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楼主: ls-1237
收起左侧

[讨论] 这个位置度应该怎么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0 23: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应版主要求,上传相关资料,因无法上传附件,只好改为图片
2 }4 f9 c" p- e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1.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2.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3.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4.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5.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6.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7.jpg
7 a# d8 ]. ]% F8 Q
$ [9 n! b, |, q5 M: V' M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8.jpg 第2篇 机械制图 极限与配合_页面_9.jpg
% B. V& D/ M: o  t; o3 A: |" G; O: U/ H& P* r9 M/ b
[ 本帖最后由 lsytym 于 2008-3-30 23: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10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06: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48.1和6.1尺寸上标注的是长孔的尺寸公差,位置度的控制是17个长孔的之间相对位置与基准A,B的要求,楼主图中位置度公差,两行中各有一个基准就可以,两处A基准属重复基准
& d  k( w& @0 s% K6 z此图既然以A,B面做基准,相应的尺寸66及两表面是不是都应有要求,不知道此零件是用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在通用技术要求或者零件的技术要求中已经注“未注明公差等级”及加工精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10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这一问题总算看到了曙光,2374老大所述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平面图形(厚度没要求属薄片零件),有A、B两个基准就可定位了,没必要再重复一个。
( a& @: C, O6 H6 e: F25楼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举了那么多资料,只有一点用上的,即二维位置度,就是下面摘录的上图中的第一和第三图与一楼图是一个类型的。下面摘录的图中说类似的那个也是三维位置度。与楼主的图有本质的不同。
9 R- J# j8 S, A! q8 z, ]
) e1 y8 i% k8 y( e; G[ 本帖最后由 gaoyns 于 2008-3-31 13:47 编辑 ]
平面图形的位置度.jpg
立体图形的位置度.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0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20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09: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我觉得24#的理解是对的,这个标注没问题。8 ?$ N1 |2 d/ l& G) q3 C
; O# ^# F/ S% V
实际测量孔槽Y轴各点时,首先由A基准得到的0.065要满足。
$ d" q  @" q. t5 G4 S" @7 E此外,任意2点形成的直线对于B的偏差(即垂直度)也要控制。# T; J% R+ [* }2 O$ I: C- z" ?* _

. k6 p- i* A' j" x8 j' h0 X如采点为Y向上的M与N两点(根据加工工艺,一般在两端较好),则M点对基准A的误差要在0.065之内,同时再加上《M点与N点之间的测量差值》要在0.085之内。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8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14: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回复 25、29# 的帖子

一楼图中的A、B基准已经确定了y、x轴的方向。A、B是互相垂直的,宽度中心线对A的位置度也包括了对A的平行度,既然宽度中心线对A的平行度都合格了,对B的垂直度还能不合格吗?况且后者的公差还大于前者,没必要重复了。
# B5 J3 A- C% [& n26楼举了那么多图例,其实只有两个图与一楼图是一个类型,就是我在28楼摘录的上图中第一和第三图,都属于二维的薄片零件。这两个图(下面画红线)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s, l; R5 n9 B( ]8 L8 Z: e3 @# b
在上面图的第一个图中,孔需由两个方向定位,即分别以A和B为基准就可定位(没有重复基准),而第三个图,只有一个方向的中心线,定位只用一个基准A就行了(也没有重复基准)。
' w" }- U% O: E' I+ m这就应该明白了吧,因为这是形位公差标准中的图例$ y) m8 O) `. ?( z
" ^9 g0 y" @* u- o4 T) o" T' C. p2 g
[ 本帖最后由 gaoyns 于 2008-3-31 14: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8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1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7 y+ o% ~- V: F* \/ M  `' C0 m
该槽中心线应位于垂直基准B间距0.085的方框内(此时理想认为基准A垂直基准B),同时应满足:该槽中心线应位于平行基准A 的、间距0.065的方框内(此时基准A 不一定垂直基准B,仅考虑基准A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8 积极参加,好,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31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感谢我的兄弟sytgos今天的辛勤劳动,他整整做了好几个小时!
5 R% n7 F" d4 r1 S8 ?* G  _3 Gsytgos回复如下:
0 |6 q4 k3 S8 b$ K) D: w9 X, u( O8 A/ [
) ?  j! p- d& g
[ 本帖最后由 userkypdy 于 2008-3-31 20:13 编辑 ]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发表于 2008-3-31 22: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上面各位仁兄的见解我不多说,我只说一点,基准B标注的位置可能有点问题,是否与宽度尺寸线对齐?
发表于 2008-4-1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32楼提供的复合位置度的资料很好,供学习用是很不错,不过与一楼的图并不类同。一楼是平面座标图形,这里还是三维基准。其实这一问题30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
发表于 2008-4-2 1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终于找到这个帖子了.& {" t& o; S8 s! s& n& y
该位置度按我的理解为,
" z# F, C6 @/ S' V' \) Q该孔相对于A,B基准允许有0.085的公差.. S# b# N5 j6 @, G/ C
但一个腰孔相对于另一个腰孔在A向上只允许0.065的公差.
, ^: n. v  K" e两孔之间使用了绝对尺寸在B向上,所以在第二行没有B.
4 P8 Z8 H  X. M/ F. }显然这是一个需要装配的零件,而且腰型孔一定起到固定的作用!类似于中间打孔固定的铭牌之类!
4 q* S; l6 k/ f/ L" ^& _& d* A' L$ A( h8 i. F
[ 本帖最后由 sytgos 于 2008-4-2 15:30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 16: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其实就是一个平面的二维图形,由A、B两个基准就可定位了,国标形位公差中就有平面图形位置度公差标注的,都没有用复合位度。26楼举的例图中就有。如果按一楼标注的那样,检测以A为基准槽宽中心线时,按上面的最大偏差可为0.085,按下面最大偏差为0.065,若实际偏差为0.07,按哪个算,其不矛盾了吗?上面的标的A不要就无此矛盾了。' a6 e% ~' ~4 [9 {
其实一楼的图画的也不正规,两个被测要素槽孔中心线都没画。
发表于 2008-4-2 19: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我理解的设计要求:; x9 L& e; p/ g3 N4 f, k2 |* R* j
1、每一个槽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相对于A边有位置度要求;
* K: o3 k7 o: L! |# o2、每一个槽宽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相对于B边有位置度要求;! Z: {: D0 \2 `( v
3、相邻槽间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置度要求。0 T+ I$ |9 o+ Q& d5 A4 J, r
这样我认为标注可以拆解。4 L  Z* R$ O4 |2 E

