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5天前
楼主: jasonguo_4
收起左侧

[分享] SPC 统计过程控制 培训教材、表格和资料汇总整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8 16: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5:09 编辑 ' g0 y* _' o1 O+ z( G4 n. b

: s' Y8 r2 b" L! ?2 a大型汽车零部件厂PPK分析计划(即什么时候、谁来分析、什么项目的PPK),Word文档

10.上汽奇瑞A11-3510010AC真空助力器带主缸总成PPK计划.rar

5.83 KB, 下载次数: 45

发表于 2007-8-22 1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4 17:02 编辑 # i6 B9 P# Z, Z/ v

; t8 [- c  |/ S( ~& qSPC讲义(PPT版)

SPC讲义.rar

248.98 KB, 下载次数: 31

发表于 2007-8-30 1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4 17:06 编辑 ) u+ G2 g& d2 o+ @
9 {7 F3 |! p3 a3 L" q: u6 v
PPT档,图文并茂.
sshot-1.jpg

SPC在制程中的应用.rar

522 KB, 下载次数: 48

发表于 2007-8-30 19: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4 17:08 编辑
( K) ?, x0 R* u3 h2 u- ]2 x! o! Z$ \0 w  X- v, l
Excel版的SPC各种控制图空白表格

SPC&CPK.zip

167.19 KB, 下载次数: 57

发表于 2007-9-5 1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汉中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08:38 编辑 2 l- _6 ]# M/ _! K

  S  w1 ^+ B, x6 D此压缩文件包含了3个PPT文件,请注意都是隐藏文件,需要设置显示隐藏文件之后,才能看到

第一个PPT文件:SPC概要教育训练

第一个PPT文件:SPC概要教育训练

第二个PPT文件:SPC - 计量型数据

第二个PPT文件:SPC - 计量型数据

第三个PPT文件:SPC - 计数型数据

第三个PPT文件:SPC - 计数型数据

SPC操作手册.rar

1005.64 KB, 下载次数: 77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Paul_peng + 6 好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5 14: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09:27 编辑 ; u0 W: ^; w& S& a! E

0 x* t8 V8 ~6 A& Z- N2 q比较好的资料,PDF格式
sshot-2.jpg

SPC (2天Basic-S).rar

1.08 MB, 下载次数: 57

发表于 2007-10-19 18: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18 编辑
0 E: M1 N$ F, y9 N3 `
' A. [1 G4 L- W/ n- o8 t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PPT格式: R! S; ]" U1 ~% F
看了就能做高手的资料,通俗易懂,切中要点,真诚奉献给有需要的人。
9 H: c- N3 n" y9 _" c4 T* j2 D. ?1 O- l, L7 E/ }% Q9 [2 g% w
- n8 V* i, X, W) t5 k6 }9 P; w0 F) g
2004年的教材,依照GB/T4091-2001idt ISO 8258)编写的教材,与AIAGSPC参考手册有点区别
" ^- l3 z+ `# i(没有第一讲)& M: C+ }: G2 \8 [. C" Z8 i
第二讲、 统计学基础知识; _7 W& c7 ~2 }1 P- p9 Y
第三讲、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图示方法: t" _! p+ _6 ~9 |& N
第四讲、统计过程控制
9 N2 _( e: T7 J! a第一节 SPC的基本概念 4 j9 I; C2 v! p+ R; @, T1 B
第二节 控制图原理
% @$ _6 d' g; p" [& E5 m第三节 常规控制图分析
/ W0 [  x0 z- f* |9 t: M, |第四节 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7 P1 ^5 H! O- N* M5 b/ `/ @. l+ f
第五节
7 ]; i' H. P6 U过程能力分析

' A6 Y" X0 b) S

SPC041215.rar

863.88 KB, 下载次数: 90

发表于 2007-11-13 08: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赣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20 编辑   G8 N8 ^0 V# X" \. ?7 L
. \0 Q' ^: s( [/ W/ l& L/ Y
spc各种应用表格.里面有spc 和控制图等各种使用表格.
' }2 }" O  C- I% `& ^+ n% V用excell制作的,使用方便.& R" l# Q! S. M6 q5 A1 q
你可能用的着.
sshot-1.jpg

spc各种应用表格B.rar

342.51 KB, 下载次数: 80

发表于 2007-12-4 15: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24 编辑   d, t1 L8 I& v0 {4 x/ S0 Q
1 e; V. T9 [+ B/ n: U+ j: Z) r+ \
SPC十大误区( F: _) H* x8 T% _7 p) ^

- X3 W* E& l" U) W; M提示:SPC——统计过程控制% \+ L" |9 J& E( ?0 T9 M/ v0 T
SPC对很多制造业来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做得好,做出效益的却不多,特别是中小企业.这里,根据实际辅导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在这里以最常用的Xbar-R管制图为例,跟大家做一些探讨。  S1 g9 B: C: v. n6 U$ Y
c. S3 Z9 q0 Q/ Q; c, @6 b9 O% I9 h$ ~& Q" T
- u9 Z9 G* M0 \, Y5 W" I
误区之一:没能找到正确的管制点
5 a. u& \, v0 K/ a1 Pi0 J4 _' q$ x. U) S7 X) }' y. `" G, w, H
不知道哪些点要用管制图进行管制,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在不必要的点上进行管制.熟不知,SPC只应用于重点的尺寸(特性的).那么重点尺寸性能如何确定呢?通常应用FMEA的方法,开发重要管制点.严重度为8或以上的点,都是考虑的对象.(如果客户有指明,依客户要求即可)1 L0 b$ i/ W: D; i9 R

