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嘉,长沙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一个多月前,他只身前往广东东莞参加某“名企”的面试。到达东莞后,一个女孩前来接他,两人坐上一辆出租车,拐进一条 小巷。他被女孩带入一座很破旧的楼,一个年轻的“主管”接见了他,开始大谈“网络销售”。这时,小嘉才知自己被“传销”骗了。在度过如噩梦般的一个月后, 小嘉终于被解救出来。学校老师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小嘉的情绪还很不稳定,时常会精神恍惚。
8 ^: t2 V" v3 j, P/ H2 [
/ P7 ~0 M5 R1 s/ `" g0 D) Z$ n眼下正忙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请注意,如果你正在通过网络求职,并接到了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那么,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是第一步,否则,你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或者落入那些精心伪装的传销组织网络。! X1 g! r: Z, Q4 y. ^
- O2 F: h4 O5 ?1 Y. T骗术 从“忽悠”升级到“伪装”
- Z5 @" S0 x9 t, ]' @1 C. i, f
2 s- L# Q; q) _! M% ?' g, m3 u小嘉告诉记者,他在网络上投递了一份电子简历后,很快接到东莞的三家自称是“知名”企业打来的电话,“他们都跟我说是从网上看到我的资料的,对我比 较满意。”三家企业中,小嘉选中了一家自称是“勤上光电”的公司,因为该公司网站看上去最正规,业绩也最好。几天后,对方正式通知他前去东莞培训。
" r( |# k. G4 M4 Y7 R' h3 X6 X% W7 F ^, I
据记者调查,传销组织以前惯用的伎俩是“纯忽悠”,鼓吹加入后能赚大钱。而现在,一些传销组织开始大面积盯上大学生,他们将自己包装成“名企”,以 网络高薪招聘为诱饵,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引诱大学生上贼船。其骗人“三步曲”就是:首先,传销组织通过大学生在网上投的简历得知其资料;然后,假 借大公司的名义打电话要其来面试或培训,将其骗来;最后,人被骗来后就对其控制并“洗脑”。
* }- y) z7 K# n) m5 E; d7 h+ \6 [8 N/ j
小嘉告诉记者说:“我从不相信传销,从没想到自己会被传销组织所骗,可是他们伪装得实在太好了,我之前一点也看不出对方的破绽。”
$ ~, Y2 j x+ U; j
1 ]# ^3 U0 i, U漏洞 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注册. K6 n' u7 q- T( ~" O) o; Z
1 d6 a3 Y. A; J: i) _0 T3 x传销组织怎样获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呢?据了解,这与一些招聘网站的审查不严格也有关。现在,某些招聘网站的注册和审核都非常简单。记者以企业身份在 某人才招聘网尝试注册:点击首页的会员注册,接受服务协议,填写账号与资料,资料填写完毕就显示注册成功,基本上没有进行资料核实。而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企 业注册之后,就可以看到求职者的详细简历,包括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 ^) ?: p9 M+ W% k, G
% x5 R: \. i4 ~3 A8 X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招聘网站有2000多家,很多小网站根本不具备提供系统的招聘中介能力。另外,国内招聘网站中也存在着“山寨”现象。湖南 招聘网CEO戴跃先生说,国内有些招聘网的网站名字模仿知名网站,求职者稍不注意就会误进入那些完全套取个人求职信息的招聘网站,再加上山寨版“招聘网 站”对企业把关不严,造成一些骗子公司也随意混进来,可以随意查看求职者的资料,导致一些安全意识较弱的求职者上当受骗。
) { g- u( ]" o K3 p* m/ F# a! e
& D( Q; O7 E; ?" a- _9 B# T8 N湖大的朱同学就曾经接到过一个诈骗电话。记者就她留下来的号码打了过去:“你好,我最近在求职网上看到贵公司要招文秘,我想应聘。”“请把你的简历 投到我们公司的邮箱,我们看过后如果合适会和你联系的。现把公司网址给你,你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和基本情况……”事后,记者对该公司网站进行查 看,发现相当正规,但经过各方核实发现这是一个“空壳企业”。如果是安全意识比较弱的同学,可能很容易就上当受骗。
; E. P( I0 @1 P! _5 Q& H# @1 K. L `
无奈 网络求职信息被“偷窥”
# g: d) ]8 b5 d/ g, \: R8 ^2 l/ v+ S8 ?) V
在一些招聘会上,记者经常看见大学生求职者捧着一叠简历“四处投递”。在网上求职时,大学生也不注意保护隐私。, S+ O7 _) o* ^7 V5 b: t. T
! I3 _0 j( b7 Q: n& O4 c/ _7 O) Z$ ?临近毕业的小张告诉记者,多投一份简历,就可能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而且电子简历无需打印、装订,成本低廉,投再多也无所谓。但记者走访时发 现,不少求职者都遭遇了简历和隐私被泄露的无奈。湖大的岳同学就对记者说,她父亲就曾经接到过一个自称是广州某公司打来的电话,要她去应聘。但自己却从没 有应聘过那个公司,她怀疑是自己在网上求职时投的简历被人偷窥了。她有些担心地说:“要是有人用我的资料去行骗怎么办呀?”4 i3 T; C6 x/ B' c! a Y+ D
6 q' s8 @) w. [% \( u
对此,许多大学生彼为无奈。
1 h3 T" B2 l. _
% t8 [ Q# }) F- k; W# w8 J5 u; a7 F同时,记者了解到许多求职网站都要求求职者必须用真实资料进行注册,否则就不能通过审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暴露了出来。9 U3 ~- U: D* F4 Y0 u8 U; Z! ^
( \6 D g, O6 W1 r' z- i
提醒 不是必填信息尽量不填4 }1 m9 v# c2 c- p+ J9 Z+ [
3 u& k, [* F2 q,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求职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较弱。他们提醒毕业生:要防止或者尽量避免泄露隐私最好的办法就是求职者不要乱投简 历。如果要投简历,最好不要在简历上贴照片;只向招聘企业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联系方式只留手机和邮箱;“家庭固定电话”可留学校或院系的办公电话;不是 必填的信息尽量不填。另外,招聘网站或招聘单位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详细填写个人家庭住址、亲属关系等信息,这些属于个人隐私,没必要向招聘企业说明,更不 要留在招聘网站上。' r$ p% U# n4 V# x5 S# z
5 }$ v3 \7 n# R9 Z1 d7 a' e/ v [
针对传销,国内公益组织“中国反传销协会”李旭结合自己多年的反传销经验,支招识破传销骗局:首先,上网查询公司信息,注意区分真假公司。具体做法 是,上当地工商局红盾网(或打12315)查询该公司是否合法注册,也可打114查号台查询公司电话,打电话到该公司求证有无招聘信息发布;第二,通过 114查询对方电话是否是小灵通号码。大部分传销组织都通过小灵通联系,有区号,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公司的座机号码,对此,求职者可打当地“114”求 证,如果对方用的是小灵通就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