( k  M  w# \+ J+ O. W8 C设计人员的精华之一就在于设计的图纸能够明确、简单显示设计意图,容易进行加工工艺的确定,使操作者及时读懂图纸。
1 T% b% w: s+ p' D: p) n% T9 v( r这张图引起这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争议或讨论,标注不太成功-------个人观点!!!
1 `3 _( O4 Z' y4 o* I
, |% D- g: V2 ?' ][ 本帖最后由 lelefo 于 2008-4-2 20:21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4-2 2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7 19: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关于位置度的标注和测量,我们搞设计的,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5 s& F5 V# \2 j: S, \理论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测量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争议很大,这就是设计与检验的矛盾1 H0 @5 \& d% y8 d6 m
位置度的检验,其中心基准线非常难找,只有找到中心基准线后,才能测量位置度,然后再换算为标注的数值
$ I5 ]# d3 m! f$ |5 K; X7 J5 Q4 s* Q* t3 Q1 }8 a) ^' e
像楼主的这个位置度,可以用各孔与基准A的平行度(可以直接打表)和各孔在48.1方向上的对称度表示/ ]4 \, u8 I1 ]/ Z
(个人意见,不了解你们的设计意图)
发表于 2009-12-8 1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非常感谢胖子的努力!!! :)
发表于 2010-2-7 23: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不就是个复合位置度嘛
% e1 n5 h% [6 t1 W) Z上面的一个是控制整个整列的; r# P$ D$ x8 m0 l
下面的一个控制整列个体之间的位置。没有问题啊?
发表于 2010-2-19 02: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大伙的热烈讨论 . v8 R' ^, N2 K4 q2 ]' \1 I$ o. z# Q
1、单独以A为基准时,17个6.1 +0.05/0 孔的中心位置偏差量0.065以内;3 S/ a0 ~4 f! }' y
2、再以A为基准并且加上B基准时,17个6.1 +0.05/0 孔的中心位置偏差量0.085以内。
5 A1 F- r( D: P
/ w# O  Y: K5 {% ?9 d' D' E( w这说明B基准可能会是非直线状态出现,因此给予放宽偏差量。
发表于 2010-2-19 09: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先以基准A、B、C建立坐标系,看具体的位置关系选择使用直角或极坐标,一般采用直角坐标,测出被测点到基准的X、Y尺寸,采用公式2乘以SQRT(平方根)((x2-x1)平方+(y2-y1)平方)就行,x2是实际尺寸,x1是图纸设计尺 ...8 v4 i( ]( x. T3 |) m7 c) D
yml 发表于 2008-3-27 10:38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N: @* y# X' j. Q* Y; K" _: o9 t
说实话,您说的我没明白,这种位置度为什么要乘以2?Φ是怎么理解?谢谢
发表于 2010-2-19 14: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图纸是有问题的
发表于 2010-2-21 2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图纸标注没有任何问题,需要控制的内容也非常明确:2 s& b* @! v  S2 u9 O7 u
1。理论上讲,这里控制的几何要素应该是空间的,如果是簿板,那可以看成是二维问题,但测量时就要注意工况
8 `7 l$ [; a/ t$ K: h# `2。只有A基准的位置度,其要的是同给17个要求相互之间的位置度,如是坐标测量机,则需做BESTFIT后才能评定: U) a3 F! S' V
3。有A和B基准的位置度,其不光是同组,还有B方向上的约束。在坐标测量机,首先做B方向坐标,然后在其约束下,用17个被测要素做BESTFIT后再评定/ O3 W; P( {) m% H
4。实际上这是一个复合位置度,那合格区域就是二个公差带的共同区域
& E. x. @/ \3 e+ |% _& G5 U
8 v5 ~" B* C5 t6 L1 V/ p, T由于不带实体条件,因此在做检具时应特别注意
发表于 2010-11-6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学习了,感谢讨论
发表于 2010-12-11 22: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以上理解好像都有偏差。这个是复合位置度,第一行的位置度是指位置度(位置度可以控制位置,方向,形状),第二行实际上只管形状和方向,即0.065与基本尺寸无关,只保证与基准A的角度偏差不得超过0.065。
7 @3 q# e0 U. X0 Y% Y复合位置度第一行指位置度(基准要全),第二行控制形状和方向(基准要比第一行少),第三行控制形状(不可有基准)。$ h3 @( Z2 C/ v, F" ]/ k, v
另外还有复合轮廓度:第一行指轮廓度(基准要全,如果没有基准则只控制形状,也就不能标成复合轮廓度),第二行只控制方向(基准要比第一行少),第三行如果有基准则也控制方向(基准比第二行少),第四行只控制形状(不可有基准)." d9 W5 V' o! G
当然,复合位置度和复合轮廓度应该有几行是根据功能要求来定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