6 T: M, z( G5 R误区之二:没有适宜的测量工具.* d9 e! S- t! f( G
  f0 z# F; G! e' F" u2 @" W
计量值管制图,需要用测量工具取得管制特性的数值.管制图对测量系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我们要求GR&R不大于10%.而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之前,要事先确认测量仪器的分辨力,要求测量仪器具有能够分辨出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精度,方可用于制程的解析与管制,否则,管制图不能识别过程的谈判.而很多工厂勿略了这一点,导致做出来的管制图没办法有效的应用,甚至造成误导R& R1 P7 T0 O  Y  f2 y, [( a* F- b
$ v2 T) o9 B5 a5 d$ Z$ R) a
误区之三:没有解析生产过程,直接进行管制.! ^) m" ?: z1 ?, }
) `/ T/ u: \9 C" x+ e$ C9 z管制图的应用分为两个步骤:解析与管制.在进行制程管制之前,一定要进行解析.解析是目的是确定制程是的稳定的,进而是可预测的,并且看过程能力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了解到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普通原因的变差是否过大等致关重要的制程信息。制程只有在稳定,并且制程能力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方才进入管制状态。中国质量俱乐部, P# j( Y5 `0 ^- y  Y2 N- [
* \2 O% Y0 i' k) T" N4 n
+ w- ~5 J, |9 E8 n. O9 Z, g误区之四:解析与管制脱节。
' X+ D1 m! {1 [) w5 e$ B在完成制程解析后,如果我们认为制程是稳定且制程能力可接受的,那么,就进入管制状态。制程控制时,是先将管制线画在管制图中,然后依抽样的结果在管制图上进行描点。那么,管制时管制图的管制线是怎么来的呢?管制图中的管制线是解析得来的,也就是说,过程解析成功后,管制线要延用下去,用于管制。很多工厂没能延用解析得来的管制线,管制图不能表明过程是稳定与受控的。- ^
. t! w( c7 O: K/ N# _' j, Z# Y3 G
1 f, s, \- i' S0 J+ E: Y$ R9 g误区之五:管制图没有记录重大事项。. p
- N' \$ H% H) z" i: |要知道,管制图所反应的是“过程”的变化。生产的过程输入的要项为5M1E(人、机、料、法、环、量),5M1E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生产出来的产品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如果产品的变差过大,那是由5M1E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变动所引起的。如果这些变动会引起产品平均值或产品变差较大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就会在XBAR图或R图上反映出来,我们也就可以从管制图上了解制程的变动。发现有变异就是改善的契机,而改善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原因,那么,5M1E中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我们可以查找管制图中记录的重大事项,就可以明了。所以,在使用控制图的时候,5M1E的任何变化,我们都要记录在管制图中相应的时段上$ K/ m9 n2 [0 n7 N( z

% M6 B# a$ l! K5 z! N1 L误区之六、不能正确理解XBAR图与R图的含义。- w# N- B  l9 N2 e5 @
# R, c- ]% }% ^# B! g$ u    当我们把XBAR-R管制图画出来之后,我们到底从图上得哪些有用的资讯呢?这要从XBAR及R图所代表的意义来进行探讨。首先,这两个图到底先看哪个图?为什么?R反应的是每个子组组内的变差,它反映了在收集数据的这个时间段,制程所发生的变差,所以他代表了组内固有的变差;XBAR图反映的是每个子组的平均值的变化趋势,所以其反映的是组间的变差。组内变差可以接受时,有明分组是合理的;组间变差没有特殊原因时,表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对过程的管理是有效的、可接受的。所以,我们一般先看R图的趋势,再看XBAR图。
- l$ M# q4 a% _0 Q4 e# V质量俱乐部2 N4 _1 S  r0 F0 s* o1 Q" T" X$ a

