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17 2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跟大家恰恰相反,并不看好奇瑞。
, \: U0 L) V; A' ~据我所知,奇瑞距离自主开发还很远。
7 f3 U$ i% L% X4 X譬如楼主提到的那一系列发动机,奇瑞委托AVL超前开发了V6/V8等高端机型,但是却根本没有投产,完全成了摆设。/ a3 r! i( D4 h* S, M
而等奇瑞具有能力搞大排量车的时候,这些发动机也就落后了,只能再次改进。
4 `9 [# M8 s* B: r楼主还说奇瑞派人与负责开发的外方一起工作、学习。但据我所知,奇瑞领导为了避免“泄露公司机密”,规定在格拉茨的工程师只能在一间办公室里,与外方的交流也仅限于会议时间。如此下来,并没有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 N' @6 y2 c/ D
奇瑞的很多“自主开发”,还远远还未形成体系、形成积累的习惯。* L, X2 M D' e m& s4 w1 F+ _
而没有好的组织结构、没有办事的方法,即便很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0 t n) V+ P. n2 [
* [1 h& F5 q! B& P- y* y不信的话,你就比比看,看你比国外的工程师差了多少?4 |) t# U3 d9 M0 ~7 t4 T
事实是,我们的零部件工程师比别人差的不多,单打独斗没太大的问题。% |3 y! f2 Z' D7 `0 Q& k+ ?
但是上升到系统层面,就不行了。人家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对项目进行支撑。而我们往往是个人英雄主义。甚至还相互勾心斗角、搞内讧!% w f) v0 e5 Q/ w
人家的工程师,自己积累的经验,会在公司内部进行完整的总结,一点一点、一年一年、一代一代积累下来。而我们呢?新来的人都是要把前人的路重复走一遍、错误重复犯一遍,然后再开始做事情。这就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耗去了。& f$ `7 G- l% B0 o4 `( z. d6 a
2 X ~( q( W2 F& n$ D4 W% T6 }中国汽车业,或者说大些,机械制造业,要振兴,首先管理(组织结构)要做好,先把框架搭起来,相互间做好支持。然后,要做好技术沉淀。当然,还有其他方面。但是如果这两点做不好,再过一百年也是白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