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9-11 09: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理解的正负流量和负载敏感控制,0 S& H8 V( \4 T
1、中位功率损失& ^) l) Z( j2 B/ j+ x
a、负流量系统在中位由Pst控制,假设Pst为零时,左边节流阀开口最小,右边0 Q8 s% d1 Y0 u
节流阀开口最大,这时泵的排量最小,压力最小,
1 } m$ ]/ g3 K+ Z: M- N; [b、正流量系统在中位也由Pst控制,这时Pst要为最大,把左边节流阀开口最小
7 }: h; b% |+ v3 E$ o3 g n0 H! ],右边节流阀开口最大,这时泵的排量调到最小,压力最小
5 d5 l0 P- v2 C: R$ ?c、负载敏感系统在中位,Pst要为最大,把节流阀调到最小,由于负载为零,此
$ y) U# K* B% L/ A( o时弹簧把泵的排量调到最小,泵的压力是LS弹簧设定值,以萨奥负载敏感泵的LS7 t3 z' t; Y5 f9 Z& D6 m0 I0 K6 _
为例,取其值为2 MPa,- B) o# t0 r0 T1 L6 M8 i- z2 `0 i
假设各个泵的性能相当,最大排量一样,发动机转速一样,由此可知:
u; p4 o$ [) Y泵的中位压力从小到大是,正流量,负流量,负载敏感;
( j Y" c& }* H/ X$ s) [7 T- b泵的中位排量从小到大是,负载敏感,正流量,负流量;( @2 D) ?' x1 c9 j+ ^
功率跟流量和压力有关,因此中位功率损失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正流量,负流量
( P- p" C' x& B& m3 z9 f,负载敏感,其中负流量跟负载敏感应该相差不大,因为没有用过,还请各位指1 J- g5 Q9 j9 C0 B
教。
1 F, U4 c" i8 l4 s2、响应速度
2 k+ E$ [" e1 o) J7 N由图可知道,响应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正流量--负流量--负载敏感,感觉工
; V9 T( S* d5 m1 d9 Y. e程机械对这个的要求应该不是很高,我们用的是负载敏感,用在轮式工程车辆上
1 m) N- a: V) s# s6 c6 B" A,其响应速度能满足要求,因为响应速度是在毫秒级别,
4 o( f8 n3 g- D1 ]. I+ T1 y3、工作时功率损失 D) i _5 C* E' [& h) }
多个执行元件动作时,必然存在压力补偿,其压力补偿值由各个执行元件与最高
7 z; P$ v [$ B9 I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决定,而工作时的流量都是由操作者控制,因此我认为三个系8 T1 W7 ~ I, k& U J' J
统工作时的功率损失相差无几。5 p1 m x; Y; s+ j) z/ n, t9 `
正流量的优势在于当负载变大时,操作者可以把泵的排量调大,同时压力也上升2 B/ `, R% v o3 j, p$ F
,功率就变大,而负流量和负载敏感是负载变大,压力就大,但排量变小了,功- R$ k# b& G# `' Y* E& I; v
率相当于恒定了,但正流量的功率损失也就变大了。2 e1 H1 p _- [7 Q( o
4、操纵性能
+ J. P5 l$ A- n% w4 Y应该是负载敏感最好,再次是负流量,再到正流量1 f. e! K$ R+ a- B8 Y) g
5、管路0 C3 @/ B' m+ c" p) W1 u: A8 H
从简单到复杂,认为是负载敏感--负流量--正流量
$ M9 t1 I& g6 M0 G$ T: O以上是我的理论分析,没有经过实践,有不对的地方,请指点,多谢!!!
7 K) b& k" U, a: y;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