0 X  X9 B+ R' w% g2 n误区之七、管制线与规格线混为一谈www.qualityclub.cn3 y1 y2 f. \7 s! P
2 o# T  u2 [% h; P当产品设计出来之后,规格线就已经定下来了;当产品生产出来后,管制图的管制线也定出来了。规格线是由产品设计者决定的,而管制线是由过程的设计者决定的,管制线是由过程的变差决定的。管制图上点的变动只能用来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受控,与产品规格没有任何的联系,它只决定于生产过程的变差。当西格玛小时,管制线就变得比较窄,反之就变得比较宽,但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存在,管制图中的点跑出管制界线的机会只有千分之三。而有些公司在画管制图时,往往画蛇添足,在管制图上再加上上下规格线,并以此来判产品是否合格,这是很没有道理,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2 |+ ?& j4 b. N2 E" f5 W' b' J" V0 h$ I
3 z, S4 Q6 z5 F8 r- q7 W9 n
9 R4 i+ o# q' q9 E( E4 u$ y9 n, K! y7 N5 A8 |/ j/ Q# Y
误区之八、不能正确理解管制图上点变动所代表的意思国质量俱乐部( Z" ]) j! G  W( r
' }. a: h# d5 `- k+ k( c    我们常常以七点连线来判定制程的异常,也常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点在C区等法则来判断制程是否出现异常。如果是作业员,只在了解判定准则就好了;但作为品管工程师,如果不理解其中的原委,就没有办法对这些情况作出应变处理。那么这么判定的理由是什么呢?其实,这些判定法则都是从概率原理作出推论的。比如,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产品特性值呈正态分布,那么,点落在C区的概率约为4.5%,现在有三分之二的点出现在4.5%的概率区域里,那就与正态分布的原理不一致了,不一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常( R! l% N! m& Z) w9 b" t+ u0 m  n# K/ P/ F& H) Y% D
( Y9 O- }3 Z3 x  l" X: o4 ]
误区之九、没有将管制图用于改善,
: J5 e$ S* `' M% n8 n$ p
大部分公司的管制图都是应客户的要求而建立,所以,最多也只是用于侦测与预防过程特殊原因变异的发生,很少有用于过程改善的。其实,当管制图的点显示有特殊原因出现时,正是过程改善的契机。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从异常点切入,能回溯到造成异常发生的5M1E的变化,问题的症结也就找到了。用就管制图进行改善时,往往与分组法、层别法相结全使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l' d( V- u5 R# n  ^; @0 _" r+ `. b# a) Q9 B/ }

* G. e( |, ?: @" \& }6 I误区之十、管制图是品管的事情6 O; Q$ N6 n5 @- x  z
# \# U! {. Z0 {    SPC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全员培训。每一个人员,都要了解变差、普通原因、特殊原因的观念,与变关有差的人员,都要能看懂管制图,技术人员一定要了解过度调整的概念……等。如果缺乏必要的培训,管制图最终只会被认为是品管人员的事,而其实我们知道,过程的变差及产品的平均值并不由品管决定,变差与平均值更多的是由生产过程设计人员及调机的技术人员所决定的。如果不了解变差这些观念,大部分人员都会认为:产品只要合符规格就行了!显然,这并不是SPC的意图。所以,只有品管在关注管制图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全员对管制图的关注。
发表于 2007-12-22 08: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5:11 编辑 - S3 E3 X* I: Y; T. m& r  N

( o, a8 C& z# v0 O, K统计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础,PPT格式
sshot-1.jpg

统计过程控制.rar

710.94 KB, 下载次数: 60

发表于 2008-2-13 11: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5:13 编辑 3 R) O% }4 Q( ^* G3 H+ y8 `

0 ?8 _! Z0 Q, ^( ?0 `6Sigma的统计含义与过程性能
sshot-1.jpg

6Sigma的统计含义与过程性能.pdf

129.41 KB, 下载次数: 32

发表于 2008-3-28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26 编辑 $ T8 W8 X, Q3 X0 J

/ v5 h) ^( f+ I' x& |TUV的SPC培训资料,PPT格式。! h* X) q# _: d: L3 d7 l# ]! \& ]
6 r5 R+ E  b% f# J9 O9 P
依照第一版SPC手册编写的教材

SPC培训资料(TUV).rar

976.74 KB, 阅读权限: 5, 下载次数: 64

发表于 2008-8-21 0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02 编辑 6 V1 _7 O$ J, B$ X

8 z+ v- B! W+ ^/ z# O6 k" Z& p统计过程控制(SPC)与休哈特控制图(四),WORD文档,主要介绍直方图和散布图的分析和判断

统计过程控制(SPC)与休哈特控制图(四).zip

1.25 MB, 下载次数: 47

发表于 2008-8-29 16: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27 编辑 - n" A& P7 x& v

, A# A0 V5 g$ i; r+ L' x. _SPC运行控制图,PPT格式
sshot-1.jpg

spc运行控制图.rar

654.15 KB, 下载次数: 63

发表于 2008-10-11 1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1:02 编辑 . L3 w, y$ N9 P+ k& P* c

! p; X) [9 c9 q! D: S/ O$ e) s! }SPC基本概念教材,PPT格式,繁体
4 `: Q0 n  e7 r5 l+ R 5 r$ ^, z/ O& M
. SPC的定义与应用. R" {  [* M5 M
. 管制图的基本概念与作法
0 s* C+ E* `# V: X; ?4 I- t& r. 制程能力分析

SPC教材.rar

35.89 KB, 下载次数: 32

发表于 2008-10-17 2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29 编辑 $ S0 Q4 d9 D' O; P% k& n+ j( j- Q7 E
( b7 T9 x+ ?2 |" S
休哈特控制图SPC,PPT格式
sshot-1.jpg

SPC.rar

137.71 KB, 下载次数: 31

发表于 2008-11-17 2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36 编辑 . |, y$ s: S6 h+ x

6 F: [2 p  T1 G6 b/ w/ zPDF格式的教材,介绍QC七大手法的,也算是SPC教材吧。

SPC(绝对精品).rar

1.19 MB, 下载次数: 41

发表于 2008-12-31 18: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41 编辑 ; e: k7 J# n+ E- t1 c$ Z8 i

