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330亿元的历史新高。
5 z' U' k) J$ B0 k. H9 n1 \( s5 g: Y! f0 @$ c C4 ]
, ^$ w9 M# s( j$ H+ R6 Y 2011年国内刀具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有望创造新的历史最高点。“统计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国内刀具市场就实现了25%~30%的增长,尽管自7月份开始增速有所回落,但全年仍可实现15%的增长。”罗百辉表示。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国际刀具市场保持稳定恢复,但年均增长率保守估计仅保持在3%~5%左右,而国内市场在经历过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也会逐步稳定保持年均增长率在10%~15%,因此,国内刀具市场容量增速会比国际市场快3倍以上。因此,罗百辉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刀具大市场,而诸多跨国刀具集团也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战略中,无一例外地都把扩大在中国的刀具销售作为首选,各企业的亚太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等纷纷落户中国,从而以中国为中心辐射亚洲,更加直接便捷地服务于客户,更好地满足亚太地区客户的特殊需求。
1 Q0 A. O3 ^4 p6 \* A2 h& O
% W3 m9 O4 x" m) q; o+ e# a
0 ^1 _. O [8 e0 I 中国市场之所以会受到如此的重视,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市场销售份额在其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牢牢抓住中国市场,国外刀具制造企业都在仔细研究中国装备业的需求,如山高刀具在今年成立了行业发展部,旨在以行业为研究对象,专注于提供行业典型零部件加工的解决方案。该部门的技术专家各自负责一个重点行业,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解决该行业刀具应用的技术问题、不定期为该行业客户举办刀具应用培训。
$ W5 V" ?6 E7 M! u* q5 j9 ~
: E3 n2 O0 u& h( R E2 m. q
9 r; f5 \* Q; Z) z) ^" R 珠三角模具企业高档刀具市场竞争趋势 3 U$ h+ E' `+ O
5 E: O! Z& t( w" S9 M' U% O
, ]) J5 [* G4 j0 c4 T 尽管国产刀具以2/3的市场份额占据我国刀具消费市场主导地位,但其中以现代高效刀具为代表的高端国产刀具只有20亿元,而110亿元的进口刀具中,绝大部分却都是高端刀具。这应当引起国产刀具企业的重视。5 N% }) D5 j8 ^% k+ C3 H
3 x3 c# J! i% |, J& ?
3 t( B# j& G `- C& p5 m5 g# { 近年来,我国多个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给刀具带来了新的要求。如汽车刀具必须具有高效、高稳定性和专用化的特点,而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前进,新的要求应运而生,从技术上来看,主要有重载化、复合化、特殊化、标准化、高速化及品种多元化的趋势。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随着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刀具进行高效高质量切削加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性话题。/ f% G9 T; |9 V& x3 F" Y3 j
# k$ E; D, ]$ E) K7 F
4 Q" P$ z% X4 u# `9 W8 d
$ k* r! \, T+ }8 i) `0 f7 P
) B- l0 t; r- V( S 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产刀具本应在为上述制造领域提供刀具服务中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实际上,进口刀具基本上占据了机加工行业的高端用户,特别是在汽车发动机制造车间、飞机发动机制造企业机加工车间或汽轮机制造车间,高效、高精度的机加工刀具中几乎被进口刀具垄断,很难看到国产刀具的踪影。而国产刀具大多应用在中、低要求的客户群里,如农业机械、摩托车、农用车、通用机械及中低档的机械制造工业。 ) V$ A5 i' Y% S" ~9 m1 N
6 J7 F, {3 X8 `* g) Z: u
' \# _2 _- a( \4 H6 v# i2 l 不仅如此,制造业粗放式发展导致机床和刀具的发展极不平衡,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和刀具的消费比为2:1,而国内的比例过低,刀具消费总额还不到机床消费总额的1/5。很多制造企业花大价钱购买机床,却在刀具消费上缩手缩脚,舍不得购买先进高效刀具,传统刀具的市场需求长期居高不下,这也是国内很多刀具企业不愿进入先进高效刀具生产的重要原因。罗百辉认为,必须正视中国刀具企业和国外企业间的差距,包括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应该让用户需求和刀具企业成为创新主导,龙头企业应在技术应用领域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过沈壮行表示,国内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和新型优秀民营企业在发展现代高效刀具方面跨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如株洲钻石、厦门金鹭以及阿诺刀具等,这些企业重视技术进步,将服务放在首位,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 r% o2 U" q2 ?. D" A$ k1 {; F& c2 O
% m( V- U6 D# O) a 广东模具制造业的优势主要在塑胶、五金模具方面,在模具总产量中,塑胶、五金模具占7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广东模具、机械制造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布范围广,模具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广州:番禺区、花都区;深圳:龙岗区、宝安区;东莞、中山、顺德、汕头、惠州等。近年来,整体工业水平快速提高,模具、机械制造业的数控设备大量增加,对高档刀具的需求量也逐年加大。: p3 Z1 g! O& f& P$ V
1 B D6 L3 e# F" M' l
4 t* ?/ w0 V* X+ \
广东的切削刀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日系市场份额占的偏大,黛杰(DIJET)、三菱(MITSUBISHI)、京瓷(KYOCERA)、日立(HITACHI)、不二越(NACHI)、住友(SUMITOMO)、日研(NIKKEN)、大昭和(BIG)、Tungaloy、OSG、YAMAWA等等,以精密着称的日本刀具在广东的广告宣传到了用者皆知的地步,几乎所有的日本品牌刀具,都可以在广东地区购买到,代理商、经销商众多,日系产品销售过程中,国内代理、经销商和港台代理、贸易商争抢客户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引起了日系销售主管公司的重视,某些品牌市场销售已经开始整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