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 c4 I, ?/ O9 S: @4 T2 _# K& \ 我认为这样的结构非常合理。因为其原理如下:( T W" V5 z" _
1 这个油缸下降时,通大气的油管应该是同向油箱的,并浸入油中.
/ {4 k$ I6 C- _! {. L& ]2 在无杆腔加压时,通大气的油管应该有一个控制阀避免有杆腔回油.
) F1 V1 i l0 w- x6 Q3 W 当无杆腔进油时,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为 F=PS (活塞面积) ,因此有杆腔的油液压强为 P=F/S(有杆腔的面积), 由于有杆腔的作用面积小于无杆腔作用的面积,因此有杆腔产生的压强必然大于无杆腔的压强,可以将单向阀打开,实现快速供油,使油缸快速上升。
" O) \1 @4 a& K/ J* v 当油缸下降时,外力作用在活塞杆上将无杆腔的油压回油箱,同时有杆腔会产生负压,自动将油箱中的油吸入有杆腔,这样就可以油箱的容积了。# W, v+ E* U2 A1 v
诸位认为我说的还有什么不妥,请指明.6 H# K% f* A, L# U,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8 23:24:39编辑过] % \' V x. Y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