8 @) j, d, H5 Z7 c8 WVALEO 的有关能力定义和计算的文件,Word文档
sshot-1.jpg

VALEO SPC.rar

11.58 K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41

VALEO SPC要求及计算

发表于 2009-2-12 09: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5:25 编辑
8 I: z2 d9 O! e: D) Q+ v
- m6 M: {+ s) v0 [统计制程控制,PPT格式
sshot-1.jpg

品质管理常用工具——统计制程控制.rar

335.15 KB, 下载次数: 49

发表于 2009-4-8 16: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42 编辑
9 D% {0 I. e+ h7 G3 H
* W- ]: t7 O  a  H从网上看到一个经典的SPC应用的例子,与大家共赏:
! i" Y& l8 x/ e: e    俗话说宴无好宴。朋友邀我去他家做客吃晚饭,进了门迎面遇上他焦急无辜的表情,才知道主题是咨询。起因是朋友最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罪证就在他家门口玄关的那张纸上——朋友的太太是一家美商独资企业的QC主管,在家里挂了一张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对朋友的抵家时间这一重要参数予以严格监控:设定的上限是晚七点,下限是晚六点,每天实际抵家时间被记录、描点、连线——最近连续七天(扣除双休日)的趋势表明,朋友抵家的时间曲线一路上扬,甚至最近两天都是在七点之后才到家的,证据确凿——按照休哈特控制图的原则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联合编制的SP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手册的解释,连续7点上升已绝对表明过程发生了异常,必须分析导致异常的原因并做出必要的措施(比如准备搓衣板),使过程恢复正常。显然,我可能给出的合理解释成了朋友期待的救命稻草,而这顿晚饭就是他在我面前挂着的胡萝卜。* c) I+ Z! S$ q* i
  w3 z+ [/ k& a4 i
  显然,朋友的太太比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家更专业(当然,作为同类,我想这也许就是导致我们只能成为管理工具的原因),她清楚地认识到:预防措施,永远比事后的挽救更重要。
9 [$ a5 e( ^! d  顺便说一句,朋友太太厨艺很优秀,属于那种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模范太太——当然,对朋友的在意程度更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不会选择抵家时间作为重要的过程特性予以控制——这个过程参数,在她眼里,无疑昭示着忠诚度。饭后上了红酒,席间的谈话就从过程异常的判定开始。; y- d' v+ g. w& ^
  “我们先来陈述一下控制图的判异准则:第一,出现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第二,出现连续7点上升或者下降或者在中心线的一边;第三,出现任何明显非随机的图形。显然,目前该过程已经符合其中第一和第二项,确实出现了异常。作为过程控制的责任者,你打算怎么分析呢?”
) X1 u. s% D5 |' F  H7 I: M  “还是我们传统的分析方法:因果图。”
. \6 D9 k% \4 X4 I% h0 m5 Q) K  “那么,我们寻找的还是这五个方面的原因了:人、机、料、法、环?”: E1 T. D' O- g5 g* q# S+ E
  “是的。”
# \/ q/ G  ?  @7 L8 Y  “好。在我们开始分析之前,我想顺便问一下,你是从哪里学会控制图的?”
5 u4 Z* N* K4 `' A6 Q( A  “除了公司的培训之外,讲述统计过程控制的书籍不计其数,作为在质量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以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为题的书籍虽说不是汗牛充栋,也已经目不暇接。最近从亚马逊书店邮购的这两本,McGraw-Hill Series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的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还有Douglas C. Montgomery的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再比如这本STATISTIC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国内比较好的专著,我喜欢孙静的这本《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六西格玛质量的途径》。不过这些书也很难给出太多新的理论,因为SPC已经足够成熟,找来新书也不过看看不断翻新的新的应用范例,或者结合新的技术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比如,有没有研发出功能强大的新软件。”- ^; Z$ j9 s. B4 N& `# T$ ~
  “呵呵,也没必要采用如此先进的控制技术吧?”朋友插嘴道。" J' O. ^+ m0 n: h- d
  “你错了,统计学应用于过程控制,不过代表着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水平。我们采用的控制图方法,一般称为休哈特控制图(Shewhart Control Chart),最早是在1924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提出的。当时这一方法并未得到企业的普遍采纳,仅仅在小范围内得到应用。后来,两个意外的机遇使它在全世界名声大噪:一是二战期间的1942年,美国国防部邀请包括休哈特博士在内的专家组解决军需大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交货不及时等问题,专家们制定了战时质量控制制度,统计质量控制(SQC) 被强制推行,并在半年后大获成效。二是休哈特博士的同事,伟大的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1950年将SPC引入战后的日本,为日本跃居世界质量与生产率的领先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质量专家伯格(Roger W.Berger)教授的分析认为,日本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对SPC的应用——控制图(或者,按照台湾的习惯称呼,管制图)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名列‘QC老七大手法’之一。”/ c& v  d( ~( h3 X% l0 s
  “因果图也是‘QC老七大手法’之一。别打岔,也许分析出来的结论是环境因素:外面有狐狸精。”她狠狠瞪了朋友一眼。
( a# N. _* K( c  R' I% h+ m  P8 l  “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继续分析吧,”我把话题拉了回来:“下班回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E( D* R! Q7 M5 t2 E4 Y
  “是的,他的德国老板坚持不允许他们加班,所以下了班就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回家。”
) E8 S7 G) i* v6 i- J1 g  “好的,路线是固定的。”
5 \* g' N, |) d- n3 T4 H  “对,他在五点的时候关闭计算机,五点一刻在停车场走到自己的车位,45分钟应该到家。驾照已经一年半,熟练程度没有问题。即使稍微有点堵车,或者在附近的报刊亭买杂志,他总是喜欢买那几本电影杂志,因为有免费附赠的DVD。即使这些事情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傍晚,我给了他一个小时的控制限范围,绝对够充裕了。”! P" g$ `8 ~; M7 U- m
  “听上去是足够充裕了,”我表示同意:“而且符合稳定过程的控制要求。惟一的瑕疵是,一小时应该作为规范限而非控制限,规范限相当于公差范围,而控制限则应该更为收缩,而且应该进行过程的初始研究,通过计算得出。”+ s0 m2 o8 G$ R8 ^
  “那岂不是范围更小?”朋友把绝望的目光投向我,仿佛在鞭挞一个叛徒。
; y( e1 X# u" w- X  “是的,我把确定控制限的步骤简单化了,”她点头:“仅仅根据大致的印象,好像他没有在七点之后回家过,除非这天晚上另有活动,那不属于我这张图控制的范围,比如我们一起在外面吃饭,或者看电影,泡吧。”
) b+ B; Z8 W) T, w( c: q  “持续稳定的过程是工业企业梦寐以求的,”我插话道:“尤其是重复发生的批量生产过程。”  w  x8 c2 N& @: }- G
  “是的,过程的输出,也就是产品的特性,必须在控制限范围内,因为过程的输出必然存在变差——所谓变差,通俗地讲,就是:即使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设备,也不能生产出两件一模一样的产品来,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变差——不要跟我说你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异,那只能说明你的分辨率不够。”6 S$ u# G+ W+ V* M3 D/ J$ i( C
  “所以我们希望过程是受控的。换句话说,我们希望过程首先是稳定的,其次,我们希望过程输出的变差范围足够小。”5 m. g8 P- @9 {/ P" i, P" [
  “过程范围足够小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具备能力的过程,看来,有必要对你回家的时间以6σ为目标实施管理。”: k" t" t6 r/ j
  “维持过程稳定和维持过程能力,是需要耗费成本的,越是好的过程能力意味着更为高昂的成本。我们确定过程目标时必须考虑经济性,投入取决于风险程度。”我赶紧扼杀了她的新念头。
) Q- \, R9 N# M  d3 R1 j  “是的,”她越来越倾向于听取我的意见了。这是好兆头,她又说:“我们在生产线上采用控制图的,都是关键和重要的产品特性,我们希望在发生不合格之前就发现趋势,以避免不合格的实际发生。控制他的回家时间也是一样,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扼杀任何苗头,不要等到他夜不归宿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6 U" J6 A# V# G3 d6 C! G
  我大笑:“有这么高的风险么?据我所知,他可是非常在乎你的,不然就不会紧张到要把我请来作客了。”* a0 y- P$ H) j% o6 ]% @4 ~- _
  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控制图也就是半开玩笑地提醒他,心思专注一点。你知道的,他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小时候放学不止一次,在小人书摊上看书看得忘了回家,急得妈一路去找,找到了揪着耳朵回去吃冷饭的。”2 X& t7 }# v; w7 l( k: w
  “那你有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譬如最近不大注意打扮了?”看到朋友的窘相,我赶紧转移矛头。9 b( A. _; s% ^8 t' V' a
  “嗯,这我倒没注意。不过,我似乎也一直没有松懈过取悦他的。”
) O4 _; s# |+ Q. i: o4 ]4 |' T  “也许有别的原因,我知道最近外环线的浦东段在修路,昨天我还在杨高路立交桥附近堵了一个半小时,因为往西的路段只剩两根车道。”8 Q! n( U; Q! d: u
  “真的?我以为他编的借口呢。”
9 Y' x7 @2 p0 L: {1 R( @0 A  “看看,我说了她也不信。”朋友总算可以合理地表达委屈了,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F8 r. D* u5 q, k
  “而且外环的维修工程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听说要一个月左右,”我说:“这段时间内,我们的控制限是不是该重新设定一下?”- ~% t1 H. u, I3 a
  “好的,”她有些不好意思:“我把控制限范围整个往上提高一个小时,再放宽一点。不过,等工程结束了,我们就恢复原先的控制限。”
/ d# y2 n1 V' c# i  “好的,这让我重新领教了职业质量控制专家的风采,”我看出,我的赞誉使她稍稍有点脸红:“一直以来,质量管理界的经验被给哲学思想的贡献,以我个人的眼光看,是被忽略了,也许没有人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记得金观涛和华国凡合著的《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吗?”3 x, r  M( y6 C
  “最近刚刚再版了,”他俩一起点头。我的朋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热爱读书。
2 L2 M3 [5 Q* v6 q# B  “这书首版于1983年,曾经风靡一时——其实在文革临近尾声的时候,它已经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地下广为流传。”
) Z2 E: ~, B0 l- ?$ y1 r  “你的意思是说,你认为统计过程控制的思想,是系统论、控制论的源头之一?”" |2 Y  n! V9 d: f" c  `
  “至少有一定的关联。从具体的、单一的某道生产过程,我们将控制图获取的信息予以分析,以此来调整输入,这就是一个系统反馈的过程。后来,过程的概念被放大了,比如我们可以把公司的采购作为一个过程来分析,对这一过程的衡量指标予以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决定相应的措施。再后来,整个公司的运营被视做一个过程,各项指标被用来进行分析,并支持决策,过程模型就这样被再度放大了。”
. T2 D0 m; U9 I) F0 B& A  “其实仅就微观的过程而言,如果管理者头脑里有过程的清楚概念,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她插话,“记得你曾经取笑说,如果在汽车业的生产现场干1到2个月的操作工,或者一线主管,The Second Century的作者会为自己对BTO概念的诠释感到脸红,我拍手称快。”6 ]( X( A' @* s: Y
  “是的,尤其像汽车这样复杂的产品,制造过程需要经过充分的调试才可以达到稳定,继而具备过程能力—世界上最难以控制的,就是单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了,因为过程调试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每天回家的时间可以控制,选择结婚对象这一过程就只能赌一把了。”
发表于 2009-4-10 2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44 编辑 : L! T3 }) O9 n  n% o1 q

* L$ a" r+ @/ b+ nSPC培训教程,又是一个依照第一版SPC手册编写的教材,PPT格式
sshot-1.jpg

SPC培训教程.rar

259.04 KB, 下载次数: 35

发表于 2009-5-3 14: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50 编辑 / ~0 f+ m3 Q  d0 U* P
4 n% L1 ^7 _/ l" w# `0 e( P" h8 e0 L
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spc和过程能力教程,PDF格式(PPT转)
. W) u0 M* y5 c& v' S
* n4 {( K$ ]4 I! R  y' s: o% B学习目标- g! |" a/ w" }5 |
一、过程能力
, t: q4 y% g6 f$ [( @. q      1. 理解过程能力指数) K. R5 {/ G6 R
           - Cp, Cpk
6 S! M1 o5 O, \9 J           - Pp, Ppk# l) W4 w( x! V6 V# ~' `. D$ _% f
           - Z8 [8 p. ?' X1 l4 S, }
      2. 理解常用的几种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式分布,松分布)
: Q$ z9 ]5 G0 e0 @. v/ D% ~      3. 理解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 R$ p) d1 Q! o二、统计过程控制1 @  }) f( f/ B; K8 N; T* w
      1. 理解统计过程控制
) h" Z! N5 [% G8 d4 Y( B: V           - 如何执行和原理, L  V; S& X* r2 f. @4 ~6 |
      2. 可以根据连续的数据说明,示范,解释控制图.包括! i' q# |1 }3 X9 d- S! W6 k
           - X-bar, R, s and 单点控制图6 t7 E$ B+ @: w& k4 |( B0 \. @
           - 控制图的分组和频率
, b3 j% L& F3 t- }           - 控制图解释
0 ~2 {8 Y. R/ E, n           - 对失控状态做出正确的反应" p0 S$ P, U4 P
      3. 根据离散的数据说明,示范,解释控制图
- P. K1 q; q$ n9 F0 C           - P, NP, C, and U charts
sshot-2.jpg

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spc和过程能力.pdf

632.23 KB, 下载次数: 42

发表于 2009-5-26 0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0:59 编辑 0 ?5 @* `# a5 u, G! h" U) ?" b; f/ h
$ ?# Y% C" t4 l) j4 n' X
黑带的SPC知识培训,PPT格式
sshot-1.jpg

黑带的SPC知识培训.rar

372.54 KB, 下载次数: 60

发表于 2009-6-6 01: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1:04 编辑 ( {! c  G' A; ]* {

5 e; D8 g7 b! P# O1 o3 t! Q: QSPC讲座全文——统计过程控制4 g+ h7 ~# @  Y4 g1 k
* b3 t2 ^: q' m+ a8 c9 b' [3 x
目 录
$ l, n! d& K5 o/ I一、 SPC 思 想 介 绍/ m; {) y; ?# {1 z; F
1.1 为什么要使用SPC ------------------------------------------- 8/ K/ D3 R  i+ J! H, S6 s
1.2 大规模生产和规范化的需求 ---------------------------------- 8
' _& K. J6 G+ z1.3 什 么 是 质 量 -------------------------------------------- 10
9 Q( e: O5 z9 p1 N  M1.4 变 差 ------------------------------------------------ 12$ C: Y) H/ U3 t4 U+ p  e
1.5 统计学思想和工程学思想 ------------------------------------ 13
0 F) U; Q$ h  Q! E$ f1 E1.6 Shewhart 控制图的发展 ------------------------------------- 13
: _$ N- B# t6 t# x4 t1.7 质量控制中的预防和探测 ------------------------------------ 13
, Z, W9 v# F/ j. |3 E, P" x* J1.8 过程的定义 ------------------------------------------------ 13
& w  r9 @7 M  |0 u. F; C7 `" n1.9 客 户 是 谁 ----------------------------------------------- 145 t5 a0 _& G/ B- n1 F& p  ^
1.10 损失的定义 ----------------------------------------------- 14; c* X' }5 j$ w/ T
1.11 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 --------------------------------------- 15* ]0 ~4 i, w7 W0 B  |! w0 g
1.12 控 制 什 么 ---------------------------------------------- 16
% f, w2 A  F! u- l) t1.13 SPC 计划中人的要素 --------------------------------------- 16
. t. V: O' y- |0 i3 m, v1.14 管理者的责任 --------------------------------------------- 17
# y. {* N' n( e0 X" G2 T1.15 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 --------------------------------------- 17
. b" X) b7 q7 g8 ^$ c9 o1.16 规格和工作定额的负面影响 --------------------------------- 18
" g& l6 U3 Y2 O' E( r" N: c二、 统计分布; O4 Y' w) ^( O, L: _& m- ]
2.1 我们为什么需要统计 ---------------------------------------- 19
. A" @# ?  f2 e& e2.2 总 体 --------------------------------------------------- 19
/ x0 F- K6 K, q2.3 概 率 --------------------------------------------------- 196 Q6 r/ N: K6 Q# E+ Y) t
2.4 统计符号 -------------------------------------------------- 20
6 M0 K+ z' Q- P# s0 `3 s. m5 C5 x2.5 中心趋势的衡量 -------------------------------------------- 20. \" @3 ~4 o% ^5 Q7 r
2.6 过程离散度的度量 ------------------------------------------ 23; v7 f* U4 W3 G" W9 Y
2.7 一些常见的分布 -------------------------------------------- 25
4 b3 g& {3 }# Q3 ^2.8 正态曲线的性质 -------------------------------------------- 271 H4 _' n6 S  k: k9 m* P" A6 Q
2.9 中心极限定理 ---------------------------------------------- 270 {0 M: Y1 e/ ]% J  T( y' [
三、 数据收集和记录
/ a  j/ N0 s. y3 K. d3.1 数据的类型 ------------------------------------------------ 29
0 o" s. v1 \) L8 }3.2 特 性 --------------------------------------------------- 30
$ S  ?! A* h3 ]3.3 数据的搜集 ------------------------------------------------ 30
/ ~. @) b! N  k; d$ H3.4 数据的记录 ------------------------------------------------ 33
! r, Y  i' M+ Q0 Z4 y1 j四、 解决问题的方法
, P2 z2 f4 F" k& [7 C' r4.1 帕雷托分析法 --------------------------------------------- 39
# F6 }8 T6 s' [$ G+ i4 N4 A) s  c& j4.2 头脑风暴法 ----------------------------------------------- 42! ?6 r( G6 Z7 ~! ~+ K- R0 G% K
4.3 因果图 --------------------------------------------------- 430 X7 R- {0 W5 d7 a" X+ G
4.4 散点图 --------------------------------------------------- 44
- l8 y4 L% `# ]/ V, n4 ~4.5 直方图 --------------------------------------------------- 46
& h" x, }! z/ L- U) a0 |: @; Y2 R4.6 链 图 -------------------------------------------------- 50
; t! e/ b" {0 C8 A# b; _五、 控制制图的一些概念  O2 Y% _6 L& ?1 J# b" ?% c
5.1 界限的含义 ----------------------------------------------- 51
8 ~; r$ p/ f- w7 Y" U5.2 过程的两种变化:均值和极差 ------------------------------- 53
  m- F: K" V. z5.3 预报:及时发现变化的关键 --------------------------------- 53
* A/ `- j1 ^, n% l% |5.4 样本内部和样本间的变化 ----------------------------------- 54
  t8 S3 D- W* @+ @( G6 F/ W5.5 试验限制,控制限和界限的重算 ----------------------------- 55* N0 ?8 l/ V1 _1 o$ }7 S" B* |
5.6 连续改进的观点 ------------------------------------------- 55
. z( s+ L0 w+ D六、 计量型数据的控制图( r& a) E" M3 z4 s! ~
6.1 均值-极差控制图( x -R 图) ------------------------------ 573 U/ U% j* I: j, L* G
6.2 中位数图 ------------------------------------------------ 65% ?. y3 h5 ^0 ^7 s( G
6.3 s-图 ---------------------------------------------------- 68% g0 F5 x' O0 a5 x" [- }
6.4 通过样本变化确定过程变化 -------------------------------- 713 \, J' H/ N3 J6 F
七、 过程能力研究
$ x: y% m4 N% ~: E4 r7.1 自然容忍度和机器容忍度的比较 ---------------------------- 73
" H% c5 }5 u5 R7.2 6-s 质控 ----------------------------------------------- 74
, ]" F1 N& g8 y7.3 不合格百分比的计算 -------------------------------------- 75" D) C" T+ b8 Y) I
7.4 非正态分布的影响 ---------------------------------------- 76
; N3 T* s/ \* c2 G  y7.5 普通能力和性能指数 -------------------------------------- 76
3 N3 a# ?7 M7 y八、 控制图分析. j( B; h/ M0 U/ f4 }" b6 G
8.1 检测图案模式 -------------------------------------------- 80/ O7 m5 F2 e7 F; P% U9 {
8.2 循 环 ------------------------------------------------- 82
* N( x$ f3 i4 Z* b8.3 趋 势 ------------------------------------------------- 82
; {: K" V2 G- ?0 r9 ^0 Z' I8.4 混 合 ------------------------------------------------- 835 P! O. [) T8 c3 B& m
8.5 分 层 ------------------------------------------------- 83
! I- H$ \  P  W4 z" q% c5 g# x9 J8.6 移 位 ------------------------------------------------- 841 Z) f( V! i, [+ ]
8.7 不稳定性 ------------------------------------------------ 84+ p1 L8 p& ]: [/ ]
8.8 聚 束 ------------------------------------------------- 85; m$ n$ m; A& ]: A$ e% {4 O# x, ?' m
8.9 反常现象 ------------------------------------------------ 85- L8 I! O4 D. }' T$ T! j- P
九、 测量误差: j/ o: E! d! r% x' B( v
9.1 准确度、精确度和可预测性 --------------------------------- 86
$ ^3 {" }2 i$ g" T* M6 q9.2 操作员的变差 --------------------------------------------- 87
% S  b1 g5 a( u' u2 E9.3 指 令 -------------------------------------------------- 881 p( ~) H( Y" y/ l5 s/ {. c! c
9.4 手工检测中的问题 ----------------------------------------- 88
5 A+ o" _! W& H- q2 e9.5 重复性和再现性 ------------------------------------------- 89
" b. e$ W7 ]7 k/ w+ k6 w! u十、 计件特性的控制图
4 N. V8 c' `; c- G! l10.1 计数型数据和图表 ---------------------------------------- 954 Q, `# h" d4 b9 b2 X& _, `- m- n
10.2 p 图 -------------------------------------------------- 951 o5 g5 o' @1 {, ?# y
10.3 np 图 -------------------------------------------------- 99
) y4 f) C) P; w十一、 计点特性的控制图
& M  V) i) s0 u11.1 c 图 -------------------------------------------------- 102! [! I0 s( o& b4 o1 {- r* T" M( b
11.2 u 图 -------------------------------------------------- 105
9 p2 b6 x% X6 ^, ^) F11.3 缺陷评分系统 -------------------------------------------- 108
7 s& R3 Q4 `' u, a' E2 K. Z11.4 标注不同类型的缺陷 -------------------------------------- 1092 q  ?1 J! p6 f
十二、 用于特殊场合的专用控制图8 E1 Y; g2 ]1 v, S( M# F- A( L
12.1 短链SPC ------------------------------------------------- 111
1 s/ w3 l! l5 W# _+ w% B8 E$ R) P12.2 器耗控制图 ----------------------------------------------- 116
- C) D! b1 }4 H& O2 D12.3 三相控制图 ----------------------------------------------- 1199 p1 `! D0 X# ]0 W4 O" H6 m
十三、 SPC 的实施
. U7 M1 b. o7 ?+ b0 _13.1 教 育 -------------------------------------------------- 122) O# {9 U9 q: k$ N" h0 d
13.2 向SPC转变 ----------------------------------------------- 123
% V! Y8 E3 J& h: K/ b13.3 生产工人在SPC中的角色 ----------------------------------- 123/ `, R+ L3 M( ]9 D, h  i
13.4 管理层的角色 --------------------------------------------- 123
6 u7 I. M/ k! e) T3 P3 [. t9 y+ T% R13.5 逐步的开展SPC ------------------------------------------- 123
: S- r+ U) Y: n% w13.6 下一步 --------------------------------------------------- 124
0 e/ l: T$ H$ G; \6 V* ]5 y十四、 自动化SPC. K+ t. \1 M3 d
14.1 自动化数据输入 ------------------------------------------- 125
8 m! a) s0 v( }9 P% K8 q& Z0 L/ r14.2 自动化描绘控制图和计算 ----------------------------------- 125" X+ E2 E* b7 U! l0 O3 y
14.3 依赖硬件的系统和兼容系统 --------------------------------- 125
6 v2 N% ]3 l6 u- k. m14.4 挑选系统 ------------------------------------------------- 127
7 N) U  D: S! c5 T8 s: \# S, T14.5 让系统在线运行 ------------------------------------------- 127
" n. V4 Z! _/ q2 w, z! b' f4 l参考书目 ------------------------------------------------------------ 128
/ j1 G+ H) n2 k' ~& J' ?4 u  X& {  N常用符号 ------------------------------------------------------------ 130' V$ I: {0 G* R
术语表 -------------------------------------------------------------- 131
$ l( r; f! q  r, `( f( p2 I附录 ---------------------------------------------------------------- 146
& p$ x1 N$ X8 o8 t' v2 A附录 A : SPC中的计算公式 ---------------------------------------- 147
8 m1 N; @. v$ J% Y附录 B :构造置信区间用的c 2分位点 --------------------------------------------- 153
" G2 \6 ]" y# {$ q+ P4 Q9 |+ ?附录 C :控制图用的参数取值表 ----------------------------------------------------- 155
$ v1 M! `8 t6 i' M! g7 A附录 D :Z得分值(落出规范界限程度的百分比) ------------------------------ 158, [' G' ^4 G) M( [: ^- Z" [
词汇索引 ------------------------------------------------------------- 160

SPC讲座全文——统计过程控制.pdf

1.67 MB, 下载次数: 142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Paul_peng + 3 好资料,感谢您对论坛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24 15: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vw0936 于 2010-2-25 11:10 编辑 2 L2 c- g- G5 S3 _+ p

7 z+ d- i3 c6 v我做的SPC流程图,各位看看,给点意见
image006.gif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